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觀察團”探訪外窯村首屆丹柿文化節隨行記
2020年專題區
圖① “朝陽溝”裏柿子紅。
圖② 體驗柿子加工樂趣。
圖③ 分享豐收果實。
圖④ 紅紅火火的開幕式現場。
記者 馬允安 攝
修武縣七賢鎮外窯村,因地處兩山夾峙的山澗陽坡上,背靠太行山,村前一條溝,溝在朝陽處,因此又被人們譽為焦作“朝陽溝”。村裏1200多棵柿子樹,一到深秋,山上山下、田間地頭,一顆顆柿子紅彤彤的,像掛滿了節日的紅燈籠。
11月1日,首屆外窯村丹柿文化節開幕。本報專門組織文化、攝影、旅遊界人士和熱心市民代表等10餘人組成“市民觀察團”,走進文化節現場,欣賞山村別樣美景,分享村民豐收的喜悅。
■“鄉村要發展,更要傳承和創新”
當日9時許,地處太行山區的外窯村陽光燦爛,彩旗招展,丹柿文化節的開幕吸引了五六百名遊客、攝影愛好者、戶外運動者來到這個小山村,觀看演出,釆摘柿子,吃農家飯,賞秋釆風。在該村村委會門前的廣場上,市文化館、市藝術攝影學會為文化節舉行的優秀攝影作品展非常醒目,一串串柿子裝成的“萬杮如意”牆透著豐收的喜慶,村民把自家的柿子、核桃,山楂、紅薯、花椒、蜂蜜等農產品擺出來,供客人品嚐、選購……村裏村外一片柿子紅。
“外窯村丹柿文化節是七賢鎮第一個由村裏自發組織的此類活動,在焦作日報、焦作晚報、市傳統村落保護協會、焦作市藝術攝影學會、焦作市攝影家協會航拍分會的策劃和幫助下成功舉辦,有很強的引領作用。”在隨後進行的開幕式上,七賢鎮黨委書記張輝告訴大家,“近年來,外窯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風文明持續改善,經濟發展蒸蒸日上。先後引進金銀花種植10公頃,帶動群眾人均增收上千元;青少年研學基地美學項目即將在外窯村興建,為村內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村裏連續三年舉辦重陽節敬老活動,讓良好家風助推文明鄉風;該村重拾懷梆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老中青三代傳承。這些變化是外窯村兩委幹部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的結果,更是全村老百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結果。”
據介紹,外窯村曆史悠久,民風淳樸,自然和曆史文化資源豐富,村裏有100年以上的古槐樹10多棵,懷梆劇團唱響十裏八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外窯村是修武縣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八路軍太行八分區的一個野戰醫院和修武縣大隊都曾駐守在這裏,在村南的花屏山上,至今還保留有革命時期的軍事工事。近年來,周邊群眾自發在山頂上建起了修武革命老區紀念館。特別是最近又在外窯村中發現了家家相通、戶戶相連的地道、窯洞,這在修武縣是少有的,讓外窯村更加充滿了神奇色彩。
“今天,外窯村邁出的第一步,就是鄉村更加美好的生活向我們招手,下一步我們還要引導進行柿子深加工、電商培養、產業融合發展。不僅要發展,還要傳承和創新,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成為未來中國的‘奢侈品’。今天,我們邀八方賓客共同參與丹柿文化節,賞柿子美景;明天,希望有機會請你們見證外窯村的華麗蛻變!”張輝說。
■“讓老百姓的日子像柿子一樣紅火”
在開幕式現場,該村黨支部書記趙小三向“市民觀察團”成員介紹,外窯村風光旖旎,山色雋秀,盛產核桃、山楂、紅薯、金銀花等。“當然,外窯村最具特色的土特產品當屬柿子。”趙小三介紹,外窯村有700多口人,40多公頃地,1200多棵柿子樹,柿子有“八月黃”“轎頂”“牛心”“瓦罐”等七八個優良品種,製作成的柿餅,果肉橙黃,口感酸甜,大小均勻,是太行柿餅中的精品。
在村裏的大舞台上,豐收的農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在村裏舊窯洞前的空地上,三口大鐵鍋一字排開,村民們正在用劈柴地鍋為客人們做香噴噴的豬肉鹹米飯;村裏村外、山間地頭,遊客或購買純正的農家山貨,或體驗采摘的樂趣,或拍攝山村秋景……
開幕式結束後,“市民觀察團”一行跟著村幹部參觀了村裏的古樹、窯洞和老屋,還一同探訪了青少年研學基地美學項目前期籌備情況,所到之處都能感受到村幹部對未來發展的滿滿信心和該村的勃勃生機。
參觀過程中,趙小三對“市民觀察團”成員說:“我們村舉辦丹柿文化節,不單是推銷我們村的柿子,更重要的是要以果為媒,以節促銷,帶動外窯村山貨銷售,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使外窯村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逐步走向鄉村旅遊新時代,讓老百姓的日子像柿子一樣紅火,生活像柿子一樣甜蜜。”
■“外窯村的明天值得向往和憧憬”
“外窯村是修武縣柿子樹種植最多的特色村,要在鄉村文化上做足文章,將這一節日辦得富有文化底蘊,要將這裏建成全縣乃至全省柿子樹種植品種和數量最多的特色村,要借助修武縣國家級陶瓷文化之鄉等資源辦好文化節。”說起外窯村丹柿文化節的優勢,“市民觀察團”成員紅霞說,該村下一步可以考慮拉長文化節時間,並嚴格按照省級衛生村標準建設,讓前來的人真正體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市民觀察團”成員趙全成說:“一個小山村,首次舉辦這樣規模的活動,就吸引了這麼多人到來,活動現場氛圍喜慶、祥和、豐收、歡樂,而且土特產展示、銷售都很好,可見活動策劃定位很好,活動安排有序,值得點讚。七賢鎮領導十分重視,大力支持,外窯村幹部群眾齊心協力,首屆外窯丹柿文化節圓滿成功就成了必然,相信外窯村的明天會更好!”
“外窯村首屆丹柿文化節活動雖然準備得很倉促,但是非常熱鬧,群眾的參與熱情度非常高,這說明活動正是廣大群眾想要的。希望村裏加快對柿子產品的深度開發,滿足遊客需求。”“市民觀察團”成員張傑說。
(記者 馬允安 史文生 王龍卿)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圖① “朝陽溝”裏柿子紅。
圖② 體驗柿子加工樂趣。
圖③ 分享豐收果實。
圖④ 紅紅火火的開幕式現場。
記者 馬允安 攝
修武縣七賢鎮外窯村,因地處兩山夾峙的山澗陽坡上,背靠太行山,村前一條溝,溝在朝陽處,因此又被人們譽為焦作“朝陽溝”。村裏1200多棵柿子樹,一到深秋,山上山下、田間地頭,一顆顆柿子紅彤彤的,像掛滿了節日的紅燈籠。
11月1日,首屆外窯村丹柿文化節開幕。本報專門組織文化、攝影、旅遊界人士和熱心市民代表等10餘人組成“市民觀察團”,走進文化節現場,欣賞山村別樣美景,分享村民豐收的喜悅。
■“鄉村要發展,更要傳承和創新”
當日9時許,地處太行山區的外窯村陽光燦爛,彩旗招展,丹柿文化節的開幕吸引了五六百名遊客、攝影愛好者、戶外運動者來到這個小山村,觀看演出,釆摘柿子,吃農家飯,賞秋釆風。在該村村委會門前的廣場上,市文化館、市藝術攝影學會為文化節舉行的優秀攝影作品展非常醒目,一串串柿子裝成的“萬杮如意”牆透著豐收的喜慶,村民把自家的柿子、核桃,山楂、紅薯、花椒、蜂蜜等農產品擺出來,供客人品嚐、選購……村裏村外一片柿子紅。
“外窯村丹柿文化節是七賢鎮第一個由村裏自發組織的此類活動,在焦作日報、焦作晚報、市傳統村落保護協會、焦作市藝術攝影學會、焦作市攝影家協會航拍分會的策劃和幫助下成功舉辦,有很強的引領作用。”在隨後進行的開幕式上,七賢鎮黨委書記張輝告訴大家,“近年來,外窯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風文明持續改善,經濟發展蒸蒸日上。先後引進金銀花種植10公頃,帶動群眾人均增收上千元;青少年研學基地美學項目即將在外窯村興建,為村內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村裏連續三年舉辦重陽節敬老活動,讓良好家風助推文明鄉風;該村重拾懷梆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老中青三代傳承。這些變化是外窯村兩委幹部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的結果,更是全村老百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結果。”
據介紹,外窯村曆史悠久,民風淳樸,自然和曆史文化資源豐富,村裏有100年以上的古槐樹10多棵,懷梆劇團唱響十裏八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外窯村是修武縣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八路軍太行八分區的一個野戰醫院和修武縣大隊都曾駐守在這裏,在村南的花屏山上,至今還保留有革命時期的軍事工事。近年來,周邊群眾自發在山頂上建起了修武革命老區紀念館。特別是最近又在外窯村中發現了家家相通、戶戶相連的地道、窯洞,這在修武縣是少有的,讓外窯村更加充滿了神奇色彩。
“今天,外窯村邁出的第一步,就是鄉村更加美好的生活向我們招手,下一步我們還要引導進行柿子深加工、電商培養、產業融合發展。不僅要發展,還要傳承和創新,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成為未來中國的‘奢侈品’。今天,我們邀八方賓客共同參與丹柿文化節,賞柿子美景;明天,希望有機會請你們見證外窯村的華麗蛻變!”張輝說。
■“讓老百姓的日子像柿子一樣紅火”
在開幕式現場,該村黨支部書記趙小三向“市民觀察團”成員介紹,外窯村風光旖旎,山色雋秀,盛產核桃、山楂、紅薯、金銀花等。“當然,外窯村最具特色的土特產品當屬柿子。”趙小三介紹,外窯村有700多口人,40多公頃地,1200多棵柿子樹,柿子有“八月黃”“轎頂”“牛心”“瓦罐”等七八個優良品種,製作成的柿餅,果肉橙黃,口感酸甜,大小均勻,是太行柿餅中的精品。
在村裏的大舞台上,豐收的農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在村裏舊窯洞前的空地上,三口大鐵鍋一字排開,村民們正在用劈柴地鍋為客人們做香噴噴的豬肉鹹米飯;村裏村外、山間地頭,遊客或購買純正的農家山貨,或體驗采摘的樂趣,或拍攝山村秋景……
開幕式結束後,“市民觀察團”一行跟著村幹部參觀了村裏的古樹、窯洞和老屋,還一同探訪了青少年研學基地美學項目前期籌備情況,所到之處都能感受到村幹部對未來發展的滿滿信心和該村的勃勃生機。
參觀過程中,趙小三對“市民觀察團”成員說:“我們村舉辦丹柿文化節,不單是推銷我們村的柿子,更重要的是要以果為媒,以節促銷,帶動外窯村山貨銷售,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使外窯村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逐步走向鄉村旅遊新時代,讓老百姓的日子像柿子一樣紅火,生活像柿子一樣甜蜜。”
■“外窯村的明天值得向往和憧憬”
“外窯村是修武縣柿子樹種植最多的特色村,要在鄉村文化上做足文章,將這一節日辦得富有文化底蘊,要將這裏建成全縣乃至全省柿子樹種植品種和數量最多的特色村,要借助修武縣國家級陶瓷文化之鄉等資源辦好文化節。”說起外窯村丹柿文化節的優勢,“市民觀察團”成員紅霞說,該村下一步可以考慮拉長文化節時間,並嚴格按照省級衛生村標準建設,讓前來的人真正體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市民觀察團”成員趙全成說:“一個小山村,首次舉辦這樣規模的活動,就吸引了這麼多人到來,活動現場氛圍喜慶、祥和、豐收、歡樂,而且土特產展示、銷售都很好,可見活動策劃定位很好,活動安排有序,值得點讚。七賢鎮領導十分重視,大力支持,外窯村幹部群眾齊心協力,首屆外窯丹柿文化節圓滿成功就成了必然,相信外窯村的明天會更好!”
“外窯村首屆丹柿文化節活動雖然準備得很倉促,但是非常熱鬧,群眾的參與熱情度非常高,這說明活動正是廣大群眾想要的。希望村裏加快對柿子產品的深度開發,滿足遊客需求。”“市民觀察團”成員張傑說。
(記者 馬允安 史文生 王龍卿)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