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武漢市的累計治愈患者數首次超過了現有確診數,越來越多的患者康複出院。但是根據武漢市最新要求,患者出院後,首先要到指定的康複驛站繼續隔離觀察14天方可回家。如何大規模轉運患者,成了新問題。
由於康複患者中仍然存在“假陰性”的可能,轉運工作人員存在一定的暴露風險,但依舊有大量誌願者自願報名加入了出院患者轉運專班。
“想讓它恢複原本該有的活力,
自己也想盡一份力”
4日上午11點,江岸區誌願者集合點,25號分隊的汪博和餘亮已經到位,開始做前期的準備。他們一人負責轉運、一人負責康複驛站的對接,工作時要隨時聯絡。今年24歲的餘亮是一位室內裝修設計師,疫情開始後,他一直想出來做點什麼,可家人總是害怕,餘亮說服家人花了不少時間。
餘亮:“我土生土長在這邊,我想讓它恢複原本該有的活力,自己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一開始我準備出來,但是家裏一直不讓,就做他們的心理準備工作,慢慢地才開始接受了,一開始是在方艙幫忙,或者是一些集中的物資點幫忙,或者是送一些東西。再後來我就直接分配到我們轉運小組,就是一個大家庭。”
一一清點出院患者
確保轉運任務順利完成
吃完午飯,餘亮先出發去康複驛站做前期檢查,汪博留下來等著派任務,下午一點半,任務來了,去江夏方艙接人。這次的大巴車隊,由武漢市消防支隊江岸大隊提供,汪博負責和方艙對接,一一清點出院患者後,確保他們能順利上車。
醫護人員:“是江岸的嗎?”
汪博:“是的,是的,有42個。”記者:“你們要挨個核對吧。”汪博:“對啊,這個不能馬虎。”工作人員:“不慌不慌啊、人上去,把行李放在這裏我們來,人上去。”
汪博說,今天一次性接40多人已經很順利了,多虧消防官兵帶了兩輛車,否則平日一輛公交裝不滿40多人和這麼多行李。
汪博:“聯絡員在後麵,我剛剛彙報了3人的情況,現在馬上打電話催。這已經很順利了!之前的話,排著隊出來,有的病區間隔很大,每個病區之間要等十分鍾。如果現在沒有接齊,要確定原因、和指揮部彙報。這40多人這麼一會兒就差不多了,很快的。”
方艙工作人員:“來了一個來了一個!
本來該有42人出艙,汪博等了半天,還差三位。
聯絡員:“現在是42人,1人被社區接走了,2人不願意出院,那就是39人。我們現在可以出發了吧。”
汪博:“可以了可以了!”
到達康複驛站
進行二次清點和交接
車隊出發,開往長江新城,這裏原本被規劃為方艙醫院,隨著疫情好轉,又改造成了康複驛站。當車隊抵達時,餘亮早在這裏等候,進行二次清點和交接。
餘亮和汪博做最後的交接手續
餘亮:“我要把所有患者都和這邊的負責人對接一遍,提前過來這邊看看被子、行李、洗漱用品,房間的衛生,都要做一遍。要提前再排查一遍。”
康複患者下車後,還要再次排隊登記個人信息。
工作人員:“大家自己找一下自己行李哈!”
康複患者:“幫我拿一下我一個人拿不了……”記者:“怎麼又要登記一下呢?”餘亮:“我們這邊都有個人信息保護,聯絡號碼也隻是醫生的號碼,來了肯定要寫自己的聯絡方式。”
登記完畢,餘亮留下來做康複者們“問卷調查”的同時,還要再等晚些時候第二批康複人員的到來。
作為武漢人不能在家幹坐著
堅持做誌願者,直到疫情結束
出艙人員順利入住,汪博的任務也完成了,他要返回誌願者服務中心,等待新一批的轉運任務,忙的時候要幹到深夜。每天出來都很累,但他說,當全國的愛心都彙聚在武漢的時候,作為武漢人,不能在家幹坐著,隻要還能動,就要堅持做誌願者,直到疫情結束。
記者:“一天的工作都結束啦?”
汪博:“我還是回去聽安排,平時還會有第二波,車子都是輪軸轉的。武漢處在全國疫情的中心,如果全國有那麼多的醫護人員和物資都往武漢這邊彙集,武漢這邊的本地的居民如果不做點什麼的話,說不過去。”
總台央廣記者:任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