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2年專題 > 焦作人,您認真工作的樣子很美 > 正文

2022年專題

配電電纜運檢員:向光而行 守萬家清涼
更新時間:2023-8-31 15:33:00    來源:焦作晚報

圖① 蘇雲龍(右)正在等待同事用儀器對電纜進行檢測,以記錄實時數據。

圖② 記者(左)跟隨配電電纜運檢員進入到地下電纜隧道進行巡檢工作。

圖③ 蘇雲龍(左)與同事正在做隧道巡檢的前期準備工作。

圖④ 巡視配電電纜,是配電電纜運檢員的一項日常工作。

圖⑤ 蘇雲龍(右)與同事準備從豎井進入到電纜隧道中。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吉亞南攝)

【人物名片】

  蘇雲龍大學畢業後考入國網焦作供電公司,成為一名配電電纜運檢員。蘇雲龍在大學期間雖然學的是電氣專業,但到一線工作後,發現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他除了將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外,還隨時隨地向自己的師傅請教,學習實際操作。經過兩年的曆練,蘇雲龍現如今已能夠獨當一麵。

【人物故事】

  1999年出生的蘇雲龍,高高瘦瘦的身材,帶著眼鏡,學生氣十足。在國網焦作供電公司配電運檢中心配電電纜運檢班,和蘇雲龍一樣的大學生很多。這些年輕的大學生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精氣神,不放過任何學習技術的機會,都想成為更優秀的那一個。

  2021年至今,才過了短短的兩年時間,蘇雲龍已經完成蛻變,逐步成長為一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地麵下,分布著四通八達的配電電纜線路,這些地下電纜一旦發生故障,需要技術人員快速排查找到故障點。配電運檢中心負責城市配電電纜的運維搶修工作,而配電電纜運檢班的日常工作就是巡視10千伏配電電纜。

  隔著將近一米厚的地麵排查電纜故障特別考驗技術。蘇雲龍說,地埋電纜連接的地方容易發生故障,排查起來相對簡單,如果電纜本體故障則隻能借助專業設備,通過波反射法細心排查故障點。在排查故障時,不同的路麵聽到的接地放電的聲音是不同的,如果是穿管電纜,查找起來更加困難,這就要依靠平時多積累經驗,才能提高準確性。

  就在不久前,位於山陽路的某小區供電電纜出現故障,導致整個小區停電。蘇雲龍所在的班組接到通知後,他和同事攜帶設備趕到現場。正值盛夏,居民家中停電,小區的電梯也無法運行,大家對小區物業怨聲載道。蘇雲龍和同事連夜排查,最終確定了4處接頭出現了故障。就在蘇雲龍等人排查故障的時候,維修人員就守在一旁等待搶修,物業人員也在一旁焦急的等待。此刻,排查故障的人員麵臨著來自多方的壓力,同時,也檢驗了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快速排查故障的能力。

【記者體驗】

  蘇雲龍所在班組負責運檢的地下配電電纜總長約400千米,另有15條電纜隧道,5條電纜溝、60餘座開閉所進線電纜通道。8月18日下午,記者跟著蘇雲龍來到於村變電纜隧道巡視,體驗配電電纜運檢員的日常工作。

  在進入電纜隧道之前,蘇雲龍要打開隧道通風井通風。當通風井的門被打開時,一股涼氣從地下躥了上來,讓人不由地打了個激靈。從事配電電纜巡視工作需兩個人同行。當天,蘇雲龍和同事崔樂樂搭班,他們相互檢查安全帽、照明手電、檢查儀器等工具後,就要通過豎井進入到電纜隧道了。豎井壁上的爬梯很簡易,記者按照蘇雲龍交代的動作要領,手腳並用,終於下到距地麵4米深的電纜隧道內。

  真正進入隧道,第一感覺是涼爽。借著井口射下來的陽光,觀察電纜隧道遠處的情形,隻能用陰冷幽暗、深不可測形容。照明工具的光束照向隧道深處,隧道的內景讓人震撼。隧道的頂是圓弧形的,兩側牆上架設著多層電纜架子,每一層架子上都有一根粗壯的電纜。這些比成年人手臂還粗的電纜,從下至上,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壓迫感滿滿。隧道高約2米,個子高的人必須彎著腰走,不然安全帽會碰到隧道頂。

  初進隧道感覺是涼爽的,還沒有走幾步就感覺胸口發悶,雖然有幾台風機持續通風,還是會讓人感覺不舒服。蘇雲龍介紹,於村變電纜隧道長約800米,敷設著多條重要電纜。走在黑黢黢的隧道內,感覺像沒有盡頭,讓人有一種未知的恐懼感。為了消除不適感,蘇雲龍和崔樂樂每每檢查一項設備,記者都會詳細詢問,可能說話太多,感覺胸口好像壓了一塊石頭般不適。

  終於等到蘇雲龍工作結束,記者迫不及待地返回地麵,當看到陽光的刹那間,有一種重生的感覺。

  巡視完電纜隧道後,蘇雲龍和崔樂樂又趕到迎賓路,檢查了道路沿線電纜通道。18時,下班時間到了,蘇雲龍正在收拾設備時,接到了故障搶修通知。兩人和記者告別,駕駛車輛趕往現場排查電纜故障。次日2時,蘇雲龍更新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寫著“下班”倆字。

(記者 朱穎江)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配電電纜運檢員:向光而行 守萬家清涼
    2023-8-31 15:33:00    來源:焦作晚報

    圖① 蘇雲龍(右)正在等待同事用儀器對電纜進行檢測,以記錄實時數據。

    圖② 記者(左)跟隨配電電纜運檢員進入到地下電纜隧道進行巡檢工作。

    圖③ 蘇雲龍(左)與同事正在做隧道巡檢的前期準備工作。

    圖④ 巡視配電電纜,是配電電纜運檢員的一項日常工作。

    圖⑤ 蘇雲龍(右)與同事準備從豎井進入到電纜隧道中。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吉亞南攝)

    【人物名片】

      蘇雲龍大學畢業後考入國網焦作供電公司,成為一名配電電纜運檢員。蘇雲龍在大學期間雖然學的是電氣專業,但到一線工作後,發現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他除了將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外,還隨時隨地向自己的師傅請教,學習實際操作。經過兩年的曆練,蘇雲龍現如今已能夠獨當一麵。

    【人物故事】

      1999年出生的蘇雲龍,高高瘦瘦的身材,帶著眼鏡,學生氣十足。在國網焦作供電公司配電運檢中心配電電纜運檢班,和蘇雲龍一樣的大學生很多。這些年輕的大學生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精氣神,不放過任何學習技術的機會,都想成為更優秀的那一個。

      2021年至今,才過了短短的兩年時間,蘇雲龍已經完成蛻變,逐步成長為一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地麵下,分布著四通八達的配電電纜線路,這些地下電纜一旦發生故障,需要技術人員快速排查找到故障點。配電運檢中心負責城市配電電纜的運維搶修工作,而配電電纜運檢班的日常工作就是巡視10千伏配電電纜。

      隔著將近一米厚的地麵排查電纜故障特別考驗技術。蘇雲龍說,地埋電纜連接的地方容易發生故障,排查起來相對簡單,如果電纜本體故障則隻能借助專業設備,通過波反射法細心排查故障點。在排查故障時,不同的路麵聽到的接地放電的聲音是不同的,如果是穿管電纜,查找起來更加困難,這就要依靠平時多積累經驗,才能提高準確性。

      就在不久前,位於山陽路的某小區供電電纜出現故障,導致整個小區停電。蘇雲龍所在的班組接到通知後,他和同事攜帶設備趕到現場。正值盛夏,居民家中停電,小區的電梯也無法運行,大家對小區物業怨聲載道。蘇雲龍和同事連夜排查,最終確定了4處接頭出現了故障。就在蘇雲龍等人排查故障的時候,維修人員就守在一旁等待搶修,物業人員也在一旁焦急的等待。此刻,排查故障的人員麵臨著來自多方的壓力,同時,也檢驗了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快速排查故障的能力。

    【記者體驗】

      蘇雲龍所在班組負責運檢的地下配電電纜總長約400千米,另有15條電纜隧道,5條電纜溝、60餘座開閉所進線電纜通道。8月18日下午,記者跟著蘇雲龍來到於村變電纜隧道巡視,體驗配電電纜運檢員的日常工作。

      在進入電纜隧道之前,蘇雲龍要打開隧道通風井通風。當通風井的門被打開時,一股涼氣從地下躥了上來,讓人不由地打了個激靈。從事配電電纜巡視工作需兩個人同行。當天,蘇雲龍和同事崔樂樂搭班,他們相互檢查安全帽、照明手電、檢查儀器等工具後,就要通過豎井進入到電纜隧道了。豎井壁上的爬梯很簡易,記者按照蘇雲龍交代的動作要領,手腳並用,終於下到距地麵4米深的電纜隧道內。

      真正進入隧道,第一感覺是涼爽。借著井口射下來的陽光,觀察電纜隧道遠處的情形,隻能用陰冷幽暗、深不可測形容。照明工具的光束照向隧道深處,隧道的內景讓人震撼。隧道的頂是圓弧形的,兩側牆上架設著多層電纜架子,每一層架子上都有一根粗壯的電纜。這些比成年人手臂還粗的電纜,從下至上,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壓迫感滿滿。隧道高約2米,個子高的人必須彎著腰走,不然安全帽會碰到隧道頂。

      初進隧道感覺是涼爽的,還沒有走幾步就感覺胸口發悶,雖然有幾台風機持續通風,還是會讓人感覺不舒服。蘇雲龍介紹,於村變電纜隧道長約800米,敷設著多條重要電纜。走在黑黢黢的隧道內,感覺像沒有盡頭,讓人有一種未知的恐懼感。為了消除不適感,蘇雲龍和崔樂樂每每檢查一項設備,記者都會詳細詢問,可能說話太多,感覺胸口好像壓了一塊石頭般不適。

      終於等到蘇雲龍工作結束,記者迫不及待地返回地麵,當看到陽光的刹那間,有一種重生的感覺。

      巡視完電纜隧道後,蘇雲龍和崔樂樂又趕到迎賓路,檢查了道路沿線電纜通道。18時,下班時間到了,蘇雲龍正在收拾設備時,接到了故障搶修通知。兩人和記者告別,駕駛車輛趕往現場排查電纜故障。次日2時,蘇雲龍更新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寫著“下班”倆字。

    (記者 朱穎江)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