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專題區
夏日,10公裏“天河”兩岸,樹木繁茂,鮮花競放。每天清晨和傍晚,有的市民沿著步道跑步,有的市民帶孩子在遊樂園裏嬉戲,還有市民在廣場上練拳……
3年來,一座“以綠為基,以水為魂,以文為脈,以南水北調精神為主題”的開放式帶狀生態公園——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在南水北調總幹渠兩側拔地而起,為城區新增近200萬平方米綠地,形成一道貫穿城區東西的生態廊道。這裏,自然景觀與文化設施共存,優美環境與文明素質互映,成為展現焦作文明形象的一個新窗口。
人水和諧的“綠色長廊”
7月27日清晨,家住解放區西王褚新區的王園升步行5分鍾,來到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健身。
“3年來,這兒的變化真可謂翻天覆地。”走在彩色健身步道上,作為一名綠化帶拆遷區安置戶,王園升不自覺回想起了以前的情景。
南水北調總幹渠征遷、通水後,由於種種原因,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工程一直難以推進,一擱置就長達8年。總幹渠兩側多為破舊的民房,私搭亂建現象嚴重,環境髒亂差。從高處看,這片地處新老城區接合部的城中村,猶如城市的一道傷疤。
麵對長期擱置、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十一屆焦作市委不回避、不推脫,迎難而上,敢於擔當,提出了“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的工作要求,於2017年年初啟動了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工作。
至2017年7月9日,我市僅用4個月就完成了4008戶1.8萬人176萬平方米的征遷任務,創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奇跡。
2017年年底,我市在西起豐收路、東至中原路,長約10公裏的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總幹渠兩側,啟動了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工程。
3年過去了,昔日的城市傷疤,如今已成為一道綠色風景線。每天來綠化帶健身的王園升,有關破舊城中村的灰色記憶漸行漸遠,眼前是一幅悠悠碧波、青青岸堤構成的人水和諧的生態畫麵。
按照“建成一段、驗收一段、開放一段”的工作要求,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目前已建成開放“水袖流雲”“楓林晚秋”“玉花承澤”“錦繡四季月季園”“踏雪尋梅”“丹水善流”等13個節點公園,開園麵積達134公頃。南水北調D區紀念館區域於6月7日完成主館主體結構封頂,南水北調第一樓正在火熱建設中。
追尋鄉愁的“文化長廊”
“看到這麵牆,我就想到了老家。”漫步在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內的王園升,指著一個仿古建築牆麵說。
在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南通路橋兩側的原解放區東王褚、西王褚區域,建設者將征遷群眾分布圖、村史和“五四農民政治夜校”簡介雕刻上牆,記錄了這些村莊的征遷過程、村莊的曆史,1000多名戶主的名字被刻在石牆上,這讓王園升備感親切。
“要做到有景觀、有配套、有文化;要注重曆史傳承,珍惜這一獨特的寶貴資源,把南水北調焦作精神挖掘好、傳承好;要注重提升文化內涵,讓老百姓既看得見風景,又能在回顧這段難忘曆史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凝聚力量。”2018年5月9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生蒞焦調研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和建設時強調。
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建設中,市委書記王小平多次強調,要充分融合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深入挖掘工程本身、移民、生態保護背後的故事,全方位打造好、分區域分層次展示好南水北調文化和南水北調焦作精神,發掘好、保護好、宣傳好文化遺存,講好南水北調焦作故事,真正把綠化帶項目建設成為集中展示和紀念南水北調偉大工程的精品景區。
除了營造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外,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各節點公園內還修建了征遷村遺址景觀、複建古建築、保護征遷遺留古樹等,以留住鄉愁。此外,我市在人民路與總幹渠交叉口處東北角的南水北調入城處打造一個集展示、教育、文化、記錄、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南水北調紀念館,在出城處建設南水北調第一樓,結合與之遙相呼應的山陽故城及文博場所,展現焦作地方的人文史,打造焦作曆史文化新高地。
2020年,是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項目建設的收官之年。我市將進一步提升綠化帶建設標準,以綠護水、以水樂民,全麵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夏日,10公裏“天河”兩岸,樹木繁茂,鮮花競放。每天清晨和傍晚,有的市民沿著步道跑步,有的市民帶孩子在遊樂園裏嬉戲,還有市民在廣場上練拳……
3年來,一座“以綠為基,以水為魂,以文為脈,以南水北調精神為主題”的開放式帶狀生態公園——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在南水北調總幹渠兩側拔地而起,為城區新增近200萬平方米綠地,形成一道貫穿城區東西的生態廊道。這裏,自然景觀與文化設施共存,優美環境與文明素質互映,成為展現焦作文明形象的一個新窗口。
人水和諧的“綠色長廊”
7月27日清晨,家住解放區西王褚新區的王園升步行5分鍾,來到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健身。
“3年來,這兒的變化真可謂翻天覆地。”走在彩色健身步道上,作為一名綠化帶拆遷區安置戶,王園升不自覺回想起了以前的情景。
南水北調總幹渠征遷、通水後,由於種種原因,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工程一直難以推進,一擱置就長達8年。總幹渠兩側多為破舊的民房,私搭亂建現象嚴重,環境髒亂差。從高處看,這片地處新老城區接合部的城中村,猶如城市的一道傷疤。
麵對長期擱置、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十一屆焦作市委不回避、不推脫,迎難而上,敢於擔當,提出了“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的工作要求,於2017年年初啟動了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工作。
至2017年7月9日,我市僅用4個月就完成了4008戶1.8萬人176萬平方米的征遷任務,創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奇跡。
2017年年底,我市在西起豐收路、東至中原路,長約10公裏的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總幹渠兩側,啟動了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工程。
3年過去了,昔日的城市傷疤,如今已成為一道綠色風景線。每天來綠化帶健身的王園升,有關破舊城中村的灰色記憶漸行漸遠,眼前是一幅悠悠碧波、青青岸堤構成的人水和諧的生態畫麵。
按照“建成一段、驗收一段、開放一段”的工作要求,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目前已建成開放“水袖流雲”“楓林晚秋”“玉花承澤”“錦繡四季月季園”“踏雪尋梅”“丹水善流”等13個節點公園,開園麵積達134公頃。南水北調D區紀念館區域於6月7日完成主館主體結構封頂,南水北調第一樓正在火熱建設中。
追尋鄉愁的“文化長廊”
“看到這麵牆,我就想到了老家。”漫步在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內的王園升,指著一個仿古建築牆麵說。
在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南通路橋兩側的原解放區東王褚、西王褚區域,建設者將征遷群眾分布圖、村史和“五四農民政治夜校”簡介雕刻上牆,記錄了這些村莊的征遷過程、村莊的曆史,1000多名戶主的名字被刻在石牆上,這讓王園升備感親切。
“要做到有景觀、有配套、有文化;要注重曆史傳承,珍惜這一獨特的寶貴資源,把南水北調焦作精神挖掘好、傳承好;要注重提升文化內涵,讓老百姓既看得見風景,又能在回顧這段難忘曆史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凝聚力量。”2018年5月9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生蒞焦調研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和建設時強調。
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建設中,市委書記王小平多次強調,要充分融合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深入挖掘工程本身、移民、生態保護背後的故事,全方位打造好、分區域分層次展示好南水北調文化和南水北調焦作精神,發掘好、保護好、宣傳好文化遺存,講好南水北調焦作故事,真正把綠化帶項目建設成為集中展示和紀念南水北調偉大工程的精品景區。
除了營造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外,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各節點公園內還修建了征遷村遺址景觀、複建古建築、保護征遷遺留古樹等,以留住鄉愁。此外,我市在人民路與總幹渠交叉口處東北角的南水北調入城處打造一個集展示、教育、文化、記錄、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南水北調紀念館,在出城處建設南水北調第一樓,結合與之遙相呼應的山陽故城及文博場所,展現焦作地方的人文史,打造焦作曆史文化新高地。
2020年,是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項目建設的收官之年。我市將進一步提升綠化帶建設標準,以綠護水、以水樂民,全麵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