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我們的節日七夕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女孩兒節
更新時間:2020-8-24 18:37:19    來源:中國文明網

  將七夕稱為“女孩兒節”自元朝始。

  最早將七夕稱為“女孩兒節”的,是元朝人,元《析津誌》雲:“宮廷宰輔之士庶之家鹹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邀女流作巧節會,稱曰女孩兒節。”

  明清時期,北京地區端午、七夕、重陽都有“女兒節”的叫法。七夕“女兒節”的穿針習俗變為丟巧針乞巧,乞巧時間由夜間變為午間。女子乞巧時,將裝滿水的碗放在正午的陽光下,再將繡花針放在碗裏浮起來,如果針在水中的影子如花似雲,或呈鳥獸形,就認為“乞得巧”;如果影子粗笨似槌,或彎曲不成形,就認為“乞得拙”。清代七夕,北京“女兒節”又將丟巧針改為丟細枝或鬆針。

  清代江南女子還有七夕染指甲的習俗:“七夕,婦女采鳳仙花搗染指甲,紅如琥珀可愛。”而且,染紅指甲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能令老年人眼睛不花。《清嘉錄》記蘇州七月風俗:“搗鳳仙花汁,染無名指尖及小指尖,謂之紅指甲。相傳留護至明春元旦,老年人閱之,令目不昏。”

文章編輯:陳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女孩兒節
    2020-8-24 18:37:19    來源:中國文明網

      將七夕稱為“女孩兒節”自元朝始。

      最早將七夕稱為“女孩兒節”的,是元朝人,元《析津誌》雲:“宮廷宰輔之士庶之家鹹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邀女流作巧節會,稱曰女孩兒節。”

      明清時期,北京地區端午、七夕、重陽都有“女兒節”的叫法。七夕“女兒節”的穿針習俗變為丟巧針乞巧,乞巧時間由夜間變為午間。女子乞巧時,將裝滿水的碗放在正午的陽光下,再將繡花針放在碗裏浮起來,如果針在水中的影子如花似雲,或呈鳥獸形,就認為“乞得巧”;如果影子粗笨似槌,或彎曲不成形,就認為“乞得拙”。清代七夕,北京“女兒節”又將丟巧針改為丟細枝或鬆針。

      清代江南女子還有七夕染指甲的習俗:“七夕,婦女采鳳仙花搗染指甲,紅如琥珀可愛。”而且,染紅指甲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能令老年人眼睛不花。《清嘉錄》記蘇州七月風俗:“搗鳳仙花汁,染無名指尖及小指尖,謂之紅指甲。相傳留護至明春元旦,老年人閱之,令目不昏。”

    文章編輯:陳東 
     
    相關信息:
    七七生命周期
    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七夕的起源和傳說
    七夕節起源
    七夕節:被冷落的愛情神話
    七夕節應重在弘揚傳統節日內涵
    解讀傳統七夕節
    七夕“趣”尋幸福
    七夕見證:時光可老 愛情恒新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