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百年奮鬥路 百城訪初心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豫北新鄉 群星閃耀
更新時間:2021-6-18 8:53:43    來源:焦作日報



  2020年新鄉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記者 李寶忠 攝



  1960年新鄉衛河鳥瞰圖。  

李西良 攝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中原腹地,豫北新鄉,浸透太行風骨,飽含黃河胸襟,乃國之糧倉,更盛產精神食糧。

  全國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史來賀,全國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改革先鋒吳金印,首屆“中國十大女傑”劉誌華,全國勞動模範買世蕊,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裴春亮,全國道德模範範海濤,全國勞動模範鄧誌軍……

  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歲月裏,河南新鄉市先後湧現了10多個全國先進、100多個省級先進、1000多個市級先進,其中5位被黨中央號召學習。

  61年黨齡的吳金印,今年79歲,是新鄉市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數不清的榮譽,任何一項都足以驕傲一輩子。但他從不示人,總覺得跟史來賀、鄭永和比起來,差了好大一截。

  史來賀22歲在新鄉市新鄉縣七裏營鎮劉莊村當村黨支部書記時,“方圓十裏鄉,最窮數劉莊”。他抓農業、搞工業、建新村,把一生交給這片土地,曾9次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劉莊村早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

  新鄉市原輝縣縣委書記鄭永和,竭盡畢生精力治山、治水、治窮,退休後不待在省城,偏偏鑽到太行深山區,成立老幹部服務隊,為百姓的果樹治蟲,引渠灌溉、修路架橋。新聞前輩穆青“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難忘三書記”,其中之一說的就是鄭永和。

  在鄉鎮黨委書記崗位上幹了50年的吳金印,時時刻刻以史來賀、鄭永和為師。“走一路響一路,幹一路富一路。”在吳金印的帶領下,唐莊鎮已擁有40多家工業企業,年產值超百億元,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建成了通用機場、全國獨一份的鄉鎮幹部學院,引進克隆技術,成功培育新型楸樹,一塊隻有0.93公頃大的地方,一年能賣2500多萬元。

  “看看富裕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是三產占大頭。看哪個地方的三產收入多,哪個地方最富有,咱就向哪兒學。”吳金印仍不滿足,還在謀劃著興學校、辦醫院。

  還有與焦裕祿同誌同時期的縣級領導申六興,“一生向焦書記學習”,忠誠一輩子、奮鬥一輩子、奉獻一輩子,自己不舍得吃穿,捐款總不吝嗇。今年4月在生命走向最後之際,他把所有積蓄作為黨費上交,徹底“清空”了一切。

  70後的裴春亮是聽著先進典型的故事長大的。在外打拚多年後,他響應新鄉市委號召,回到了家鄉輝縣市裴寨村。看到鄉親們住著四麵漏風的毛坯房,他拿出個人積蓄,為每戶村民蓋起了二層洋樓。世代缺水,就修水庫。緊接著,興辦企業,家家分紅。口袋富起來,腦袋不能癟。裴寨村建初心廣場、蓋習書堂、辦“裴寨廣播站”,7名黨員每天傍晚堅持為群眾讀新聞、講黨史。

  白手起家的鄧誌軍,8年前響應號召,堅守誠與愛,打造了一個有信仰有愛的社區——誠城社區。誠城社區常住人口達17萬,為河南之最。作為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鄧誌軍把黨支部建在15個小區,在138個樓棟成立黨小組,實行黨建工作網格化,做到“業主住在哪兒,黨組織就建到哪兒”。今天的誠城社區,已成為全國文明和諧社區的一麵旗幟。

  40年來,買世蕊用愛和責任,傳遞著黨的溫暖,成為200多位榮軍和孤寡老人的“女兒”、500多名貧困兒童的“媽媽”。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村莊到一座城市,從群體現象到群體效應再到群體文化,新鄉先進群體精神不僅滋養著82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更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如何讓先進不掉隊、後進趕先進?新鄉市委形成了一套先進典型調研評價辦法,及時推出教育培訓、培養鍛煉、跟蹤管理、崗位吸引、備用結合“五項機製”,真正讓典型健康成長。

  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是中共中央組織部確定的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河南省委組織部“三學院三基地”之一,成為河南、全國黨員幹部淬煉初心的課堂。5年來,已有10多萬人在這裏接受黨性再教育。

  典型引領,榜樣帶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新鄉市成為國務院批複的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20年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整體工作成功邁進河南省“第一方陣”,經濟綜合競爭力躍居全省第3位,鄉村振興工作走在時代前列。

(記者 劉軍旗)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豫北新鄉 群星閃耀
    2021-6-18 8:53:43    來源:焦作日報



      2020年新鄉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記者 李寶忠 攝



      1960年新鄉衛河鳥瞰圖。  

    李西良 攝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中原腹地,豫北新鄉,浸透太行風骨,飽含黃河胸襟,乃國之糧倉,更盛產精神食糧。

      全國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史來賀,全國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改革先鋒吳金印,首屆“中國十大女傑”劉誌華,全國勞動模範買世蕊,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裴春亮,全國道德模範範海濤,全國勞動模範鄧誌軍……

      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歲月裏,河南新鄉市先後湧現了10多個全國先進、100多個省級先進、1000多個市級先進,其中5位被黨中央號召學習。

      61年黨齡的吳金印,今年79歲,是新鄉市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數不清的榮譽,任何一項都足以驕傲一輩子。但他從不示人,總覺得跟史來賀、鄭永和比起來,差了好大一截。

      史來賀22歲在新鄉市新鄉縣七裏營鎮劉莊村當村黨支部書記時,“方圓十裏鄉,最窮數劉莊”。他抓農業、搞工業、建新村,把一生交給這片土地,曾9次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劉莊村早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

      新鄉市原輝縣縣委書記鄭永和,竭盡畢生精力治山、治水、治窮,退休後不待在省城,偏偏鑽到太行深山區,成立老幹部服務隊,為百姓的果樹治蟲,引渠灌溉、修路架橋。新聞前輩穆青“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難忘三書記”,其中之一說的就是鄭永和。

      在鄉鎮黨委書記崗位上幹了50年的吳金印,時時刻刻以史來賀、鄭永和為師。“走一路響一路,幹一路富一路。”在吳金印的帶領下,唐莊鎮已擁有40多家工業企業,年產值超百億元,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建成了通用機場、全國獨一份的鄉鎮幹部學院,引進克隆技術,成功培育新型楸樹,一塊隻有0.93公頃大的地方,一年能賣2500多萬元。

      “看看富裕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是三產占大頭。看哪個地方的三產收入多,哪個地方最富有,咱就向哪兒學。”吳金印仍不滿足,還在謀劃著興學校、辦醫院。

      還有與焦裕祿同誌同時期的縣級領導申六興,“一生向焦書記學習”,忠誠一輩子、奮鬥一輩子、奉獻一輩子,自己不舍得吃穿,捐款總不吝嗇。今年4月在生命走向最後之際,他把所有積蓄作為黨費上交,徹底“清空”了一切。

      70後的裴春亮是聽著先進典型的故事長大的。在外打拚多年後,他響應新鄉市委號召,回到了家鄉輝縣市裴寨村。看到鄉親們住著四麵漏風的毛坯房,他拿出個人積蓄,為每戶村民蓋起了二層洋樓。世代缺水,就修水庫。緊接著,興辦企業,家家分紅。口袋富起來,腦袋不能癟。裴寨村建初心廣場、蓋習書堂、辦“裴寨廣播站”,7名黨員每天傍晚堅持為群眾讀新聞、講黨史。

      白手起家的鄧誌軍,8年前響應號召,堅守誠與愛,打造了一個有信仰有愛的社區——誠城社區。誠城社區常住人口達17萬,為河南之最。作為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鄧誌軍把黨支部建在15個小區,在138個樓棟成立黨小組,實行黨建工作網格化,做到“業主住在哪兒,黨組織就建到哪兒”。今天的誠城社區,已成為全國文明和諧社區的一麵旗幟。

      40年來,買世蕊用愛和責任,傳遞著黨的溫暖,成為200多位榮軍和孤寡老人的“女兒”、500多名貧困兒童的“媽媽”。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村莊到一座城市,從群體現象到群體效應再到群體文化,新鄉先進群體精神不僅滋養著82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更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如何讓先進不掉隊、後進趕先進?新鄉市委形成了一套先進典型調研評價辦法,及時推出教育培訓、培養鍛煉、跟蹤管理、崗位吸引、備用結合“五項機製”,真正讓典型健康成長。

      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是中共中央組織部確定的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河南省委組織部“三學院三基地”之一,成為河南、全國黨員幹部淬煉初心的課堂。5年來,已有10多萬人在這裏接受黨性再教育。

      典型引領,榜樣帶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新鄉市成為國務院批複的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20年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整體工作成功邁進河南省“第一方陣”,經濟綜合競爭力躍居全省第3位,鄉村振興工作走在時代前列。

    (記者 劉軍旗)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