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百年奮鬥路 百城訪初心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宣言”之光 照亮征程
更新時間:2021-8-10 9:43:31    來源:焦作日報





  共產黨宣言陳列館。 李偉濤 攝 
 




 
  劉集黨支部舊址原貌。
  (大王鎮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後村中央,靜靜佇立著一方不大的院落。穿過火炬和高粱裝飾的門簷,曆史滄桑感迎麵撲來。

  96年前,在這裏,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中共劉集黨支部。一年後,首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這裏得到傳播。院子的主人,也是劉集黨支部第一任書記劉良才,在這裏創辦夜校、宣傳革命,率先點燃中國北方農村革命的星星之火。

  誕生 革命種子破土發芽

  1925年冬,一個身穿藏青色長袍的青年從濟南風塵仆仆趕回劉集村,他就是劉集村第一名共產黨員劉子久。回村後,他經常對堂兄劉良才暢談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這讓劉良才領悟到,隻有革命才是翻身解放的唯一道路,隻有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的希望所在。

  經劉子久介紹,劉良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又發展兩名青年入黨,同年劉集黨支部建立。就此,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誕生,革命種子開始在這個小村莊悄悄傳播。劉集黨支部建立後,劉良才以走親訪友、外出做工為名,秘密開展黨的活動,發展組織,並在自家秘密辦起農民夜校。

  1926年春節前,在濟南工作的女共產黨員劉雨輝回鄉探親,將陳望道翻譯的首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帶回。她指著封麵上的“大胡子”告訴劉良才:“他叫馬格斯(馬克思),德國人,他和一個叫安格爾斯(恩格斯)的人一起寫了這本書。共產黨員都應該學一學,會讓我們明白革命的目的,知道今後應該走的路。”

  劉良才如獲至寶,他帶領黨員群眾把書中晦澀難懂的道理吃透,轉換成樸素的語言在夜校講給百姓聽。隨著書頁慢慢翻過,他們越學越有底氣:我們要抱成團,抱的團越大,地主就越害怕!窮人要翻身,就得照著這些理兒去做!

  發展 宣言之光照亮征程

  “我們窮人是走慢了窮攆上,走快了攆上窮,不緊不慢往前走,撲通掉進窮窟窿,永無出頭之日。要想改變如今這個世道,就要團結起來,跟著共產黨奔共產主義!”在黨支部舊址複原夜校場景的房間裏,劉良才堅定的聲音仿佛還在回蕩,那麼鏗鏘有力。

  從1926年起,劉集黨支部連續三個冬春舉辦農民夜校,教農民學文化、學革命理論。借著《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思想很快在劉集村紮下根。這部黨的“紅色經典”,猶如暗夜燈塔,開始了指導中國北方農民革命鬥爭的曆程。

  無數個夜晚,昏暗油燈下,劉良才和黨員們商量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幫更多百姓吃上飯的決策:“覓漢增資”“掐穀穗”“砸木行”……1927年,劉集黨支部在各地組織農民協會,宣傳革命主張,把工農運動搞得轟轟烈烈,很多村民逐漸接受新思想,先後發展成為黨員。黨組織凝聚力越來越強,很快成為東營地區最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黨的活動中心,有“小莫斯科”和“小烏克蘭”之稱。

  發揚 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曆史硝煙雖已散去,革命故事薪火相傳。2005年,劉集黨支部舊址紀念館落成開館;2011年,投資建成《共產黨宣言》陳列館……90多年過去了,先輩們用鮮血傳承下來的精神,依然屹立如燈塔。

  ——在劉集後村,他們有一個共識,聽黨話、跟黨走,就能過上好日子。進入新時代,繼續在這片紅色熱土書寫奮鬥華章;

  ——在全省第一個“千億鎮”大王鎮,黨員幹部鐫刻在鎮黨委、政府辦公樓上“說了算,定了幹,幹就幹好”的承諾,從未改變;

  ——在全國百強縣廣饒縣,憑借“紅色引擎”的推動力,擁有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9家、中國500強企業4家,各類上市掛牌企業56家;

  ——在東營市,紅色基因深深融入黨員幹部和群眾的血脈,為不同時期建設發展提供了不竭精神動力。進入新時代特別是市委六屆四次全會以來,東營市確立“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目標定位,接續推進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任務、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在應對困難挑戰中邁上新台階。

  尋根溯源,撫今追昔。從一本《共產黨宣言》點燃的星火開始,到邁入新時代,那盞曾點亮革命者理想信念的宣言之燈,還在繼續照亮新的征程!
 
 

(記者 李懷蘋)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宣言”之光 照亮征程
    2021-8-10 9:43:31    來源:焦作日報





      共產黨宣言陳列館。 李偉濤 攝 
     




     
      劉集黨支部舊址原貌。
      (大王鎮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後村中央,靜靜佇立著一方不大的院落。穿過火炬和高粱裝飾的門簷,曆史滄桑感迎麵撲來。

      96年前,在這裏,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中共劉集黨支部。一年後,首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這裏得到傳播。院子的主人,也是劉集黨支部第一任書記劉良才,在這裏創辦夜校、宣傳革命,率先點燃中國北方農村革命的星星之火。

      誕生 革命種子破土發芽

      1925年冬,一個身穿藏青色長袍的青年從濟南風塵仆仆趕回劉集村,他就是劉集村第一名共產黨員劉子久。回村後,他經常對堂兄劉良才暢談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這讓劉良才領悟到,隻有革命才是翻身解放的唯一道路,隻有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的希望所在。

      經劉子久介紹,劉良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又發展兩名青年入黨,同年劉集黨支部建立。就此,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誕生,革命種子開始在這個小村莊悄悄傳播。劉集黨支部建立後,劉良才以走親訪友、外出做工為名,秘密開展黨的活動,發展組織,並在自家秘密辦起農民夜校。

      1926年春節前,在濟南工作的女共產黨員劉雨輝回鄉探親,將陳望道翻譯的首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帶回。她指著封麵上的“大胡子”告訴劉良才:“他叫馬格斯(馬克思),德國人,他和一個叫安格爾斯(恩格斯)的人一起寫了這本書。共產黨員都應該學一學,會讓我們明白革命的目的,知道今後應該走的路。”

      劉良才如獲至寶,他帶領黨員群眾把書中晦澀難懂的道理吃透,轉換成樸素的語言在夜校講給百姓聽。隨著書頁慢慢翻過,他們越學越有底氣:我們要抱成團,抱的團越大,地主就越害怕!窮人要翻身,就得照著這些理兒去做!

      發展 宣言之光照亮征程

      “我們窮人是走慢了窮攆上,走快了攆上窮,不緊不慢往前走,撲通掉進窮窟窿,永無出頭之日。要想改變如今這個世道,就要團結起來,跟著共產黨奔共產主義!”在黨支部舊址複原夜校場景的房間裏,劉良才堅定的聲音仿佛還在回蕩,那麼鏗鏘有力。

      從1926年起,劉集黨支部連續三個冬春舉辦農民夜校,教農民學文化、學革命理論。借著《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思想很快在劉集村紮下根。這部黨的“紅色經典”,猶如暗夜燈塔,開始了指導中國北方農民革命鬥爭的曆程。

      無數個夜晚,昏暗油燈下,劉良才和黨員們商量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幫更多百姓吃上飯的決策:“覓漢增資”“掐穀穗”“砸木行”……1927年,劉集黨支部在各地組織農民協會,宣傳革命主張,把工農運動搞得轟轟烈烈,很多村民逐漸接受新思想,先後發展成為黨員。黨組織凝聚力越來越強,很快成為東營地區最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黨的活動中心,有“小莫斯科”和“小烏克蘭”之稱。

      發揚 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曆史硝煙雖已散去,革命故事薪火相傳。2005年,劉集黨支部舊址紀念館落成開館;2011年,投資建成《共產黨宣言》陳列館……90多年過去了,先輩們用鮮血傳承下來的精神,依然屹立如燈塔。

      ——在劉集後村,他們有一個共識,聽黨話、跟黨走,就能過上好日子。進入新時代,繼續在這片紅色熱土書寫奮鬥華章;

      ——在全省第一個“千億鎮”大王鎮,黨員幹部鐫刻在鎮黨委、政府辦公樓上“說了算,定了幹,幹就幹好”的承諾,從未改變;

      ——在全國百強縣廣饒縣,憑借“紅色引擎”的推動力,擁有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9家、中國500強企業4家,各類上市掛牌企業56家;

      ——在東營市,紅色基因深深融入黨員幹部和群眾的血脈,為不同時期建設發展提供了不竭精神動力。進入新時代特別是市委六屆四次全會以來,東營市確立“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目標定位,接續推進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任務、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在應對困難挑戰中邁上新台階。

      尋根溯源,撫今追昔。從一本《共產黨宣言》點燃的星火開始,到邁入新時代,那盞曾點亮革命者理想信念的宣言之燈,還在繼續照亮新的征程!
     
     

    (記者 李懷蘋)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