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我們的節日七夕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投針驗巧
更新時間:2020-8-24 18:40:32    來源:中國文明網

  “七做一回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
  魏晉南北朝時,隨著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日趨完善,七夕已成為普遍的節日,節俗活動日臻豐富多彩,而“乞巧”之舉則成為最為普遍的節俗活動。《荊楚歲時記》一書中描述此俗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婦人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等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更為有趣的是,由於魏晉文化的繁榮,此時的登樓曬衣改為了登樓曬書。隋唐是七夕節大發展的時期,雖然其習俗基本上和魏晉相同,但其規模和盛況遠遠超過了前朝。比如七夕期間以錦彩結成樓殿,“嬪妃穿針,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的場景,在《隋唐演義》等文學作品中可以窺見一斑。特別是吟詠七夕的詩篇更比比皆是,僅全唐詩中就有僅千首。比如崔顥詩雲:“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執針線。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間不相見。”祖詠同題詩亦雲:“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複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明清時期,七夕做為最重要的民間年節之一,可謂精彩紛呈。據記載,明代七夕時,民家“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麵,徐視水底月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此卜女之巧”。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動則是家家陳瓜果等食品和焚香於庭,用以祭祀牽牛郎、織女二星乞巧。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文章編輯:陳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投針驗巧
    2020-8-24 18:40:32    來源:中國文明網

      “七做一回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
      魏晉南北朝時,隨著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日趨完善,七夕已成為普遍的節日,節俗活動日臻豐富多彩,而“乞巧”之舉則成為最為普遍的節俗活動。《荊楚歲時記》一書中描述此俗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婦人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等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更為有趣的是,由於魏晉文化的繁榮,此時的登樓曬衣改為了登樓曬書。隋唐是七夕節大發展的時期,雖然其習俗基本上和魏晉相同,但其規模和盛況遠遠超過了前朝。比如七夕期間以錦彩結成樓殿,“嬪妃穿針,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的場景,在《隋唐演義》等文學作品中可以窺見一斑。特別是吟詠七夕的詩篇更比比皆是,僅全唐詩中就有僅千首。比如崔顥詩雲:“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執針線。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間不相見。”祖詠同題詩亦雲:“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複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明清時期,七夕做為最重要的民間年節之一,可謂精彩紛呈。據記載,明代七夕時,民家“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麵,徐視水底月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此卜女之巧”。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動則是家家陳瓜果等食品和焚香於庭,用以祭祀牽牛郎、織女二星乞巧。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文章編輯:陳東 
     
    相關信息:
    吃巧果
    穿針乞巧
    曬書曬衣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魁星傳說
    七夕乞巧
    女孩兒節
    七七生命周期
    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