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2年專題 > 理響焦作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 正文

2022年專題

(兩會報告解讀)“鏈”上下功夫,“雲”上遇新機——代表委員為製造業發展“支招”
更新時間:2021-3-9 16:03:10    來源:新華社

  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數字化浪潮交織,中國製造麵臨著難得的機遇與不小的挑戰。

  如何確保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雲”上機遇怎樣抓住?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一係列新舉措。

  (小標題)在“鏈”上持續下功夫

  經濟生產環環相扣,產業鏈供應鏈順暢協作是關鍵。應對疫情過程中,不少製造企業感受到來自產業鏈的壓力。

  報告中,“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一係列表述,讓代表委員頗有感觸。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委員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完備的製造業體係發揮了重要作用,再次證明製造業對大國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意義。必須進一步強調製造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同時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保護好幾十年來攢下的家底。

  在“鏈”上持續下功夫,不少代表委員給出建議。

  “基礎領域如果做不好,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難以實現。”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陳金山代表說,要全麵梳理,形成重點攻關清單名錄。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委員重點關注產業鏈基礎能力提升。他建議,建立材料數據庫、工藝基礎數據庫、試驗測試平台等,並鼓勵建立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用戶共享應用機製,夯實製造業基礎能力。

  在完成內存芯片自主製造後,位於安徽合肥的長鑫存儲實現產能突破。圍繞“芯屏器合”的產業戰略,合肥成長為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發展地區。

  “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要協同暢通。”安徽省科技廳廳長羅平代表說,安徽將以產業鏈需求為導向,增強科技成果源頭供給,發揮協同作用,重點支持“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企業,激發科技成果轉化活力。

  (小標題)不斷強化源頭創新供給

  補“鏈”、強“鏈”的關鍵是創新。報告提出,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周玉梅委員說,我國自主芯片已在北鬥衛星、超級計算機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雖然集成電路產業取得長足進步,但跟世界先進技術相比仍有差距。希望有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到集成電路產業,針對關鍵問題、‘卡脖子’問題下大力氣。”

  “報告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就是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委員說,這意味著企業研發投入將更大比例計入成本,在所得稅方麵得到更大優惠,更加激勵創新。

  創新不是一個企業的單打獨鬥,形成合力打造創新生態很重要。

  “我們在為家具行業提供智能生產改造服務,利用企業的技術和智能裝備能力,建立協同製造平台。”許禮進認為,大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的模式,將有助於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小標題)抓住“雲”上機遇

  “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聚焦數字化,報告進行一係列部署。

  4月全麵複產;6月投入物聯網自動化組裝線……2020年,麵對疫情挑戰,憑借智慧供應鏈,聯想武漢基地依舊“跑”出“加速度”。

  “工業互聯網應用將加速各行業智能化轉型。”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代表認為,要讓雲、網、端等更好銜接,將更多算力投向製造業,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供應鏈協同提升製造效率;供需“雲”對接減少庫存壓力……數字化帶來的柔性製造等模式,都成為新機遇。

  在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委員看來,數字技術推動創新正從單點突破走向融合發展,生產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或將在“代碼”中找到“新解法”。推動產業智能化,大企業要有更大作為。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2021年至2023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到2023年,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將初步建成。

  今年,工信部將緊密結合工業互聯網技術、模式與各行業的生產實踐、行業特性,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帶動形成係統性推廣模式,推動工業互聯網在製造業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應用。

記者張辛欣、楊玉華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兩會報告解讀)“鏈”上下功夫,“雲”上遇新機——代表委員為製造業發展“支招”
2021-3-9 16:03:10    來源:新華社

  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數字化浪潮交織,中國製造麵臨著難得的機遇與不小的挑戰。

  如何確保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雲”上機遇怎樣抓住?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一係列新舉措。

  (小標題)在“鏈”上持續下功夫

  經濟生產環環相扣,產業鏈供應鏈順暢協作是關鍵。應對疫情過程中,不少製造企業感受到來自產業鏈的壓力。

  報告中,“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一係列表述,讓代表委員頗有感觸。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委員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完備的製造業體係發揮了重要作用,再次證明製造業對大國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意義。必須進一步強調製造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同時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保護好幾十年來攢下的家底。

  在“鏈”上持續下功夫,不少代表委員給出建議。

  “基礎領域如果做不好,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難以實現。”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陳金山代表說,要全麵梳理,形成重點攻關清單名錄。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委員重點關注產業鏈基礎能力提升。他建議,建立材料數據庫、工藝基礎數據庫、試驗測試平台等,並鼓勵建立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用戶共享應用機製,夯實製造業基礎能力。

  在完成內存芯片自主製造後,位於安徽合肥的長鑫存儲實現產能突破。圍繞“芯屏器合”的產業戰略,合肥成長為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發展地區。

  “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要協同暢通。”安徽省科技廳廳長羅平代表說,安徽將以產業鏈需求為導向,增強科技成果源頭供給,發揮協同作用,重點支持“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企業,激發科技成果轉化活力。

  (小標題)不斷強化源頭創新供給

  補“鏈”、強“鏈”的關鍵是創新。報告提出,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周玉梅委員說,我國自主芯片已在北鬥衛星、超級計算機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雖然集成電路產業取得長足進步,但跟世界先進技術相比仍有差距。希望有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到集成電路產業,針對關鍵問題、‘卡脖子’問題下大力氣。”

  “報告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就是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委員說,這意味著企業研發投入將更大比例計入成本,在所得稅方麵得到更大優惠,更加激勵創新。

  創新不是一個企業的單打獨鬥,形成合力打造創新生態很重要。

  “我們在為家具行業提供智能生產改造服務,利用企業的技術和智能裝備能力,建立協同製造平台。”許禮進認為,大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的模式,將有助於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小標題)抓住“雲”上機遇

  “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聚焦數字化,報告進行一係列部署。

  4月全麵複產;6月投入物聯網自動化組裝線……2020年,麵對疫情挑戰,憑借智慧供應鏈,聯想武漢基地依舊“跑”出“加速度”。

  “工業互聯網應用將加速各行業智能化轉型。”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代表認為,要讓雲、網、端等更好銜接,將更多算力投向製造業,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供應鏈協同提升製造效率;供需“雲”對接減少庫存壓力……數字化帶來的柔性製造等模式,都成為新機遇。

  在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委員看來,數字技術推動創新正從單點突破走向融合發展,生產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或將在“代碼”中找到“新解法”。推動產業智能化,大企業要有更大作為。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2021年至2023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到2023年,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將初步建成。

  今年,工信部將緊密結合工業互聯網技術、模式與各行業的生產實踐、行業特性,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帶動形成係統性推廣模式,推動工業互聯網在製造業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應用。

記者張辛欣、楊玉華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