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2年專題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 正文

2022年專題

【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福建建寧:跨村聯建 產業共富
更新時間:2023-9-5 9:45:23    來源:人民論壇網

  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大步邁進,農村麵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越過越好,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壯美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鋪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人民論壇網推出“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係列報道,講好神州大地廣袤鄉村的振興故事。今天,人民論壇調研組帶您走進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共同探索這裏民樂村富的振興密碼。

  碧源穿奇峰,“五子”傳八閩。

  作為福建“母親河”閩江的發源地,建寧素有“閩地之母、閩山之巔、閩水之源”之稱,是中央蘇區反“圍剿”中心,也是著名的中國建蓮之鄉、黃花梨之鄉、無患子之鄉和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

1

  建寧縣城區 李淩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曾兩次深入建寧調研指導,對建寧老區蘇區發展作出了一係列重要指示批示。他曾到建寧調研製種產業,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裏”。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切切關懷,昂揚鬥誌。二十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建寧人立足資源優勢,著力扛穩“米袋子”,豐富“菜籃子”,端好“果盤子”,在希望的田野上闊步前行,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

  拓展黨建“朋友圈”——

  由“傳統封閉”轉向“ 開放融合”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夏秋之際,漫步在謝馬蘇梯田蓮海,一股古樸清雅之氣撲麵而來。在無邊的綠色中,嬌豔怒放的荷花點綴著岑綠疊翠的荷塘,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2

  謝馬蘇梯田蓮海

  謝馬蘇梯田蓮海位於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圳頭村的謝家、馬家、蘇家小組,坐落在“秀起東南第一巔”的金鐃山腳下,與周邊賞荷基地連成片,形成了氣勢恢宏的萬畝梯田景觀。

  “現在看著梯田蓮海的風景多美啊!這些年村裏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來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的日子也比以前更豐富熱鬧了。”談起過去,高峰村年過八旬的謝大爺不禁感歎。高峰村,曾是建寧縣最貧窮的村,家家戶戶靠著種田地過活,基本沒有其他經濟來源。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近年來,濉溪鎮積極探索“跨村聯建”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地域相連、同軸同線、集中連片的優勢,將金鐃山下的高峰、大源、圳頭三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劃入一個整體,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聯村黨組織——金鐃山聯村黨總支。

  “我們按照黨建引領、資源共享、產業抱團、成果共創的發展思路,立足聯村不同資源稟賦,一體發展鄉村旅遊,一體建設美麗鄉村,一體推進民生事業,一體優化鄉村治理。”高峰村黨支部書記林長禮介紹說。

  共謀共建成合力,共管共享促發展。金鐃山聯村黨總支從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實際出發,找準村與村之間的利益聯結點,製定覆蓋3個村的“貢蓮特色小鎮”創建規劃,打造了香溪花穀、蓮海玉家、梯田蓮海、漁人碼頭等一批又一批網紅景點,形成了集登山、戲水、賞花、研學等為一體旅遊產業鏈。

3

  蓮海玉家

4

  漁人碼頭

  串珠成線,連線成片。在紅色力量的引領之下,三聯村的鄉村遊日益紅火,鄉親們的笑臉愈加燦爛。2018年至今,金鐃山聯村黨支部先後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首批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國家森林鄉村、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等榮譽稱號,村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可達2萬餘元,“跨村聯建”取得了顯著成效。

  抓鄉促村聯動發展,在建寧不隻發生在濉溪鎮,而是一種不斷探索的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建寧始終突出黨建引領,整合各類資源、資金、資產,深化村企聯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產業鏈黨建等發展模式,結合地方實際,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現代種業、紅色資源等特色產業,促進村財村民雙增收。”建寧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雄介紹。

  據了解,均口、裏心等聯村黨總支抱團發展種子區域服務站,溪口鎮聯村黨總支與種子企業、合作社等開展股份合作,均實現了聯建村村財增收。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從“單兵突進”到“整體聯動”,建寧“跨村聯建”黨建模式為鄉村振興賦能提速,在民生、經濟、生態等各方麵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創新突破。目前,建寧縣92個行政村村財均在10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集體19個,村財平均值達31.6萬元。

  激活產業“共富鏈”——

  由“一支獨秀”走向“滿園芬芳”

  風吹稻浪遍地黃,大山深處穀飄香。

  走進建寧縣溪口鎮楓元村,隻見茫茫稻海,稻浪翻滾,煞是喜人。當地最大的農機經營戶黃勤建行走沃野喜上眉梢,“這段時間,合作社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個月以後。”

  “現在製種全程機械化,和以前大不一樣。”楓元村黨支部書記劉炳煌坦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有效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還推動了雜交水稻製種產業高質量發展。

5

  水稻豐收

  楓元村是傳統的製種大村,這幾年來,村裏通過果山租賃、土地流轉、量化折股、種業整村推進等方式與企業合作,先後引進投資億元以上的鑫錦宏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和托斯卡納葡萄莊園有限公司,建成了楓元百花鄉村主題公園,並連續4屆成為“花海跑”主景區,每年吸引福州、廈門等地自駕遊和海外團體遊客16萬人次以上。

  特別是2021年投資1400餘萬元完成上莊桃梨觀光果園、楓元村種子示範基地田間橋、智慧種業示範基地等一批項目建設,2022年投資400餘萬元建設溪口鎮高標準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示範基地建設項目,楓元村有力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加快打造萬畝田園風光示範帶,推動了農業增產、村財增收、農民致富。

  可以說,產業的發展對鄉村振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建寧縣立足資源優勢,挖掘“老字號”、扶強“國字號”、培育“新字號”,持續把推進產業發展作為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引擎。

  據建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銀才介紹,經過多年發展,建寧現已形成蓮子、種子、桃子、梨子、無患子“五子”產業發展格局,年種植蓮子、種子、梨子分別穩定在5萬畝、15.7萬畝、10萬畝。2022年,以“五子”為主的特色產業鏈全產值已突破100億元。

  “北有張掖,南有建寧。”建寧,曾被稱為“蘇區糧倉”,現在是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今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公布第五批2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名單,建寧縣以雜交水稻製種為主導創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列其中。

  “全國每十顆雜交水稻種子,就有一顆來自建寧。”建寧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餘友成說,建寧縣開始雜交水稻製種可以追溯到1976年,40多年來全縣累計生產種子5億公斤,成為“國家隊”中的“領頭羊”。目前全縣年製種麵積和產量均占全國10%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除了特色農產品以外,在裏心鎮上黎村,一座名為“明一天籟牧場”的綜合體吸引著外界的目光。在這裏,房車基地、動物樂園、研學中心、風情農舍、生態體驗館等等讓人目不暇接,儼然一座“世外桃源”。

6

  明一天籟牧場

  “幾年前,牧場所在地還是一片荒山野嶺,‘明一’的到來讓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裏心鎮黨委書記黃國榮告訴人民論壇調研組,明一天籟牧場以農企相結合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打造集“農牧業+製造業+文旅康養”為一體的三產融合整體業態,不僅推動了鎮裏產業的融合發展,也讓村民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目前,牧場每年產值達10億元,可直接吸納群眾就業200多人,間接帶動周邊鄉村民宿、家庭農場、文旅觀光等各類產業經濟發展,有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

  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之一,建寧縣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因地製宜做精一產、做強二產、三產融合,引進明一乳業、味蕾跳動等一批“金娃娃”企業,呈現出“綠色產業”之美。2022年,培育農特產品電商企業300餘家,帶動全縣電商銷售額達35.1億元,增長7.8%。

  撬動鄉村“高顏值”——

  由“單向管理”轉向“ 多維共生

  繁花綠柳蓮葉長,坐觀星雲納清涼。

  傍晚,暮色中的高峰村別有一番景象。忙活了一天的村民們三三兩兩圍坐村口,聊生活、話家常,盡享田園風光。

  “以前村裏垃圾亂扔亂放,環境衛生不是很好,我們在村裏找不到活幹,也隻能搬出去,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過去的高峰村在村民林華印象中“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

  隨著近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深入開展,高峰村人也行動起來。實施杆線落地,道路“白改黑”,整治花田排水係統,建設生態步道、花海梯田、吉祥園、翠竹園、香溪花穀休息亭等重要景觀節點,完善村莊綠化,漂流道水係整理,改造村莊標識係統,路燈景觀提升等建設,形成典型示範。

7

  建寧縣高峰村 周雄攝

  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村裏融合發展蓮花疊水、高峰漂流、曲院風荷、七彩滑道等項目,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種蓮子、栽果樹、開民宿、辦農家樂……村裏的人氣越來越旺。

  原本在縣城開餐館的林華一家又搬回來了,他把自家老宅子改造成農家樂,接待前來遊玩的旅客。“我們村在賞荷、漂流等方麵做得很好,來遊玩的客人也很多,特別節假日,村裏的農家樂家家爆滿。”

  村子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高峰村隻是建寧近百個正在“變身”的村莊之一。這些年,建寧縣持續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大整治,著力推進鄉村風貌、產業融合、文旅康養、水環境提升、特色村落提升、跨村聯建等6個示範帶建設,走具有建寧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展現閩贛邊界縣城新形象、新名片。

  今年,建寧縣重點打造14個3.0版示範村莊,目前已完成9個村莊整治,剩餘5個正在加快掃尾工作;持續推進幹道沿線365棟2.0版鄉村建築風貌提升,已完成360棟。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農房整治6000餘棟、拆除破舊附屬房麵積約30萬平方米。

8

  建寧縣溪源鄉風貌

  建寧縣開展“清新閩江源雷霆行動”,對城鄉近50公裏河道進行係統治理,清淤方量達50萬立方米,新建市政汙水管網5.1公裏,完成主管網清淤檢測5.3公裏、修複管網滲漏51處,96座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全部投入使用。

  此外,統籌上級補助、本級財政、補充耕地經費等資金1.2億元,集中用於農村風貌管控、生活汙水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等項目,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建設、運行、維護投入保障,全力打造4條鄉村振興示範線。

  為促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建寧縣把發展民宿產業作為促進文旅消費的重要突破口,率先出台民宿管理、民宿獎補政策,實施“百宿計劃”,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原生態的山水格局和曆史文化風貌,著重引進和培育一批特色化、連鎖化、規範化的高端精品民宿,促進民宿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建寧縣民宿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數量位列三明市前列。

  精心打造環金鐃山旅遊帶、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促進生態休閑、農家樂業態發展……建寧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麵花力氣、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麵下功夫、在鄉村旅遊方麵做文章,既為廣大群眾留住了“鄉愁”,也為村民增收帶來了“金飯碗”。

  今年上半年,全縣接待遊客159.3萬人次,同比增長24.1%,實現旅遊總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34.7%;全縣各項存款總額突破100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達到82.17億元。

  青山不語,精神永駐。作為“中國稻種第一縣”,建寧因地製宜、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讓“美麗鄉村”全域綻放,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時光為卷,奮鬥作筆。眼下的建寧目之所及皆翠,行之所至皆景,一座座村莊仿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撒落在青山綠水間,在建寧這片豐沃的土壤上,正湧動著鄉村振興的希望與力量。(作者:人民論壇調研組)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福建建寧:跨村聯建 產業共富
    2023-9-5 9:45:23    來源:人民論壇網

      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大步邁進,農村麵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越過越好,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壯美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鋪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人民論壇網推出“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係列報道,講好神州大地廣袤鄉村的振興故事。今天,人民論壇調研組帶您走進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共同探索這裏民樂村富的振興密碼。

      碧源穿奇峰,“五子”傳八閩。

      作為福建“母親河”閩江的發源地,建寧素有“閩地之母、閩山之巔、閩水之源”之稱,是中央蘇區反“圍剿”中心,也是著名的中國建蓮之鄉、黃花梨之鄉、無患子之鄉和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

    1

      建寧縣城區 李淩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曾兩次深入建寧調研指導,對建寧老區蘇區發展作出了一係列重要指示批示。他曾到建寧調研製種產業,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裏”。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切切關懷,昂揚鬥誌。二十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建寧人立足資源優勢,著力扛穩“米袋子”,豐富“菜籃子”,端好“果盤子”,在希望的田野上闊步前行,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

      拓展黨建“朋友圈”——

      由“傳統封閉”轉向“ 開放融合”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夏秋之際,漫步在謝馬蘇梯田蓮海,一股古樸清雅之氣撲麵而來。在無邊的綠色中,嬌豔怒放的荷花點綴著岑綠疊翠的荷塘,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2

      謝馬蘇梯田蓮海

      謝馬蘇梯田蓮海位於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圳頭村的謝家、馬家、蘇家小組,坐落在“秀起東南第一巔”的金鐃山腳下,與周邊賞荷基地連成片,形成了氣勢恢宏的萬畝梯田景觀。

      “現在看著梯田蓮海的風景多美啊!這些年村裏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來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的日子也比以前更豐富熱鬧了。”談起過去,高峰村年過八旬的謝大爺不禁感歎。高峰村,曾是建寧縣最貧窮的村,家家戶戶靠著種田地過活,基本沒有其他經濟來源。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近年來,濉溪鎮積極探索“跨村聯建”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地域相連、同軸同線、集中連片的優勢,將金鐃山下的高峰、大源、圳頭三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劃入一個整體,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聯村黨組織——金鐃山聯村黨總支。

      “我們按照黨建引領、資源共享、產業抱團、成果共創的發展思路,立足聯村不同資源稟賦,一體發展鄉村旅遊,一體建設美麗鄉村,一體推進民生事業,一體優化鄉村治理。”高峰村黨支部書記林長禮介紹說。

      共謀共建成合力,共管共享促發展。金鐃山聯村黨總支從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實際出發,找準村與村之間的利益聯結點,製定覆蓋3個村的“貢蓮特色小鎮”創建規劃,打造了香溪花穀、蓮海玉家、梯田蓮海、漁人碼頭等一批又一批網紅景點,形成了集登山、戲水、賞花、研學等為一體旅遊產業鏈。

    3

      蓮海玉家

    4

      漁人碼頭

      串珠成線,連線成片。在紅色力量的引領之下,三聯村的鄉村遊日益紅火,鄉親們的笑臉愈加燦爛。2018年至今,金鐃山聯村黨支部先後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首批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國家森林鄉村、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等榮譽稱號,村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可達2萬餘元,“跨村聯建”取得了顯著成效。

      抓鄉促村聯動發展,在建寧不隻發生在濉溪鎮,而是一種不斷探索的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建寧始終突出黨建引領,整合各類資源、資金、資產,深化村企聯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產業鏈黨建等發展模式,結合地方實際,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現代種業、紅色資源等特色產業,促進村財村民雙增收。”建寧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雄介紹。

      據了解,均口、裏心等聯村黨總支抱團發展種子區域服務站,溪口鎮聯村黨總支與種子企業、合作社等開展股份合作,均實現了聯建村村財增收。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從“單兵突進”到“整體聯動”,建寧“跨村聯建”黨建模式為鄉村振興賦能提速,在民生、經濟、生態等各方麵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創新突破。目前,建寧縣92個行政村村財均在10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集體19個,村財平均值達31.6萬元。

      激活產業“共富鏈”——

      由“一支獨秀”走向“滿園芬芳”

      風吹稻浪遍地黃,大山深處穀飄香。

      走進建寧縣溪口鎮楓元村,隻見茫茫稻海,稻浪翻滾,煞是喜人。當地最大的農機經營戶黃勤建行走沃野喜上眉梢,“這段時間,合作社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個月以後。”

      “現在製種全程機械化,和以前大不一樣。”楓元村黨支部書記劉炳煌坦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有效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還推動了雜交水稻製種產業高質量發展。

    5

      水稻豐收

      楓元村是傳統的製種大村,這幾年來,村裏通過果山租賃、土地流轉、量化折股、種業整村推進等方式與企業合作,先後引進投資億元以上的鑫錦宏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和托斯卡納葡萄莊園有限公司,建成了楓元百花鄉村主題公園,並連續4屆成為“花海跑”主景區,每年吸引福州、廈門等地自駕遊和海外團體遊客16萬人次以上。

      特別是2021年投資1400餘萬元完成上莊桃梨觀光果園、楓元村種子示範基地田間橋、智慧種業示範基地等一批項目建設,2022年投資400餘萬元建設溪口鎮高標準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示範基地建設項目,楓元村有力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加快打造萬畝田園風光示範帶,推動了農業增產、村財增收、農民致富。

      可以說,產業的發展對鄉村振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建寧縣立足資源優勢,挖掘“老字號”、扶強“國字號”、培育“新字號”,持續把推進產業發展作為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引擎。

      據建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銀才介紹,經過多年發展,建寧現已形成蓮子、種子、桃子、梨子、無患子“五子”產業發展格局,年種植蓮子、種子、梨子分別穩定在5萬畝、15.7萬畝、10萬畝。2022年,以“五子”為主的特色產業鏈全產值已突破100億元。

      “北有張掖,南有建寧。”建寧,曾被稱為“蘇區糧倉”,現在是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今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公布第五批2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名單,建寧縣以雜交水稻製種為主導創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列其中。

      “全國每十顆雜交水稻種子,就有一顆來自建寧。”建寧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餘友成說,建寧縣開始雜交水稻製種可以追溯到1976年,40多年來全縣累計生產種子5億公斤,成為“國家隊”中的“領頭羊”。目前全縣年製種麵積和產量均占全國10%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除了特色農產品以外,在裏心鎮上黎村,一座名為“明一天籟牧場”的綜合體吸引著外界的目光。在這裏,房車基地、動物樂園、研學中心、風情農舍、生態體驗館等等讓人目不暇接,儼然一座“世外桃源”。

    6

      明一天籟牧場

      “幾年前,牧場所在地還是一片荒山野嶺,‘明一’的到來讓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裏心鎮黨委書記黃國榮告訴人民論壇調研組,明一天籟牧場以農企相結合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打造集“農牧業+製造業+文旅康養”為一體的三產融合整體業態,不僅推動了鎮裏產業的融合發展,也讓村民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目前,牧場每年產值達10億元,可直接吸納群眾就業200多人,間接帶動周邊鄉村民宿、家庭農場、文旅觀光等各類產業經濟發展,有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

      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之一,建寧縣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因地製宜做精一產、做強二產、三產融合,引進明一乳業、味蕾跳動等一批“金娃娃”企業,呈現出“綠色產業”之美。2022年,培育農特產品電商企業300餘家,帶動全縣電商銷售額達35.1億元,增長7.8%。

      撬動鄉村“高顏值”——

      由“單向管理”轉向“ 多維共生

      繁花綠柳蓮葉長,坐觀星雲納清涼。

      傍晚,暮色中的高峰村別有一番景象。忙活了一天的村民們三三兩兩圍坐村口,聊生活、話家常,盡享田園風光。

      “以前村裏垃圾亂扔亂放,環境衛生不是很好,我們在村裏找不到活幹,也隻能搬出去,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過去的高峰村在村民林華印象中“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

      隨著近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深入開展,高峰村人也行動起來。實施杆線落地,道路“白改黑”,整治花田排水係統,建設生態步道、花海梯田、吉祥園、翠竹園、香溪花穀休息亭等重要景觀節點,完善村莊綠化,漂流道水係整理,改造村莊標識係統,路燈景觀提升等建設,形成典型示範。

    7

      建寧縣高峰村 周雄攝

      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村裏融合發展蓮花疊水、高峰漂流、曲院風荷、七彩滑道等項目,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種蓮子、栽果樹、開民宿、辦農家樂……村裏的人氣越來越旺。

      原本在縣城開餐館的林華一家又搬回來了,他把自家老宅子改造成農家樂,接待前來遊玩的旅客。“我們村在賞荷、漂流等方麵做得很好,來遊玩的客人也很多,特別節假日,村裏的農家樂家家爆滿。”

      村子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高峰村隻是建寧近百個正在“變身”的村莊之一。這些年,建寧縣持續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大整治,著力推進鄉村風貌、產業融合、文旅康養、水環境提升、特色村落提升、跨村聯建等6個示範帶建設,走具有建寧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展現閩贛邊界縣城新形象、新名片。

      今年,建寧縣重點打造14個3.0版示範村莊,目前已完成9個村莊整治,剩餘5個正在加快掃尾工作;持續推進幹道沿線365棟2.0版鄉村建築風貌提升,已完成360棟。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農房整治6000餘棟、拆除破舊附屬房麵積約30萬平方米。

    8

      建寧縣溪源鄉風貌

      建寧縣開展“清新閩江源雷霆行動”,對城鄉近50公裏河道進行係統治理,清淤方量達50萬立方米,新建市政汙水管網5.1公裏,完成主管網清淤檢測5.3公裏、修複管網滲漏51處,96座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全部投入使用。

      此外,統籌上級補助、本級財政、補充耕地經費等資金1.2億元,集中用於農村風貌管控、生活汙水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等項目,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建設、運行、維護投入保障,全力打造4條鄉村振興示範線。

      為促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建寧縣把發展民宿產業作為促進文旅消費的重要突破口,率先出台民宿管理、民宿獎補政策,實施“百宿計劃”,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原生態的山水格局和曆史文化風貌,著重引進和培育一批特色化、連鎖化、規範化的高端精品民宿,促進民宿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建寧縣民宿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數量位列三明市前列。

      精心打造環金鐃山旅遊帶、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促進生態休閑、農家樂業態發展……建寧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麵花力氣、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麵下功夫、在鄉村旅遊方麵做文章,既為廣大群眾留住了“鄉愁”,也為村民增收帶來了“金飯碗”。

      今年上半年,全縣接待遊客159.3萬人次,同比增長24.1%,實現旅遊總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34.7%;全縣各項存款總額突破100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達到82.17億元。

      青山不語,精神永駐。作為“中國稻種第一縣”,建寧因地製宜、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讓“美麗鄉村”全域綻放,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時光為卷,奮鬥作筆。眼下的建寧目之所及皆翠,行之所至皆景,一座座村莊仿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撒落在青山綠水間,在建寧這片豐沃的土壤上,正湧動著鄉村振興的希望與力量。(作者:人民論壇調研組)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