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學習“西遷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譜寫新時代立德樹人技能報國的新篇章
更新時間:2021-12-15 9:35:59    來源:焦作日報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指出,100年來,黨堅持性質宗旨,堅守初心使命,勇於自我革命,在生死鬥爭和艱苦奮鬥中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付出巨大犧牲,錘煉出鮮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係,保持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習近平總書記點讚的“西遷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技工院校必須傳承的紅色基因。

  一、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貢獻光和熱

  聽黨指揮跟黨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到困難最多的地方、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建功立業,是傳承紅色基因、學習“西遷精神”的根本要求。為了開發建設大西北和加強、鞏固國防建設,合理布局高等院校,經毛澤東主席批準,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交大西遷。1956年8月,交通大學第一批師生西遷西安。當時,抗美援朝的硝煙剛剛散去,台海形勢依然緊張,東南沿海加緊備戰,國家謀劃在西安建設一所萬人大學,發展原子能、計算機等尖端專業。交通大學西遷,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具有長遠戰略意義。到艱苦的地方去,到國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在當時交大師生看來,西遷是很光榮的。

  從黃浦江畔到渭河之濱,從繁華都市到黃土高原,交通大學黨委聽黨指揮跟黨走,用一個月時間選定西安新校址,一年時間完成11萬平方米校舍建設任務,實現了1956年秋季在西安新校區開學上課目標。西遷過程中,沒有中斷教學,沒有推遲招生;西遷列車上掛著“向著科學進軍”的旗幟,列車經過奔騰的長江黃河,師生們合唱《歌唱祖國》,充滿壯誌豪情。交大西遷靠的是黨的領導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有的教師扶老攜幼西遷西安,有的教師邊打胰島素邊搞實驗。設計製造我國第一台發電機的“中國電機之父”的鍾兆琳先生表示“好男兒誌在四方”,他帶領學生合唱畢業歌:“同學們在校是桃李芬芳,畢業後做國家棟梁”。鍾先生隨西遷師生來到西安,吃食堂、住宿舍,建成我國西部地區第一個電機實驗室,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1985年,鍾兆琳先生因病住院,江澤民夫婦專程到醫院看望。鍾教授臨終之際,留下遺囑把骨灰埋在西北的黃土地,並捐出他多年的積蓄設立教育基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子。交大的“鍾兆琳獎學金”由此而來。

  2017年12月,西遷的老教授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封信。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交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曆史功績。在2018年新年獻辭中,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觀看交大西遷的創業曆程和輝煌成就,親切會見14位西遷老教授代表。習近平說:“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布局來講,意義都十分重大。”習近平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西遷師生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辦好技工教育,必須堅持德技雙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的辦學方向,為企業、為國家培養又紅又專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哪裏有事業,哪裏有愛,哪裏就是家

  胸懷大局,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傳承紅色基因、學習“西遷精神”的重要內涵。交大西遷,為西部大開發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輸送了一大批大學畢業生,催生了一批兩院院士。中國第一台無線電台、第一台內燃機車、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台中文打字機、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艘神舟飛船,都凝聚著交大人的心血和智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獻。西遷時期,交大校園流行三句話:“黨的決定就是我們的行動”“黨叫我們去哪裏,我們就背起行囊去哪裏”“哪裏有事業,哪裏有愛,哪裏就是家”。一所建校60年曆史的高校千裏迢迢西遷,竟然那樣有條不紊,快捷有序。圖書資料、機器設備運抵新校區,件件完好無損;教學用品在師生到達前擺放就位;家庭物品,精心打包,安全運達;西遷師生走進新家,所用物品已精準到位。交大師生從上海運到西安的小樹苗,如今早已綠樹成蔭;高大挺拔的法桐樹,成為交大校園一道風景、一個地標。時任副校長陳石英,不顧65歲高齡,勇挑遷校委員會主任重擔,協調遷校事宜鞠躬盡瘁;交通大學總務長任夢林,擔任西安建校總指揮,在選定校址、規劃、征地、建設、搬遷、安置過程中嘔心瀝血,把西遷後勤服務工作做成有口皆碑的典範。技工院校學習弘揚“西遷精神”,就是要在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到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勇挑重擔、擔當作為,多快好省地培養國家、企業、社會發展緊缺的技術技能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曆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交大西遷故事中,被評為全國金婚十佳的陳學俊教授夫婦的事跡尤為感人。丈夫陳學俊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能源動力科學家,中國鍋爐專業、熱能工程學科的創始人,多相流熱物理學科的奠基人。妻子袁旦慶是中國著名作家冰心的外甥女,也是交通大學電工學教研室主任、《電工學》等高校教材的主編。陳學俊夫婦放棄上海優越的生活條件,帶著4個孩子西遷西安。他們把位於上海黃金地段的房產無償捐給國家,主動注銷了上海戶口,義無反顧投入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就。1996年,陳學俊院士將10萬元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捐給交大,設立了研究生獎學金;2006年,又捐款設立“陳學俊優秀獎學金”;2016年,再捐20萬元,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對於陳學俊夫婦而言,幸福不在於房子的位置,也不在於房子的麵積,而在於房子裏的笑聲。簡單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他們因愛國而快樂,因樂業而幸福。

  三、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維係在一起,在國家發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堅持技能成才、技能報國,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雙元”育人,行穩致遠是傳承紅色基因、學習“西遷精神”的具體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我們要有這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學生學習知識、錘煉品格、為國奉獻、創新思維的引路人,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一所大學肩負的使命,必須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相連。“西遷精神”曆久彌新,是因為西遷人以國家為重、以民族大義為先,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維係在一起,在國家發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交大西遷,是一部拓荒史、一部西部教育發展史、一代知識分子愛國奮鬥史。在西遷老教授身上,我們看到了“始終與黨和國家發展同行同向”的堅定信念,看到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愛國豪情,看到了“以民族複興為己任”的使命擔當。我們要把“西遷精神”蘊含的愛國之情、強國之誌轉化為報國之行,發揚“我是一顆螺絲釘,哪裏需要哪裏擰”的精神,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狀態不懈奮鬥,續寫新時代技工院校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技工院校在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要解放思想,引企入校,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雙元”育人行穩致遠;要弘揚工匠精神,堅定培養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自信,激勵師生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中國製造”走向“優質製造”和“精品製造”提供人才支撐。要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培育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品格,以堅定的政治擔當、曆史擔當、責任擔當,敢於麵對矛盾迎難而上、麵對危險挺身而出、麵對失誤勇擔責任、麵對歪風邪氣堅決鬥爭,積極籌措建設資金,進一步加快新校區建設步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師生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技工教育。

焦作技師學院黨委書記 王玉泉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學習“西遷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譜寫新時代立德樹人技能報國的新篇章
    2021-12-15 9:35:59    來源:焦作日報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指出,100年來,黨堅持性質宗旨,堅守初心使命,勇於自我革命,在生死鬥爭和艱苦奮鬥中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付出巨大犧牲,錘煉出鮮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係,保持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習近平總書記點讚的“西遷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技工院校必須傳承的紅色基因。

      一、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貢獻光和熱

      聽黨指揮跟黨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到困難最多的地方、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建功立業,是傳承紅色基因、學習“西遷精神”的根本要求。為了開發建設大西北和加強、鞏固國防建設,合理布局高等院校,經毛澤東主席批準,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交大西遷。1956年8月,交通大學第一批師生西遷西安。當時,抗美援朝的硝煙剛剛散去,台海形勢依然緊張,東南沿海加緊備戰,國家謀劃在西安建設一所萬人大學,發展原子能、計算機等尖端專業。交通大學西遷,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具有長遠戰略意義。到艱苦的地方去,到國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在當時交大師生看來,西遷是很光榮的。

      從黃浦江畔到渭河之濱,從繁華都市到黃土高原,交通大學黨委聽黨指揮跟黨走,用一個月時間選定西安新校址,一年時間完成11萬平方米校舍建設任務,實現了1956年秋季在西安新校區開學上課目標。西遷過程中,沒有中斷教學,沒有推遲招生;西遷列車上掛著“向著科學進軍”的旗幟,列車經過奔騰的長江黃河,師生們合唱《歌唱祖國》,充滿壯誌豪情。交大西遷靠的是黨的領導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有的教師扶老攜幼西遷西安,有的教師邊打胰島素邊搞實驗。設計製造我國第一台發電機的“中國電機之父”的鍾兆琳先生表示“好男兒誌在四方”,他帶領學生合唱畢業歌:“同學們在校是桃李芬芳,畢業後做國家棟梁”。鍾先生隨西遷師生來到西安,吃食堂、住宿舍,建成我國西部地區第一個電機實驗室,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1985年,鍾兆琳先生因病住院,江澤民夫婦專程到醫院看望。鍾教授臨終之際,留下遺囑把骨灰埋在西北的黃土地,並捐出他多年的積蓄設立教育基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子。交大的“鍾兆琳獎學金”由此而來。

      2017年12月,西遷的老教授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封信。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交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曆史功績。在2018年新年獻辭中,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觀看交大西遷的創業曆程和輝煌成就,親切會見14位西遷老教授代表。習近平說:“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布局來講,意義都十分重大。”習近平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西遷師生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辦好技工教育,必須堅持德技雙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的辦學方向,為企業、為國家培養又紅又專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哪裏有事業,哪裏有愛,哪裏就是家

      胸懷大局,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傳承紅色基因、學習“西遷精神”的重要內涵。交大西遷,為西部大開發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輸送了一大批大學畢業生,催生了一批兩院院士。中國第一台無線電台、第一台內燃機車、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台中文打字機、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艘神舟飛船,都凝聚著交大人的心血和智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獻。西遷時期,交大校園流行三句話:“黨的決定就是我們的行動”“黨叫我們去哪裏,我們就背起行囊去哪裏”“哪裏有事業,哪裏有愛,哪裏就是家”。一所建校60年曆史的高校千裏迢迢西遷,竟然那樣有條不紊,快捷有序。圖書資料、機器設備運抵新校區,件件完好無損;教學用品在師生到達前擺放就位;家庭物品,精心打包,安全運達;西遷師生走進新家,所用物品已精準到位。交大師生從上海運到西安的小樹苗,如今早已綠樹成蔭;高大挺拔的法桐樹,成為交大校園一道風景、一個地標。時任副校長陳石英,不顧65歲高齡,勇挑遷校委員會主任重擔,協調遷校事宜鞠躬盡瘁;交通大學總務長任夢林,擔任西安建校總指揮,在選定校址、規劃、征地、建設、搬遷、安置過程中嘔心瀝血,把西遷後勤服務工作做成有口皆碑的典範。技工院校學習弘揚“西遷精神”,就是要在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到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勇挑重擔、擔當作為,多快好省地培養國家、企業、社會發展緊缺的技術技能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曆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交大西遷故事中,被評為全國金婚十佳的陳學俊教授夫婦的事跡尤為感人。丈夫陳學俊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能源動力科學家,中國鍋爐專業、熱能工程學科的創始人,多相流熱物理學科的奠基人。妻子袁旦慶是中國著名作家冰心的外甥女,也是交通大學電工學教研室主任、《電工學》等高校教材的主編。陳學俊夫婦放棄上海優越的生活條件,帶著4個孩子西遷西安。他們把位於上海黃金地段的房產無償捐給國家,主動注銷了上海戶口,義無反顧投入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就。1996年,陳學俊院士將10萬元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捐給交大,設立了研究生獎學金;2006年,又捐款設立“陳學俊優秀獎學金”;2016年,再捐20萬元,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對於陳學俊夫婦而言,幸福不在於房子的位置,也不在於房子的麵積,而在於房子裏的笑聲。簡單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他們因愛國而快樂,因樂業而幸福。

      三、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維係在一起,在國家發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堅持技能成才、技能報國,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雙元”育人,行穩致遠是傳承紅色基因、學習“西遷精神”的具體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我們要有這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學生學習知識、錘煉品格、為國奉獻、創新思維的引路人,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一所大學肩負的使命,必須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相連。“西遷精神”曆久彌新,是因為西遷人以國家為重、以民族大義為先,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維係在一起,在國家發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交大西遷,是一部拓荒史、一部西部教育發展史、一代知識分子愛國奮鬥史。在西遷老教授身上,我們看到了“始終與黨和國家發展同行同向”的堅定信念,看到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愛國豪情,看到了“以民族複興為己任”的使命擔當。我們要把“西遷精神”蘊含的愛國之情、強國之誌轉化為報國之行,發揚“我是一顆螺絲釘,哪裏需要哪裏擰”的精神,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狀態不懈奮鬥,續寫新時代技工院校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技工院校在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要解放思想,引企入校,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雙元”育人行穩致遠;要弘揚工匠精神,堅定培養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自信,激勵師生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中國製造”走向“優質製造”和“精品製造”提供人才支撐。要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培育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品格,以堅定的政治擔當、曆史擔當、責任擔當,敢於麵對矛盾迎難而上、麵對危險挺身而出、麵對失誤勇擔責任、麵對歪風邪氣堅決鬥爭,積極籌措建設資金,進一步加快新校區建設步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師生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技工教育。

    焦作技師學院黨委書記 王玉泉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