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百年奮鬥路 百城訪初心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紅船精神”照耀嘉興
更新時間:2021-4-20 16:38:45    來源:嘉興日報

  圖① 沙家浜村民如今居住的成排農村別墅。

    圖② 沙家浜村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住房。

  “每當大家走進這間小學校舍,都會被革命戰士當年的奮鬥和奉獻精神深深感動。”說話者洪燕,是沙家浜村的一名兼職講解員,黨史學習教育掀起熱潮,她每天都要向各地前來學習的黨員反複講述關於沙家浜的革命故事。
  說到沙家浜,大家最為熟知的莫過於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不過,洪燕講述的並不是京劇裏發生在江蘇陽澄湖畔蘆葦蕩裏的革命故事,而是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的一個美麗鄉村。
  曾經,在這個距離南湖紅船僅10多公裏的水鄉村莊裏,誕生了中共嘉興第一個縣委,燃起了嘉興地區革命的熊熊火焰。如今,這個有村民2500多人的紅色村莊,在“紅船精神”的指引下,正成為嘉興均衡富庶發展的美麗“窗口”。
  嘉興,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經過長期的接續奮鬥,正行進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37位。去年,地區生產總值邁上5500億元台階,財政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
  一幢民國小學校舍
  記錄一段崢嶸歲月
  “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100年前,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紅船上宣告成立。
  紅船旁的嘉興,是紅色革命聖地。“紅船精神”滋養下的嘉興人民,也是中國革命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說起嘉興人民的革命活動,則繞不開“沙家浜”這三個字。
  1925年冬,中共嘉興獨立支部領導下的第一個中共黨小組便在沙家浜所在的新塍鎮成立。
   中共黨小組的成立,為沙家浜一帶發展成地下革命活動樞紐打下了堅實基礎。1940年,嘉興、崇德、桐鄉一帶重建的第一個中共地下黨領導機構——中共嘉桐工委逐漸轉移至新塍鎮農村。1941年4月,中共嘉興第一個縣委在沙家浜村建立,沙家浜小學被確定為嘉桐工委新塍聯絡處。
  這幢建於民國時期的小學校舍,就這樣見證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曆史。
  洪燕如今講述的革命故事,大多圍繞這間校舍發生。其中,“一麵黨旗”的故事在嘉興廣為流傳。
  故事的主人公是沈如淙。1940年,沈如淙誌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因為沒有黨旗,隻能自製一麵。沒有紅布,就去鎮上買;沒有顏料,就到學校借……憑借著別人描述的黨旗的樣子,沈如淙自製了一麵並不規範的“黨旗”,並在“黨旗”下宣誓入黨。此後,沈如淙成為聯絡處的主要負責人,他用“教書先生”這一公開職務在沙家浜秘密領導和開展抗日工作。
  1949年4月19日,沈如淙推動成立了浙北杭嘉湖地區黨的第一支革命隊伍,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江南軍區吳嘉湖獨立團”,為配合解放軍解放嘉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101歲高齡的沈如淙和改造成初心教育基地的沙家浜小學,就是我們沙家浜人民前行的動力和精神的源泉。”洪燕說。
  一個經濟薄弱鄉村
  完成華麗蝶變躍升
  “紅色資源是沙家浜的寶貴財富,我們正在‘紅船精神’的指引下,大力保護、傳承、發揚‘紅色根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
  4月16日,在說起沙家浜如今的發展情況時,沙家浜村黨總支書記夏梁自信地曬出了一張近三年的“成績單”: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30068元提高到2020年3787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7年129.98萬元增長到2020年227.23萬元。
  數字背後,是高水平均衡發展的美好圖景,也是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最好佐證。如今的沙家浜,碧水繞村、綠樹成蔭,村民的住房是成排的農村別墅,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私家車。
  從曾經以種糧、養蠶為主的經濟薄弱村,躍升為村富民強的美麗新農村,沙家浜的密碼是什麼?答案就是黨建引領下的全麵鄉村振興。
  近年來,沙家浜村通過全域土地整治、“飛地抱團”等一係列大動作,既盤活了村級經濟、改善了村莊環境,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現在,年輕的村民慢慢都回到了村莊,開始為農民身份感到光榮。”夏梁說。
  沙家浜村的蝶變,是嘉興統籌城鄉發展的縮影。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嘉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7年列浙江省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1∶1,城鄉差距為浙江省最小。
  新時代田園牧歌、升級版農耕文明、世界級詩畫江南的美麗圖景,正在紅船起航地嘉興變成現實。
  沙家浜村的蝶變,是嘉興統籌城鄉發展的縮影。如今的沙家浜村,碧水繞村、綠樹成蔭,在“紅船精神”的指引下,正成為嘉興均衡富庶發展的美麗“窗口”。

(本組照片均由沙家浜村提供)
(記者 裘建鋒)

文章編輯:陳東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紅船精神”照耀嘉興
2021-4-20 16:38:45    來源:嘉興日報

  圖① 沙家浜村民如今居住的成排農村別墅。

    圖② 沙家浜村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住房。

  “每當大家走進這間小學校舍,都會被革命戰士當年的奮鬥和奉獻精神深深感動。”說話者洪燕,是沙家浜村的一名兼職講解員,黨史學習教育掀起熱潮,她每天都要向各地前來學習的黨員反複講述關於沙家浜的革命故事。
  說到沙家浜,大家最為熟知的莫過於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不過,洪燕講述的並不是京劇裏發生在江蘇陽澄湖畔蘆葦蕩裏的革命故事,而是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的一個美麗鄉村。
  曾經,在這個距離南湖紅船僅10多公裏的水鄉村莊裏,誕生了中共嘉興第一個縣委,燃起了嘉興地區革命的熊熊火焰。如今,這個有村民2500多人的紅色村莊,在“紅船精神”的指引下,正成為嘉興均衡富庶發展的美麗“窗口”。
  嘉興,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經過長期的接續奮鬥,正行進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37位。去年,地區生產總值邁上5500億元台階,財政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
  一幢民國小學校舍
  記錄一段崢嶸歲月
  “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100年前,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紅船上宣告成立。
  紅船旁的嘉興,是紅色革命聖地。“紅船精神”滋養下的嘉興人民,也是中國革命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說起嘉興人民的革命活動,則繞不開“沙家浜”這三個字。
  1925年冬,中共嘉興獨立支部領導下的第一個中共黨小組便在沙家浜所在的新塍鎮成立。
   中共黨小組的成立,為沙家浜一帶發展成地下革命活動樞紐打下了堅實基礎。1940年,嘉興、崇德、桐鄉一帶重建的第一個中共地下黨領導機構——中共嘉桐工委逐漸轉移至新塍鎮農村。1941年4月,中共嘉興第一個縣委在沙家浜村建立,沙家浜小學被確定為嘉桐工委新塍聯絡處。
  這幢建於民國時期的小學校舍,就這樣見證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曆史。
  洪燕如今講述的革命故事,大多圍繞這間校舍發生。其中,“一麵黨旗”的故事在嘉興廣為流傳。
  故事的主人公是沈如淙。1940年,沈如淙誌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因為沒有黨旗,隻能自製一麵。沒有紅布,就去鎮上買;沒有顏料,就到學校借……憑借著別人描述的黨旗的樣子,沈如淙自製了一麵並不規範的“黨旗”,並在“黨旗”下宣誓入黨。此後,沈如淙成為聯絡處的主要負責人,他用“教書先生”這一公開職務在沙家浜秘密領導和開展抗日工作。
  1949年4月19日,沈如淙推動成立了浙北杭嘉湖地區黨的第一支革命隊伍,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江南軍區吳嘉湖獨立團”,為配合解放軍解放嘉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101歲高齡的沈如淙和改造成初心教育基地的沙家浜小學,就是我們沙家浜人民前行的動力和精神的源泉。”洪燕說。
  一個經濟薄弱鄉村
  完成華麗蝶變躍升
  “紅色資源是沙家浜的寶貴財富,我們正在‘紅船精神’的指引下,大力保護、傳承、發揚‘紅色根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
  4月16日,在說起沙家浜如今的發展情況時,沙家浜村黨總支書記夏梁自信地曬出了一張近三年的“成績單”: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30068元提高到2020年3787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7年129.98萬元增長到2020年227.23萬元。
  數字背後,是高水平均衡發展的美好圖景,也是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最好佐證。如今的沙家浜,碧水繞村、綠樹成蔭,村民的住房是成排的農村別墅,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私家車。
  從曾經以種糧、養蠶為主的經濟薄弱村,躍升為村富民強的美麗新農村,沙家浜的密碼是什麼?答案就是黨建引領下的全麵鄉村振興。
  近年來,沙家浜村通過全域土地整治、“飛地抱團”等一係列大動作,既盤活了村級經濟、改善了村莊環境,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現在,年輕的村民慢慢都回到了村莊,開始為農民身份感到光榮。”夏梁說。
  沙家浜村的蝶變,是嘉興統籌城鄉發展的縮影。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嘉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7年列浙江省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1∶1,城鄉差距為浙江省最小。
  新時代田園牧歌、升級版農耕文明、世界級詩畫江南的美麗圖景,正在紅船起航地嘉興變成現實。
  沙家浜村的蝶變,是嘉興統籌城鄉發展的縮影。如今的沙家浜村,碧水繞村、綠樹成蔭,在“紅船精神”的指引下,正成為嘉興均衡富庶發展的美麗“窗口”。

(本組照片均由沙家浜村提供)
(記者 裘建鋒)

文章編輯:陳東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