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
我的姥爺郭生德,生於1942年6月1日,到2022年6月1日就是杖朝之年了。他是我朋友圈中年齡最大的好友,他給自己起了個‘再青春郭老師’的微信名,我認為他是我朋友圈中最青春的好友。”這是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焦作市山陽區再青春藝術社負責人郭生德的外孫女武彩在郭生德80歲壽辰時寫給姥爺的祝福語。
退休開始“再青春”
2002年,郭生德從市教育局退休。次年,山陽區定和街道龍源湖社區成立了一支戲曲演唱隊,因為喜愛拉板胡的緣故,郭生德加入了這支名叫“再青春”的戲曲演唱隊。
剛開始,隊員們排練節目的積極性很高,但隨著時間推移,加之管理粗放,到2016年時這支演唱隊隻剩下9名隊員,開展活動也越來越少。
這年9月,龍源湖社區經過認真摸排後,決定讓郭生德擔任隊長,帶領大家把文藝活動搞起來。郭生德義不容辭挑起這副擔子。他上任後,大膽對再青春戲曲演唱隊整頓、重組,親自起草了《龍源湖再青春戲曲演唱隊管理製度》《龍源湖再青春戲曲演唱隊管理辦法補充條》。經過民主選舉後,戲曲演唱隊組成了新的領導機構,並懇請老隊員歸隊,還吸收了一些新人參加。
再青春戲曲演唱隊的活力重新顯現出來,實現了既在本轄區內演出,又走向轄區外演出;從單項服務演出,走向多項服務演出;從定點、定時演出,轉向按工作需要演出。目前,再青春戲曲演唱隊共有隊員40餘人,其中30餘人是新加入的,成員中年齡最小的57歲,最大的年近八旬。
這支隊伍除定期參與山陽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文體局四部門組織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山陽區文化送基層演出活動”“山陽區黨的創新理論百場宣傳進基層演出活動”“山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義務演出活動”外,還為重大活動、節日積極排練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2016年6月,龍源湖社區組織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活動,再青春戲曲演唱隊一下子拿出了十幾個節目,為小區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2017年10月,郭生德精心編寫《十九大精神放光芒》豫劇小合唱,由再青春戲曲演唱隊在龍源湖社區文藝晚會、元宵晚會等活動中演出。
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的元宵節,這支隊伍全體隊員先後兩次隨同市教育局到溫縣武德鎮亢村與村民聯歡。
截至2023年6月,再青春戲曲演唱隊已開展各項演出活動100餘場,觀眾有1.4萬餘人次。
寫作練就不老心
“俗話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探尋我姥爺青春長在的秘訣,我想應該是他不斷看書學習的緣故。”外孫女武彩這樣介紹姥爺郭生德。
“我的父母均是農民,我3歲時父親不幸去世,是母親靠種地把我和姐姐拉扯大的。”郭生德說,“1953年秋季我該上五年級了,本村學校隻有一到四年級。經人介紹,我去離家約4公裏的焦作礦區馬作完小(現在山陽區光亞街道光亞公司附近)完成學業。
在古訓“家有騾馬不為富,家有書生不為貧”的鼓勵下,1958年,在中斷學業2年後,郭生德又去當時的焦作市第四中學(現焦作市第六中學)讀完了初中。
“能走上戲劇道路主要是受了祖父的影響。”郭生德說。其祖父是村裏業餘懷梆劇團的兼職弦師,農閑時自娛自樂。郭生德讀小學時,祖父就讓他練習一些戲曲基本功。
1959年,郭生德以優異成績考上了焦作戲曲學校。由於家長受舊社會、舊思想的影響,阻止他去上戲校。“感謝當時監考老師、時任市文教局副局長兼市豫劇團團長任滔老師的栽培。他看我扮相俊美、功底紮實,是一個有前途的戲曲人才,便將我調到‘焦作大舞台戲院’工作。”郭生德說。
後因工作需要,郭生德先後在焦作戲曲學校、焦作市解放劇院、焦作市演出公司、焦作市豫劇二團、焦作市京劇團工作,他的寫作才能也得到了鍛煉和施展。
1964年年初,在焦作市豫劇二團工作時,郭生德被推薦參加焦作市文化戰線組織的“烏魯木齊文化輕騎宣傳隊”。根據形勢需要,郭生德編寫了獨幕豫劇《小巷新風》劇本,發表在市文聯創辦的《群眾文藝》刊物上。
1991年,郭生德與他人合作創作大型現代豫劇《功罪千秋》劇本,先後在市文聯主辦的《牛角川》雜誌和省級刊物《河南新劇作》《河南戲劇》上發表,同時獲“河南戲劇優秀劇本獎”和“焦作市人民政府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1996年,郭生德創作長篇對口快板書《說說咱們的新牛莊》,發表於《焦作文學》1996年第一期。
從2012年到2015年,郭生德以七旬的高齡參加了《牛莊誌》的編撰工作。
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肆虐,為歌頌抗疫“逆行者”的感人事跡,郭生德編寫《頌巾幗》詩集。
胸懷大愛德潤身
“我做人的準則是:做事誠實,助人為樂,積善成德。”郭生德說。
在電視機未普及,好戲、好電影一票難求的上世紀60年代初期,逢年過節,郭生德就自掏腰包買票送給老家數十名愛看戲曲和電影的長輩們。
三年困難時期,郭生德數十次出資購買食品送給進城的乞食者,還為身患浮腫病住院的小學老師資助糧票和現金。
1977年,郭生德從文化戰線轉到教育戰線工作,他用詩記錄下上世紀80年代修武山區一所學校的窘境:“山間小坪多朝陽,凸凹不整幾座房。木架矸頂土石牆,低屋小窗暗無光。室內難聞鳥不棲,師生心身受創傷。露天廁所大溝壑,學校四周無圍牆。黑板變色倒反光,白牆變色汙又髒。桌凳四世同一堂,校院內外是牛羊。”
1989年,借全國開展“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春風,市教委組建集資建校的領導班子,成立了由郭生德牽頭的“焦作市校舍改造辦公室”。
郭生德上任後,在上級領導的帶領下,把全市1050所中小學(不含教學點)實地調查了一大半。每到一處他都要求對本轄區的校舍基本情況進行認真排查,分類登記造冊。在工作中,郭生德注重抓各級領導和集體、個人捐資辦學的典型,層層召開現場會,同時進行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獎勵,形成集資辦學熱潮,使我市的集資辦學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焦作日報社記者李躍進以《話說郭鐵嘴》為標題,發文讚揚郭生德“銅頭、鐵嘴、蛤蟆肚、兔子腿”(銅頭是指敢碰硬,鐵嘴是指到處宣傳集資辦學的政策,蛤蟆肚是指什麼氣都能受,兔子腿是指特別能跑)的辦學精神。
在倡導集資辦學活動中,郭生德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個人捐資8000元支持家鄉幼兒園購買滑梯、轉椅、腳踏風琴等配套設施。
2020年4月,在有關部門支持下,郭生德將龍源湖社區再青春戲曲演唱隊更名為焦作市山陽區再青春藝術社。2020年12月,山陽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該藝術社為“山陽區關心下一代再青春愛心服務團”。2021年11月,焦作市山陽區再青春藝術社被山陽區委組織部、山陽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優秀關愛團隊”稱號,郭生德被評為“焦作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
“‘再青春’是向往也是追求,我將以‘永葆青春不服老,胸懷大愛德潤身’的精神,在服務社區群眾的道路上闊步向前。”郭生德嗓音洪亮地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我的姥爺郭生德,生於1942年6月1日,到2022年6月1日就是杖朝之年了。他是我朋友圈中年齡最大的好友,他給自己起了個‘再青春郭老師’的微信名,我認為他是我朋友圈中最青春的好友。”這是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焦作市山陽區再青春藝術社負責人郭生德的外孫女武彩在郭生德80歲壽辰時寫給姥爺的祝福語。
退休開始“再青春”
2002年,郭生德從市教育局退休。次年,山陽區定和街道龍源湖社區成立了一支戲曲演唱隊,因為喜愛拉板胡的緣故,郭生德加入了這支名叫“再青春”的戲曲演唱隊。
剛開始,隊員們排練節目的積極性很高,但隨著時間推移,加之管理粗放,到2016年時這支演唱隊隻剩下9名隊員,開展活動也越來越少。
這年9月,龍源湖社區經過認真摸排後,決定讓郭生德擔任隊長,帶領大家把文藝活動搞起來。郭生德義不容辭挑起這副擔子。他上任後,大膽對再青春戲曲演唱隊整頓、重組,親自起草了《龍源湖再青春戲曲演唱隊管理製度》《龍源湖再青春戲曲演唱隊管理辦法補充條》。經過民主選舉後,戲曲演唱隊組成了新的領導機構,並懇請老隊員歸隊,還吸收了一些新人參加。
再青春戲曲演唱隊的活力重新顯現出來,實現了既在本轄區內演出,又走向轄區外演出;從單項服務演出,走向多項服務演出;從定點、定時演出,轉向按工作需要演出。目前,再青春戲曲演唱隊共有隊員40餘人,其中30餘人是新加入的,成員中年齡最小的57歲,最大的年近八旬。
這支隊伍除定期參與山陽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文體局四部門組織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山陽區文化送基層演出活動”“山陽區黨的創新理論百場宣傳進基層演出活動”“山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義務演出活動”外,還為重大活動、節日積極排練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2016年6月,龍源湖社區組織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活動,再青春戲曲演唱隊一下子拿出了十幾個節目,為小區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2017年10月,郭生德精心編寫《十九大精神放光芒》豫劇小合唱,由再青春戲曲演唱隊在龍源湖社區文藝晚會、元宵晚會等活動中演出。
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的元宵節,這支隊伍全體隊員先後兩次隨同市教育局到溫縣武德鎮亢村與村民聯歡。
截至2023年6月,再青春戲曲演唱隊已開展各項演出活動100餘場,觀眾有1.4萬餘人次。
寫作練就不老心
“俗話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探尋我姥爺青春長在的秘訣,我想應該是他不斷看書學習的緣故。”外孫女武彩這樣介紹姥爺郭生德。
“我的父母均是農民,我3歲時父親不幸去世,是母親靠種地把我和姐姐拉扯大的。”郭生德說,“1953年秋季我該上五年級了,本村學校隻有一到四年級。經人介紹,我去離家約4公裏的焦作礦區馬作完小(現在山陽區光亞街道光亞公司附近)完成學業。
在古訓“家有騾馬不為富,家有書生不為貧”的鼓勵下,1958年,在中斷學業2年後,郭生德又去當時的焦作市第四中學(現焦作市第六中學)讀完了初中。
“能走上戲劇道路主要是受了祖父的影響。”郭生德說。其祖父是村裏業餘懷梆劇團的兼職弦師,農閑時自娛自樂。郭生德讀小學時,祖父就讓他練習一些戲曲基本功。
1959年,郭生德以優異成績考上了焦作戲曲學校。由於家長受舊社會、舊思想的影響,阻止他去上戲校。“感謝當時監考老師、時任市文教局副局長兼市豫劇團團長任滔老師的栽培。他看我扮相俊美、功底紮實,是一個有前途的戲曲人才,便將我調到‘焦作大舞台戲院’工作。”郭生德說。
後因工作需要,郭生德先後在焦作戲曲學校、焦作市解放劇院、焦作市演出公司、焦作市豫劇二團、焦作市京劇團工作,他的寫作才能也得到了鍛煉和施展。
1964年年初,在焦作市豫劇二團工作時,郭生德被推薦參加焦作市文化戰線組織的“烏魯木齊文化輕騎宣傳隊”。根據形勢需要,郭生德編寫了獨幕豫劇《小巷新風》劇本,發表在市文聯創辦的《群眾文藝》刊物上。
1991年,郭生德與他人合作創作大型現代豫劇《功罪千秋》劇本,先後在市文聯主辦的《牛角川》雜誌和省級刊物《河南新劇作》《河南戲劇》上發表,同時獲“河南戲劇優秀劇本獎”和“焦作市人民政府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1996年,郭生德創作長篇對口快板書《說說咱們的新牛莊》,發表於《焦作文學》1996年第一期。
從2012年到2015年,郭生德以七旬的高齡參加了《牛莊誌》的編撰工作。
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肆虐,為歌頌抗疫“逆行者”的感人事跡,郭生德編寫《頌巾幗》詩集。
胸懷大愛德潤身
“我做人的準則是:做事誠實,助人為樂,積善成德。”郭生德說。
在電視機未普及,好戲、好電影一票難求的上世紀60年代初期,逢年過節,郭生德就自掏腰包買票送給老家數十名愛看戲曲和電影的長輩們。
三年困難時期,郭生德數十次出資購買食品送給進城的乞食者,還為身患浮腫病住院的小學老師資助糧票和現金。
1977年,郭生德從文化戰線轉到教育戰線工作,他用詩記錄下上世紀80年代修武山區一所學校的窘境:“山間小坪多朝陽,凸凹不整幾座房。木架矸頂土石牆,低屋小窗暗無光。室內難聞鳥不棲,師生心身受創傷。露天廁所大溝壑,學校四周無圍牆。黑板變色倒反光,白牆變色汙又髒。桌凳四世同一堂,校院內外是牛羊。”
1989年,借全國開展“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春風,市教委組建集資建校的領導班子,成立了由郭生德牽頭的“焦作市校舍改造辦公室”。
郭生德上任後,在上級領導的帶領下,把全市1050所中小學(不含教學點)實地調查了一大半。每到一處他都要求對本轄區的校舍基本情況進行認真排查,分類登記造冊。在工作中,郭生德注重抓各級領導和集體、個人捐資辦學的典型,層層召開現場會,同時進行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獎勵,形成集資辦學熱潮,使我市的集資辦學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焦作日報社記者李躍進以《話說郭鐵嘴》為標題,發文讚揚郭生德“銅頭、鐵嘴、蛤蟆肚、兔子腿”(銅頭是指敢碰硬,鐵嘴是指到處宣傳集資辦學的政策,蛤蟆肚是指什麼氣都能受,兔子腿是指特別能跑)的辦學精神。
在倡導集資辦學活動中,郭生德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個人捐資8000元支持家鄉幼兒園購買滑梯、轉椅、腳踏風琴等配套設施。
2020年4月,在有關部門支持下,郭生德將龍源湖社區再青春戲曲演唱隊更名為焦作市山陽區再青春藝術社。2020年12月,山陽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該藝術社為“山陽區關心下一代再青春愛心服務團”。2021年11月,焦作市山陽區再青春藝術社被山陽區委組織部、山陽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優秀關愛團隊”稱號,郭生德被評為“焦作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
“‘再青春’是向往也是追求,我將以‘永葆青春不服老,胸懷大愛德潤身’的精神,在服務社區群眾的道路上闊步向前。”郭生德嗓音洪亮地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