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網絡中國節·清明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網絡中國節·清明】部分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護堪憂:墓前種蔬菜、碑文刻錯字……
更新時間:2021-4-2 9:50:54    來源:新華社
  村民老劉劈開雜草灌木,爬上村口的山坡,來到一個寬約4米的小土包前——這是個土墓,隱蔽在亂蓬蓬的草叢中,周圍東一處、西一處插著香。

  “這裏埋著100多位紅軍和蘇區幹部群眾,長征前犧牲的。”老劉向土墓拜了三拜,“現在連一塊墓碑都沒有,我們心裏感到很不安。”

  清明前夕,“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些革命老區縣調查發現,國家級、省級烈士紀念設施普遍管護得較好,但不少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日常管理不到位。有的雜草叢生、垃圾遍地,有的長期破損無人修複,還有的烈士墓前甚至種了菜。

  (小標題)不少紅軍墓、紀念碑老舊破損 周圍雜草叢生

  青山處處埋忠骨。從1929年中國工農紅軍首次入閩,至1934年長征,在福建犧牲的紅軍戰士多達數萬人。官方與民間建設的烈士紀念設施數千座,分散在多地。如今,不少紅軍墓、紀念碑已是雜草叢生、老舊破損。

  記者看到,即便是少數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墓,也出現了大量裂縫、破損,有的甚至塌陷了。當地鄉鎮幹部表示知曉此事,但也無可奈何:“有的墓40年就維修了兩次,的確太少了。”

  據了解,福建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比較多,僅龍岩市就有零散烈士墓1萬多座,較為分散,管理難度大。

  根據英雄烈士保護法,烈士紀念設施要保持莊嚴、肅穆、清淨的環境和氛圍。但記者發現,不少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連最基本的日常保潔也難有保證。

  記者在當地一個長眠著300多位烈士的公墓裏看到,雜草最高已沒過大腿,墓碑之間散落著許多易拉罐、香燭、燃放後的鞭炮等垃圾。

  “去年12月已經清理過一次了,沒整理之前雜草有一人多高。”這個公墓的負責人說。

  隨著城市發展,一些原本位於郊區的革命烈士墓漸漸被民房包圍。記者看到,一座烈士墓前種了一排芥菜。烈士後人歎氣:“前兩年還有人在墳頭上搭雞舍,養雞。”

  一處被列為縣級文保單位的紀念碑甚至出現低級錯誤:150多個字的碑文刻錯了三個字,將“連長和戰士”寫成了“連長河戰士”,“浴血奮戰”寫成了“雨雪奮戰”。

  一位黨史專家告訴記者,土地革命時期除了有戰鬥英雄,還有大量犧牲的蘇區幹部、負責通信的革命群眾、抗日英烈等,關於他們的紀念設施建設與管護更難到位。

  (小標題)基層管護缺資金、缺管理

  2018年底,福建烈士紀念設施統一劃歸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管理,管理經費有所增加,一些曾被破壞、汙損的設施已得到了新一輪維修。不過,相對於點多麵廣的基層紀念設施,這些經費隻是杯水車薪,且缺乏長期機製保障。

  “如果烈士紀念設施沒有被列為縣級以上文保單位,隻能申請‘搶救型’資金,日常管護資金幾乎沒有,眼睜睜看著日益破敗。”多名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擔憂地說。

  “數量多、任務重,僅靠縣級力量難以實現應保盡保。”一位縣文旅局副局長坦言,該縣包括烈士紀念設施在內的紅色遺址中,有不少已經岌岌可危,但目前隻修複了不足十分之一,“隻能是有一點錢做一點”。

  如果新建或擴建集中安葬區就需要找場所、找資金,於是,一些地方試圖將散葬烈士墓遷至烈士陵園集中安葬和管理,但遭到烈士後人或村民反對。並且,現有的烈士陵園也不足以接納更多散葬烈士。

  記者調查發現,烈士紀念設施較多的地區,多是經濟並不發達的山區,“隻投入、不產出”的紀念設施令基層政府負擔沉重,同時,當前的法律也對其維護責任缺乏剛性約束。

  (小標題)英烈忠魂不容遺忘

   管護烈士紀念設施對於留存紅色記憶,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意義重大。記者走訪發現,有的幹部不了解當地犧牲紅軍的事跡,有的村民不知道村裏就有烈士墓,有的紀念館長期關門……

  85歲的三明市明溪縣楓溪鄉華山村老村支書餘耀興說:“英烈忠魂不容遺忘。”多位基層幹部呼籲,應進一步加強製度保障,加大烈士紀念設施管護力度。

  對於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的管護難題,基層幹部群眾建議:政府進行普遍篩查,針對破壞嚴重的設施緊急修繕,同時製定長遠維護計劃,建立長效保障機製。

  黨史專家建議,落實責任主體,明確日常管護單位或人員的法律義務。同時協調管護人力資源,如聘請村幹部或村保潔員為日常管理員。也可依托附近中小學負責管理,既維護設施,又能發揮紅色教育作用。

  此外,專家建議將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地方發展規劃。記者調查發現,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的曆史背景挖掘較少,應加強整理和研究,不斷豐富深化地方革命史。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網絡中國節·清明】部分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護堪憂:墓前種蔬菜、碑文刻錯字……
2021-4-2 9:50:54    來源:新華社
  村民老劉劈開雜草灌木,爬上村口的山坡,來到一個寬約4米的小土包前——這是個土墓,隱蔽在亂蓬蓬的草叢中,周圍東一處、西一處插著香。

  “這裏埋著100多位紅軍和蘇區幹部群眾,長征前犧牲的。”老劉向土墓拜了三拜,“現在連一塊墓碑都沒有,我們心裏感到很不安。”

  清明前夕,“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些革命老區縣調查發現,國家級、省級烈士紀念設施普遍管護得較好,但不少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日常管理不到位。有的雜草叢生、垃圾遍地,有的長期破損無人修複,還有的烈士墓前甚至種了菜。

  (小標題)不少紅軍墓、紀念碑老舊破損 周圍雜草叢生

  青山處處埋忠骨。從1929年中國工農紅軍首次入閩,至1934年長征,在福建犧牲的紅軍戰士多達數萬人。官方與民間建設的烈士紀念設施數千座,分散在多地。如今,不少紅軍墓、紀念碑已是雜草叢生、老舊破損。

  記者看到,即便是少數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墓,也出現了大量裂縫、破損,有的甚至塌陷了。當地鄉鎮幹部表示知曉此事,但也無可奈何:“有的墓40年就維修了兩次,的確太少了。”

  據了解,福建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比較多,僅龍岩市就有零散烈士墓1萬多座,較為分散,管理難度大。

  根據英雄烈士保護法,烈士紀念設施要保持莊嚴、肅穆、清淨的環境和氛圍。但記者發現,不少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連最基本的日常保潔也難有保證。

  記者在當地一個長眠著300多位烈士的公墓裏看到,雜草最高已沒過大腿,墓碑之間散落著許多易拉罐、香燭、燃放後的鞭炮等垃圾。

  “去年12月已經清理過一次了,沒整理之前雜草有一人多高。”這個公墓的負責人說。

  隨著城市發展,一些原本位於郊區的革命烈士墓漸漸被民房包圍。記者看到,一座烈士墓前種了一排芥菜。烈士後人歎氣:“前兩年還有人在墳頭上搭雞舍,養雞。”

  一處被列為縣級文保單位的紀念碑甚至出現低級錯誤:150多個字的碑文刻錯了三個字,將“連長和戰士”寫成了“連長河戰士”,“浴血奮戰”寫成了“雨雪奮戰”。

  一位黨史專家告訴記者,土地革命時期除了有戰鬥英雄,還有大量犧牲的蘇區幹部、負責通信的革命群眾、抗日英烈等,關於他們的紀念設施建設與管護更難到位。

  (小標題)基層管護缺資金、缺管理

  2018年底,福建烈士紀念設施統一劃歸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管理,管理經費有所增加,一些曾被破壞、汙損的設施已得到了新一輪維修。不過,相對於點多麵廣的基層紀念設施,這些經費隻是杯水車薪,且缺乏長期機製保障。

  “如果烈士紀念設施沒有被列為縣級以上文保單位,隻能申請‘搶救型’資金,日常管護資金幾乎沒有,眼睜睜看著日益破敗。”多名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擔憂地說。

  “數量多、任務重,僅靠縣級力量難以實現應保盡保。”一位縣文旅局副局長坦言,該縣包括烈士紀念設施在內的紅色遺址中,有不少已經岌岌可危,但目前隻修複了不足十分之一,“隻能是有一點錢做一點”。

  如果新建或擴建集中安葬區就需要找場所、找資金,於是,一些地方試圖將散葬烈士墓遷至烈士陵園集中安葬和管理,但遭到烈士後人或村民反對。並且,現有的烈士陵園也不足以接納更多散葬烈士。

  記者調查發現,烈士紀念設施較多的地區,多是經濟並不發達的山區,“隻投入、不產出”的紀念設施令基層政府負擔沉重,同時,當前的法律也對其維護責任缺乏剛性約束。

  (小標題)英烈忠魂不容遺忘

   管護烈士紀念設施對於留存紅色記憶,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意義重大。記者走訪發現,有的幹部不了解當地犧牲紅軍的事跡,有的村民不知道村裏就有烈士墓,有的紀念館長期關門……

  85歲的三明市明溪縣楓溪鄉華山村老村支書餘耀興說:“英烈忠魂不容遺忘。”多位基層幹部呼籲,應進一步加強製度保障,加大烈士紀念設施管護力度。

  對於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的管護難題,基層幹部群眾建議:政府進行普遍篩查,針對破壞嚴重的設施緊急修繕,同時製定長遠維護計劃,建立長效保障機製。

  黨史專家建議,落實責任主體,明確日常管護單位或人員的法律義務。同時協調管護人力資源,如聘請村幹部或村保潔員為日常管理員。也可依托附近中小學負責管理,既維護設施,又能發揮紅色教育作用。

  此外,專家建議將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地方發展規劃。記者調查發現,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的曆史背景挖掘較少,應加強整理和研究,不斷豐富深化地方革命史。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