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專題區
1959年剛參加工作時,每月工資26.5元,如今每月退休金5341元;過去買自行車、手表、縫紉機等要鄭重其事詳細記錄,如今買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商品已不再作為家庭重要支出項目……翻看一本本“家庭檔案”,河北省灤州市79歲的駱宗明老人禁不住感慨“今非昔比”。
駱宗明是灤州市一名普通退休幹部。從1959年開始,他一直保持著記錄家庭大事小情的習慣。60多年來,他記錄了388本“家庭檔案”,擺滿了客廳裏的一麵書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些檔案是我們家庭的‘獨家記憶’,同時也是咱們國家發展變遷的‘國家記憶’。”駱宗明說。
在“家庭檔案”裏,一篇手寫的《從四世同堂到安居樂業》文章,記錄了駱宗明多次建房和搬家的經曆:1941年,駱宗明出生於一間簡陋的茅草屋,在戰亂中茅草屋曾被日寇燒毀,後來他在親戚家寄居多年;1949年,駱宗明在政府幫助下,一家人分到了一間半土坯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子受到損壞,政府幫助進行了維修,依然是遮風擋雨的家;1992年,他搬到了單位的職工宿舍居住;1996年,他搬到一座農家小院裏,一直生活至今。
“沒有黨和政府的關懷,哪能有我現在的家?”駱宗明指著檔案說,“從破草房、土坯房到磚瓦房,從吃不上飯,到現在為身體發福而減肥,點菜都被飯店提醒‘別擺排場’。”
“家庭檔案”裏,有一張駱宗明與老伴李秀芹2018年補拍的婚紗照。1959年,駱宗明結婚時,因家境困難,新棉被都是從別人家借來的,洞房花燭之夜隻充當擺設。如今條件好了,他們補拍婚紗照,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檔案裏一個小賬本上,記錄著駱宗明婚後家庭的每一筆“大額”開銷。其中一項記錄著:1965年4月1日搬家,買水桶一個,9.6元。對此,駱宗明一本正經地解釋:“那年頭,一個水桶就能頂10天工錢,可不就是個大件嘛!那時候,記賬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做到心中有數,量入而出。”
如今,家裏買空調、全自動洗衣機等電器,駱宗明都懶得再記賬了:“我每月退休金能買兩台洗衣機。這些支出項目,在家庭經濟生活裏都算不得什麼大事了。”
一張手繪的工資收入曲線圖顯示,駱宗明一家手頭日漸寬鬆發生在改革開放以後。駱宗明指著曲線圖說,從1959年參加工作到改革開放前的19年間,他的工資一共漲了3次,平均每次漲幅不到7元錢;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他的工資漲了31次,平均每次上漲約170元。
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駱宗明的“家庭檔案”記錄內容有了新變化,記載更多的是外出旅遊、養生保健、參與琴棋書畫活動、參加老幹部宣講團等內容。
“這些年,國家對我們這些老人照顧有加。我這個初級師範畢業生免費上了4年老年大學,也算是本科畢業了!”駱宗明說,如今物質生活充裕了,他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每天和老伴一起鍛煉身體,與4個女兒經常組織家庭聚會聚餐,一家人還不時外出旅遊。
“我們再給您買個5G手機,看新聞和短視頻網絡速度更快,還能用備忘錄軟件來記檔案、記開支。您來個無紙化辦公,老了也得趕時髦!”女兒駱豔芝接過駱宗明的話茬說。
小小“家庭檔案”,既承載著一個普通家庭生活變遷的記憶,也記錄著國家發展騰飛的軌跡。
談起近80年人生曆程,駱宗明深有感觸:“我們個人的小家和國家是連著的。當我們國家受侵略時,我曾經挨過鞭子;當國家受窮時,我吃過糠咽過菜挨過餓;當國家富裕起來、強大起來時,我們家也實現了現代化,奔向了小康生活,未來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記者 齊雷傑、李繼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1959年剛參加工作時,每月工資26.5元,如今每月退休金5341元;過去買自行車、手表、縫紉機等要鄭重其事詳細記錄,如今買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商品已不再作為家庭重要支出項目……翻看一本本“家庭檔案”,河北省灤州市79歲的駱宗明老人禁不住感慨“今非昔比”。
駱宗明是灤州市一名普通退休幹部。從1959年開始,他一直保持著記錄家庭大事小情的習慣。60多年來,他記錄了388本“家庭檔案”,擺滿了客廳裏的一麵書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些檔案是我們家庭的‘獨家記憶’,同時也是咱們國家發展變遷的‘國家記憶’。”駱宗明說。
在“家庭檔案”裏,一篇手寫的《從四世同堂到安居樂業》文章,記錄了駱宗明多次建房和搬家的經曆:1941年,駱宗明出生於一間簡陋的茅草屋,在戰亂中茅草屋曾被日寇燒毀,後來他在親戚家寄居多年;1949年,駱宗明在政府幫助下,一家人分到了一間半土坯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子受到損壞,政府幫助進行了維修,依然是遮風擋雨的家;1992年,他搬到了單位的職工宿舍居住;1996年,他搬到一座農家小院裏,一直生活至今。
“沒有黨和政府的關懷,哪能有我現在的家?”駱宗明指著檔案說,“從破草房、土坯房到磚瓦房,從吃不上飯,到現在為身體發福而減肥,點菜都被飯店提醒‘別擺排場’。”
“家庭檔案”裏,有一張駱宗明與老伴李秀芹2018年補拍的婚紗照。1959年,駱宗明結婚時,因家境困難,新棉被都是從別人家借來的,洞房花燭之夜隻充當擺設。如今條件好了,他們補拍婚紗照,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檔案裏一個小賬本上,記錄著駱宗明婚後家庭的每一筆“大額”開銷。其中一項記錄著:1965年4月1日搬家,買水桶一個,9.6元。對此,駱宗明一本正經地解釋:“那年頭,一個水桶就能頂10天工錢,可不就是個大件嘛!那時候,記賬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做到心中有數,量入而出。”
如今,家裏買空調、全自動洗衣機等電器,駱宗明都懶得再記賬了:“我每月退休金能買兩台洗衣機。這些支出項目,在家庭經濟生活裏都算不得什麼大事了。”
一張手繪的工資收入曲線圖顯示,駱宗明一家手頭日漸寬鬆發生在改革開放以後。駱宗明指著曲線圖說,從1959年參加工作到改革開放前的19年間,他的工資一共漲了3次,平均每次漲幅不到7元錢;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他的工資漲了31次,平均每次上漲約170元。
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駱宗明的“家庭檔案”記錄內容有了新變化,記載更多的是外出旅遊、養生保健、參與琴棋書畫活動、參加老幹部宣講團等內容。
“這些年,國家對我們這些老人照顧有加。我這個初級師範畢業生免費上了4年老年大學,也算是本科畢業了!”駱宗明說,如今物質生活充裕了,他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每天和老伴一起鍛煉身體,與4個女兒經常組織家庭聚會聚餐,一家人還不時外出旅遊。
“我們再給您買個5G手機,看新聞和短視頻網絡速度更快,還能用備忘錄軟件來記檔案、記開支。您來個無紙化辦公,老了也得趕時髦!”女兒駱豔芝接過駱宗明的話茬說。
小小“家庭檔案”,既承載著一個普通家庭生活變遷的記憶,也記錄著國家發展騰飛的軌跡。
談起近80年人生曆程,駱宗明深有感觸:“我們個人的小家和國家是連著的。當我們國家受侵略時,我曾經挨過鞭子;當國家受窮時,我吃過糠咽過菜挨過餓;當國家富裕起來、強大起來時,我們家也實現了現代化,奔向了小康生活,未來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記者 齊雷傑、李繼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