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幸福驛站”幸福多
——遼寧社區走訪見聞
更新時間:2020-8-5 10:31:44    來源:新華社

  社區養老服務日益完備,“老破小”舊貌換新顏,服務項目更加多元,百姓煩憂有人解,百姓意見有人聽……在遼寧,各地持續完善、不斷探索社區建設,社區正逐漸成為百姓的“幸福驛站”,不斷增強著小康生活的民生熱度。

  “小食堂”大名堂 照護暖胃更暖心

  大連的林海社區是遼寧社區建設的一張“名片”,最有名的莫過於社區內的小食堂。

  2015年,林海社區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並與居民麵對麵交流了解到,社區6474名居民中60歲以上老人占22%。但許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自身年紀又大,一日三餐成了老人們的難事。

  經與開發商溝通,一座370多平方米的小食堂辦了起來,“社區、物業與業主委員會三方成立了食堂管理委員會,招錄愛心企業進駐小區,用社會化模式進行產業化運作。”林海社區書記於麗琴說,這是從居家養老到社區養老的關鍵一步。

  70歲以上的老人5塊錢隨便吃,80歲以上老人3塊錢隨便吃,90歲以上老人免費吃。記者在這裏吃早餐時看到,粥和小菜各有六七種,此外,還有豆包、饅頭等10多種主食……

  一碗小米粥配上一碟小鹹菜,外加一個煮雞蛋和一個韭菜盒子,營養豐富的早餐隻花了3塊錢,“以前的早餐都是糊弄,自從有了小食堂,感覺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80歲的社區居民卜桂英的孩子在國外,提起小食堂,她讚不絕口。

  從2007年起,遼寧省財政設立專項資金,資助各地開展社區服務設施建設。2016年以來,省本級投入福彩公益金3.05億元,資助了860個社區服務設施建設。

  “老破小”換新顏 生活有“裏”也有“麵”

  “樓與樓之間都是垃圾,小區裏蒼蠅滿天飛。”回憶起社區多年前的樣子,78歲的沈陽市沈河區多福社區老黨員郭東輝眉頭一皺,邊搖頭邊衝記者擺手,“一句話,住得沒尊嚴。”

  如今,走進多福社區,綠樹成蔭,整潔的路麵看不到垃圾,孩子們歡快地玩耍,樹下乘涼的老人們笑容滿麵。“環境好了,人的精神麵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居民關心社區。”多福社區書記孟曉丹說,全社區近1萬人口中,現有各類誌願者800餘人。

  與多福社區相似,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街道矸子山社區改造前曾是一大片棚戶區。“那時我家後麵就是臭水溝,每到夏季就臭氣熏天,令人難以忍受。”70歲的社區居民趙瑞興說。

  2006年,當地政府對小區進行大麵積改造,群眾上了樓,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4月,街道對居民區的排水、外牆保溫等基礎設施的改造也順利完成,居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

  記者在趙瑞興現在的家看到,兩居室的屋子收拾得幹幹淨淨,新換上的鋁合金窗戶讓客廳亮堂了不少。說起現在的生活,老趙拉著記者的手感歎:“多虧了黨和政府,才告別了過去的‘髒亂差’。”

  過去5年,遼寧累計改造老舊小區4258個、改造麵積8838.7萬平方米,惠及132.5萬戶居民。今年還要對2000年之前建成的894個老舊小區進行全方位改造,35.8萬戶居民將告別髒亂差、基礎設施老化的居住環境。

  社區服務提速 “幸福驛站”幸福多

  今年以來,遼寧省鞍山市組織國企以及引入社會資本在全市城區300多個社區內開設了“幸福驛站”。

  包心菜每斤0.9元、醬油每瓶3元、大米每斤3.3元……鞍山市鐵東區湖南街道辦事處銀環社區裏,“幸福驛站”銀環社區站的小廣場前人頭攢動,優惠的線下展銷活動吸引了附近許多居民。

  據銀環社區書記牛麗雯介紹,“幸福驛站”設立了集采配送中心,社區居民在微信小程序下單後,既可自主提貨,也可選擇由社區工作人員上門配送。此外,醫療、康養、金融、政務、商超等多項服務讓居民享受著家門口的生活便利。“既方便了群眾,也符合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還增加了就業,一舉多得。”牛麗雯說。

  “幸福驛站”是遼寧各地著力提升社區服務能力的一個縮影。大連開展“全崗通”社區服務試點,提高服務效能;營口開展“全科社工”服務模式試點,計劃三年內全市推行;盤錦引進專業社工機構,探索建立“三社聯動”社區服務機製……

  “社區是服務群眾的‘橋頭堡’。加強社區建設,服務百姓需求,讓社區成為百姓的‘幸福驛站’,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鞍山市委書記韓玉起說。


(記者 陳夢陽、孫仁斌、白湧泉)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幸福驛站”幸福多
    ——遼寧社區走訪見聞
    2020-8-5 10:31:44    來源:新華社

      社區養老服務日益完備,“老破小”舊貌換新顏,服務項目更加多元,百姓煩憂有人解,百姓意見有人聽……在遼寧,各地持續完善、不斷探索社區建設,社區正逐漸成為百姓的“幸福驛站”,不斷增強著小康生活的民生熱度。

      “小食堂”大名堂 照護暖胃更暖心

      大連的林海社區是遼寧社區建設的一張“名片”,最有名的莫過於社區內的小食堂。

      2015年,林海社區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並與居民麵對麵交流了解到,社區6474名居民中60歲以上老人占22%。但許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自身年紀又大,一日三餐成了老人們的難事。

      經與開發商溝通,一座370多平方米的小食堂辦了起來,“社區、物業與業主委員會三方成立了食堂管理委員會,招錄愛心企業進駐小區,用社會化模式進行產業化運作。”林海社區書記於麗琴說,這是從居家養老到社區養老的關鍵一步。

      70歲以上的老人5塊錢隨便吃,80歲以上老人3塊錢隨便吃,90歲以上老人免費吃。記者在這裏吃早餐時看到,粥和小菜各有六七種,此外,還有豆包、饅頭等10多種主食……

      一碗小米粥配上一碟小鹹菜,外加一個煮雞蛋和一個韭菜盒子,營養豐富的早餐隻花了3塊錢,“以前的早餐都是糊弄,自從有了小食堂,感覺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80歲的社區居民卜桂英的孩子在國外,提起小食堂,她讚不絕口。

      從2007年起,遼寧省財政設立專項資金,資助各地開展社區服務設施建設。2016年以來,省本級投入福彩公益金3.05億元,資助了860個社區服務設施建設。

      “老破小”換新顏 生活有“裏”也有“麵”

      “樓與樓之間都是垃圾,小區裏蒼蠅滿天飛。”回憶起社區多年前的樣子,78歲的沈陽市沈河區多福社區老黨員郭東輝眉頭一皺,邊搖頭邊衝記者擺手,“一句話,住得沒尊嚴。”

      如今,走進多福社區,綠樹成蔭,整潔的路麵看不到垃圾,孩子們歡快地玩耍,樹下乘涼的老人們笑容滿麵。“環境好了,人的精神麵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居民關心社區。”多福社區書記孟曉丹說,全社區近1萬人口中,現有各類誌願者800餘人。

      與多福社區相似,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街道矸子山社區改造前曾是一大片棚戶區。“那時我家後麵就是臭水溝,每到夏季就臭氣熏天,令人難以忍受。”70歲的社區居民趙瑞興說。

      2006年,當地政府對小區進行大麵積改造,群眾上了樓,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4月,街道對居民區的排水、外牆保溫等基礎設施的改造也順利完成,居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

      記者在趙瑞興現在的家看到,兩居室的屋子收拾得幹幹淨淨,新換上的鋁合金窗戶讓客廳亮堂了不少。說起現在的生活,老趙拉著記者的手感歎:“多虧了黨和政府,才告別了過去的‘髒亂差’。”

      過去5年,遼寧累計改造老舊小區4258個、改造麵積8838.7萬平方米,惠及132.5萬戶居民。今年還要對2000年之前建成的894個老舊小區進行全方位改造,35.8萬戶居民將告別髒亂差、基礎設施老化的居住環境。

      社區服務提速 “幸福驛站”幸福多

      今年以來,遼寧省鞍山市組織國企以及引入社會資本在全市城區300多個社區內開設了“幸福驛站”。

      包心菜每斤0.9元、醬油每瓶3元、大米每斤3.3元……鞍山市鐵東區湖南街道辦事處銀環社區裏,“幸福驛站”銀環社區站的小廣場前人頭攢動,優惠的線下展銷活動吸引了附近許多居民。

      據銀環社區書記牛麗雯介紹,“幸福驛站”設立了集采配送中心,社區居民在微信小程序下單後,既可自主提貨,也可選擇由社區工作人員上門配送。此外,醫療、康養、金融、政務、商超等多項服務讓居民享受著家門口的生活便利。“既方便了群眾,也符合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還增加了就業,一舉多得。”牛麗雯說。

      “幸福驛站”是遼寧各地著力提升社區服務能力的一個縮影。大連開展“全崗通”社區服務試點,提高服務效能;營口開展“全科社工”服務模式試點,計劃三年內全市推行;盤錦引進專業社工機構,探索建立“三社聯動”社區服務機製……

      “社區是服務群眾的‘橋頭堡’。加強社區建設,服務百姓需求,讓社區成為百姓的‘幸福驛站’,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鞍山市委書記韓玉起說。


    (記者 陳夢陽、孫仁斌、白湧泉)

    文章編輯:陳婷 
     
    相關信息:
    賈家莊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源泉”
    山西分“道”轉型蹚新路
    再現“錦繡太原城”的逐夢之旅
    我國最大易地生態移民安置區的脫貧密碼
    把優秀返鄉農民工打造成鄉村振興生力軍
    烏蒙“同心”戰貧困
    三幅“圖鑒”說變遷——貴州“穿越時空”的脫貧印記
    群眾笑臉是最好的扶貧成績單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