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市委、市政府向中央、省委立下的“軍令狀”。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有諾必踐,不勝不休。近年來,我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緊盯目標、強化措施、精準發力,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紮實成效。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計脫貧10.29萬人,19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序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21%,全市未脫貧人口僅剩5570人。“兩定製兜底線”健康扶貧模式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給予充分肯定,集中醫養和貧困兜底線保障、防貧保險機製等“焦作經驗”在全省叫響。
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進程,凝聚了扶貧幹部的智慧和擔當。我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和市委副書記、市長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黨委、政府堅持每月學習、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派駐了450個駐村工作隊、1524名駐村工作隊員,實現了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全覆蓋。
產業造血,激活脫貧內生動力。建立市本級財政投入逐年增長機製,累計財政投入10.43億元,實施2336個項目。其中,產業扶貧類項目745個,帶動62949戶(次)貧困戶實現增收,累計為3941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3億元,實現了村村都有帶動脫貧產業、戶戶都有增收門路,激活貧困群眾的“造血細胞”,增強穩定脫貧的內生動力。
醫養結合,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我市在剩餘貧困人口中,認定貧困兜底線保障對象2237戶4824人,其中失能失智重度殘疾人和重度精神殘疾人1039人,這些群體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難啃的“硬骨頭”。去年以來,我市建立了“1+9”貧困兜底線保障政策體係,將社會化養老和扶貧醫養相結合,將財政投入和社會資金投入相結合,投入2億元建成45個醫養中心,對符合醫養條件、有入住意願的建檔立卡失能失智重病重殘人員實行集中醫養,達到了“托養一個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的良好社會效果。
“兩定製兜底線”,為脫貧攻堅增添底氣。著眼於除病根、拔窮根,實施貧困群眾定製醫療服務和醫保救助方案,實行社會救助兜底,確保貧困群眾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累計簽約服務貧困群眾19085戶,醫保托底救助6.87萬人次,貧困患者住院自付比例控製在10%以下,全市因病致貧人數從2017年年底的1.67萬人減至目前的2230人,有效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貧困群眾撐起了健康安全網,讓他們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更有底氣。
防貧保險,撐起精準“防貧傘”。聚焦邊緣戶、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非兜底線戶、因病因災因學導致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普通農戶等三類對象,與保險公司聯合設立防貧保險,通過政府購買、市場化運作,有效防止返貧和新致貧。
脫貧攻堅是時代使命,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驗。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我市積極應對、主動作為,積極組織貧困人口返程返崗、外出務工,或通過本地企業、扶貧車間、公益崗位等,幫助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建立了市級重點企業調度備案製度,對蔬菜等農副產品實行統一調度,搭建產銷對接平台,讓市場和生產者直接對接,解決產銷對接難題,確保全麵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