2024年專題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展現更大作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2024年全國兩會前瞻(下)
新華社記者劉慧、劉羽佳、薑琳、黃垚
就業、收入、住房、教育、醫療……每年全國兩會,民生話題熱度最高。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強調了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今年的兩會上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將有哪些新部署、新作為?透露哪些政策新信號?備受各界關注。
關切點:直麵百姓急難愁盼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斷升級。更好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有質量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這些“更”,既是百姓的期許,也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根本目標,同時也是全國兩會的重要聚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貴溪市樟坪佘族鄉黨委書記雷燕琴看來,群眾對兩會回應民生關切的期望值很高。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展現更大作為,需要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個性化、多樣化、升級化等新趨勢。
細心的觀察者不難發現,兩會前夕的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和相關工作安排透露出不少民生關切。
去年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係”“大力發展銀發經濟”;2024年國辦印發的1號文件成為國家出台的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2024年初中央部委密集召開年度工作會議,部署就業、社保、醫療、教育、消費一係列民生工作任務……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被列入九大任務。具體來看,包括就業、社保、生育支持政策、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等。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朱旭峰認為,今年兩會將沿著這些方向發力。其中,就業、“一老一小”等關乎千家萬戶和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可能成為發力的關鍵點。
著力點:兜底線、強服務、重均衡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高於GDP增速;全年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級政府堅持過緊日子,全國財政支出70%以上用於民生……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婦聯兼職副主席陳中紅表示,新形勢下,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的頂層設計不斷優化,今年全國兩會如何充分研究部署落地落實的細節,增強政策操作性令人期待。
——兜底線,讓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係建設進入快車道。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指出,我國社會保障這張網在“兜住”上已經取得長足進步,未來在“兜準”“兜牢”方麵還要持續發力。
“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實際上給我們的治理體係提出了更精細化的要求。在全國兩會這個重要節點,代表委員將為健全社會保障體係出更多實招,一係列政策製定的信號有望通過兩會新聞發布會、記者會、部長通道等觀察窗口釋放出來。”甘華田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黨委書記王政濤認為,就迫切性和重要性而言,首先就是就業問題。供需匹配仍是穩就業需要直麵的問題,不同就業群體都在期待更多有針對性的就業支持政策盡快落地落實。
——強服務,不斷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老一小’是民生領域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全社會對養老服務、托育服務需求高漲,許多條件相當的養老院一床難求、高質量的普惠托位難尋。”陳中紅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荔灣區金花街道蟠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區燕明建議,“一老一小”係統性解決方案要在增加供給主體、提高資源適配性等方麵入手,逐步打通社會資本進出通道,優化營商環境,明確各方職責。
對於提高生育意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說:“最根本的還是抓好政策落實,加大對生育群體的保障,包括完善生育保險對女性就業和經濟保障功能,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範圍,逐步將嬰幼兒照護服務和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等。”
——重均衡,讓基本公共服務體係更完善。
進入新發展階段,各方對教育、醫療、住房、文化服務等領域的改革舉措關注重點在於“提質”與“均衡”。
“基層群眾願不願意在‘家門口’接受基本醫療服務,關鍵在於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有沒有硬核實力。”全國政協委員成嶽衝希望今年兩會持續聚焦基層醫療服務的短板弱項,提出更多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建議。
針對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陳中紅認為,如何製定關於養老保險和養老服務的高質量法律法規、怎樣更好地發展二級醫院讓高水平醫療觸手可及、保障性住房如何擴大建設和供給……這些議題都可能在兩會得到充分討論。
突破點:以改革激發活力開拓空間
當前,不少民生領域改革處於“深水區”,要啃“硬骨頭”。同時,改善民生不能脫離實際,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這種“進”與“穩”的把握,對治理能力和治理體係要求越來越高。
“近期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今年是全麵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朱旭峰說,在全國兩會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將轉化為各地政府的行動,各方將高度關注如何繼續抓好有利於保障民生的改革舉措。
從民生領域自身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回應社會關切,就是改革和創新的發力點。
透視前期地方兩會不難發現,2024年各地把就業作為最大民生,突出就業優先導向。養老保障、生育支持政策也成為各地民生領域聚焦的重點。
在其他民生領域,盡管各地側重點不同,但都是全力瞄準民生難點發力、創新:推進教育現代化,增加學位,均衡教育資源;分類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加快城市地下管網改造、老舊小區改造……
從更宏觀的層麵看,處理好民生問題,能夠改善預期,為經濟良性循環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在不少專家看來,解決好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還是在高質量發展。因此,各地拿出更大的精力放在發展上,增加投資項目、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大力發展服務業等,都為實現就業優先目標提供新機會。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委副書記、市長潘東旭表示,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增強民生福祉。當前經濟增長麵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以促進民生和消費為導向的財政擴張能夠發揮社會保障功能,調節收入分配,在扶持低收入群體的同時促進消費需求。“期待在今年兩會上看到更多相關政策安排。”
更多的改革創新舉措已經在路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嘉城建設集團董事長張曉認為,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三大工程”是今年工作重點之一。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建設既是改善民生、補短板的重要舉措,又是宏觀經濟和民生實際聯動的議題,將會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審議討論的一個重點。“各方都期待在這種聯動裏發掘更多經濟增長點。”他說。
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將釋放出更多民生領域的改革信號,人們在2024年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會有新提升。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展現更大作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2024年全國兩會前瞻(下)
新華社記者劉慧、劉羽佳、薑琳、黃垚
就業、收入、住房、教育、醫療……每年全國兩會,民生話題熱度最高。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強調了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今年的兩會上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將有哪些新部署、新作為?透露哪些政策新信號?備受各界關注。
關切點:直麵百姓急難愁盼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斷升級。更好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有質量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這些“更”,既是百姓的期許,也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根本目標,同時也是全國兩會的重要聚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貴溪市樟坪佘族鄉黨委書記雷燕琴看來,群眾對兩會回應民生關切的期望值很高。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展現更大作為,需要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個性化、多樣化、升級化等新趨勢。
細心的觀察者不難發現,兩會前夕的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和相關工作安排透露出不少民生關切。
去年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係”“大力發展銀發經濟”;2024年國辦印發的1號文件成為國家出台的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2024年初中央部委密集召開年度工作會議,部署就業、社保、醫療、教育、消費一係列民生工作任務……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被列入九大任務。具體來看,包括就業、社保、生育支持政策、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等。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朱旭峰認為,今年兩會將沿著這些方向發力。其中,就業、“一老一小”等關乎千家萬戶和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可能成為發力的關鍵點。
著力點:兜底線、強服務、重均衡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高於GDP增速;全年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級政府堅持過緊日子,全國財政支出70%以上用於民生……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婦聯兼職副主席陳中紅表示,新形勢下,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的頂層設計不斷優化,今年全國兩會如何充分研究部署落地落實的細節,增強政策操作性令人期待。
——兜底線,讓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係建設進入快車道。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指出,我國社會保障這張網在“兜住”上已經取得長足進步,未來在“兜準”“兜牢”方麵還要持續發力。
“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實際上給我們的治理體係提出了更精細化的要求。在全國兩會這個重要節點,代表委員將為健全社會保障體係出更多實招,一係列政策製定的信號有望通過兩會新聞發布會、記者會、部長通道等觀察窗口釋放出來。”甘華田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黨委書記王政濤認為,就迫切性和重要性而言,首先就是就業問題。供需匹配仍是穩就業需要直麵的問題,不同就業群體都在期待更多有針對性的就業支持政策盡快落地落實。
——強服務,不斷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老一小’是民生領域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全社會對養老服務、托育服務需求高漲,許多條件相當的養老院一床難求、高質量的普惠托位難尋。”陳中紅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荔灣區金花街道蟠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區燕明建議,“一老一小”係統性解決方案要在增加供給主體、提高資源適配性等方麵入手,逐步打通社會資本進出通道,優化營商環境,明確各方職責。
對於提高生育意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說:“最根本的還是抓好政策落實,加大對生育群體的保障,包括完善生育保險對女性就業和經濟保障功能,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範圍,逐步將嬰幼兒照護服務和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等。”
——重均衡,讓基本公共服務體係更完善。
進入新發展階段,各方對教育、醫療、住房、文化服務等領域的改革舉措關注重點在於“提質”與“均衡”。
“基層群眾願不願意在‘家門口’接受基本醫療服務,關鍵在於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有沒有硬核實力。”全國政協委員成嶽衝希望今年兩會持續聚焦基層醫療服務的短板弱項,提出更多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建議。
針對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陳中紅認為,如何製定關於養老保險和養老服務的高質量法律法規、怎樣更好地發展二級醫院讓高水平醫療觸手可及、保障性住房如何擴大建設和供給……這些議題都可能在兩會得到充分討論。
突破點:以改革激發活力開拓空間
當前,不少民生領域改革處於“深水區”,要啃“硬骨頭”。同時,改善民生不能脫離實際,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這種“進”與“穩”的把握,對治理能力和治理體係要求越來越高。
“近期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今年是全麵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朱旭峰說,在全國兩會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將轉化為各地政府的行動,各方將高度關注如何繼續抓好有利於保障民生的改革舉措。
從民生領域自身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回應社會關切,就是改革和創新的發力點。
透視前期地方兩會不難發現,2024年各地把就業作為最大民生,突出就業優先導向。養老保障、生育支持政策也成為各地民生領域聚焦的重點。
在其他民生領域,盡管各地側重點不同,但都是全力瞄準民生難點發力、創新:推進教育現代化,增加學位,均衡教育資源;分類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加快城市地下管網改造、老舊小區改造……
從更宏觀的層麵看,處理好民生問題,能夠改善預期,為經濟良性循環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在不少專家看來,解決好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還是在高質量發展。因此,各地拿出更大的精力放在發展上,增加投資項目、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大力發展服務業等,都為實現就業優先目標提供新機會。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委副書記、市長潘東旭表示,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增強民生福祉。當前經濟增長麵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以促進民生和消費為導向的財政擴張能夠發揮社會保障功能,調節收入分配,在扶持低收入群體的同時促進消費需求。“期待在今年兩會上看到更多相關政策安排。”
更多的改革創新舉措已經在路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嘉城建設集團董事長張曉認為,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三大工程”是今年工作重點之一。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建設既是改善民生、補短板的重要舉措,又是宏觀經濟和民生實際聯動的議題,將會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審議討論的一個重點。“各方都期待在這種聯動裏發掘更多經濟增長點。”他說。
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將釋放出更多民生領域的改革信號,人們在2024年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會有新提升。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