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中信銀行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切實維護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信銀行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

更新時間:2023-3-16 10:19:31    來源:中信銀行

  營造安全便捷的金融消費環境、切實維護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是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舉措。隨著1960年以後出生的群體逐步進入老年期,我國老年金融消費者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新的需求和特點。近日,中信銀行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老年金融消費者備老意識、金融消費意願、金融消費行為、權益保護認知和防詐騙意識等多維度開展分析研究,並對加強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相關建議。

  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的背景下,開展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中信銀行高度重視養老金融生態建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深入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回應老年人金融消費需求,切實維護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備老意識較強:超六成受訪者認為應在30-50歲進行養老儲蓄規劃

  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應該在30-50歲進行養老儲蓄規劃,備老意識較強。高齡、從未有過正式工作、經濟困難、獨居和身體不太健康的受訪者金融消費意願相對較弱。在金融產品選擇上,半數以上受訪者通過和家人商量或聽從專業人士建議的方式進行金融產品投資。資金安全性是選擇金融產品時考慮的最主要因素。老年金融消費者最看重的三項金融產品增值服務是健康管理服務、購物優惠和優先掛號。

  金融消費難點:擔心資金安全、缺乏金融知識與投資技巧

  調查發現,老年金融消費者在金融消費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擔心資金安全、缺乏金融知識與投資技巧。受訪者表示最缺乏的五項金融知識分別是投資知識、財務規劃知識、保險知識、數字金融知識和糾紛解決知識。

  金融消費權利:“自主選擇權”“信息安全權”知曉率最高

  從金融消費者八項權利知曉率來看,受訪者“自主選擇權”“信息安全權”“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知曉率較高,“受尊重權”“財產安全權”“依法求償權”“受教育權”的知曉率有待進一步提升。調查數據還顯示,受訪者最為看重“財產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

  防詐意識調查:“想賺錢”是被詐騙的最常見的心理因素

  調查顯示,約一成受訪者在過去三年中遇到過詐騙。其中約四成造成了經濟損失。從被詐騙的原因來看,“想賺錢”是最常見的心理因素,“太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從眾心理”“內心孤單”等也是被詐騙的重要原因。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戰略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方彧指出,老年人的“養老錢袋子”不僅關乎老年人個人晚年生活的幸福,也關乎老年人家庭的和諧,更直接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一方麵,要從國家製度安排、金融創新發展等外部因素“守護”全體老年人養老錢袋子,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麵,更應從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提升財富管理能力等內部因素提高老年人“管理”養老錢袋子的個人能力。

  《報告》建議,金融機構要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將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融入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全過程。要完善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製度建設,構建老年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處理機製和法律體係,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加大養老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加強科技賦能、數字賦能,切實保障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信銀行是國內最早推出年長客戶專屬服務的商業銀行。麵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中信銀行始終秉承“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基於客戶從基礎的“生存型養老”到高質量的“生活型養老”的轉變,積極服務居民全生命周期的養老需求。此次中信銀行聯合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經過曆時一年的理論研究、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案例研究和多次專家討論,編纂並發布《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是切實維護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又一行業創新舉措,為提升金融行業為老服務水平提供了有價值的建議。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切實維護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信銀行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

    2023-3-16 10:19:31    來源:中信銀行

      營造安全便捷的金融消費環境、切實維護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是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舉措。隨著1960年以後出生的群體逐步進入老年期,我國老年金融消費者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新的需求和特點。近日,中信銀行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老年金融消費者備老意識、金融消費意願、金融消費行為、權益保護認知和防詐騙意識等多維度開展分析研究,並對加強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相關建議。

      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的背景下,開展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中信銀行高度重視養老金融生態建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深入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回應老年人金融消費需求,切實維護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備老意識較強:超六成受訪者認為應在30-50歲進行養老儲蓄規劃

      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應該在30-50歲進行養老儲蓄規劃,備老意識較強。高齡、從未有過正式工作、經濟困難、獨居和身體不太健康的受訪者金融消費意願相對較弱。在金融產品選擇上,半數以上受訪者通過和家人商量或聽從專業人士建議的方式進行金融產品投資。資金安全性是選擇金融產品時考慮的最主要因素。老年金融消費者最看重的三項金融產品增值服務是健康管理服務、購物優惠和優先掛號。

      金融消費難點:擔心資金安全、缺乏金融知識與投資技巧

      調查發現,老年金融消費者在金融消費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擔心資金安全、缺乏金融知識與投資技巧。受訪者表示最缺乏的五項金融知識分別是投資知識、財務規劃知識、保險知識、數字金融知識和糾紛解決知識。

      金融消費權利:“自主選擇權”“信息安全權”知曉率最高

      從金融消費者八項權利知曉率來看,受訪者“自主選擇權”“信息安全權”“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知曉率較高,“受尊重權”“財產安全權”“依法求償權”“受教育權”的知曉率有待進一步提升。調查數據還顯示,受訪者最為看重“財產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

      防詐意識調查:“想賺錢”是被詐騙的最常見的心理因素

      調查顯示,約一成受訪者在過去三年中遇到過詐騙。其中約四成造成了經濟損失。從被詐騙的原因來看,“想賺錢”是最常見的心理因素,“太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從眾心理”“內心孤單”等也是被詐騙的重要原因。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戰略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方彧指出,老年人的“養老錢袋子”不僅關乎老年人個人晚年生活的幸福,也關乎老年人家庭的和諧,更直接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一方麵,要從國家製度安排、金融創新發展等外部因素“守護”全體老年人養老錢袋子,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麵,更應從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提升財富管理能力等內部因素提高老年人“管理”養老錢袋子的個人能力。

      《報告》建議,金融機構要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將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融入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全過程。要完善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製度建設,構建老年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處理機製和法律體係,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加大養老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加強科技賦能、數字賦能,切實保障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信銀行是國內最早推出年長客戶專屬服務的商業銀行。麵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中信銀行始終秉承“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基於客戶從基礎的“生存型養老”到高質量的“生活型養老”的轉變,積極服務居民全生命周期的養老需求。此次中信銀行聯合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經過曆時一年的理論研究、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案例研究和多次專家討論,編纂並發布《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是切實維護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又一行業創新舉措,為提升金融行業為老服務水平提供了有價值的建議。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