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百年奮鬥路 百城訪初心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沙溪河畔黨旗紅
更新時間:2021-6-25 8:53:12    來源:焦作日報



  上圖 中共沙縣特別支部部分成員與進步青年在夏茂文昌宮前合影。文昌宮是這些革命誌士的主要活動場所。(圖片由中共沙縣區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提供)



  左下圖 三明市區新貌。

  林文斌 攝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東側,沙溪支流茂溪之濱,文昌宮傲然矗立。

  始建於明代的文昌宮,是舊時文人講學詠遊之地。93年前,這裏誕生了閩西北第一個中共基層黨組織——中共沙縣特別支部。

  憶崢嶸歲月

  1927年春,以薑敢(薑源舜)、官錦銓、黃可英為首的夏茂籍學生,在沙縣縣立初級中學發動全校學生罷課,反對學校當局獨斷專橫、貪汙瀆職等種種惡行,遭到國民黨政府鎮壓,學校停辦。這年秋、次年春,他們先後到省城福州繼續求學,在福州黨組織的影響下,相繼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夏,受組織委派,官錦銓、薑敢等人回到夏茂,以母校茂溪啟蒙初級小學為陣地,開展革命活動,秘密發展黨員,把革命火種播撒到自己家鄉。條件成熟後,隸屬於中共福建省委的沙縣地方黨組織——中共沙縣特別支部在夏茂建立,這是閩西北第一個黨組織。

  文昌宮、神農祠、四賢祠是中共沙縣特別支部活動的主要場所。1931年起,中共沙縣特支成員配合紅軍工作團秘密發動群眾、籌糧籌款、發展武裝、創建紅色區域,使夏茂、高橋、富口、荷山等地區一度成為紅軍控製區域,革命星火在三明大地呈燎原之勢。

  開國將軍張廷發是夏茂人,他在《回憶錄》中提及:“我看到官錦銓在大街上敲鑼,通知民眾開會……蘇維埃政府到處張貼紅軍標語,組織發動群眾,開展籌糧籌款、打土豪分田地等運動……”

  1934年紅軍撤離後,國民黨地方當局及地主還鄉團瘋狂報複,中共沙縣特支活動轉入地下鬥爭。中共沙縣特支成員相繼犧牲、病故、離開,但他們的革命精神深深影響著後人。

  看鄉村振興

  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批小吃創業人走出夏茂,首先在福州、廈門開店。1999年,夏茂鎮在外出黨員最集中的福州成立沙縣小吃駐榕支部,這就是“沙縣小吃第一支部”。

  沙縣區小吃產業服務中心主任楊世飆說,駐榕支部不僅培養出了小吃業大戶,還把市場信息帶回家鄉,鼓勵青年投資興辦冬酒廠、辣椒醬廠等,帶動在家富餘勞動力開發種植養殖基地。

  隨著小吃產業不斷壯大,三明市委、市政府將其作為重點項目來抓,從塑造沙縣小吃核心文化、創新商業模式、完善沙縣小吃集團化發展製度體係等方麵,助推小吃產業做大做強。

  小吃產業鼓了老百姓的腰包,也為土地流轉、林產業提質增效等拓寬了空間。這些年,三明積極探索實施“三票製”農村產權製度改革,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革命老區村俞邦村考察。他親切地說,沙縣人走南闖北,把沙縣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產業。鄉村要振興,因地製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要抓住機遇、開闊眼界,適應市場需求,繼續探索創新,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領風騷。

  續紅色基因

  2002年,夏茂鎮在文昌宮碧霄殿東側修建淩雲閣,作為革命烈士紀念館。2018年,文昌宮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夏茂鎮正以文昌宮為中心地標,沿茂溪河畔以東擴建紅色主題公園。

  “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今年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宮如期舉辦堅持20餘年的“民間教師節”活動,參與者無不心潮澎湃。

  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基因。近年來,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弘揚工作,積極打造“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城市品牌,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發揮紅色優勢,讓散播在三明大地上的紅色文化留下來、活起來、融進來。

  出台《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舉辦首屆紅色文化高端論壇;編製完成《三明市革命舊址保護利用規劃》;三明原創情景交響音詩《風展紅旗如畫》登台國家大劇院……如今,三明紅色文化正煥發出時代榮光,“紅”動祖國大江南北。

  而今,登上文昌宮遠眺,秀美田園盡收眼底、靈動沙溪繞牆東去,潺潺的溪水聲,仿佛還回蕩著革命誌士救國救民的強音。

(記者 盧素平)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沙溪河畔黨旗紅
    2021-6-25 8:53:12    來源:焦作日報



      上圖 中共沙縣特別支部部分成員與進步青年在夏茂文昌宮前合影。文昌宮是這些革命誌士的主要活動場所。(圖片由中共沙縣區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提供)



      左下圖 三明市區新貌。

      林文斌 攝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東側,沙溪支流茂溪之濱,文昌宮傲然矗立。

      始建於明代的文昌宮,是舊時文人講學詠遊之地。93年前,這裏誕生了閩西北第一個中共基層黨組織——中共沙縣特別支部。

      憶崢嶸歲月

      1927年春,以薑敢(薑源舜)、官錦銓、黃可英為首的夏茂籍學生,在沙縣縣立初級中學發動全校學生罷課,反對學校當局獨斷專橫、貪汙瀆職等種種惡行,遭到國民黨政府鎮壓,學校停辦。這年秋、次年春,他們先後到省城福州繼續求學,在福州黨組織的影響下,相繼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夏,受組織委派,官錦銓、薑敢等人回到夏茂,以母校茂溪啟蒙初級小學為陣地,開展革命活動,秘密發展黨員,把革命火種播撒到自己家鄉。條件成熟後,隸屬於中共福建省委的沙縣地方黨組織——中共沙縣特別支部在夏茂建立,這是閩西北第一個黨組織。

      文昌宮、神農祠、四賢祠是中共沙縣特別支部活動的主要場所。1931年起,中共沙縣特支成員配合紅軍工作團秘密發動群眾、籌糧籌款、發展武裝、創建紅色區域,使夏茂、高橋、富口、荷山等地區一度成為紅軍控製區域,革命星火在三明大地呈燎原之勢。

      開國將軍張廷發是夏茂人,他在《回憶錄》中提及:“我看到官錦銓在大街上敲鑼,通知民眾開會……蘇維埃政府到處張貼紅軍標語,組織發動群眾,開展籌糧籌款、打土豪分田地等運動……”

      1934年紅軍撤離後,國民黨地方當局及地主還鄉團瘋狂報複,中共沙縣特支活動轉入地下鬥爭。中共沙縣特支成員相繼犧牲、病故、離開,但他們的革命精神深深影響著後人。

      看鄉村振興

      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批小吃創業人走出夏茂,首先在福州、廈門開店。1999年,夏茂鎮在外出黨員最集中的福州成立沙縣小吃駐榕支部,這就是“沙縣小吃第一支部”。

      沙縣區小吃產業服務中心主任楊世飆說,駐榕支部不僅培養出了小吃業大戶,還把市場信息帶回家鄉,鼓勵青年投資興辦冬酒廠、辣椒醬廠等,帶動在家富餘勞動力開發種植養殖基地。

      隨著小吃產業不斷壯大,三明市委、市政府將其作為重點項目來抓,從塑造沙縣小吃核心文化、創新商業模式、完善沙縣小吃集團化發展製度體係等方麵,助推小吃產業做大做強。

      小吃產業鼓了老百姓的腰包,也為土地流轉、林產業提質增效等拓寬了空間。這些年,三明積極探索實施“三票製”農村產權製度改革,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革命老區村俞邦村考察。他親切地說,沙縣人走南闖北,把沙縣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產業。鄉村要振興,因地製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要抓住機遇、開闊眼界,適應市場需求,繼續探索創新,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領風騷。

      續紅色基因

      2002年,夏茂鎮在文昌宮碧霄殿東側修建淩雲閣,作為革命烈士紀念館。2018年,文昌宮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夏茂鎮正以文昌宮為中心地標,沿茂溪河畔以東擴建紅色主題公園。

      “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今年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宮如期舉辦堅持20餘年的“民間教師節”活動,參與者無不心潮澎湃。

      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基因。近年來,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弘揚工作,積極打造“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城市品牌,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發揮紅色優勢,讓散播在三明大地上的紅色文化留下來、活起來、融進來。

      出台《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舉辦首屆紅色文化高端論壇;編製完成《三明市革命舊址保護利用規劃》;三明原創情景交響音詩《風展紅旗如畫》登台國家大劇院……如今,三明紅色文化正煥發出時代榮光,“紅”動祖國大江南北。

      而今,登上文昌宮遠眺,秀美田園盡收眼底、靈動沙溪繞牆東去,潺潺的溪水聲,仿佛還回蕩著革命誌士救國救民的強音。

    (記者 盧素平)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