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聚焦精彩·爭做焦作好網民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E路芬芳 巾幗力量丨焦作市巾幗好網民故事展播之李靈慧
更新時間:2023-9-12 15:31:32    來源:本站原創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廣大女性在弘揚網上正能量、建設清朗網絡空間中的重要作用,焦作市婦聯與市委網信辦即日起展播一批巾幗好網民故事,引領廣大女性網民做時代的書寫人、追夢的奮鬥者,引導各行各業女性爭做巾幗好網民、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讓我們一起傾聽“她聲音”、致敬”她力量”,同心唱響時代奮進凱歌,大力弘揚向上向善新風,共同點亮網絡文明之光,繪就網絡文明美好畫卷,凝聚起新征程上踔厲奮發、團結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今天,我們走近李靈慧,聽聽她的故事吧~~


  太極拳也可以很潮流

  李靈慧曾是國家二級運動員,畢業後任教,辭職後在網上教太極拳,短短一年多時間收獲近40萬粉絲。

  而她的初衷很簡單——讓更多人看到太極拳,看到自己的家鄉。

  火遍網絡的“女俠”是位太極傳人

  李靈慧出生於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從小,她就隨母親陳春愛學習陳式太極拳。她還是陳家溝太極拳的第十三代傳承人,肩負著弘揚這一傳統武術的重任。

  學生時代,李靈慧求學於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接觸多種傳統拳術器械,同時係統學習了運動學理論知識。畢業後她成為洛陽理工學院的一名老師,專門教授太極拳。

  2022年,李靈慧辭去了教師崗位,回到家鄉陳家溝,接過了母親傳給她的家族事業。“還是想專心的去通過一些新的途徑讓更多人看到太極拳,看到我的家鄉。”李靈慧說。如今,她已經是陳春愛陳式太極拳協會的副主席,致力於弘揚陳家溝太極拳的文化。

  然而,李靈慧並沒有止步於傳統,她認為,太極拳的拳法招式要想得到長久傳承與發揚,靠師傅帶徒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她想到了互聯網陣地。

  2022年2月的一個偶然機會,她以一條視頻得到關注。當時李靈慧率領家中親友、子弟10餘人,在陳家溝著名景點“楊露禪學拳處”集體表演了幾式剛猛拳法,發布了一條題為“陳家溝拜年”的短視頻,沒想到,這段視頻引發了觀眾廣泛共鳴,成為了她的轉折點。

  “原來太極拳也可以這麼帥!”

  突然走紅並沒有讓李靈慧停住腳步,反而激發了她極大的創作靈感。

  她開始更加專注於視頻製作,有計劃地去嚐試各種風格迥異的視頻,將太極拳的優雅與現代元素融合,還將視頻按照《太極教學》《太極人生》《太極與地理》和《健身與太極》進行分類創作。她的視頻不僅展示了太極拳的技術和功法,還將太極的哲學思想巧妙融入其中,通過鏡頭語言傳達出“柔中帶剛”“以柔克剛”的太極哲學。刷完她的視頻,會讓你不由得感慨:這些視頻內容不僅僅是表演,更是一堂生動的太極課。

  當然李靈慧的創新也不僅僅停留在太極拳的動作上,還延伸到了音樂、服飾和場景。她會挑選各種類型的音樂,將太極拳的動作和音樂的節奏相結合,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同時她也嚐試了不同的服飾風格,將太極拳與時尚元素相融合,使作品更富時代感。在各種知名的景點、古建築等能和太極元素相得益彰的場所進行拍攝,增加視頻的多元性、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傳播效果。

  這些視頻幾乎都是憑借李靈慧一己之力完成的。她說:“我做短視頻並不是說要把粉絲量做得多麼大,更重要的是我們懷揣著一份情懷,不想摻雜太多的商業化。”

  找到了路子去努力耕耘,收獲就會水到渠成。李靈慧的創意表達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有網友感慨“原來太極拳可以這樣帥!”她的粉絲已經接近40萬,一場太極拳直播能吸引幾千人線上跟練。

  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家鄉

  李靈慧的創作獲得廣泛關注之後,也得到了網絡平台的支持。

  2023年是太極拳申遺成功第三年,某平台發起了“山裏DOU是好風光”公益項目,其中一項是“太極潮起河南”,以非遺文化為載體,在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陳家溝村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為省內40名非遺傳承人及商家提供數字化培訓。該項目在擴大區域覆蓋的基礎上,除了帶動鄉村景區景點民宿增收,還要挖掘文化與藝術,為鄉村文旅產業領域打造了名片。李靈慧積極參與了本次活動,並在線下發布會上作為本地達人代表發言。

  作為一個年輕的太極傳承者,李靈慧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到了平衡,用創意和激情為太極拳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以別致的創意和獨特的表現方式,在互聯網上感染並帶動了年輕一代對傳統太極拳的熱情。

  更有意義的是,這個“90後”女孩為家鄉文旅產業的發展,貢獻了一分力量。正如她剛開始回鄉時說過的一句話,“我想讓更多人看到太極拳,看到我的家鄉——陳家溝”。

 

 

記者 焦嬌/文、圖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E路芬芳 巾幗力量丨焦作市巾幗好網民故事展播之李靈慧
2023-9-12 15:31:32    來源:本站原創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廣大女性在弘揚網上正能量、建設清朗網絡空間中的重要作用,焦作市婦聯與市委網信辦即日起展播一批巾幗好網民故事,引領廣大女性網民做時代的書寫人、追夢的奮鬥者,引導各行各業女性爭做巾幗好網民、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讓我們一起傾聽“她聲音”、致敬”她力量”,同心唱響時代奮進凱歌,大力弘揚向上向善新風,共同點亮網絡文明之光,繪就網絡文明美好畫卷,凝聚起新征程上踔厲奮發、團結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今天,我們走近李靈慧,聽聽她的故事吧~~


  太極拳也可以很潮流

  李靈慧曾是國家二級運動員,畢業後任教,辭職後在網上教太極拳,短短一年多時間收獲近40萬粉絲。

  而她的初衷很簡單——讓更多人看到太極拳,看到自己的家鄉。

  火遍網絡的“女俠”是位太極傳人

  李靈慧出生於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從小,她就隨母親陳春愛學習陳式太極拳。她還是陳家溝太極拳的第十三代傳承人,肩負著弘揚這一傳統武術的重任。

  學生時代,李靈慧求學於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接觸多種傳統拳術器械,同時係統學習了運動學理論知識。畢業後她成為洛陽理工學院的一名老師,專門教授太極拳。

  2022年,李靈慧辭去了教師崗位,回到家鄉陳家溝,接過了母親傳給她的家族事業。“還是想專心的去通過一些新的途徑讓更多人看到太極拳,看到我的家鄉。”李靈慧說。如今,她已經是陳春愛陳式太極拳協會的副主席,致力於弘揚陳家溝太極拳的文化。

  然而,李靈慧並沒有止步於傳統,她認為,太極拳的拳法招式要想得到長久傳承與發揚,靠師傅帶徒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她想到了互聯網陣地。

  2022年2月的一個偶然機會,她以一條視頻得到關注。當時李靈慧率領家中親友、子弟10餘人,在陳家溝著名景點“楊露禪學拳處”集體表演了幾式剛猛拳法,發布了一條題為“陳家溝拜年”的短視頻,沒想到,這段視頻引發了觀眾廣泛共鳴,成為了她的轉折點。

  “原來太極拳也可以這麼帥!”

  突然走紅並沒有讓李靈慧停住腳步,反而激發了她極大的創作靈感。

  她開始更加專注於視頻製作,有計劃地去嚐試各種風格迥異的視頻,將太極拳的優雅與現代元素融合,還將視頻按照《太極教學》《太極人生》《太極與地理》和《健身與太極》進行分類創作。她的視頻不僅展示了太極拳的技術和功法,還將太極的哲學思想巧妙融入其中,通過鏡頭語言傳達出“柔中帶剛”“以柔克剛”的太極哲學。刷完她的視頻,會讓你不由得感慨:這些視頻內容不僅僅是表演,更是一堂生動的太極課。

  當然李靈慧的創新也不僅僅停留在太極拳的動作上,還延伸到了音樂、服飾和場景。她會挑選各種類型的音樂,將太極拳的動作和音樂的節奏相結合,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同時她也嚐試了不同的服飾風格,將太極拳與時尚元素相融合,使作品更富時代感。在各種知名的景點、古建築等能和太極元素相得益彰的場所進行拍攝,增加視頻的多元性、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傳播效果。

  這些視頻幾乎都是憑借李靈慧一己之力完成的。她說:“我做短視頻並不是說要把粉絲量做得多麼大,更重要的是我們懷揣著一份情懷,不想摻雜太多的商業化。”

  找到了路子去努力耕耘,收獲就會水到渠成。李靈慧的創意表達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有網友感慨“原來太極拳可以這樣帥!”她的粉絲已經接近40萬,一場太極拳直播能吸引幾千人線上跟練。

  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家鄉

  李靈慧的創作獲得廣泛關注之後,也得到了網絡平台的支持。

  2023年是太極拳申遺成功第三年,某平台發起了“山裏DOU是好風光”公益項目,其中一項是“太極潮起河南”,以非遺文化為載體,在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陳家溝村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為省內40名非遺傳承人及商家提供數字化培訓。該項目在擴大區域覆蓋的基礎上,除了帶動鄉村景區景點民宿增收,還要挖掘文化與藝術,為鄉村文旅產業領域打造了名片。李靈慧積極參與了本次活動,並在線下發布會上作為本地達人代表發言。

  作為一個年輕的太極傳承者,李靈慧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到了平衡,用創意和激情為太極拳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以別致的創意和獨特的表現方式,在互聯網上感染並帶動了年輕一代對傳統太極拳的熱情。

  更有意義的是,這個“90後”女孩為家鄉文旅產業的發展,貢獻了一分力量。正如她剛開始回鄉時說過的一句話,“我想讓更多人看到太極拳,看到我的家鄉——陳家溝”。

 

 

記者 焦嬌/文、圖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