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
⬆如今的宣漢縣城全貌。 張 平 漆楚亮 攝
⬆宣漢縣老城一角。
(照片由宣漢縣委宣傳部提供)
⬆川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清溪宏文校內的宏文亭誕生。 張海涵 攝
⬅宣漢王維舟紀念館廣場前的王維舟雕像。張海涵 攝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位於四川東北部大巴山南麓的達州市宣漢縣,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曆史、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熱土。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王維舟在這裏點燃了熊熊革命烈火,為飽受壓迫的家鄉人民照亮了英勇前行的大道。
1887年,王維舟出生於宣漢縣清溪場王家壩的一個農民家庭。從蘇聯學成歸來後,他回到家鄉創辦“新群女子高小”,接任宏文校校長,修建“工字樓”校舍,並在校內的木魚山上組建了川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此期間,王維舟積極發動聯絡進步青年,宣揚共產主義思想,為革命培養了眾多年輕力量。不少學生都參加了後來由他領導和指揮的川東遊擊軍、紅三十三軍,投身於革命的浪潮中。
1929年4月,王維舟等人在宣漢、萬源、城口三縣交界地的固軍壩舉行武裝起義誓師大會,正式成立“川東遊擊軍第一路”,創建了川東遊擊革命根據地。
川東遊擊軍以大山坪為根據地,依靠貧苦農民,開展遊擊戰爭,建立和發展黨組織,有效地打擊軍閥、惡霸和地方反動勢力……遊擊戰爭的烽火熊熊燃燒在川東北這片土地上,也為迎接紅四方麵軍入川,創建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和地域基礎。
1933年11月2日,宣漢縣城的西門操場,黨旗、軍旗迎風飄揚,由川東遊擊軍改編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正式成立。徐向前曾回憶,宣達戰役期間,紅四方麵軍同王維舟領導的川東遊擊軍會合後,人民群眾踴躍支前,積極參軍參戰,紅軍隊伍不斷壯大,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當時僅有45萬人口的宣漢縣,就有10萬人參加了蘇區革命鬥爭,1萬餘名英雄兒女獨立成軍,全縣層層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這一壯舉閃耀在中國革命曆史上。
據宣漢縣文管所副所長袁書洪介紹,宣漢縣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創建人民武裝,堅持遊擊戰爭長達6年。作為川陝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反“六路圍攻”的主戰場,全縣4000餘平方公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留下紅軍的戰鬥足跡,蘊藏著風起雲湧的革命故事,吟誦著輝煌悲壯的英雄頌歌。
了解曆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曆史才能走得遠。
當時間的指針指向21世紀,80多年前發生在宣漢大地上的那些磅礴壯烈的英雄史詩,如今都濃縮在王維舟紀念館、紅三十三軍紀念館裏。750平方米的展廳、近900件曆史文物完整地印刻了王維舟等紅軍戰士英勇奮戰的革命事跡。每逢重大節日,一批又一批的黨員幹部、青少年學生紛紛前來緬懷先輩,追尋足跡,接受紅色教育。
紅色基因,繪就宣漢底色。兩座館,守望著一座城的前世今生;一座城,見證了無數英雄披荊斬棘的紅色印痕。作為達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漢縣清溪宏文校更是以“承王老風範、揚紅軍精神”為校訓,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心中播種下紅色種子。
時過境遷,曾經戰火紛飛的紅色土地已蝶變成山清水秀、紅色底蘊豐厚的旅遊資源。
近年來,宣漢縣賡續革命精神,圍繞“利用紅色資源、做優紅色產業、帶動產業興旺”發展思路,立足革命老區,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依托現有紅色資源擦亮紅色旅遊名片,打造“王維舟紀念館+宏文校‘工字樓’+江口湖+清溪紅色旅遊”特色小鎮旅遊環線,累計接待遊客30餘萬人次。同時,宣漢縣借助巴山大峽穀等景區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出一條融自然風光和紅色旅遊於一體的文旅扶貧新路子。
紅色旅遊不僅帶動景區所在鄉村及附近鄉村產業興旺,實現村集體經濟壯大、村民致富增收,也直接帶動了全縣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今,宣漢縣年接待遊客達120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08.8億元,為傳承紅色精神、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記者 張海涵)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如今的宣漢縣城全貌。 張 平 漆楚亮 攝
⬆宣漢縣老城一角。
(照片由宣漢縣委宣傳部提供)
⬆川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清溪宏文校內的宏文亭誕生。 張海涵 攝
⬅宣漢王維舟紀念館廣場前的王維舟雕像。張海涵 攝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位於四川東北部大巴山南麓的達州市宣漢縣,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曆史、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熱土。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王維舟在這裏點燃了熊熊革命烈火,為飽受壓迫的家鄉人民照亮了英勇前行的大道。
1887年,王維舟出生於宣漢縣清溪場王家壩的一個農民家庭。從蘇聯學成歸來後,他回到家鄉創辦“新群女子高小”,接任宏文校校長,修建“工字樓”校舍,並在校內的木魚山上組建了川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此期間,王維舟積極發動聯絡進步青年,宣揚共產主義思想,為革命培養了眾多年輕力量。不少學生都參加了後來由他領導和指揮的川東遊擊軍、紅三十三軍,投身於革命的浪潮中。
1929年4月,王維舟等人在宣漢、萬源、城口三縣交界地的固軍壩舉行武裝起義誓師大會,正式成立“川東遊擊軍第一路”,創建了川東遊擊革命根據地。
川東遊擊軍以大山坪為根據地,依靠貧苦農民,開展遊擊戰爭,建立和發展黨組織,有效地打擊軍閥、惡霸和地方反動勢力……遊擊戰爭的烽火熊熊燃燒在川東北這片土地上,也為迎接紅四方麵軍入川,創建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和地域基礎。
1933年11月2日,宣漢縣城的西門操場,黨旗、軍旗迎風飄揚,由川東遊擊軍改編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正式成立。徐向前曾回憶,宣達戰役期間,紅四方麵軍同王維舟領導的川東遊擊軍會合後,人民群眾踴躍支前,積極參軍參戰,紅軍隊伍不斷壯大,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當時僅有45萬人口的宣漢縣,就有10萬人參加了蘇區革命鬥爭,1萬餘名英雄兒女獨立成軍,全縣層層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這一壯舉閃耀在中國革命曆史上。
據宣漢縣文管所副所長袁書洪介紹,宣漢縣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創建人民武裝,堅持遊擊戰爭長達6年。作為川陝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反“六路圍攻”的主戰場,全縣4000餘平方公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留下紅軍的戰鬥足跡,蘊藏著風起雲湧的革命故事,吟誦著輝煌悲壯的英雄頌歌。
了解曆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曆史才能走得遠。
當時間的指針指向21世紀,80多年前發生在宣漢大地上的那些磅礴壯烈的英雄史詩,如今都濃縮在王維舟紀念館、紅三十三軍紀念館裏。750平方米的展廳、近900件曆史文物完整地印刻了王維舟等紅軍戰士英勇奮戰的革命事跡。每逢重大節日,一批又一批的黨員幹部、青少年學生紛紛前來緬懷先輩,追尋足跡,接受紅色教育。
紅色基因,繪就宣漢底色。兩座館,守望著一座城的前世今生;一座城,見證了無數英雄披荊斬棘的紅色印痕。作為達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漢縣清溪宏文校更是以“承王老風範、揚紅軍精神”為校訓,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心中播種下紅色種子。
時過境遷,曾經戰火紛飛的紅色土地已蝶變成山清水秀、紅色底蘊豐厚的旅遊資源。
近年來,宣漢縣賡續革命精神,圍繞“利用紅色資源、做優紅色產業、帶動產業興旺”發展思路,立足革命老區,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依托現有紅色資源擦亮紅色旅遊名片,打造“王維舟紀念館+宏文校‘工字樓’+江口湖+清溪紅色旅遊”特色小鎮旅遊環線,累計接待遊客30餘萬人次。同時,宣漢縣借助巴山大峽穀等景區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出一條融自然風光和紅色旅遊於一體的文旅扶貧新路子。
紅色旅遊不僅帶動景區所在鄉村及附近鄉村產業興旺,實現村集體經濟壯大、村民致富增收,也直接帶動了全縣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今,宣漢縣年接待遊客達120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08.8億元,為傳承紅色精神、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記者 張海涵)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