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中信銀行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協同打造養老金融生態圈
中信銀行舉辦2023“幸福+”養老財富管理論壇

更新時間:2023-11-6 16:23:45    來源:中信銀行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金融幫助增加養老保障供給,有利於完善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係,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根據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養老金融是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

  11月3日,在中信金控、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指導下,中信銀行和富達基金聯合主辦的“幸福+”養老財富管理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辦。本次論壇以“長壽時代 做自己人生的CFO”為主題,邀請養老領域的專家和中信集團旗下金融子公司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長壽時代的養老財富管理之道。論壇上,中信銀行攜手合作夥伴發布《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從客觀角度調研分析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的現狀,並對金融行業支持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提出實踐參考。

  “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的持續加深,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中信金控正在彙聚各方智慧,為解決中國養老問題提供‘中信方案’,為服務實體經濟、創造美好生活貢獻‘中信力量’。”中信金控財富管理部總經理常戈在致辭中表示。

  中信銀行副行長呂天貴表示:“社會老齡化趨勢加速演進,養老金融迎來廣闊空間。中信銀行率先布局,立足全生命周期的財富管理理念,以體係生態建設破局行業發展痛點,打造不斷迭代的‘中信解法’,在養老金融產品體係建設、服務平台搭建、專業隊伍賦能等方麵走在前列。中信銀行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初心,主動擔當,深化合作,在探索和創新中砥礪前行,守護好養老“錢袋子”,共同推動養老事業蓬勃發展”。

  展望行業發展,共話新時代老齡觀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今後較長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個人養老金製度即將試點一周年,人們對於個人養老的意願不斷增強,麵對市場的變化,本次論壇邀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人口學家、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分享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個人養老投資管理的前沿觀點。

  原新認為,勞動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正在從人力資源優勢過渡為人力資本優勢和人才優勢,收獲人口紅利的方式也正朝高質量發展方向轉變。伴隨公共養老金實現全覆蓋、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製度日漸推廣、個人養老金製度試點啟動,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係已然成型且在不斷完善,將對多層次的養老生活需求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王忠民圍繞四個“新”發表了對資產管理新格局下養老投資的價值主張。他認為,在個人養老金製度下,養老投資將麵臨新格局、新結構、新時空和新突破。在生命周期中做好養老規劃至關重要,養老投資最大的特點是跨周期問題,個人養老金的發展可以平滑地解決這一係列問題,讓每個人在生命周期中做好協調發展和賬戶的可持續運轉。

  聚焦市場痛點,給出“中信解法”

  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養老金融市場已進入發展快車道。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係成為“老有所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銀行基於對市場的深刻研究,不斷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本次論壇發布的《報告》是中信銀行長期持續對中國養老金融市場狀況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探索。中信銀行在論壇上對《報告》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認為目前國內居民對於養老認同度普遍較強,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於養老規劃有不一樣的主張,共性的問題是個人養老投資教育需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專業顧問服務需進一步加強。

  以“Z世代”(《報告》中指18歲至35歲人群)為例,該群體對個人養老儲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尚不充分,需進一步喚醒養老意識。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願意付諸行動。個人養老方麵的投教工作任重道遠,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需要給予“Z世代”群體更多關懷,需要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財富管理觀念,幫助他們建立一張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盡早啟動個人養老儲備。

  從本次報告調研結果來看,個人養老金製度的政策效果正在快速顯現,居民養老儲備意識不斷提升,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中信銀行作為長期耕耘養老金融服務的企業,沉澱出一套“中信解法”,簡稱為“三分四步”。對“Z世代”群體,中信銀行提出建立“一張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對“中生代”群體(《報告》中指35歲至60歲的人群),提出構建“一本科學的養老賬本”的概念,對於目前最大的養老群體—“銀發代”(《報告》中指60歲及以上人群),更關注他們的生活質量,提出“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的理念。基於不同人群的實際情況,中信銀行率先在行業內提出“平衡收支、預防風險、規劃養老、長錢投資”的“四步法”,通過貫穿一生的財務規劃,實現人民群眾退休以後的生活質量保障。

  眾擎易舉,共建養老金融生態圈

  論壇上,中信銀行、中信保誠人壽、中信興業、華夏基金、富達基金與客戶代表就圍繞客戶養老需求,合力提升養老金融服務能力展開討論。在2023年初,中信金控財富管理委員會成立了由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以及華夏基金組成的養老金工作室,依托金融領域全牌照的優勢,基於資產負債表的全局視角,運用全生命周期規劃的方法,優選全市場優質的養老金融產品,服務“Z世代”“中生代”“銀發代”三大目標人群的金融需求。未來,中信銀行將聯合更多優質企業,舉內外協同之力,共同探索個人養老財富管理的“中信解法”,構建形成“內外雙循環”的養老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實現“財富”“健康”“醫養”“長壽”的養老金融服務閉環,用有溫度的養老金融服務為高質量的“生活型養老”護航。

  個人養老金製度即將落地一周年,為金融機構全麵開展養老金融服務、踐行金融為民,創造了新的機遇。中信銀行表示將繼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致力於居民養老專業金融服務,依托中信集團協同優勢,以至誠之心長期陪伴客戶,實現客戶從“生存型養老”到高質量的“生活型養老”的轉型,用有溫度的服務,護航每一位客戶的幸福未來。

  本次論壇活動也是中信內外部聯合艦隊啟動的“中信財富節”首場活動。據悉,“中信財富節”將以“信”養老、“信”財富、“薪”投資、“欣”傳承四個主題關鍵詞貫穿全場,曆時五個月分不同主題依次交替,從養老、財富管理、家庭投資、家族傳承等多維度,以科普內容、專家解讀、深度互動等多方式呈現,幫助投資者對當前的財富管理與金融市場有更加深入和全景式的認知,助力人民幸福生活。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協同打造養老金融生態圈
    中信銀行舉辦2023“幸福+”養老財富管理論壇

    2023-11-6 16:23:45    來源:中信銀行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金融幫助增加養老保障供給,有利於完善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係,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根據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養老金融是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

      11月3日,在中信金控、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指導下,中信銀行和富達基金聯合主辦的“幸福+”養老財富管理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辦。本次論壇以“長壽時代 做自己人生的CFO”為主題,邀請養老領域的專家和中信集團旗下金融子公司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長壽時代的養老財富管理之道。論壇上,中信銀行攜手合作夥伴發布《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從客觀角度調研分析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的現狀,並對金融行業支持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提出實踐參考。

      “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的持續加深,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中信金控正在彙聚各方智慧,為解決中國養老問題提供‘中信方案’,為服務實體經濟、創造美好生活貢獻‘中信力量’。”中信金控財富管理部總經理常戈在致辭中表示。

      中信銀行副行長呂天貴表示:“社會老齡化趨勢加速演進,養老金融迎來廣闊空間。中信銀行率先布局,立足全生命周期的財富管理理念,以體係生態建設破局行業發展痛點,打造不斷迭代的‘中信解法’,在養老金融產品體係建設、服務平台搭建、專業隊伍賦能等方麵走在前列。中信銀行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初心,主動擔當,深化合作,在探索和創新中砥礪前行,守護好養老“錢袋子”,共同推動養老事業蓬勃發展”。

      展望行業發展,共話新時代老齡觀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今後較長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個人養老金製度即將試點一周年,人們對於個人養老的意願不斷增強,麵對市場的變化,本次論壇邀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人口學家、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分享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個人養老投資管理的前沿觀點。

      原新認為,勞動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正在從人力資源優勢過渡為人力資本優勢和人才優勢,收獲人口紅利的方式也正朝高質量發展方向轉變。伴隨公共養老金實現全覆蓋、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製度日漸推廣、個人養老金製度試點啟動,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係已然成型且在不斷完善,將對多層次的養老生活需求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王忠民圍繞四個“新”發表了對資產管理新格局下養老投資的價值主張。他認為,在個人養老金製度下,養老投資將麵臨新格局、新結構、新時空和新突破。在生命周期中做好養老規劃至關重要,養老投資最大的特點是跨周期問題,個人養老金的發展可以平滑地解決這一係列問題,讓每個人在生命周期中做好協調發展和賬戶的可持續運轉。

      聚焦市場痛點,給出“中信解法”

      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養老金融市場已進入發展快車道。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係成為“老有所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銀行基於對市場的深刻研究,不斷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本次論壇發布的《報告》是中信銀行長期持續對中國養老金融市場狀況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探索。中信銀行在論壇上對《報告》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認為目前國內居民對於養老認同度普遍較強,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於養老規劃有不一樣的主張,共性的問題是個人養老投資教育需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專業顧問服務需進一步加強。

      以“Z世代”(《報告》中指18歲至35歲人群)為例,該群體對個人養老儲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尚不充分,需進一步喚醒養老意識。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願意付諸行動。個人養老方麵的投教工作任重道遠,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需要給予“Z世代”群體更多關懷,需要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財富管理觀念,幫助他們建立一張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盡早啟動個人養老儲備。

      從本次報告調研結果來看,個人養老金製度的政策效果正在快速顯現,居民養老儲備意識不斷提升,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中信銀行作為長期耕耘養老金融服務的企業,沉澱出一套“中信解法”,簡稱為“三分四步”。對“Z世代”群體,中信銀行提出建立“一張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對“中生代”群體(《報告》中指35歲至60歲的人群),提出構建“一本科學的養老賬本”的概念,對於目前最大的養老群體—“銀發代”(《報告》中指60歲及以上人群),更關注他們的生活質量,提出“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的理念。基於不同人群的實際情況,中信銀行率先在行業內提出“平衡收支、預防風險、規劃養老、長錢投資”的“四步法”,通過貫穿一生的財務規劃,實現人民群眾退休以後的生活質量保障。

      眾擎易舉,共建養老金融生態圈

      論壇上,中信銀行、中信保誠人壽、中信興業、華夏基金、富達基金與客戶代表就圍繞客戶養老需求,合力提升養老金融服務能力展開討論。在2023年初,中信金控財富管理委員會成立了由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以及華夏基金組成的養老金工作室,依托金融領域全牌照的優勢,基於資產負債表的全局視角,運用全生命周期規劃的方法,優選全市場優質的養老金融產品,服務“Z世代”“中生代”“銀發代”三大目標人群的金融需求。未來,中信銀行將聯合更多優質企業,舉內外協同之力,共同探索個人養老財富管理的“中信解法”,構建形成“內外雙循環”的養老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實現“財富”“健康”“醫養”“長壽”的養老金融服務閉環,用有溫度的養老金融服務為高質量的“生活型養老”護航。

      個人養老金製度即將落地一周年,為金融機構全麵開展養老金融服務、踐行金融為民,創造了新的機遇。中信銀行表示將繼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致力於居民養老專業金融服務,依托中信集團協同優勢,以至誠之心長期陪伴客戶,實現客戶從“生存型養老”到高質量的“生活型養老”的轉型,用有溫度的服務,護航每一位客戶的幸福未來。

      本次論壇活動也是中信內外部聯合艦隊啟動的“中信財富節”首場活動。據悉,“中信財富節”將以“信”養老、“信”財富、“薪”投資、“欣”傳承四個主題關鍵詞貫穿全場,曆時五個月分不同主題依次交替,從養老、財富管理、家庭投資、家族傳承等多維度,以科普內容、專家解讀、深度互動等多方式呈現,幫助投資者對當前的財富管理與金融市場有更加深入和全景式的認知,助力人民幸福生活。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