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中信銀行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緊扣養老財富管理市場脈搏
中信銀行發布《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2023)》

更新時間:2023-11-6 16:18:43    來源:中信銀行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養老金融市場已進入發展快車道。夯實居民補充養老的自我保障能力,對我國家庭理財模式及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將產生重大作用和深遠影響。

  近日,在中信金控、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指導下,中信銀行攜手合作夥伴在南京舉辦以“長壽時代 做自己人生的CFO”為主題的2023“幸福+”養老財富管理論壇,彙聚養老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長壽時代”的養老財富管理之道。論壇上,中信銀行與合作機構重磅發布《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

  據悉,這是中信銀行連續第二年發布《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通過深入調研分析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的現狀,對金融行業支持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提出實踐參考。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董克用教授表示,《報告》立足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市場實踐,同時融入國際視野,為政策完善、行業發展、產品創新等提供了有益參考。

  豐富數據樣本,還原養老金融市場供需現狀

  在中信金控的指導下,中信銀行攜手中信金控旗下各金融子公司,與華夏基金、富達基金共同參與《報告》調研及分析工作。在充分考慮性別、年齡、學曆、地區等因素後,麵向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城鎮和農村人口發放調查問卷,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共收集到12602份有效樣本。

  《報告》調研內容涵蓋“養老財富規劃情況”、“養老財富儲備情況”、“養老投資期限偏好”、“養老投資行為和風險認知情況,以及在個人養老金製度落地一年內出現的變化趨勢和投資行為偏好”、“個人基本信息”等五個方麵。

  《報告》指出,隨著社會進步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將麵臨著多元化的養老需求,這些需求不僅包括養老財富保值增值的金融需求,還包括退休養老生活的非金融需求。而對於個體來說,這些需求的滿足需要一定的養老財富儲備作為前提。因此,迫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構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老財富儲備體係,為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打好經濟基礎。

  供需綜合分析,為居民養老財富管理開拓宏觀視野

  《報告》調研數據顯示,隨著個人養老金製度的推出,人們對於養老現狀及製度的認知,以及養老財富規劃意識都有所提高,但付諸實際行動仍然需要全社會的“助推”。從養老意識到養老行動,年輕的“Z世代”(《報告》中指18歲至35歲人群)正在積極思考如何合理進行養老財富儲備。然而,養老金融產品收益穩定性和適配性、養老財富規劃顧問的專業性等問題都是影響養老財富規劃的重要因素。雖然受訪者對養老財富規劃的重視程度在逐漸提高,但風險承受能力仍然較低,大部分人更偏向於保守型的理財方式。

  《報告》分析,居民對於究竟需要多少財富儲備才能滿足養老所需仍然缺乏清晰認識,較低的風險偏好導致資產配置現狀與養老預期目標之間存在錯配。與此同時,投資短期化在市場波動周期更加明顯,需要依靠投資者教育、產品設計、投資顧問等多樣化方式,培養居民的長期養老投資意識。

  《報告》指出,銀行業、基金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可通過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專屬產品及產品組合,滿足不同年齡層次、收入水平、家庭結構、投資目標、風險偏好的客群在養老財富積累與財富管理方麵的需求,形成差異化的養老金融產品特色,構建基於居民全生命周期的養老金融產品線。同時,養老投顧與全生命周期養老解決方案的深度綁定,可以推動養老投資者在踐行長期投資理念的實踐中獲得長期收益,並形成正循環。

  聚焦市場痛點,分享養老財富管理業務實踐 

  麵對養老財富管理供需端的現狀和痛點,《報告》結合個人生命周期特點,闡述了中信銀行養老財富管理的業務實踐。在論壇現場,中信銀行對“三分四步”的中信解法做了詳細解讀,即對“Z世代”群體(《報告》中指18歲至35歲人群),中信銀行提出建立“一張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對“中生代”群體(《報告》中指35歲至60歲的人群),提出構建“一本科學的養老賬本”的概念;對於目前最大的養老群體—“銀發代”人群(《報告》中指60歲及以上人群),更關注他們的生活質量,提出“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理念。基於不同人群的實際情況,中信銀行率先在行業內提出“平衡收支、預防風險、規劃養老、長錢投資”的四步法,通過貫穿一生的財務規劃,實現人民群眾退休以後的生活質量保障。

  洞悉客戶需求,打造“內外雙循環”養老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

  近年來,中信銀行始終關注並積極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作為國內最早布局養老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打造了包含“一個賬戶、一套產品、一個賬本、一套服務、一支隊伍、一個平台”六大支撐,覆蓋養老資金籌備期和養老資金運用期的全生命周期“幸福+”養老金融服務體係。

  2023年,中信金控財富管理委員會成立由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以及華夏基金組成的養老金工作室,舉全集團之力共同探索個人養老財富管理的“中信解法”。中信銀行進一步明確了涵蓋“Z世代”“中生代”“銀發代”三大目標人群的全生命周期財務規劃方法論,並協同內外部優質合作資源,構建“內外雙循環”的養老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實現“財富”“健康”“醫養”“長壽”的養老金融服務閉環。助力廣大居民實現從基礎的“生存型養老”到體麵、高質量的“生活型養老”轉變。

  中信銀行副行長呂天貴表示,中信銀行高度重視國家養老事業的發展,將個人養老財富管理納入戰略性業務,致力成為資本市場與居民家庭財富的“連接器”。作為國內最早推出年長客戶專屬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始終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圍繞居民個人養老財富管理的多元化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養老金融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此次發布的《報告》既有對理論層麵的思考,也有對商業路徑的探索,更有中信銀行商業實踐的生動案例,旨在為個人養老金融業務的發展貢獻思想和啟發。未來,中信銀行將繼續秉承“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斷提升養老金融服務能力,守護好人民的財富果實,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據悉,本次論壇活動也是中信內外部聯合艦隊啟動的“中信財富節”的首場活動。“中信財富節”將以“信”養老、“信”財富、“薪”投資、“欣”傳承四個主題關鍵詞貫穿全場,曆時五個月分不同主題依次交替,從養老、財富管理、家庭投資、家族傳承等多維度,以科普內容、專家解讀、深度互動等多方式呈現,幫助投資者對當前的財富管理與金融市場有更加深入和全景式的認知,助力人民幸福生活。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緊扣養老財富管理市場脈搏
中信銀行發布《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2023)》

2023-11-6 16:18:43    來源:中信銀行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養老金融市場已進入發展快車道。夯實居民補充養老的自我保障能力,對我國家庭理財模式及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將產生重大作用和深遠影響。

  近日,在中信金控、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指導下,中信銀行攜手合作夥伴在南京舉辦以“長壽時代 做自己人生的CFO”為主題的2023“幸福+”養老財富管理論壇,彙聚養老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長壽時代”的養老財富管理之道。論壇上,中信銀行與合作機構重磅發布《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

  據悉,這是中信銀行連續第二年發布《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通過深入調研分析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的現狀,對金融行業支持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提出實踐參考。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董克用教授表示,《報告》立足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市場實踐,同時融入國際視野,為政策完善、行業發展、產品創新等提供了有益參考。

  豐富數據樣本,還原養老金融市場供需現狀

  在中信金控的指導下,中信銀行攜手中信金控旗下各金融子公司,與華夏基金、富達基金共同參與《報告》調研及分析工作。在充分考慮性別、年齡、學曆、地區等因素後,麵向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城鎮和農村人口發放調查問卷,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共收集到12602份有效樣本。

  《報告》調研內容涵蓋“養老財富規劃情況”、“養老財富儲備情況”、“養老投資期限偏好”、“養老投資行為和風險認知情況,以及在個人養老金製度落地一年內出現的變化趨勢和投資行為偏好”、“個人基本信息”等五個方麵。

  《報告》指出,隨著社會進步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將麵臨著多元化的養老需求,這些需求不僅包括養老財富保值增值的金融需求,還包括退休養老生活的非金融需求。而對於個體來說,這些需求的滿足需要一定的養老財富儲備作為前提。因此,迫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構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老財富儲備體係,為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打好經濟基礎。

  供需綜合分析,為居民養老財富管理開拓宏觀視野

  《報告》調研數據顯示,隨著個人養老金製度的推出,人們對於養老現狀及製度的認知,以及養老財富規劃意識都有所提高,但付諸實際行動仍然需要全社會的“助推”。從養老意識到養老行動,年輕的“Z世代”(《報告》中指18歲至35歲人群)正在積極思考如何合理進行養老財富儲備。然而,養老金融產品收益穩定性和適配性、養老財富規劃顧問的專業性等問題都是影響養老財富規劃的重要因素。雖然受訪者對養老財富規劃的重視程度在逐漸提高,但風險承受能力仍然較低,大部分人更偏向於保守型的理財方式。

  《報告》分析,居民對於究竟需要多少財富儲備才能滿足養老所需仍然缺乏清晰認識,較低的風險偏好導致資產配置現狀與養老預期目標之間存在錯配。與此同時,投資短期化在市場波動周期更加明顯,需要依靠投資者教育、產品設計、投資顧問等多樣化方式,培養居民的長期養老投資意識。

  《報告》指出,銀行業、基金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可通過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專屬產品及產品組合,滿足不同年齡層次、收入水平、家庭結構、投資目標、風險偏好的客群在養老財富積累與財富管理方麵的需求,形成差異化的養老金融產品特色,構建基於居民全生命周期的養老金融產品線。同時,養老投顧與全生命周期養老解決方案的深度綁定,可以推動養老投資者在踐行長期投資理念的實踐中獲得長期收益,並形成正循環。

  聚焦市場痛點,分享養老財富管理業務實踐 

  麵對養老財富管理供需端的現狀和痛點,《報告》結合個人生命周期特點,闡述了中信銀行養老財富管理的業務實踐。在論壇現場,中信銀行對“三分四步”的中信解法做了詳細解讀,即對“Z世代”群體(《報告》中指18歲至35歲人群),中信銀行提出建立“一張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對“中生代”群體(《報告》中指35歲至60歲的人群),提出構建“一本科學的養老賬本”的概念;對於目前最大的養老群體—“銀發代”人群(《報告》中指60歲及以上人群),更關注他們的生活質量,提出“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理念。基於不同人群的實際情況,中信銀行率先在行業內提出“平衡收支、預防風險、規劃養老、長錢投資”的四步法,通過貫穿一生的財務規劃,實現人民群眾退休以後的生活質量保障。

  洞悉客戶需求,打造“內外雙循環”養老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

  近年來,中信銀行始終關注並積極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作為國內最早布局養老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打造了包含“一個賬戶、一套產品、一個賬本、一套服務、一支隊伍、一個平台”六大支撐,覆蓋養老資金籌備期和養老資金運用期的全生命周期“幸福+”養老金融服務體係。

  2023年,中信金控財富管理委員會成立由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以及華夏基金組成的養老金工作室,舉全集團之力共同探索個人養老財富管理的“中信解法”。中信銀行進一步明確了涵蓋“Z世代”“中生代”“銀發代”三大目標人群的全生命周期財務規劃方法論,並協同內外部優質合作資源,構建“內外雙循環”的養老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實現“財富”“健康”“醫養”“長壽”的養老金融服務閉環。助力廣大居民實現從基礎的“生存型養老”到體麵、高質量的“生活型養老”轉變。

  中信銀行副行長呂天貴表示,中信銀行高度重視國家養老事業的發展,將個人養老財富管理納入戰略性業務,致力成為資本市場與居民家庭財富的“連接器”。作為國內最早推出年長客戶專屬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始終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圍繞居民個人養老財富管理的多元化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養老金融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此次發布的《報告》既有對理論層麵的思考,也有對商業路徑的探索,更有中信銀行商業實踐的生動案例,旨在為個人養老金融業務的發展貢獻思想和啟發。未來,中信銀行將繼續秉承“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斷提升養老金融服務能力,守護好人民的財富果實,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據悉,本次論壇活動也是中信內外部聯合艦隊啟動的“中信財富節”的首場活動。“中信財富節”將以“信”養老、“信”財富、“薪”投資、“欣”傳承四個主題關鍵詞貫穿全場,曆時五個月分不同主題依次交替,從養老、財富管理、家庭投資、家族傳承等多維度,以科普內容、專家解讀、深度互動等多方式呈現,幫助投資者對當前的財富管理與金融市場有更加深入和全景式的認知,助力人民幸福生活。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