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專題
繼穿黃盾構機後,我市再添穿黃隧洞真實形象——襯砌管片。兩個龐然大物,前後呼應,共同還原穿黃場景,成為我市特色景觀。
4月11日,普濟路與人民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外,“黃河號”穿黃盾構機東側,一段8.7米高的環形襯砌管片靜靜佇立在一片草坪上,工人正在給草坪澆水。遠遠望去,在綠樹、鮮花的映襯下,盾構機和襯砌管片如同大型城市雕塑,顯得格外壯觀。
何為襯砌管片?為何要佇立此處?這要從南水北調穿黃工程說起。
南水北調穿黃工程線路總長19.3公裏,是人類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也是整個南水北調中線的標誌性、控製性工程和咽喉工程。整個穿黃工程最引人注目、難度最大的,就是長4250米、最大埋深35米的兩條穿黃隧洞。這是我國第一次采用大直徑隧洞穿越黃河,稱得上是“萬裏黃河第一隧”。
如何在黃河河床下充滿泥沙、孤石且軟硬不均的複合沉積地層中,開鑿數千米長的隧洞?如何使隧洞在承受黃河水和南來之水的內外壓力下,依然保證自身的結構安全?當時,這些世界級技術難題,不僅在國內水利工程建設中無先例可循,在國際水利工程界也難求借鑒。
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國從德國引進兩台號稱“工程機械之王”、當時世界上直徑最大的盾構機,分別命名為“黃河號”和“穿越號”,采用當時最先進的盾構技術開挖隧洞。襯砌管片是盾構施工的主要裝配構件,是穿黃隧洞的最內層屏障。
襯砌管片與盾構機協同作戰,克服大盾構長距離推進、高水壓、高埋深、地質複雜、深層加固等一係列技術難題,保證了穿越黃河隧洞的順利貫通。
去年夏天,我市在建設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時,萌生大膽創意,將這個成功穿黃後已廢棄多年的“國之重器”——直徑9米、長80米、重1166噸、由1.2萬個零部件組成的“黃河號”盾構機,“安家”天河畔,讓其重獲新生。
去年冬天,為紀念偉大的南水北調穿黃工程,給廣大群眾展示穿黃隧洞的真實形象,我市與穿黃隧洞施工方中鐵十六局結合,決定在盾構機東側,做穿黃隧洞襯砌管片四環臥式拚裝展示。
“目前在此展示的管片為穿黃隧洞施工真實管片!”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毋豔斌稱,襯砌管片內徑7.9米、外徑8.7米,管片厚0.4米、寬1.6米,為鋼筋混凝土製品,每環管片均分為7片,每塊管片重約6噸,采用大封頂塊形式。
據悉,這是我市做足“水”文章,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的奠基工程之一。依托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與其他水利工程組團,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將打造以水為主題的紅色旅遊線路,爭創南水北調文旅品牌,為我市打造高能級文旅貢獻力量。
(記者李曉軍)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繼穿黃盾構機後,我市再添穿黃隧洞真實形象——襯砌管片。兩個龐然大物,前後呼應,共同還原穿黃場景,成為我市特色景觀。
4月11日,普濟路與人民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外,“黃河號”穿黃盾構機東側,一段8.7米高的環形襯砌管片靜靜佇立在一片草坪上,工人正在給草坪澆水。遠遠望去,在綠樹、鮮花的映襯下,盾構機和襯砌管片如同大型城市雕塑,顯得格外壯觀。
何為襯砌管片?為何要佇立此處?這要從南水北調穿黃工程說起。
南水北調穿黃工程線路總長19.3公裏,是人類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也是整個南水北調中線的標誌性、控製性工程和咽喉工程。整個穿黃工程最引人注目、難度最大的,就是長4250米、最大埋深35米的兩條穿黃隧洞。這是我國第一次采用大直徑隧洞穿越黃河,稱得上是“萬裏黃河第一隧”。
如何在黃河河床下充滿泥沙、孤石且軟硬不均的複合沉積地層中,開鑿數千米長的隧洞?如何使隧洞在承受黃河水和南來之水的內外壓力下,依然保證自身的結構安全?當時,這些世界級技術難題,不僅在國內水利工程建設中無先例可循,在國際水利工程界也難求借鑒。
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國從德國引進兩台號稱“工程機械之王”、當時世界上直徑最大的盾構機,分別命名為“黃河號”和“穿越號”,采用當時最先進的盾構技術開挖隧洞。襯砌管片是盾構施工的主要裝配構件,是穿黃隧洞的最內層屏障。
襯砌管片與盾構機協同作戰,克服大盾構長距離推進、高水壓、高埋深、地質複雜、深層加固等一係列技術難題,保證了穿越黃河隧洞的順利貫通。
去年夏天,我市在建設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時,萌生大膽創意,將這個成功穿黃後已廢棄多年的“國之重器”——直徑9米、長80米、重1166噸、由1.2萬個零部件組成的“黃河號”盾構機,“安家”天河畔,讓其重獲新生。
去年冬天,為紀念偉大的南水北調穿黃工程,給廣大群眾展示穿黃隧洞的真實形象,我市與穿黃隧洞施工方中鐵十六局結合,決定在盾構機東側,做穿黃隧洞襯砌管片四環臥式拚裝展示。
“目前在此展示的管片為穿黃隧洞施工真實管片!”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毋豔斌稱,襯砌管片內徑7.9米、外徑8.7米,管片厚0.4米、寬1.6米,為鋼筋混凝土製品,每環管片均分為7片,每塊管片重約6噸,采用大封頂塊形式。
據悉,這是我市做足“水”文章,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的奠基工程之一。依托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與其他水利工程組團,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將打造以水為主題的紅色旅遊線路,爭創南水北調文旅品牌,為我市打造高能級文旅貢獻力量。
(記者李曉軍)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