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咬定“茶”山不放鬆
——安徽大別山區石佛村依靠茶產業脫貧致富見聞
更新時間:2020-11-11 16:28:52    來源:新華社

  立冬時節,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包家鄉石佛村境內,3300多畝梯田茶園綠意綿延、生機勃勃。改造老茶園、打理新茶園、維修茶葉加工機器……記者來到石佛村看到,這裏的村民們正辛勤地勞作著,為來年的好收成播撒希望。

  “我家有8畝老茶園和5畝新茶園,今年的茶葉收入有5萬多元。”正在從事生態護林工作的脫貧戶馮立新說,原來種植傳統農作物,光線不好、水不好找,畝均收入不足1000元。村裏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後,鄉親們從茶產業中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鑰匙”。

  石佛村背靠大別山主峰白馬尖,平均海拔800多米,是當地名茶嶽西翠蘭的核心產區。20世紀80年代前後,這裏生產的茶葉價格低廉,製茶填不飽肚子,當地人無奈之下毀茶園種雜糧。“蘿卜山芋當口糧,養女莫嫁石佛郎”,曾是這裏村民貧困生活的寫照。

  要想脫貧快,全靠產業帶。“麵對貧困發生率超過四成的困境,我們隻有找到‘病根’,才能對症下藥。”石佛村黨支部書記王軍說,2012年以來,該村結合當地實際,將茶產業確定為脫貧主導產業。

  在“改老建新”上,石佛村用好扶貧政策,一方麵,推行“四改”(改園、改樹、改土、改管理),將原有2000畝低產茶園改造為高產茶園;另一方麵,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新建約1300畝高標準茶園。目前,全村已建高標準茶園3300多畝,人均茶園約2.5畝。

  緊接著,製名茶、拓銷路,擺上了石佛村“兩委”和茶農的議事日程。作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嶽西翠蘭手工製茶技藝傳承人,馮立彬正在合作社指導工人編織製茶工具。受益於“改老建新”政策,他領辦的一家茶葉專業合作社近年來經營規模逐步擴大。

  “茶園改造前,茶葉種植不統一,采摘不規範,製作的茶葉賣不出去,一年到頭還虧本。”馮立彬深有感觸地說,“這幾年,采摘、加工實行標準化,我也專注於手工製茶,現在茶葉好賣了,回頭客也多了。合作社的銷售產值從8年前的100多萬元增加到今年的400多萬元,帶動130戶茶農種茶,其中四分之一是貧困戶。”

  石佛村引進石佛寺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貧困戶以茶園和資金入股,村“兩委”注入40萬元扶貧資金,探索“村委會+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管理模式,引導帶動貧困戶發展茶產業。

  在村茶葉協會帶領下,石佛村11家茶廠發揮“扶貧車間”作用,內連基地,外接市場,統一采摘標準,統一加工製作。每年僅茶季,茶廠能安排50多戶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增收5000元至2萬元。

  2014年以來,石佛村共有511人脫貧。2016年,石佛村脫貧出列。目前,全村貧困發生率已由2014年的40.11%下降至0.22%。

  在王軍看來,脫貧摘帽後,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是要在茶產業提質增效上做文章。從去年開始,石佛村啟動茶園有機認證的工作。“為了讓村民理解和支持,村裏組織開展有機茶園管理培訓,茶農買有機肥,村裏補貼40%,茶農買除草機械,村裏補貼一半。”

  “2017年,我新建了4畝茶園,去年又新建了6畝茶園。”在自家的新建茶園裏,村民陳幫貴邊查看茶樹長勢情況邊說,“村裏現在帶領我們種有機茶,我們對發展茶葉奔小康充滿信心。”

  “我們咬定‘茶’山不放鬆,未來不僅要走種有機茶之路,也要走茶旅融合發展之路。”王軍說,以茶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振興,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記者 薑剛)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咬定“茶”山不放鬆
    ——安徽大別山區石佛村依靠茶產業脫貧致富見聞
    2020-11-11 16:28:52    來源:新華社

      立冬時節,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包家鄉石佛村境內,3300多畝梯田茶園綠意綿延、生機勃勃。改造老茶園、打理新茶園、維修茶葉加工機器……記者來到石佛村看到,這裏的村民們正辛勤地勞作著,為來年的好收成播撒希望。

      “我家有8畝老茶園和5畝新茶園,今年的茶葉收入有5萬多元。”正在從事生態護林工作的脫貧戶馮立新說,原來種植傳統農作物,光線不好、水不好找,畝均收入不足1000元。村裏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後,鄉親們從茶產業中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鑰匙”。

      石佛村背靠大別山主峰白馬尖,平均海拔800多米,是當地名茶嶽西翠蘭的核心產區。20世紀80年代前後,這裏生產的茶葉價格低廉,製茶填不飽肚子,當地人無奈之下毀茶園種雜糧。“蘿卜山芋當口糧,養女莫嫁石佛郎”,曾是這裏村民貧困生活的寫照。

      要想脫貧快,全靠產業帶。“麵對貧困發生率超過四成的困境,我們隻有找到‘病根’,才能對症下藥。”石佛村黨支部書記王軍說,2012年以來,該村結合當地實際,將茶產業確定為脫貧主導產業。

      在“改老建新”上,石佛村用好扶貧政策,一方麵,推行“四改”(改園、改樹、改土、改管理),將原有2000畝低產茶園改造為高產茶園;另一方麵,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新建約1300畝高標準茶園。目前,全村已建高標準茶園3300多畝,人均茶園約2.5畝。

      緊接著,製名茶、拓銷路,擺上了石佛村“兩委”和茶農的議事日程。作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嶽西翠蘭手工製茶技藝傳承人,馮立彬正在合作社指導工人編織製茶工具。受益於“改老建新”政策,他領辦的一家茶葉專業合作社近年來經營規模逐步擴大。

      “茶園改造前,茶葉種植不統一,采摘不規範,製作的茶葉賣不出去,一年到頭還虧本。”馮立彬深有感觸地說,“這幾年,采摘、加工實行標準化,我也專注於手工製茶,現在茶葉好賣了,回頭客也多了。合作社的銷售產值從8年前的100多萬元增加到今年的400多萬元,帶動130戶茶農種茶,其中四分之一是貧困戶。”

      石佛村引進石佛寺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貧困戶以茶園和資金入股,村“兩委”注入40萬元扶貧資金,探索“村委會+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管理模式,引導帶動貧困戶發展茶產業。

      在村茶葉協會帶領下,石佛村11家茶廠發揮“扶貧車間”作用,內連基地,外接市場,統一采摘標準,統一加工製作。每年僅茶季,茶廠能安排50多戶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增收5000元至2萬元。

      2014年以來,石佛村共有511人脫貧。2016年,石佛村脫貧出列。目前,全村貧困發生率已由2014年的40.11%下降至0.22%。

      在王軍看來,脫貧摘帽後,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是要在茶產業提質增效上做文章。從去年開始,石佛村啟動茶園有機認證的工作。“為了讓村民理解和支持,村裏組織開展有機茶園管理培訓,茶農買有機肥,村裏補貼40%,茶農買除草機械,村裏補貼一半。”

      “2017年,我新建了4畝茶園,去年又新建了6畝茶園。”在自家的新建茶園裏,村民陳幫貴邊查看茶樹長勢情況邊說,“村裏現在帶領我們種有機茶,我們對發展茶葉奔小康充滿信心。”

      “我們咬定‘茶’山不放鬆,未來不僅要走種有機茶之路,也要走茶旅融合發展之路。”王軍說,以茶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振興,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記者 薑剛)

    文章編輯:陳婷 
     
    相關信息:
    焦作日報小記者走進市博物館
    市總工會組織優秀教師開展“送教下鄉”活動
    全市健身廣場舞大獎賽舉行
    大沙河:天鵝常飛臨 白鷺舞蹁躚
    文明創建,一直在路上
    全國文明城市花落焦作
    金昌永昌: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
    永昌:“五小”產業托起致富夢
    偏遠貧困村變身美麗鄉村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