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
每逢出差,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都要在行李箱裝上十幾張照片。這一次參加全國兩會,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他,又將這珍視的物件帶到了北京。
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代表通道”上,楊震生答問中頻頻提及照片主人公——唐山大地震截癱康複者。大地震45年後的今天,上百名傷員在療養院活出了精彩的“第二人生”!
“我是大地震兩小時後出生的孩子,因此得名‘震生’。那一天,我出生,他們則在廢墟上重獲新生。我和他們注定了這不解之緣!”2001年7月,25歲的楊震生來到療養院,從基層工作者到負責人,一幹就是20年。
“院長弟,來啦!”走進療養院,便能感受到濃厚的家庭氛圍。清晨,康複者起床後拉拽床上安裝的特製杆,順利挪到輪椅上;護理人員來來往往,收取換洗衣物、送藥;食堂裏飯菜擺上了桌;陽光活動室、康複訓練室暖意融融;快遞小哥熟門熟路送來康複者的網購物品……
“如今,療養院做到了無障礙設施全覆蓋,軟硬件水平不斷提升;針對康複者的老年病問題,療養院還精心搭配飲食,努力給他們創造安全、溫馨、幸福的家。”楊震生說。
每年除夕,楊震生會和工作人員一起為大家包餃子;每年的7月28日,療養院用一對一的形式,帶康複者到地震紀念牆祭奠親人;節日裏,組織豐富多彩的郊遊活動;閑暇時,與康複者拉家常,聊聊生活中的問題和對未來的期盼。
楊震生將無私的親情傾注在康複者身上,為他們亮起繼續前行的燈塔。
繁忙的工作,讓他常常顧不上自己的小家。
2016年初,楊震生的母親因腫瘤二次複發入院治療,當時正逢療養院消防改造,工期緊、任務重。楊震生隻能在晚上加班後到病床前陪伴母親。“沒能抽出更多時間在母親臨終前陪伴,心裏非常愧疚。”他這樣告訴自己,“劫後餘生的康複者,都是我們的親人。”
曾有專家預言,由於生理、心理和治療技術等原因,大地震截癱康複者生存極限最多15年。然而45年過去了,療養院裏在院康複者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抗震精神鼓舞下,在療養院工作人員愛心嗬護下,我們用樂觀向上的幸福人生書寫了生命奇跡、大愛奇跡!”楊震生說。
療養院裏,年近七旬的姚翠芹在手機上發布自己演唱的歌曲,成了“網紅”;喜愛寫作的楊玉芳出版了小說和詩歌集;熱愛運動的李冬梅56歲時,在河北省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五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得標槍、鉛球、鐵餅3枚金牌……
今年,楊震生帶著“關於穩步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高質量發展”“關於老齡化背景下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養”“關於以居民小區為單位建立‘便民愛心食堂’”等建議來到北京。
老年人的醫養護理,始終是楊震生關心的問題。到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楊震生認為,目前在老年人護理領域,護工質量和數量不足問題十分凸顯。
“護工不是保姆,要對老人的喂飯、吃藥等有詳細了解,還要操作到位。目前還需要加大力度,完善對護工行業的培訓、管理,進一步提升護工的從業自豪感。”他說,麵對醫護人員不足、設施維修更新等實際問題,唯有用心、用情、用力。
“每次參加全國兩會,我都會給療養院的‘親人’購買一些首日封帶回去。當然,還會帶回去祖國發展的新舉措和好消息。”楊震生說。
記者孫奕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每逢出差,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都要在行李箱裝上十幾張照片。這一次參加全國兩會,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他,又將這珍視的物件帶到了北京。
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代表通道”上,楊震生答問中頻頻提及照片主人公——唐山大地震截癱康複者。大地震45年後的今天,上百名傷員在療養院活出了精彩的“第二人生”!
“我是大地震兩小時後出生的孩子,因此得名‘震生’。那一天,我出生,他們則在廢墟上重獲新生。我和他們注定了這不解之緣!”2001年7月,25歲的楊震生來到療養院,從基層工作者到負責人,一幹就是20年。
“院長弟,來啦!”走進療養院,便能感受到濃厚的家庭氛圍。清晨,康複者起床後拉拽床上安裝的特製杆,順利挪到輪椅上;護理人員來來往往,收取換洗衣物、送藥;食堂裏飯菜擺上了桌;陽光活動室、康複訓練室暖意融融;快遞小哥熟門熟路送來康複者的網購物品……
“如今,療養院做到了無障礙設施全覆蓋,軟硬件水平不斷提升;針對康複者的老年病問題,療養院還精心搭配飲食,努力給他們創造安全、溫馨、幸福的家。”楊震生說。
每年除夕,楊震生會和工作人員一起為大家包餃子;每年的7月28日,療養院用一對一的形式,帶康複者到地震紀念牆祭奠親人;節日裏,組織豐富多彩的郊遊活動;閑暇時,與康複者拉家常,聊聊生活中的問題和對未來的期盼。
楊震生將無私的親情傾注在康複者身上,為他們亮起繼續前行的燈塔。
繁忙的工作,讓他常常顧不上自己的小家。
2016年初,楊震生的母親因腫瘤二次複發入院治療,當時正逢療養院消防改造,工期緊、任務重。楊震生隻能在晚上加班後到病床前陪伴母親。“沒能抽出更多時間在母親臨終前陪伴,心裏非常愧疚。”他這樣告訴自己,“劫後餘生的康複者,都是我們的親人。”
曾有專家預言,由於生理、心理和治療技術等原因,大地震截癱康複者生存極限最多15年。然而45年過去了,療養院裏在院康複者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抗震精神鼓舞下,在療養院工作人員愛心嗬護下,我們用樂觀向上的幸福人生書寫了生命奇跡、大愛奇跡!”楊震生說。
療養院裏,年近七旬的姚翠芹在手機上發布自己演唱的歌曲,成了“網紅”;喜愛寫作的楊玉芳出版了小說和詩歌集;熱愛運動的李冬梅56歲時,在河北省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五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得標槍、鉛球、鐵餅3枚金牌……
今年,楊震生帶著“關於穩步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高質量發展”“關於老齡化背景下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養”“關於以居民小區為單位建立‘便民愛心食堂’”等建議來到北京。
老年人的醫養護理,始終是楊震生關心的問題。到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楊震生認為,目前在老年人護理領域,護工質量和數量不足問題十分凸顯。
“護工不是保姆,要對老人的喂飯、吃藥等有詳細了解,還要操作到位。目前還需要加大力度,完善對護工行業的培訓、管理,進一步提升護工的從業自豪感。”他說,麵對醫護人員不足、設施維修更新等實際問題,唯有用心、用情、用力。
“每次參加全國兩會,我都會給療養院的‘親人’購買一些首日封帶回去。當然,還會帶回去祖國發展的新舉措和好消息。”楊震生說。
記者孫奕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