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3年專題 > 一起學習 > 正文

2023年專題

學習進行時丨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釋“第二個結合”
更新時間:2023-6-21 10:22:39    來源:新華社

 習近平總書記“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重大觀點係列報道之四: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釋“第二個結合”

  新華網記者 王子暉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時代課題,指明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係列報道,與您共同學習。今天播發係列之四《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釋“第二個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時代課題,指明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兩個結合”這一重大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的,隨後,先後寫入《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各個時期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曆史和實踐證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新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第二個結合”,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第二個結合”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製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方麵全麵係統深入闡述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習近平總書記這五方麵重要論述博大精深、字字珠璣,從內在原理邏輯的層麵講了為什麼能結合、結合產生了什麼反應、結合開辟了怎樣的境界等重要問題,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創新理論。

  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相互契合而有機結合。二者的“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這個“結合”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行理論和製度創新以及保持中華民族精神上的獨立自主都具有重大意義。

  “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新高度”概括了“第二個結合”的曆史貢獻。

  以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曆史觀之,馬克思主義誕生,照亮了人類探索曆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科學預見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出現。

  以中華民族5000年曆史觀之,中華民族的先民們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形成了人類曆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

  今天,我們黨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出來。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永煥榮光。

  係列之一:盛世修文,習近平總書記的時代宏願

  係列之二:文明探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的重大工程

  係列之三:思想深邃,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中華文明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學習進行時丨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釋“第二個結合”
2023-6-21 10:22:39    來源:新華社

 習近平總書記“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重大觀點係列報道之四: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釋“第二個結合”

  新華網記者 王子暉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時代課題,指明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係列報道,與您共同學習。今天播發係列之四《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釋“第二個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時代課題,指明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兩個結合”這一重大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的,隨後,先後寫入《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各個時期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曆史和實踐證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新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第二個結合”,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第二個結合”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製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方麵全麵係統深入闡述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習近平總書記這五方麵重要論述博大精深、字字珠璣,從內在原理邏輯的層麵講了為什麼能結合、結合產生了什麼反應、結合開辟了怎樣的境界等重要問題,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創新理論。

  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相互契合而有機結合。二者的“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這個“結合”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行理論和製度創新以及保持中華民族精神上的獨立自主都具有重大意義。

  “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新高度”概括了“第二個結合”的曆史貢獻。

  以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曆史觀之,馬克思主義誕生,照亮了人類探索曆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科學預見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出現。

  以中華民族5000年曆史觀之,中華民族的先民們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形成了人類曆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

  今天,我們黨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出來。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永煥榮光。

  係列之一:盛世修文,習近平總書記的時代宏願

  係列之二:文明探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的重大工程

  係列之三:思想深邃,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中華文明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