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3年專題 > 《報懷川》 > 正文

2023年專題

董廣安深情寄語《焦作日報》:
把好導向與時俱進 用情謳歌美麗焦作
更新時間:2023-4-24 15:43:19    來源:焦作日報

 董廣安(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董廣安身上有很多標簽,她是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是資深媒體人,也是穆青的研究者。她曾數次來到焦作,也和焦作結下了深情厚誼。

談起焦作這些年的變化,董廣安感觸良多。“第一次去焦作是在1975年,當時留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座‘煤城’;到20世紀90年代再去焦作的時候,焦作已經開始發展文旅產業;如今的焦作,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生態環境治理、文旅文創深度融合等一係列措施,城市麵貌煥然一新,成功實現了由‘黑色印象’到‘綠色主題’的轉變。”

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與民生期盼同向同行。董廣安對《焦作日報》的發展充滿了期盼:“一定要與時俱進,堅持‘移動優先’與‘內容為王’相統一。”

董廣安解釋說,傳統媒體要想在新媒體時代實現突圍,一方麵要把本地新聞做精做透,不斷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讀者,努力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和親和力;另一方麵要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整合優勢資源,主動搭建並強化新媒體平台,大力推進理念思路創新、內容形式創新、方法手段創新,努力增強宣傳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除此之外,報紙也要圍繞焦作經濟社會發展做文章,不斷在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形象上作出積極貢獻,與城市發展互促互進。”董廣安說,尤其要注重在打響雲台山、太極拳這兩大文旅金字品牌上下功夫,充分運用新媒體陣地搶占先機,創新方式方法,通過一係列接地氣、聚人氣、有情感、有溫度的宣傳報道,讓更多人認識焦作、感知焦作、愛上焦作。

“從一張報紙發展到如今的報、網、端、微、號等集於一身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可喜可賀,可敬可讚!”董廣安說,《焦作日報》是時代的記錄者,見證著焦作的成長和發展巨變,刻記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傳承著“特別能戰鬥”的焦作精神,潤物無聲、感染心靈。

今年是《焦作日報》複刊40周年,董廣安希望《焦作日報》時刻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用心用情用力謳歌美麗焦作,記錄人民火熱生活,書寫群眾奮鬥曆程,講好新時代焦作故事,持續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記者 焦 嬌

文章編輯:楊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董廣安深情寄語《焦作日報》:
    把好導向與時俱進 用情謳歌美麗焦作
    2023-4-24 15:43:19    來源:焦作日報

     董廣安(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董廣安身上有很多標簽,她是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是資深媒體人,也是穆青的研究者。她曾數次來到焦作,也和焦作結下了深情厚誼。

    談起焦作這些年的變化,董廣安感觸良多。“第一次去焦作是在1975年,當時留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座‘煤城’;到20世紀90年代再去焦作的時候,焦作已經開始發展文旅產業;如今的焦作,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生態環境治理、文旅文創深度融合等一係列措施,城市麵貌煥然一新,成功實現了由‘黑色印象’到‘綠色主題’的轉變。”

    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與民生期盼同向同行。董廣安對《焦作日報》的發展充滿了期盼:“一定要與時俱進,堅持‘移動優先’與‘內容為王’相統一。”

    董廣安解釋說,傳統媒體要想在新媒體時代實現突圍,一方麵要把本地新聞做精做透,不斷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讀者,努力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和親和力;另一方麵要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整合優勢資源,主動搭建並強化新媒體平台,大力推進理念思路創新、內容形式創新、方法手段創新,努力增強宣傳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除此之外,報紙也要圍繞焦作經濟社會發展做文章,不斷在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形象上作出積極貢獻,與城市發展互促互進。”董廣安說,尤其要注重在打響雲台山、太極拳這兩大文旅金字品牌上下功夫,充分運用新媒體陣地搶占先機,創新方式方法,通過一係列接地氣、聚人氣、有情感、有溫度的宣傳報道,讓更多人認識焦作、感知焦作、愛上焦作。

    “從一張報紙發展到如今的報、網、端、微、號等集於一身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可喜可賀,可敬可讚!”董廣安說,《焦作日報》是時代的記錄者,見證著焦作的成長和發展巨變,刻記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傳承著“特別能戰鬥”的焦作精神,潤物無聲、感染心靈。

    今年是《焦作日報》複刊40周年,董廣安希望《焦作日報》時刻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用心用情用力謳歌美麗焦作,記錄人民火熱生活,書寫群眾奮鬥曆程,講好新時代焦作故事,持續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記者 焦 嬌

    文章編輯:楊銘 
     
    相關信息:
    謝延信:人如其名 信守一生
    頂級驕傲 懷川符號
    黨報的生日  報人的禮讚
    陳冉:“小記者”成就了今天的我
    孫詩琪:參加實踐活動愛上寫作
    暗香:我文學夢開花的地方
    馬元章:《焦作日報》是我的鄉愁
    朱幫義:寫作讓生活更精彩
    嚴雙軍:《焦作日報》是懷川文化的“圖書館”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