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專題區
柏油路在秦嶺深處蜿蜒,奔向一條條山溝的遠方,龍潭村就在溝的盡頭。歲末年首,41歲的村民阮英兵去鎮上置辦了些煙酒。除夕那天,他要去縣城“準嶽父”家走一走。
“女朋友談了幾個月,婚事就定在下半年。”他不識字,說起話來有些慢。
41歲告別單身,在龍潭村,稀奇,也不稀奇。
陝西省柞水縣營盤鎮的龍潭村有個出名的綽號——“光棍村”。山高,路遠,地貧,村裏的姑娘隻要出過門,就沒人再想嫁回龍潭村。
小夥子們成群結隊去打工,阮英兵十六七歲就出門了。在西安搞粉刷,在新疆摘棉花,這些活兒他都幹過。可到了結婚的年紀,就是沒人給他介紹對象。
其實,就算介紹,也大多成不了。
“家住龍潭房,洋芋當主糧。姑娘來看家,洋芋打糍粑。親事沒說成,糍粑吃了一大盆。”村支書朱端平說,因為太過貧困,十幾年前,全村35歲以上的近400名男性裏,有一半娶不上媳婦。
但幸福,終究還是來了。
村裏建起150畝的藥材產業園,貧困戶家家有分紅;政府出資幫自己養了10箱蜜蜂,一年收入兩三千元;幹部指導他種植豬苓,4年一個周期,平均每年能掙上3000元。“加上農閑時打工的錢,一年收入三四萬元,問題不大!”他說話間有了底氣。
過去,阮英兵沒房,兄弟4人擠在兩間老屋。2019年,政府補貼為他建了間50平方米的新房。喬遷沒多久,就有媒人上了門。
變化的不隻是阮英兵自家的小日子,還有龍潭村老老少少的光景。
水電路網全部到戶,建了33個木耳大棚,9戶農家開了民宿。村裏的農特產品營銷店裏,做網絡直播的設備頗為專業。
“我們注冊了商標,叫‘龍潭別樣’,每天在抖音上做直播,推介美景美食。”村第一書記任根成說,新年裏,龍潭村計劃擴大木耳種植規模,產品包裝再上個檔次。還準備打造一批精品民宿,讓更多人來感受龍潭別樣之美。
在“光棍村”,告別單身也越發成為一件平常事。
2020年,龍潭村有5位大齡男性結了婚。這幾年,村裏每年都會娶進來20多個媳婦,甚至還有省外的姑娘嫁到這裏。
“日子好了,幸福就來了。”阮英兵說。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柏油路在秦嶺深處蜿蜒,奔向一條條山溝的遠方,龍潭村就在溝的盡頭。歲末年首,41歲的村民阮英兵去鎮上置辦了些煙酒。除夕那天,他要去縣城“準嶽父”家走一走。
“女朋友談了幾個月,婚事就定在下半年。”他不識字,說起話來有些慢。
41歲告別單身,在龍潭村,稀奇,也不稀奇。
陝西省柞水縣營盤鎮的龍潭村有個出名的綽號——“光棍村”。山高,路遠,地貧,村裏的姑娘隻要出過門,就沒人再想嫁回龍潭村。
小夥子們成群結隊去打工,阮英兵十六七歲就出門了。在西安搞粉刷,在新疆摘棉花,這些活兒他都幹過。可到了結婚的年紀,就是沒人給他介紹對象。
其實,就算介紹,也大多成不了。
“家住龍潭房,洋芋當主糧。姑娘來看家,洋芋打糍粑。親事沒說成,糍粑吃了一大盆。”村支書朱端平說,因為太過貧困,十幾年前,全村35歲以上的近400名男性裏,有一半娶不上媳婦。
但幸福,終究還是來了。
村裏建起150畝的藥材產業園,貧困戶家家有分紅;政府出資幫自己養了10箱蜜蜂,一年收入兩三千元;幹部指導他種植豬苓,4年一個周期,平均每年能掙上3000元。“加上農閑時打工的錢,一年收入三四萬元,問題不大!”他說話間有了底氣。
過去,阮英兵沒房,兄弟4人擠在兩間老屋。2019年,政府補貼為他建了間50平方米的新房。喬遷沒多久,就有媒人上了門。
變化的不隻是阮英兵自家的小日子,還有龍潭村老老少少的光景。
水電路網全部到戶,建了33個木耳大棚,9戶農家開了民宿。村裏的農特產品營銷店裏,做網絡直播的設備頗為專業。
“我們注冊了商標,叫‘龍潭別樣’,每天在抖音上做直播,推介美景美食。”村第一書記任根成說,新年裏,龍潭村計劃擴大木耳種植規模,產品包裝再上個檔次。還準備打造一批精品民宿,讓更多人來感受龍潭別樣之美。
在“光棍村”,告別單身也越發成為一件平常事。
2020年,龍潭村有5位大齡男性結了婚。這幾年,村裏每年都會娶進來20多個媳婦,甚至還有省外的姑娘嫁到這裏。
“日子好了,幸福就來了。”阮英兵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