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千問千尋大運河”網絡主題活動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探尋發展密碼 感受城市脈動——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
更新時間:2023-8-29 10:45:16    來源:焦作日報

 

  淅川縣丹江口庫區丹江大觀苑,微波蕩漾,風景秀美。本報資料圖片

  8月23日至26日,記者跟隨“一泓碧波 隻此青綠——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媒體團,經宛城,過鷹城,到蓮城,達綠城,邊走邊看,邊記邊思,沿著南水北調中線探尋高質量發展的密碼,切實感受沿線城市發展的澎湃脈動。

  綠色發展保水質

  眼下正值軟籽石榴管理關鍵期,淅川縣馬蹬鎮的村民正忙著給石榴修剪枝杈。

  “在種植基地裏工作的老鄉,每年能收入兩三萬元。”淅川縣果然出色生態林業公司負責人高辰告訴記者,軟籽石榴種植基地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致富,也綠化了庫區生態環境。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渠清如許,離不開“源頭”的保護與付出。為保護水質,2017年以來,淅川縣以每年10萬餘畝的規模,持續造林綠化,累計完成人工造林60多萬畝。

  如今,環庫煙波浩渺,青山疊翠,萬鳥翔集,蔚為壯觀。全線通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標準。

  一渠丹江水,也助推了沿線城市的產業大發展。

  在郟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水北調沿線的工業企業天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的景象,訂單不斷,產品供不應求,遠銷26個國家和地區。在其帶動下,全縣34家電氣生產企業抱團發展,解決了1500人就業。

  魯山縣境內的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複雜的控製性工程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這兩天,位於魯山縣馬樓鄉的平頂山萬順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正在開足馬力生產。“目前,菌棒與鮮香菇年產值達1.5億元,帶動了700多人就業。”該公司總經理張延輝說,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

  移民扶持結碩果

  12年前,20歲的魯亞楠跟隨祖輩從淅川縣九重鎮原油坊崗村整體搬遷至鄒莊村。“當年住的都是土坯房,生活條件和環境差不說,家裏連個像樣的家電都沒有。”魯亞楠感歎道,“如今,村裏的產業紅紅火火,村容村貌日新月異,村民幸福度逐年增加。”

  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清豐嶺村的美麗蝶變,是用好移民後期扶持項目資金、創建移民美麗家園的生動寫照。“如今村集體年收益達60餘萬元,項目輻射帶動移民及周邊群眾近300人,移民年人均純收入也由搬遷前的4200元增長到現在的2.26萬元以上。”清豐嶺村黨支部書記杜長敏說。

  以產業振興促進移民村鄉村振興,成為移民新村發展的共識。走進寶豐縣周莊鎮馬川新村,整齊劃一的院落,幹淨整潔的街道,綠樹紅花簇擁映襯,學校、醫務室、球場等應有盡有。寶豐縣在馬川新村興建了移民後扶產業園,不但吸納村民就業,村集體每年分紅收入30多萬元……

  如今,淅川縣丹江口庫區外遷的16.5萬人,分別安置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益的6個省轄市的208個移民新村,通過持續不斷的後期扶持,他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後續發展添動力

  經過三年多的緊張建設,8月23日,鄭州市南部片區南水北調水源正式通水,標誌著鄭州侯寨水廠具備了南水北調水與黃河水“雙水源”供水保障能力。

  不僅是鄭州,目前,許昌市正在實施的農村供水“四化”項目,就是要讓南水北調供水網絡不斷向農村延伸,到2024年年底,全市農村群眾飲用水水源從地下水轉變為丹江水為主、地下水為備用,南水北調水量指標消納率將達90%以上。

  推動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一方麵是南水北調供水效益不斷擴大,已經覆蓋我省11個省轄市市區、49個縣市城區和122個鄉鎮的2900萬人;另一方麵,是我省規劃建設9座調蓄水庫,澇時可蓄水,旱時可補水。

  “一泓碧波 隻此青綠”的發展故事還在繼續,“一渠清水永續北上”成為河南的鮮明印記。(記者 譚勇)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探尋發展密碼 感受城市脈動——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
    2023-8-29 10:45:16    來源:焦作日報

     

      淅川縣丹江口庫區丹江大觀苑,微波蕩漾,風景秀美。本報資料圖片

      8月23日至26日,記者跟隨“一泓碧波 隻此青綠——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媒體團,經宛城,過鷹城,到蓮城,達綠城,邊走邊看,邊記邊思,沿著南水北調中線探尋高質量發展的密碼,切實感受沿線城市發展的澎湃脈動。

      綠色發展保水質

      眼下正值軟籽石榴管理關鍵期,淅川縣馬蹬鎮的村民正忙著給石榴修剪枝杈。

      “在種植基地裏工作的老鄉,每年能收入兩三萬元。”淅川縣果然出色生態林業公司負責人高辰告訴記者,軟籽石榴種植基地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致富,也綠化了庫區生態環境。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渠清如許,離不開“源頭”的保護與付出。為保護水質,2017年以來,淅川縣以每年10萬餘畝的規模,持續造林綠化,累計完成人工造林60多萬畝。

      如今,環庫煙波浩渺,青山疊翠,萬鳥翔集,蔚為壯觀。全線通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標準。

      一渠丹江水,也助推了沿線城市的產業大發展。

      在郟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水北調沿線的工業企業天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的景象,訂單不斷,產品供不應求,遠銷26個國家和地區。在其帶動下,全縣34家電氣生產企業抱團發展,解決了1500人就業。

      魯山縣境內的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複雜的控製性工程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這兩天,位於魯山縣馬樓鄉的平頂山萬順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正在開足馬力生產。“目前,菌棒與鮮香菇年產值達1.5億元,帶動了700多人就業。”該公司總經理張延輝說,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

      移民扶持結碩果

      12年前,20歲的魯亞楠跟隨祖輩從淅川縣九重鎮原油坊崗村整體搬遷至鄒莊村。“當年住的都是土坯房,生活條件和環境差不說,家裏連個像樣的家電都沒有。”魯亞楠感歎道,“如今,村裏的產業紅紅火火,村容村貌日新月異,村民幸福度逐年增加。”

      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清豐嶺村的美麗蝶變,是用好移民後期扶持項目資金、創建移民美麗家園的生動寫照。“如今村集體年收益達60餘萬元,項目輻射帶動移民及周邊群眾近300人,移民年人均純收入也由搬遷前的4200元增長到現在的2.26萬元以上。”清豐嶺村黨支部書記杜長敏說。

      以產業振興促進移民村鄉村振興,成為移民新村發展的共識。走進寶豐縣周莊鎮馬川新村,整齊劃一的院落,幹淨整潔的街道,綠樹紅花簇擁映襯,學校、醫務室、球場等應有盡有。寶豐縣在馬川新村興建了移民後扶產業園,不但吸納村民就業,村集體每年分紅收入30多萬元……

      如今,淅川縣丹江口庫區外遷的16.5萬人,分別安置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益的6個省轄市的208個移民新村,通過持續不斷的後期扶持,他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後續發展添動力

      經過三年多的緊張建設,8月23日,鄭州市南部片區南水北調水源正式通水,標誌著鄭州侯寨水廠具備了南水北調水與黃河水“雙水源”供水保障能力。

      不僅是鄭州,目前,許昌市正在實施的農村供水“四化”項目,就是要讓南水北調供水網絡不斷向農村延伸,到2024年年底,全市農村群眾飲用水水源從地下水轉變為丹江水為主、地下水為備用,南水北調水量指標消納率將達90%以上。

      推動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一方麵是南水北調供水效益不斷擴大,已經覆蓋我省11個省轄市市區、49個縣市城區和122個鄉鎮的2900萬人;另一方麵,是我省規劃建設9座調蓄水庫,澇時可蓄水,旱時可補水。

      “一泓碧波 隻此青綠”的發展故事還在繼續,“一渠清水永續北上”成為河南的鮮明印記。(記者 譚勇)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