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百年奮鬥路 百城訪初心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焦裕祿精神點亮“蘭考明珠”
更新時間:2021-5-25 8:45:16    來源:焦作日報



  ⬆上世紀60年代張莊村風沙肆虐。
  (張莊村提供) 
 



 
  ⬅現在的張莊村。
  

記者 石 斐 攝


 




 
  掃描二維碼看精彩視頻
 
  
    
  “今日張莊已非昔日張莊!今日蘭考也非昔日蘭考!”5月14日,在焦裕祿同誌逝世57周年之際,記者來到焦裕祿同誌當年治沙的“前線指揮部”張莊村,張莊村黨支部書記申學風感慨地說。

  村外,泡桐成行,土地平坦,沃野萬頃;村內,農舍雅致,街道整潔,遊客紛至。昔日刮得昏天黑地的風沙不見了,如今的張莊村人稱自己的村莊為“蘭考明珠,夢裏張莊”。

  黃河岸邊的治沙故事

  九曲黃河,萬裏奔騰,在蘭考縣東壩頭卻拐了一個彎,直奔渤海而去。這個“彎”給蘭考留下了風沙、內澇、鹽堿盛行的黃河故道,人們為討生活,不得不攜兒帶女逃荒要飯。

  1962年12月,黨組織安排焦裕祿來蘭考工作,掀開了蘭考人民“除三害”的序幕。

  張莊村位於東壩頭鎮東4公裏處,曾經是蘭考縣最大的風沙口。焦裕祿騎上自行車,來到張莊村,查風口,探流沙,問百姓,尋找治沙良方。受村民翻淤固墳的啟示,焦裕祿琢磨了“貼膏藥”(翻淤壓沙)、“紮針”(植樹)的治沙辦法,並在張莊大麵積試驗,僅3個月就封閉沙丘53.34公頃。

  焦裕祿發現種植泡桐樹能擋風、壓沙,促進糧食增收,果斷決策,大力發展泡桐林。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不長,僅僅475天,卻走遍了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繪製了蘭考縣自然災害圖。

  1964年5月14日,沒能等到蘭考抗災戰役的勝利,焦裕祿同誌就積勞成疾患肝癌而離世,年僅42歲。他留下遺願,希望葬在蘭考的沙丘上,看到蘭考改換麵貌的那一天。

  魅力張莊的時代蝶變

  溫室大棚內,蜜瓜長勢喜人,垂掛的蜜瓜已有雞蛋大小。村民張天喜家承包了8座大棚,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及產品銷售,家裏一年有幾萬元的收入。張天喜說:“這日子真得過!”

  “遊家小院”鮮花盛開,大紅燈籠高掛,喜氣洋洋。老黨員遊文超利用12萬元金融扶貧政策貸款,把家裏的老房子改建成特色民宿,做起了旅遊生意。在張莊村像“遊家小院”一樣的鄉村旅遊民宿小院有21戶,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

  張莊村人還發展了日光溫室大棚產業、食用菌產業、采摘農業,建起了標準化廠房,發展了布鞋手工坊、紅薯醋坊、油坊等地方文化特產。產業發展讓張莊村民實現了1100餘人穩定就業,人均收入翻了幾番。

  張莊村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稱號,成為河南省鄉村旅遊一顆耀眼的新星,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紅色旅遊網紅打卡地。

  熠熠生輝的焦裕祿精神

  “魂飛萬裏,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蘭考,焦桐廣場,這首鐫刻在石碑上的習近平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被人們一遍遍誦讀。

  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習近平到蘭考視察,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他說,焦裕祿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體現了共產黨人精神和黨的宗旨,要大力弘揚。

  在焦裕祿精神的鼓舞下,蘭考人民戰勝了“三害”,解決了溫飽,實現了脫貧,如今正大跨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前列。

  蘭考不產蜜瓜,蘭考人請專家、探市場,發展起了蜜瓜產業,如今蜜瓜年銷售額達3.6億元;當年防風固沙的泡桐已發展為木材加工產業,蘭考樂器、板材、家具行銷全國、走向世界……

  2017年2月,經河南省政府批準,蘭考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全國第一批完成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2020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83.24億元,在河南省、在開封市,位次大為前移。

  守好用好焦裕祿精神這一寶貴財富,蘭考縣85萬幹群正發揚焦裕祿“三股勁”,齊心協力,奮勇拚搏,努力建設“拚搏蘭考、開放蘭考、生態蘭考、幸福蘭考”。


 
 
 (記者 呂樹建 魯 傑)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焦裕祿精神點亮“蘭考明珠”
    2021-5-25 8:45:16    來源:焦作日報



      ⬆上世紀60年代張莊村風沙肆虐。
      (張莊村提供) 
     



     
      ⬅現在的張莊村。
      

    記者 石 斐 攝


     




     
      掃描二維碼看精彩視頻
     
      
        
      “今日張莊已非昔日張莊!今日蘭考也非昔日蘭考!”5月14日,在焦裕祿同誌逝世57周年之際,記者來到焦裕祿同誌當年治沙的“前線指揮部”張莊村,張莊村黨支部書記申學風感慨地說。

      村外,泡桐成行,土地平坦,沃野萬頃;村內,農舍雅致,街道整潔,遊客紛至。昔日刮得昏天黑地的風沙不見了,如今的張莊村人稱自己的村莊為“蘭考明珠,夢裏張莊”。

      黃河岸邊的治沙故事

      九曲黃河,萬裏奔騰,在蘭考縣東壩頭卻拐了一個彎,直奔渤海而去。這個“彎”給蘭考留下了風沙、內澇、鹽堿盛行的黃河故道,人們為討生活,不得不攜兒帶女逃荒要飯。

      1962年12月,黨組織安排焦裕祿來蘭考工作,掀開了蘭考人民“除三害”的序幕。

      張莊村位於東壩頭鎮東4公裏處,曾經是蘭考縣最大的風沙口。焦裕祿騎上自行車,來到張莊村,查風口,探流沙,問百姓,尋找治沙良方。受村民翻淤固墳的啟示,焦裕祿琢磨了“貼膏藥”(翻淤壓沙)、“紮針”(植樹)的治沙辦法,並在張莊大麵積試驗,僅3個月就封閉沙丘53.34公頃。

      焦裕祿發現種植泡桐樹能擋風、壓沙,促進糧食增收,果斷決策,大力發展泡桐林。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不長,僅僅475天,卻走遍了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繪製了蘭考縣自然災害圖。

      1964年5月14日,沒能等到蘭考抗災戰役的勝利,焦裕祿同誌就積勞成疾患肝癌而離世,年僅42歲。他留下遺願,希望葬在蘭考的沙丘上,看到蘭考改換麵貌的那一天。

      魅力張莊的時代蝶變

      溫室大棚內,蜜瓜長勢喜人,垂掛的蜜瓜已有雞蛋大小。村民張天喜家承包了8座大棚,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及產品銷售,家裏一年有幾萬元的收入。張天喜說:“這日子真得過!”

      “遊家小院”鮮花盛開,大紅燈籠高掛,喜氣洋洋。老黨員遊文超利用12萬元金融扶貧政策貸款,把家裏的老房子改建成特色民宿,做起了旅遊生意。在張莊村像“遊家小院”一樣的鄉村旅遊民宿小院有21戶,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

      張莊村人還發展了日光溫室大棚產業、食用菌產業、采摘農業,建起了標準化廠房,發展了布鞋手工坊、紅薯醋坊、油坊等地方文化特產。產業發展讓張莊村民實現了1100餘人穩定就業,人均收入翻了幾番。

      張莊村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稱號,成為河南省鄉村旅遊一顆耀眼的新星,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紅色旅遊網紅打卡地。

      熠熠生輝的焦裕祿精神

      “魂飛萬裏,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蘭考,焦桐廣場,這首鐫刻在石碑上的習近平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被人們一遍遍誦讀。

      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習近平到蘭考視察,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他說,焦裕祿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體現了共產黨人精神和黨的宗旨,要大力弘揚。

      在焦裕祿精神的鼓舞下,蘭考人民戰勝了“三害”,解決了溫飽,實現了脫貧,如今正大跨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前列。

      蘭考不產蜜瓜,蘭考人請專家、探市場,發展起了蜜瓜產業,如今蜜瓜年銷售額達3.6億元;當年防風固沙的泡桐已發展為木材加工產業,蘭考樂器、板材、家具行銷全國、走向世界……

      2017年2月,經河南省政府批準,蘭考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全國第一批完成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2020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83.24億元,在河南省、在開封市,位次大為前移。

      守好用好焦裕祿精神這一寶貴財富,蘭考縣85萬幹群正發揚焦裕祿“三股勁”,齊心協力,奮勇拚搏,努力建設“拚搏蘭考、開放蘭考、生態蘭考、幸福蘭考”。


     
     
     (記者 呂樹建 魯 傑)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