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3年專題 > 《報懷川》 > 正文

2023年專題

張冬香:一生堅定跟黨走
更新時間:2023-4-25 10:27:43    來源:焦作晚報

張冬香

 

掃描二維碼

看相關視頻

張冬香是一名有著35年黨齡的老黨員,她在照顧生病父母的時候始終不忘自己黨員的身份,堅持為社會作貢獻。2016年,她推著輪椅上的父親曆盡艱辛創辦老年大學,成立冬香好媽媽工作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播黨的思想,讓老年人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張冬香的帶領下,這些老年人成為“銀發誌願者”,熱心服務、奉獻社會。

2017年4月,在山陽區委和藝新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焦作首家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黨支部——冬香好媽媽工作站黨支部正式成立。冬香好媽媽黨支部也是我省首家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巾幗黨群服務平台。

冬香好媽媽黨支部成立之初,黨員隻有15人,現有黨員98人,流動黨員371人。冬香好媽媽黨支部獲得“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以及中共中央頒發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三個國字號榮譽。張冬香先後獲得“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最美家庭”“全國文明家庭”“河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第八屆河南省道德模範”“全國最美誌願者”“第四屆全國巾幗十大感動人物”、首屆“焦作楷模”等榮譽。

榮譽加身,礪誌於心。張冬香理想堅定,她走的每一步都鏗鏘有力。張冬香說,在她的人生中,《焦作日報》《焦作晚報》是她的老師,也是她的朋友。她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幫助、報社的支持。

張冬香是一位有心人。冬香好媽媽工作站成立後,張冬香結合老年群體愛聽廣播的特點,創立線上紅色廣播站,每天在網上發布紅色廣播,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紅色廣播站開設《習近平每日金句》《午間學習》《線上學黨史》《黨的二十大報告今天我來讀》等廣播、視頻類欄目。紅色廣播站及時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給千家萬戶,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營養早餐”“幸福午餐”“健康晚餐”。

她們自覺融入全市發展大局,聚焦民生實事,主動參與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文明創建、疫情防控、老舊小區改造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中心工作。張冬香說:組織上關心的,群眾期盼的,就是我們要做的。在參與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工作中,張冬香帶領五老黨員將7戶矛盾化解,順利簽訂動遷協議。

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張冬香先後組織3.2萬餘名“銀發誌願者”參與文明宣傳活動。這些“銀發誌願者”深入大街小巷、居民樓院清除垃圾雜草、打掃樓道衛生、擦洗公交站台。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張冬香說,人的一生要有理想和抱負,她就是想盡自己的力量,去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疫情期間,冬香好媽媽黨支部開辟了“冬香好媽媽”心理谘詢疏導熱線,發動31名誌願者參與熱線服務,為因疫情而引發焦慮、恐慌和心理不適的群眾提供貼心服務,接聽心理谘詢電話910餘次。2021年7月焦作遭遇洪水,張冬香組織50人成立抗洪救災小分隊,在暴雨滂沱中值守5個晝夜,確保防汛關鍵卡點的安全。在災後重建階段,張冬香帶領黨員誌願者積極參與環境消殺、排水除淤,堅守在全市100多個小區和樓院參與疫情防控,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的正能量。

今年,焦作晚報專家團聘請張冬香為晚報專家團專家。3月份,張冬香和晚報專家團成員走進中站區龍翔街道趙莊村,參觀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太行八英館。張冬香聽了“太行八英”的事跡後內心激情澎湃,她說,“八英”巾幗不讓須眉,敢於鬥爭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今後,冬香好媽媽工作站的紅色宣講團要將“八英”的故事傳播出去,把她們的精神發揚光大。她們要向《焦作日報》《焦作晚報》學習,持續不斷地傳播黨的聲首,傳遞黨的溫暖,弘揚清風正氣。

 

記者 朱穎江

文章編輯:楊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張冬香:一生堅定跟黨走
    2023-4-25 10:27:43    來源:焦作晚報

    張冬香

     

    掃描二維碼

    看相關視頻

    張冬香是一名有著35年黨齡的老黨員,她在照顧生病父母的時候始終不忘自己黨員的身份,堅持為社會作貢獻。2016年,她推著輪椅上的父親曆盡艱辛創辦老年大學,成立冬香好媽媽工作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播黨的思想,讓老年人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張冬香的帶領下,這些老年人成為“銀發誌願者”,熱心服務、奉獻社會。

    2017年4月,在山陽區委和藝新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焦作首家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黨支部——冬香好媽媽工作站黨支部正式成立。冬香好媽媽黨支部也是我省首家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巾幗黨群服務平台。

    冬香好媽媽黨支部成立之初,黨員隻有15人,現有黨員98人,流動黨員371人。冬香好媽媽黨支部獲得“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以及中共中央頒發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三個國字號榮譽。張冬香先後獲得“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最美家庭”“全國文明家庭”“河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第八屆河南省道德模範”“全國最美誌願者”“第四屆全國巾幗十大感動人物”、首屆“焦作楷模”等榮譽。

    榮譽加身,礪誌於心。張冬香理想堅定,她走的每一步都鏗鏘有力。張冬香說,在她的人生中,《焦作日報》《焦作晚報》是她的老師,也是她的朋友。她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幫助、報社的支持。

    張冬香是一位有心人。冬香好媽媽工作站成立後,張冬香結合老年群體愛聽廣播的特點,創立線上紅色廣播站,每天在網上發布紅色廣播,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紅色廣播站開設《習近平每日金句》《午間學習》《線上學黨史》《黨的二十大報告今天我來讀》等廣播、視頻類欄目。紅色廣播站及時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給千家萬戶,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營養早餐”“幸福午餐”“健康晚餐”。

    她們自覺融入全市發展大局,聚焦民生實事,主動參與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文明創建、疫情防控、老舊小區改造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中心工作。張冬香說:組織上關心的,群眾期盼的,就是我們要做的。在參與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工作中,張冬香帶領五老黨員將7戶矛盾化解,順利簽訂動遷協議。

    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張冬香先後組織3.2萬餘名“銀發誌願者”參與文明宣傳活動。這些“銀發誌願者”深入大街小巷、居民樓院清除垃圾雜草、打掃樓道衛生、擦洗公交站台。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張冬香說,人的一生要有理想和抱負,她就是想盡自己的力量,去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疫情期間,冬香好媽媽黨支部開辟了“冬香好媽媽”心理谘詢疏導熱線,發動31名誌願者參與熱線服務,為因疫情而引發焦慮、恐慌和心理不適的群眾提供貼心服務,接聽心理谘詢電話910餘次。2021年7月焦作遭遇洪水,張冬香組織50人成立抗洪救災小分隊,在暴雨滂沱中值守5個晝夜,確保防汛關鍵卡點的安全。在災後重建階段,張冬香帶領黨員誌願者積極參與環境消殺、排水除淤,堅守在全市100多個小區和樓院參與疫情防控,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的正能量。

    今年,焦作晚報專家團聘請張冬香為晚報專家團專家。3月份,張冬香和晚報專家團成員走進中站區龍翔街道趙莊村,參觀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太行八英館。張冬香聽了“太行八英”的事跡後內心激情澎湃,她說,“八英”巾幗不讓須眉,敢於鬥爭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今後,冬香好媽媽工作站的紅色宣講團要將“八英”的故事傳播出去,把她們的精神發揚光大。她們要向《焦作日報》《焦作晚報》學習,持續不斷地傳播黨的聲首,傳遞黨的溫暖,弘揚清風正氣。

     

    記者 朱穎江

    文章編輯:楊銘 
     
    相關信息:
    趙恩宏:“剪報”閱享退休生活
    杜同祥:一輩子的良師益友
    丁祉含:一朝牽手 一路同心
    學習原聲|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世界讀書日,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故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
    1983年複刊至今40年來
    董廣安深情寄語《焦作日報》:
    謝延信:人如其名 信守一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