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
以烈士名字命名的佳富村華麗蝶變。
(鹽阜大眾報提供)
紅色鹽城,傳統與時尚交融、生態與活力共生。 (鹽阜大眾報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鹽城,一片紅色熱土,一座英雄之城。
1941年1月25日,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從此,鹽阜人民與新四軍同仇敵愾、休戚與共、團結禦敵,寫下了一個又一個氣壯山河、感人至深的故事。新四軍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優良革命傳統,成為鹽城最寶貴的紅色資源。
80年來,鹽阜人民始終用新四軍優良革命傳統滋養初心、踐行使命、不懈奮鬥,鹽阜大地發生了滄桑巨變。世界自然遺產地、全國文明城市、中韓(鹽城)產業園等一係列金字招牌,讓鹽城成為一顆璀璨的黃海明珠。
248處重要革命遺址
鐵血榮光鑄忠魂
鹽城城西,蟒蛇河畔,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
“砥柱江淮抗日善戰,偉績豐功永垂文獻。”走進重建後的泰山廟大殿,是陳毅、劉少奇等五位新四軍主要將領的寫意雕塑。烽火歲月,他們在這裏運籌帷幄,指揮著整個華中地區的抗日鬥爭。
新四軍在鹽城重生後,麵對日軍和偽軍的雙重夾擊,經曆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單家港、陳家港、陳集、益林、八灘、合德……將士們用熱血染紅了一個個英雄的名字。“烈烈轟轟,奪敵之氣”,艱苦壯烈。
大江南北、江淮河漢,新四軍在殘酷的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無往不勝的“鐵軍”,成為華中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為中國的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時全國抗日英才集聚鹽城,為這座城市打上了鮮明的“紅色之城”曆史烙印。
承載城市記憶、象征新四軍優良革命傳統的“大銅馬”雕塑,全國規模最大、資料最全、專業性最強的新四軍紀念館,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鹽城境內現存有跡可循的重要革命遺址248處,其中抗戰時期形成的居多。這些紅色遺址銘刻著中國共產黨在鹽城開展革命鬥爭的光輝曆程,生動記載和反映了鹽阜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的積極貢獻。
128個烈士命名鎮村
薪火相繼血脈傳
步鳳鎮、學富鎮、正紅鎮、東平村、沙楊村……128個!鹽城以革命烈士的名字為鎮村命名。
這些鎮村或是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長眠之地,或是飽含深情哺育他們的故鄉。鹽阜人民用最高的敬意、最特別的方式,將感恩和懷念寫在路標上、鐫刻於心中,用這些紅色明珠串聯起城市的精神圖譜,激勵一輩又一輩後人。
初秋時節,走進鹽都區佳富村,一排排二層小樓鱗次櫛比,文化廣場上孩子們歡呼雀躍。烈士丁佳富犧牲時才20多歲,他的遺孀丁呂氏至今還記得那一天,眼見種種酷刑都無法讓丁佳富屈服,敵人將其殘忍殺害。
曆經“泥草房——磚瓦房——小洋樓”的蝶變,告別“隻要一下雨,兩腿水和泥”的日子,如今佳富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丁呂氏去年搬進新型農村社區,後窗正對著新建的佳富紅色紀念館,“讓他看看我們現在的好日子。”
阜寧縣世明村通過發展特色林木果業,村集體收入從5年前的幾萬元增加到如今的50多萬元;大豐區新豐鎮成立花卉種植銷售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8個村3000多戶農民種植花卉苗木,人均年增收3萬多元……
一個個英雄的名字,組成了奮進的路標。先烈們用生命爭取的未來,已成為現實,紅色鎮村改天換地。截至2020年,18.36萬建檔立卡農戶全部脫貧,105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兩個省重點幫扶縣如期“摘帽”。
躋身全國地級以上城市37位
闊步邁向新征程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這裏既流淌著英勇忠誠的紅色血脈,也刻入了敢為人先的奮進基因。
鹽阜人民從先烈手中接過精神傳承的旗幟,紅色火種越燃越旺,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如今的“生態新鹽城、開放新鹽城、產業新鹽城、幸福新鹽城”,“顏值”和“氣質”持續提升,經濟發展“體格”和“體質”態勢強勁。
麵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鹽城聚焦發展的汽車、鋼鐵、新能源和電子信息四大主導產業全麵起勢,一批百億級重大項目持續突破。全麵邁入“高鐵時代”,成為長三角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擁有長三角最大的綠肺、最好的空氣、最多的珍稀鳥類,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國首批民生改善十佳典範城市、“兩山”理論創新實踐基地……
每一份可圈可點的努力,彙聚起來就是奮鬥逐夢的鹽城故事;每一個日新月異的變化,累積起來就是值得銘記的曆史痕跡。2020年,鹽城地區生產總值達5953.4億元,總量、增速分別列長三角地區第13位、第15位,地區生產總值提前實現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在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7位。
(記者 黃 露)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以烈士名字命名的佳富村華麗蝶變。
(鹽阜大眾報提供)
紅色鹽城,傳統與時尚交融、生態與活力共生。 (鹽阜大眾報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鹽城,一片紅色熱土,一座英雄之城。
1941年1月25日,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從此,鹽阜人民與新四軍同仇敵愾、休戚與共、團結禦敵,寫下了一個又一個氣壯山河、感人至深的故事。新四軍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優良革命傳統,成為鹽城最寶貴的紅色資源。
80年來,鹽阜人民始終用新四軍優良革命傳統滋養初心、踐行使命、不懈奮鬥,鹽阜大地發生了滄桑巨變。世界自然遺產地、全國文明城市、中韓(鹽城)產業園等一係列金字招牌,讓鹽城成為一顆璀璨的黃海明珠。
248處重要革命遺址
鐵血榮光鑄忠魂
鹽城城西,蟒蛇河畔,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
“砥柱江淮抗日善戰,偉績豐功永垂文獻。”走進重建後的泰山廟大殿,是陳毅、劉少奇等五位新四軍主要將領的寫意雕塑。烽火歲月,他們在這裏運籌帷幄,指揮著整個華中地區的抗日鬥爭。
新四軍在鹽城重生後,麵對日軍和偽軍的雙重夾擊,經曆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單家港、陳家港、陳集、益林、八灘、合德……將士們用熱血染紅了一個個英雄的名字。“烈烈轟轟,奪敵之氣”,艱苦壯烈。
大江南北、江淮河漢,新四軍在殘酷的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無往不勝的“鐵軍”,成為華中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為中國的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時全國抗日英才集聚鹽城,為這座城市打上了鮮明的“紅色之城”曆史烙印。
承載城市記憶、象征新四軍優良革命傳統的“大銅馬”雕塑,全國規模最大、資料最全、專業性最強的新四軍紀念館,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鹽城境內現存有跡可循的重要革命遺址248處,其中抗戰時期形成的居多。這些紅色遺址銘刻著中國共產黨在鹽城開展革命鬥爭的光輝曆程,生動記載和反映了鹽阜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的積極貢獻。
128個烈士命名鎮村
薪火相繼血脈傳
步鳳鎮、學富鎮、正紅鎮、東平村、沙楊村……128個!鹽城以革命烈士的名字為鎮村命名。
這些鎮村或是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長眠之地,或是飽含深情哺育他們的故鄉。鹽阜人民用最高的敬意、最特別的方式,將感恩和懷念寫在路標上、鐫刻於心中,用這些紅色明珠串聯起城市的精神圖譜,激勵一輩又一輩後人。
初秋時節,走進鹽都區佳富村,一排排二層小樓鱗次櫛比,文化廣場上孩子們歡呼雀躍。烈士丁佳富犧牲時才20多歲,他的遺孀丁呂氏至今還記得那一天,眼見種種酷刑都無法讓丁佳富屈服,敵人將其殘忍殺害。
曆經“泥草房——磚瓦房——小洋樓”的蝶變,告別“隻要一下雨,兩腿水和泥”的日子,如今佳富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丁呂氏去年搬進新型農村社區,後窗正對著新建的佳富紅色紀念館,“讓他看看我們現在的好日子。”
阜寧縣世明村通過發展特色林木果業,村集體收入從5年前的幾萬元增加到如今的50多萬元;大豐區新豐鎮成立花卉種植銷售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8個村3000多戶農民種植花卉苗木,人均年增收3萬多元……
一個個英雄的名字,組成了奮進的路標。先烈們用生命爭取的未來,已成為現實,紅色鎮村改天換地。截至2020年,18.36萬建檔立卡農戶全部脫貧,105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兩個省重點幫扶縣如期“摘帽”。
躋身全國地級以上城市37位
闊步邁向新征程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這裏既流淌著英勇忠誠的紅色血脈,也刻入了敢為人先的奮進基因。
鹽阜人民從先烈手中接過精神傳承的旗幟,紅色火種越燃越旺,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如今的“生態新鹽城、開放新鹽城、產業新鹽城、幸福新鹽城”,“顏值”和“氣質”持續提升,經濟發展“體格”和“體質”態勢強勁。
麵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鹽城聚焦發展的汽車、鋼鐵、新能源和電子信息四大主導產業全麵起勢,一批百億級重大項目持續突破。全麵邁入“高鐵時代”,成為長三角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擁有長三角最大的綠肺、最好的空氣、最多的珍稀鳥類,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國首批民生改善十佳典範城市、“兩山”理論創新實踐基地……
每一份可圈可點的努力,彙聚起來就是奮鬥逐夢的鹽城故事;每一個日新月異的變化,累積起來就是值得銘記的曆史痕跡。2020年,鹽城地區生產總值達5953.4億元,總量、增速分別列長三角地區第13位、第15位,地區生產總值提前實現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在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7位。
(記者 黃 露)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