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呼蘭河畔“不走的工作隊”
更新時間:2020-8-12 10:11:12    來源:新華社

  大興安嶺南麓,呼蘭河西岸,一個長期與貧困抗爭的東北村落裏,百人秧歌隊正敲鑼打鼓慶祝村裏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黑龍江省財政廳派駐到蘭西縣蘭西鎮林盛村的駐村工作隊,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奮戰,讓這個曾經“窮”字當頭的地方,變成了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新農村。最初曾擔心工作隊“擺花架子”而今卻不舍得他們離開的村民們,擁有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扶持脫貧產業 築牢富民之基

  2017年5月,黑龍江省財政廳派駐的第一批工作隊來到林盛村,以趙謙為隊長的工作隊,定下的目標就是在村民懷疑的眼光和風涼話中打造起村裏的脫貧產業。

  村裏致富能人楊成業很快進入工作隊視線。經過幾番“遊說”,楊成業帶頭成立了“呼蘭河右岸穀物種植合作社”,在保底收入和二次分紅的強勁帶動下,15戶帶地入社的貧困戶開始了命運轉變。

  貧困戶王海峰擅長養雞,工作隊幫他貸款建起了養雞場。曾被貧困擊倒的王海峰重新煥發了生機,笨雞蛋賣價1元1個,養雞場升級為畜禽養殖基地。王海峰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動5戶貧困戶到基地入股和打工。

  很快,十八灣豆腐坊、劉二虎鹵水豆腐、呼蘭河右岸果蔬種植基地等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林盛村的脫貧產業開始起步。

  2019年,第一批工作隊完成使命,隊員那文國主動請纓留下來擔任工作隊隊長和第一書記,首要目標就是打造“產業器官”。

  那文國要把林盛村的產業做成品牌。那年夏天,他把冰箱搬進綠博會,讓鑫意豆製品的凍豆腐成為反季熱銷產品。他到“小康龍江”網絡銷售平台上當網紅,還幫助林盛村與國家級龍頭企業簽下產品訂單。

  為打造致富之源,那文國下了很大一盤棋。通過招商引資,北京上百年食品科技研究院在林盛村投資2200萬元建了一家泡菜加工廠,這個加工廠將給村裏的發展帶來疊加效應:增加貧困戶和村集體收入,收購當地全部白菜,提供80個就業崗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哈爾濱綠色實業有限公司也被這裏的產業所吸引,將於今年9月投資1850萬元在林盛村開建工廠。

  從農民合作社到大工廠,林盛村正在築牢富民產業之基。

  培養黨員幹部 築起戰鬥堡壘

  林盛村原是遠近聞名的軟弱渙散村,2017年村集體負債150多萬元。工作隊剛入村時,村“兩委”主要幹部因擔心“被奪權”,不僅說工作隊的風涼話,還不配合工作。後來村主任被發現有放高利貸、侵吞集體資產、非法采沙獲利等問題。

  工作隊在和縣委及鎮黨委溝通後,打了一場強化基層戰鬥堡壘的關鍵之戰。

  2019年,經過換屆選舉,村“兩委”班子實現“大換血”。優秀共產黨員田樹斌被選為村黨總支書記兼村主任。致富帶頭人楊成業在脫貧攻堅中先鋒模範作用突出,被選為黨總支副書記。開辦 “老王農莊畜禽養殖基地”的王海峰被發展為預備黨員。

  在工作隊努力下,林盛村著力打造講和諧、講奉獻、講擔當、講服務、講廉潔的“五講”支部,認真規範組織生活,每月組織一次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全村50多名黨員參觀東北抗聯博物館和省廉政教育基地。

  村裏建成50平方米的農民書屋,開辦農民夜校和惠農政策講堂,成立了100人的秧歌隊、50人的廣場舞隊和20人的籃球隊,還開辦用愛心換積分、用積分換商品的“愛心超市”。林盛村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文明鄉風。

  完善基礎設施 鋪就振興之路

  林盛村有一條百姓出行的必經之路,因年久失修,成為發展的瓶頸。那文國積極爭取專項資金,同時協調縣政府部門,對這條5公裏的通村主路重新翻修,破損嚴重的水泥路一下子升級為柏油路,路中間還劃了黃色的交通標線。

  目前,林盛村8個自然屯修建屯間水泥路4.2公裏,實現了村屯主幹道全部硬化。

  為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村裏建設了39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

  貧困戶於福才近來開著村裏的垃圾清運車忙個不停。在村裏建立了垃圾清運機製後,12位村民獲得了清運隊員“新崗位”。

  工作隊還組織村民在主要通村路兩側栽植樹木花草,2019年春季以來,共栽下喬木3145棵、灌木81000棵,實現了“村在林中,路在綠中”。

  幾年來,林盛村駐村工作隊兩批共5名隊員全都有了白發。他們用心血打造富民產業、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基礎設施,為林盛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記者 程子龍、王建威)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呼蘭河畔“不走的工作隊”
    2020-8-12 10:11:12    來源:新華社

      大興安嶺南麓,呼蘭河西岸,一個長期與貧困抗爭的東北村落裏,百人秧歌隊正敲鑼打鼓慶祝村裏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黑龍江省財政廳派駐到蘭西縣蘭西鎮林盛村的駐村工作隊,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奮戰,讓這個曾經“窮”字當頭的地方,變成了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新農村。最初曾擔心工作隊“擺花架子”而今卻不舍得他們離開的村民們,擁有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扶持脫貧產業 築牢富民之基

      2017年5月,黑龍江省財政廳派駐的第一批工作隊來到林盛村,以趙謙為隊長的工作隊,定下的目標就是在村民懷疑的眼光和風涼話中打造起村裏的脫貧產業。

      村裏致富能人楊成業很快進入工作隊視線。經過幾番“遊說”,楊成業帶頭成立了“呼蘭河右岸穀物種植合作社”,在保底收入和二次分紅的強勁帶動下,15戶帶地入社的貧困戶開始了命運轉變。

      貧困戶王海峰擅長養雞,工作隊幫他貸款建起了養雞場。曾被貧困擊倒的王海峰重新煥發了生機,笨雞蛋賣價1元1個,養雞場升級為畜禽養殖基地。王海峰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動5戶貧困戶到基地入股和打工。

      很快,十八灣豆腐坊、劉二虎鹵水豆腐、呼蘭河右岸果蔬種植基地等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林盛村的脫貧產業開始起步。

      2019年,第一批工作隊完成使命,隊員那文國主動請纓留下來擔任工作隊隊長和第一書記,首要目標就是打造“產業器官”。

      那文國要把林盛村的產業做成品牌。那年夏天,他把冰箱搬進綠博會,讓鑫意豆製品的凍豆腐成為反季熱銷產品。他到“小康龍江”網絡銷售平台上當網紅,還幫助林盛村與國家級龍頭企業簽下產品訂單。

      為打造致富之源,那文國下了很大一盤棋。通過招商引資,北京上百年食品科技研究院在林盛村投資2200萬元建了一家泡菜加工廠,這個加工廠將給村裏的發展帶來疊加效應:增加貧困戶和村集體收入,收購當地全部白菜,提供80個就業崗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哈爾濱綠色實業有限公司也被這裏的產業所吸引,將於今年9月投資1850萬元在林盛村開建工廠。

      從農民合作社到大工廠,林盛村正在築牢富民產業之基。

      培養黨員幹部 築起戰鬥堡壘

      林盛村原是遠近聞名的軟弱渙散村,2017年村集體負債150多萬元。工作隊剛入村時,村“兩委”主要幹部因擔心“被奪權”,不僅說工作隊的風涼話,還不配合工作。後來村主任被發現有放高利貸、侵吞集體資產、非法采沙獲利等問題。

      工作隊在和縣委及鎮黨委溝通後,打了一場強化基層戰鬥堡壘的關鍵之戰。

      2019年,經過換屆選舉,村“兩委”班子實現“大換血”。優秀共產黨員田樹斌被選為村黨總支書記兼村主任。致富帶頭人楊成業在脫貧攻堅中先鋒模範作用突出,被選為黨總支副書記。開辦 “老王農莊畜禽養殖基地”的王海峰被發展為預備黨員。

      在工作隊努力下,林盛村著力打造講和諧、講奉獻、講擔當、講服務、講廉潔的“五講”支部,認真規範組織生活,每月組織一次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全村50多名黨員參觀東北抗聯博物館和省廉政教育基地。

      村裏建成50平方米的農民書屋,開辦農民夜校和惠農政策講堂,成立了100人的秧歌隊、50人的廣場舞隊和20人的籃球隊,還開辦用愛心換積分、用積分換商品的“愛心超市”。林盛村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文明鄉風。

      完善基礎設施 鋪就振興之路

      林盛村有一條百姓出行的必經之路,因年久失修,成為發展的瓶頸。那文國積極爭取專項資金,同時協調縣政府部門,對這條5公裏的通村主路重新翻修,破損嚴重的水泥路一下子升級為柏油路,路中間還劃了黃色的交通標線。

      目前,林盛村8個自然屯修建屯間水泥路4.2公裏,實現了村屯主幹道全部硬化。

      為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村裏建設了39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

      貧困戶於福才近來開著村裏的垃圾清運車忙個不停。在村裏建立了垃圾清運機製後,12位村民獲得了清運隊員“新崗位”。

      工作隊還組織村民在主要通村路兩側栽植樹木花草,2019年春季以來,共栽下喬木3145棵、灌木81000棵,實現了“村在林中,路在綠中”。

      幾年來,林盛村駐村工作隊兩批共5名隊員全都有了白發。他們用心血打造富民產業、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基礎設施,為林盛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記者 程子龍、王建威)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