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萬人助萬企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以“兩個行動”為筆 以“萬人助萬企”為綱 堅持強化“三融合” 畫好助企“同心圓”
更新時間:2021-8-10 10:13:50    來源:焦作日報

  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是焦作市委、市政府著力抓好的大事要事,也是統一戰線和工商聯工作的重要領域、重要任務,與“兩個行動”的目的、對象高度契合。自活動開展以來,焦作市委統戰部、焦作市工商聯認真貫徹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嚴格落實省市“萬人助萬企”活動實施方案,緊扣思想政治引領這條主線,堅持見人和見物相結合、牽頭抓總和部門聯動相結合,著力推進兩項工作雙融合、雙促進、雙提升,努力在“萬人助萬企”活動中凸顯統戰和商會優勢,走出一條符合市委要求、體現統戰和商會特色、兩項工作互促互進的新路子。

  一、堅持體製機製相融合,讓民營經濟運行更健康

  “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市工商聯堅持高位推動,以“兩個行動”為總抓手,以“萬人助萬企”為新平台,緊密結合民營經濟工作聯席會議製度、市縣兩級黨委政府領導聯係民營企業和商會製度,實現了黨委政府、法檢“兩長”聯係民營企業和商會“全覆蓋”,並根據企業訴求協調召開“政企見麵會”,進一步加強政企溝通,促進“兩個健康”。同時,以“首席服務員”製度為基礎,堅持“應幫盡幫、該幫必幫”,縱深推進“一聯三幫”幫扶機製與“萬人助萬企”幹部包聯機製有機融合,全力暢通惠企政策傳導機製,真正讓企業得實惠、有感受。目前,我市建立的“一聯三幫”幫扶名錄共有661名領導幹部、60個工作專班,累計為企業解決問題158件。在“萬人助萬企”活動中,經過對斯美特、國藥容生、江河紙業三家包聯企業的實地走訪調研,共收集優化環境類問題3條、要素保障類問題5條、強鏈延鏈補鏈類問題1條、政法護航類問題1條。目前,斯美特反饋的原料小麥當地優先供應等要素保障類問題;廣告牌長期被當地村民霸占,企業不能長期使用等政法護航類問題已解決,其他問題都在有力有序地協調推進。

  二、堅持平台建設相融合,讓民營經濟紓困更快捷

  借助“萬人助萬企”活動,市工商聯全力推進“企業紓困360”“民營企業訴求響應智慧平台”並台聯辦、雙向賦能,切實做到信息共享、訴求共處、困難共幫,不斷增強訴求響應平台的吸引力、影響力,真正讓平台火起來、動起來、熱起來。目前,訴求響應平台運行良好,共有1930家會員企業注冊登錄,累計受理事項27件,辦結26件,回訪滿意率達96%。同時,指導武陟縣與鄭州浪潮軟件設計公司合作,創建“萬人助萬企”微信公眾號;與市委政法委聯合開通“護航小微企業”微信公眾號;會同焦作市紀委監委創新建立民營企業訴求“N+1”調處工作機製,堅持麵對麵分析研判、點對點督促問題解決,幫助企業高效解決了一係列“急辦、積辦、棘辦”問題。

  三、堅持活動載體相融合,讓民營經濟根植更牢固

  一是聚焦推動企業創新,穩步實施民營經濟“凝心工程”教育培訓計劃,連續開展“請名人、進名校、拜名師、育民企”特色培訓,組織企業家走進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訪學,並在市區、沁陽、孟州、修武、溫縣建立“格局屏天下·懷商商學院”(企業家學院),定期開展普惠性教育培訓活動。二是著眼民營企業賡續,指導成立了焦作市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聯合會,引導年輕一代企業家弘揚光榮傳統,實現事業新老交接和有序傳承,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鍛造一支“講政治、善經營、有激情、正能量”的青年企業家隊伍。三是弘揚“企業家精神”,連續14年舉辦“焦作有愛”資助困難家庭大學生活動。累計捐贈資金3650餘萬元,資助7200名困難家庭子女圓夢大學,為5869名畢業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去年疫情防控期間,組織引導全市民營企業捐資捐物3340萬元;今年抗洪救災,共捐資捐物2458萬元。富而思源、扶危濟困已經成為焦作市民營企業家的行動自覺,成為統一戰線凝心聚力、共促和諧的民生品牌。

 呂 寧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以“兩個行動”為筆 以“萬人助萬企”為綱 堅持強化“三融合” 畫好助企“同心圓”
    2021-8-10 10:13:50    來源:焦作日報

      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是焦作市委、市政府著力抓好的大事要事,也是統一戰線和工商聯工作的重要領域、重要任務,與“兩個行動”的目的、對象高度契合。自活動開展以來,焦作市委統戰部、焦作市工商聯認真貫徹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嚴格落實省市“萬人助萬企”活動實施方案,緊扣思想政治引領這條主線,堅持見人和見物相結合、牽頭抓總和部門聯動相結合,著力推進兩項工作雙融合、雙促進、雙提升,努力在“萬人助萬企”活動中凸顯統戰和商會優勢,走出一條符合市委要求、體現統戰和商會特色、兩項工作互促互進的新路子。

      一、堅持體製機製相融合,讓民營經濟運行更健康

      “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市工商聯堅持高位推動,以“兩個行動”為總抓手,以“萬人助萬企”為新平台,緊密結合民營經濟工作聯席會議製度、市縣兩級黨委政府領導聯係民營企業和商會製度,實現了黨委政府、法檢“兩長”聯係民營企業和商會“全覆蓋”,並根據企業訴求協調召開“政企見麵會”,進一步加強政企溝通,促進“兩個健康”。同時,以“首席服務員”製度為基礎,堅持“應幫盡幫、該幫必幫”,縱深推進“一聯三幫”幫扶機製與“萬人助萬企”幹部包聯機製有機融合,全力暢通惠企政策傳導機製,真正讓企業得實惠、有感受。目前,我市建立的“一聯三幫”幫扶名錄共有661名領導幹部、60個工作專班,累計為企業解決問題158件。在“萬人助萬企”活動中,經過對斯美特、國藥容生、江河紙業三家包聯企業的實地走訪調研,共收集優化環境類問題3條、要素保障類問題5條、強鏈延鏈補鏈類問題1條、政法護航類問題1條。目前,斯美特反饋的原料小麥當地優先供應等要素保障類問題;廣告牌長期被當地村民霸占,企業不能長期使用等政法護航類問題已解決,其他問題都在有力有序地協調推進。

      二、堅持平台建設相融合,讓民營經濟紓困更快捷

      借助“萬人助萬企”活動,市工商聯全力推進“企業紓困360”“民營企業訴求響應智慧平台”並台聯辦、雙向賦能,切實做到信息共享、訴求共處、困難共幫,不斷增強訴求響應平台的吸引力、影響力,真正讓平台火起來、動起來、熱起來。目前,訴求響應平台運行良好,共有1930家會員企業注冊登錄,累計受理事項27件,辦結26件,回訪滿意率達96%。同時,指導武陟縣與鄭州浪潮軟件設計公司合作,創建“萬人助萬企”微信公眾號;與市委政法委聯合開通“護航小微企業”微信公眾號;會同焦作市紀委監委創新建立民營企業訴求“N+1”調處工作機製,堅持麵對麵分析研判、點對點督促問題解決,幫助企業高效解決了一係列“急辦、積辦、棘辦”問題。

      三、堅持活動載體相融合,讓民營經濟根植更牢固

      一是聚焦推動企業創新,穩步實施民營經濟“凝心工程”教育培訓計劃,連續開展“請名人、進名校、拜名師、育民企”特色培訓,組織企業家走進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訪學,並在市區、沁陽、孟州、修武、溫縣建立“格局屏天下·懷商商學院”(企業家學院),定期開展普惠性教育培訓活動。二是著眼民營企業賡續,指導成立了焦作市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聯合會,引導年輕一代企業家弘揚光榮傳統,實現事業新老交接和有序傳承,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鍛造一支“講政治、善經營、有激情、正能量”的青年企業家隊伍。三是弘揚“企業家精神”,連續14年舉辦“焦作有愛”資助困難家庭大學生活動。累計捐贈資金3650餘萬元,資助7200名困難家庭子女圓夢大學,為5869名畢業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去年疫情防控期間,組織引導全市民營企業捐資捐物3340萬元;今年抗洪救災,共捐資捐物2458萬元。富而思源、扶危濟困已經成為焦作市民營企業家的行動自覺,成為統一戰線凝心聚力、共促和諧的民生品牌。

     呂 寧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