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百年奮鬥路 百城訪初心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讓黃岡革命老區精神代代相傳
更新時間:2021-6-10 8:09:05    來源:焦作日報





  解放初期的紅安縣城。



  紅安縣城新貌。 (本欄照片均由紅安縣委宣傳部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立夏時節,湖北省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園內遊人如織,講解員曾祥美向遊客深情唱起這首紅色歌謠。

  曾經名為黃安的紅安縣,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這裏誕生了一位代主席董必武、一位國家主席李先念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00多位共和國高級軍事將領。

  自94年前黃麻起義一聲驚雷,紅旗漫卷這片熱土:3支紅軍主力部隊在這裏孕育成長,14萬英雄兒女舍生取義,萬眾一心為革命英勇奮鬥。

  這裏的英雄兒女用鮮血染紅的奇跡,鑄就了“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黃岡革命老區精神。

  日前,記者踏上這片紅色土地,觸摸幾代紅安人矢誌不渝的紅色脈動。

  “爹,您的囑托我沒辜負!”

  清明節,紅安縣七裏坪鎮周七家村村民周顯國像往年一樣來到村西北山地掃墓。“紅軍三烈士墓”墓碑掩映在青鬆之間,碑前擺放著村民自發送來的花束。

  沉思中,周顯國回憶起了這座墓碑的前世今生:在革命戰爭年代,一批又一批紅安兒女前仆後繼、一腔赤誠為革命。

  1933年3月15日,紅軍攻克黃石崖後迅速撤離,紅軍戰士在群眾幫助下,將犧牲和負傷的人員也隨隊帶離。當時十八九歲的周銘梓雖未參加紅軍,卻對紅軍隊伍充滿向往,於是邀約了3名與他年齡相仿的後生,趁天黑摸上了紅軍戰鬥過的陣地黃石崖。

  走近一塊岩石,他們突然看到3位紅軍戰士倒伏在地,均已犧牲。周銘梓和其他村民將3位烈士背到一處山地掩藏起來,砍了些青竹,編了3副竹墊,對3位烈士進行了合墓安葬。

  幾十年來,周顯國遵從父親周銘梓的遺囑,堅持和村民們義務照護紅軍烈士墓。2015年,紅安縣民政局重修了“紅軍三烈士墓”,並在墓地旁立起“黃石崖戰鬥事跡簡介”石碑,如今已成為當地革命傳統教育的打卡地。

  “你為黨為國捐軀,

  我要為你守一輩子!”

  在紅安縣太平橋鄉三機廠的平房裏,今年已經78歲的李香蓮反複摩挲著她倚靠著劉長春烈士墓的合影照片,含淚講述背後的感人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紅安人民緊跟黨走,初心如炬,守護和平,用生命譜寫英雄讚歌。

  1965年9月,劉長春隨部隊出國參加抗美援越。1968年春節,入伍8年的劉長春退伍回到家鄉與李香蓮成婚。

  成婚23天後,劉長春得知美軍在越南安沛省安平縣永福鄉投下一枚磁性定時炸彈,距我軍野戰醫院和當地小學、居民區較近,危害較大,拆除任務艱巨。他堅決要求回到部隊,7次向上級請戰,批準後他帶領全班奮戰在拆除現場。

  1968年3月19日,在拆出彈體磁性引信的最危險關頭,身為班長的劉長春命令全班戰士離開現場,留下他一人拆除。沒想到炸彈在高溫作用下自爆,劉長春光榮犧牲,年僅29歲。

  在清理遺物時,李香蓮發現他留有一封遺書,上麵寫著:“萬一我犧牲,請告訴家人我是為革命而死,是光榮的;我枕頭包裏有10元錢,替我交最後一次黨費……”

  劉長春犧牲後,李香蓮沒有再嫁,與養女相依為命。她感恩共產黨,從未向政府提出任何照顧的要求,用一輩子踐行承諾:“你為黨、為國家、為世界和平獻身,我為你守一輩子!”

  “從貴的話,我們老百姓聽!”

  到了紅安,有種食物不能不吃,那就是紅安苕。

  曾經,作為黃麻起義發源地的紅安人民,不僅積極投身革命,還用一筐筐“紅安苕”滋養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3支紅軍主力,迎送“劉鄧大軍”南下。

  如今,這顆“土人參”成為老區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香餑餑”。

  “紅安苕搖身一變,成了爆款食品,線上每月賣出上萬單。”紅安縣城關鎮小豐山村黨支部書記周從貴說,村裏成立紅虹食品加工廠和電商公司,發展紅苕種植、加工等產業,2020年,紅苕加工給村集體和脫貧戶帶來近百萬元收入。

  這個重點貧困村於2018年脫貧出列。脫了貧,鄉村振興怎麼走?眼瞅著來村裏的人越來越多,周從貴想到了發展旅遊。

  “從貴的話,我們老百姓聽!”村裏從浙江請來旅遊規劃團隊,將生態菜園和香蓮基地打造成采摘遊景點。

  5月27日,雨後初晴,小豐山村百畝香蓮基地美如畫,打卡拍照的遊客絡繹不絕。“再過個把月蓮蓬熟了,遊客會更多。”周從貴說。

  如今,紅色土地上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傳承黃岡革命老區精神,正向著高質量發展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記者 汪秀玲 汪 歡 通訊員 劉子靚)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讓黃岡革命老區精神代代相傳
    2021-6-10 8:09:05    來源:焦作日報





      解放初期的紅安縣城。



      紅安縣城新貌。 (本欄照片均由紅安縣委宣傳部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立夏時節,湖北省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園內遊人如織,講解員曾祥美向遊客深情唱起這首紅色歌謠。

      曾經名為黃安的紅安縣,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這裏誕生了一位代主席董必武、一位國家主席李先念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00多位共和國高級軍事將領。

      自94年前黃麻起義一聲驚雷,紅旗漫卷這片熱土:3支紅軍主力部隊在這裏孕育成長,14萬英雄兒女舍生取義,萬眾一心為革命英勇奮鬥。

      這裏的英雄兒女用鮮血染紅的奇跡,鑄就了“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黃岡革命老區精神。

      日前,記者踏上這片紅色土地,觸摸幾代紅安人矢誌不渝的紅色脈動。

      “爹,您的囑托我沒辜負!”

      清明節,紅安縣七裏坪鎮周七家村村民周顯國像往年一樣來到村西北山地掃墓。“紅軍三烈士墓”墓碑掩映在青鬆之間,碑前擺放著村民自發送來的花束。

      沉思中,周顯國回憶起了這座墓碑的前世今生:在革命戰爭年代,一批又一批紅安兒女前仆後繼、一腔赤誠為革命。

      1933年3月15日,紅軍攻克黃石崖後迅速撤離,紅軍戰士在群眾幫助下,將犧牲和負傷的人員也隨隊帶離。當時十八九歲的周銘梓雖未參加紅軍,卻對紅軍隊伍充滿向往,於是邀約了3名與他年齡相仿的後生,趁天黑摸上了紅軍戰鬥過的陣地黃石崖。

      走近一塊岩石,他們突然看到3位紅軍戰士倒伏在地,均已犧牲。周銘梓和其他村民將3位烈士背到一處山地掩藏起來,砍了些青竹,編了3副竹墊,對3位烈士進行了合墓安葬。

      幾十年來,周顯國遵從父親周銘梓的遺囑,堅持和村民們義務照護紅軍烈士墓。2015年,紅安縣民政局重修了“紅軍三烈士墓”,並在墓地旁立起“黃石崖戰鬥事跡簡介”石碑,如今已成為當地革命傳統教育的打卡地。

      “你為黨為國捐軀,

      我要為你守一輩子!”

      在紅安縣太平橋鄉三機廠的平房裏,今年已經78歲的李香蓮反複摩挲著她倚靠著劉長春烈士墓的合影照片,含淚講述背後的感人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紅安人民緊跟黨走,初心如炬,守護和平,用生命譜寫英雄讚歌。

      1965年9月,劉長春隨部隊出國參加抗美援越。1968年春節,入伍8年的劉長春退伍回到家鄉與李香蓮成婚。

      成婚23天後,劉長春得知美軍在越南安沛省安平縣永福鄉投下一枚磁性定時炸彈,距我軍野戰醫院和當地小學、居民區較近,危害較大,拆除任務艱巨。他堅決要求回到部隊,7次向上級請戰,批準後他帶領全班奮戰在拆除現場。

      1968年3月19日,在拆出彈體磁性引信的最危險關頭,身為班長的劉長春命令全班戰士離開現場,留下他一人拆除。沒想到炸彈在高溫作用下自爆,劉長春光榮犧牲,年僅29歲。

      在清理遺物時,李香蓮發現他留有一封遺書,上麵寫著:“萬一我犧牲,請告訴家人我是為革命而死,是光榮的;我枕頭包裏有10元錢,替我交最後一次黨費……”

      劉長春犧牲後,李香蓮沒有再嫁,與養女相依為命。她感恩共產黨,從未向政府提出任何照顧的要求,用一輩子踐行承諾:“你為黨、為國家、為世界和平獻身,我為你守一輩子!”

      “從貴的話,我們老百姓聽!”

      到了紅安,有種食物不能不吃,那就是紅安苕。

      曾經,作為黃麻起義發源地的紅安人民,不僅積極投身革命,還用一筐筐“紅安苕”滋養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3支紅軍主力,迎送“劉鄧大軍”南下。

      如今,這顆“土人參”成為老區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香餑餑”。

      “紅安苕搖身一變,成了爆款食品,線上每月賣出上萬單。”紅安縣城關鎮小豐山村黨支部書記周從貴說,村裏成立紅虹食品加工廠和電商公司,發展紅苕種植、加工等產業,2020年,紅苕加工給村集體和脫貧戶帶來近百萬元收入。

      這個重點貧困村於2018年脫貧出列。脫了貧,鄉村振興怎麼走?眼瞅著來村裏的人越來越多,周從貴想到了發展旅遊。

      “從貴的話,我們老百姓聽!”村裏從浙江請來旅遊規劃團隊,將生態菜園和香蓮基地打造成采摘遊景點。

      5月27日,雨後初晴,小豐山村百畝香蓮基地美如畫,打卡拍照的遊客絡繹不絕。“再過個把月蓮蓬熟了,遊客會更多。”周從貴說。

      如今,紅色土地上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傳承黃岡革命老區精神,正向著高質量發展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記者 汪秀玲 汪 歡 通訊員 劉子靚)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