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遍身羅綺者,亦是養蠶人
——雲南偏遠邊疆村寨奔小康
更新時間:2020-9-7 16:19:01    來源:新華社

  中緬邊境,萬畝綠油油的桑樹向陽生長,鬱鬱蔥蔥。

  49歲的景頗族漢子董跑約在桑田裏忙碌著,他要把鮮嫩的桑葉及時收割下來,喂養蠶棚裏的幼蠶。他種了大半輩子甘蔗、水稻,經曆了吃不飽、穿不暖、住茅草房的苦日子,近三年種桑養蠶後,不僅收入翻番、吃穿不愁,還蓋了新房、買了轎車。

  董跑約所在的雲南省隴川縣隴把鎮曼崩村是一個景頗族村落,有農戶52戶23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69人。

  新中國成立前,董跑約的先輩們困居深山叢林中,以狩獵、刀耕火種為生,直到20世紀末才陸續搬到如今的曼崩村。

  董跑約告訴記者,搬出大山後,村民們在茅草房裏熬了很長一段時期,直到2006年,在國家政策幫扶下,村民們才蓋起土木結構的瓦房。2014年國家啟動精準扶貧工程,村民們又陸續新建了磚房,實現“安居夢”。

  “最大的改變還是產業。”董跑約說,種水稻、玉米勉強夠吃,賺不來錢。近年來,政府鼓勵村民種桑養蠶,大家的收入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據隴把鎮黨委書記董橋相介紹,2017年以來,在上海市青浦區對口幫扶下,曼崩村陸續種植了500餘畝桑樹,連年大豐收,村民們邁入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曼崩村氣候溫和,田地肥沃,水資源豐富,適合種桑養蠶。“一開始並非所有村民都敢養蠶,大家怕白費工夫。”董橋相說,為了讓群眾吃下“定心丸”,激發大家的積極性,隴把鎮黨委政府派出黨員幹部進村入戶宣講蠶桑產業扶持政策,引進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培訓,手把手教會村民種桑養蠶。

  董跑約告訴記者,種桑養蠶第一年每畝桑葉可養殖一張蠶種,平均一張蠶種產繭45公斤,以最低價格每公斤36.8元計算,一張蠶種平均收入1656元;第二年起每畝可養殖兩張蠶種,畝均收入3300元左右。今年他家種了16畝桑樹,預計收入超過5萬元。

  曼崩村家家戶戶參與到了種桑養蠶行列中。2019年底,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826元,成功脫貧出列。

  機器轟鳴,銀絲穿梭……在距離曼崩村不遠的德宏正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裏,工人們忙著拉絲引線,流水作業。倉庫裏,蠶絲被、蠶沙枕、絲綢套件等產品琳琅滿目。

  景頗族婦女楊對玲每天在車間工作8小時,每月領工資3400元,加上每年3000元的土地租金,家裏過上了幸福生活。“車間建在村寨邊,上班就在家門口。”楊對玲說。

  “目前,公司正全力規劃發展‘蠶繭-繅絲-織綢-印染-絲織品’產業鏈,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夯實產業根基,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公司董事長鄭山洪說。

  蠶桑產業帶來的深遠影響還在持續。董橋相說,種桑養蠶後,群眾每年須勞作8個月,且須精心照料,講究衛生,這促使群眾更加勤奮勞作,激發了群眾求發展、勤勞動的內生動力。

  曼崩村“破繭成蝶”隻是一個縮影。作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隴川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將其打造成為推動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縣種桑麵積達5.1萬畝,種桑農戶5000餘戶,蠶桑產業總產值近5000萬元。

  往事越千年。宋詩《蠶婦》有雲:“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如今,董跑約家用上了蠶絲被、蠶沙枕等蠶絲製品,“遍身羅綺”已不是奢想。


(記者 字強、胡超)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遍身羅綺者,亦是養蠶人
    ——雲南偏遠邊疆村寨奔小康
    2020-9-7 16:19:01    來源:新華社

      中緬邊境,萬畝綠油油的桑樹向陽生長,鬱鬱蔥蔥。

      49歲的景頗族漢子董跑約在桑田裏忙碌著,他要把鮮嫩的桑葉及時收割下來,喂養蠶棚裏的幼蠶。他種了大半輩子甘蔗、水稻,經曆了吃不飽、穿不暖、住茅草房的苦日子,近三年種桑養蠶後,不僅收入翻番、吃穿不愁,還蓋了新房、買了轎車。

      董跑約所在的雲南省隴川縣隴把鎮曼崩村是一個景頗族村落,有農戶52戶23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69人。

      新中國成立前,董跑約的先輩們困居深山叢林中,以狩獵、刀耕火種為生,直到20世紀末才陸續搬到如今的曼崩村。

      董跑約告訴記者,搬出大山後,村民們在茅草房裏熬了很長一段時期,直到2006年,在國家政策幫扶下,村民們才蓋起土木結構的瓦房。2014年國家啟動精準扶貧工程,村民們又陸續新建了磚房,實現“安居夢”。

      “最大的改變還是產業。”董跑約說,種水稻、玉米勉強夠吃,賺不來錢。近年來,政府鼓勵村民種桑養蠶,大家的收入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據隴把鎮黨委書記董橋相介紹,2017年以來,在上海市青浦區對口幫扶下,曼崩村陸續種植了500餘畝桑樹,連年大豐收,村民們邁入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曼崩村氣候溫和,田地肥沃,水資源豐富,適合種桑養蠶。“一開始並非所有村民都敢養蠶,大家怕白費工夫。”董橋相說,為了讓群眾吃下“定心丸”,激發大家的積極性,隴把鎮黨委政府派出黨員幹部進村入戶宣講蠶桑產業扶持政策,引進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培訓,手把手教會村民種桑養蠶。

      董跑約告訴記者,種桑養蠶第一年每畝桑葉可養殖一張蠶種,平均一張蠶種產繭45公斤,以最低價格每公斤36.8元計算,一張蠶種平均收入1656元;第二年起每畝可養殖兩張蠶種,畝均收入3300元左右。今年他家種了16畝桑樹,預計收入超過5萬元。

      曼崩村家家戶戶參與到了種桑養蠶行列中。2019年底,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826元,成功脫貧出列。

      機器轟鳴,銀絲穿梭……在距離曼崩村不遠的德宏正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裏,工人們忙著拉絲引線,流水作業。倉庫裏,蠶絲被、蠶沙枕、絲綢套件等產品琳琅滿目。

      景頗族婦女楊對玲每天在車間工作8小時,每月領工資3400元,加上每年3000元的土地租金,家裏過上了幸福生活。“車間建在村寨邊,上班就在家門口。”楊對玲說。

      “目前,公司正全力規劃發展‘蠶繭-繅絲-織綢-印染-絲織品’產業鏈,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夯實產業根基,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公司董事長鄭山洪說。

      蠶桑產業帶來的深遠影響還在持續。董橋相說,種桑養蠶後,群眾每年須勞作8個月,且須精心照料,講究衛生,這促使群眾更加勤奮勞作,激發了群眾求發展、勤勞動的內生動力。

      曼崩村“破繭成蝶”隻是一個縮影。作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隴川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將其打造成為推動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縣種桑麵積達5.1萬畝,種桑農戶5000餘戶,蠶桑產業總產值近5000萬元。

      往事越千年。宋詩《蠶婦》有雲:“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如今,董跑約家用上了蠶絲被、蠶沙枕等蠶絲製品,“遍身羅綺”已不是奢想。


    (記者 字強、胡超)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