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
⬆如今,鼓樓不但是銀川地標建築,更成為優秀革命曆史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 範毅強 攝
⬅1936年的鼓樓。
(資料圖片)
掃描二維碼看精彩視頻
“晨鍾鳴,則城門啟,萬戶活動;暮鼓響,則城門閉,宵禁伊始。”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中擔負向全城報時功能的建築。
銀川鼓樓,始建於公元1821年。《銀川市誌》在“古代建築”一章中這樣記載:“鍾鼓樓俗稱四鼓樓、四牌樓、鼓樓。”
在寧夏眾多地標性建築中,銀川鼓樓無疑是最厚重的一座。不僅僅是因為它建造時間久遠,更因為這裏成立了中共寧夏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支部辦公地址就設在鼓樓上的東北角坊,革命的火種從此在寧夏紮根發芽。
近日,記者重訪“紅色鼓樓”,感悟曆史變遷。
革命種子在寧夏播撒發芽
1926年9月,為了擴大中國共產黨在國民軍聯軍中的力量,時任國民軍聯軍第二師劉鬱芬部政治處負責人的共產黨員錢崝泉,赴陝北與陝北黨組織取得聯係後,帶領李臨銘、牛化東等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30餘人赴蘭州。途經寧夏時,在駐寧國民軍聯軍中的中共黨組織的要求下,李臨銘、賀維新、馬思然、陶振亞、郭維華等5名中共黨員和一批進步青年留在寧夏。
“這些留下來的中共黨員與駐寧夏城國民軍聯軍宣傳隊及中山日報社的共產黨員馬雲堃、賈一中共同建立了中共寧夏第一個黨的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李臨銘任書記,馬雲堃做常務工作,賈一中負責青年團工作,共有7名黨員。”鼓樓現場管理人員張建軍介紹,為了便於公開活動,同時建立了國民黨寧夏縣黨部,李臨銘兼任常務主任。中共寧夏特別支部和國民黨寧夏縣黨部同在寧夏府城(今銀川市)鼓樓上辦公。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國共合作破裂。國民軍聯軍在寧夏也開始“清黨”,驅逐共產黨員,許多黨員離開寧夏,中共寧夏特別支部被迫解體。
特別支部雖然隻存在了一年多,但已在寧夏傳播了馬列主義,播下了革命火種。在這裏,先後有8人入黨,34人入團,為中國共產黨持續在寧夏開展革命活動和發展黨組織奠定了基礎。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打卡地”
1996年,鼓樓被確定為銀川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8年2月,在鼓樓四個角坊設立紅色記憶展覽,陳列展出中共寧夏特別支部的建立、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時期黨在銀川的革命史以及和平解放寧夏的曆史。這裏成為學習中國共產黨在寧夏的光榮革命曆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宣傳陣地。2020年,鼓樓被確定為銀川市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如今,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銀川產業經濟加快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塞上明珠熠熠生輝。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中上水平;科學布局綠色空間,初步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現在越來越多的團隊來此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鼓樓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僅豐富了廣大市民的精神生活,更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了寧夏解放的艱辛曆程,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市民愛寧夏、愛家鄉的熱情。”市文物管理處黨支部書記朱瑞說,“為了讓廣大市民更好地了解銀川鼓樓背後的革命曆史,銀川市專門在鼓樓上開辟了‘紅色記憶’銀川黨史展。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將進一步豐富‘紅色記憶’展出內容,讓鼓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打卡地’,讓紅色精神代代傳。”
(記者 鮑淑玲)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如今,鼓樓不但是銀川地標建築,更成為優秀革命曆史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 範毅強 攝
⬅1936年的鼓樓。
(資料圖片)
掃描二維碼看精彩視頻
“晨鍾鳴,則城門啟,萬戶活動;暮鼓響,則城門閉,宵禁伊始。”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中擔負向全城報時功能的建築。
銀川鼓樓,始建於公元1821年。《銀川市誌》在“古代建築”一章中這樣記載:“鍾鼓樓俗稱四鼓樓、四牌樓、鼓樓。”
在寧夏眾多地標性建築中,銀川鼓樓無疑是最厚重的一座。不僅僅是因為它建造時間久遠,更因為這裏成立了中共寧夏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支部辦公地址就設在鼓樓上的東北角坊,革命的火種從此在寧夏紮根發芽。
近日,記者重訪“紅色鼓樓”,感悟曆史變遷。
革命種子在寧夏播撒發芽
1926年9月,為了擴大中國共產黨在國民軍聯軍中的力量,時任國民軍聯軍第二師劉鬱芬部政治處負責人的共產黨員錢崝泉,赴陝北與陝北黨組織取得聯係後,帶領李臨銘、牛化東等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30餘人赴蘭州。途經寧夏時,在駐寧國民軍聯軍中的中共黨組織的要求下,李臨銘、賀維新、馬思然、陶振亞、郭維華等5名中共黨員和一批進步青年留在寧夏。
“這些留下來的中共黨員與駐寧夏城國民軍聯軍宣傳隊及中山日報社的共產黨員馬雲堃、賈一中共同建立了中共寧夏第一個黨的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李臨銘任書記,馬雲堃做常務工作,賈一中負責青年團工作,共有7名黨員。”鼓樓現場管理人員張建軍介紹,為了便於公開活動,同時建立了國民黨寧夏縣黨部,李臨銘兼任常務主任。中共寧夏特別支部和國民黨寧夏縣黨部同在寧夏府城(今銀川市)鼓樓上辦公。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國共合作破裂。國民軍聯軍在寧夏也開始“清黨”,驅逐共產黨員,許多黨員離開寧夏,中共寧夏特別支部被迫解體。
特別支部雖然隻存在了一年多,但已在寧夏傳播了馬列主義,播下了革命火種。在這裏,先後有8人入黨,34人入團,為中國共產黨持續在寧夏開展革命活動和發展黨組織奠定了基礎。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打卡地”
1996年,鼓樓被確定為銀川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8年2月,在鼓樓四個角坊設立紅色記憶展覽,陳列展出中共寧夏特別支部的建立、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時期黨在銀川的革命史以及和平解放寧夏的曆史。這裏成為學習中國共產黨在寧夏的光榮革命曆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宣傳陣地。2020年,鼓樓被確定為銀川市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如今,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銀川產業經濟加快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塞上明珠熠熠生輝。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中上水平;科學布局綠色空間,初步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現在越來越多的團隊來此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鼓樓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僅豐富了廣大市民的精神生活,更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了寧夏解放的艱辛曆程,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市民愛寧夏、愛家鄉的熱情。”市文物管理處黨支部書記朱瑞說,“為了讓廣大市民更好地了解銀川鼓樓背後的革命曆史,銀川市專門在鼓樓上開辟了‘紅色記憶’銀川黨史展。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將進一步豐富‘紅色記憶’展出內容,讓鼓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打卡地’,讓紅色精神代代傳。”
(記者 鮑淑玲)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