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創建直播間 與文明同行 > 好人之城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劉誌懷:三次援疆 一生情懷
更新時間:2020-8-28 21:06:07    來源:本站原創
   巍巍天山,沙漠胡楊,三次援疆,一生情懷。

  懷著一顆赤子之心,紮根邊疆,近10年來,劉誌懷分別作為河南理工大學第七批、第八批、第九批援疆幹部擔任哈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先後參加了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國家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創建了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哈密第一個產業研究院,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贏得上級單位和受援地充分肯定,被哈密市、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部等單位評為優秀援疆幹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教育工作者。

  2015年,他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單位評為“最美新疆人之最美援疆幹部”稱號,3次被自治區黨委評為“全國19省市優秀援疆幹部人才”並被記功2次,被中組部授予“2017年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先進個人”,被河南省評為“2017年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第七屆河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等。2017年,劉誌懷光榮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2020年5月,劉誌懷調任新疆農業大學副校長。恰如他的微信名“在路上”,對劉誌懷來說,新疆是他一生的情懷,援疆工作一直在路上。

  嘔心瀝血

  創建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

  7月29日上午,記者通過電話連線采訪劉誌懷時,他正在新疆師範大學督導疫情防控工作。“我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劉誌懷告訴記者,7月20日,他來到新疆師範大學駐校,擔任該校疫情防控督導組組長。

  “多年援疆,讓我對這裏充滿了深深的依戀和情感,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前進的動力,紮根邊疆、服務邊疆,是我一生的情懷和追求。”劉誌懷說,2020年5月,劉誌懷調任新疆農業大學副校長時,他的內心充滿信心和力量。

  正是有著這樣的信念,2010年年底,劉誌懷從懷川大地一路西行來到美麗的天山腳下的新疆哈密職業技術學校,初到哈密,劉誌懷就為自己劃定了這一工作“紅線”——在援疆工作中絕不能碌碌無為。

  作為全國新一輪對口援疆以來唯一一位連續3次援疆、在疆工作達9年的資深援疆幹部,9年裏,劉誌懷先後參與了國家中職學校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河南理工大學與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能源產業研究院籌建等工作。

  2011年,哈密職業技術學校開始進行國家及自治區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劉誌懷主動請纓,主持其中的關鍵項目——數字化校園建設。由於缺乏專業人員,他既要製訂方案又要組織實施,前後共編製12本設計方案、12本招標文件,加上實施方案,有50多萬字。多少個日日夜夜,劉誌懷伏案工作,累了就和衣而眠,餓了就隨便吃點東西……

  哈密地區技能型人才需求調研、學院專業設置和實訓室設計、帶領學院教師赴河南學習……劉誌懷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即使學校放假,他也堅守崗位,經常加班到深夜。為了學校的發展,他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成功的路。

  夢想之花在汗水澆灌中驚豔綻放。

  在劉誌懷的努力下,一所性能優良、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的數字化校園建成,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2014年6月,作為中職學校的哈密職業技術學校順利升級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成長發展的見證者、締造者,劉誌懷心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

  開拓創新

  受援學校建設全麵開花結果

  “援疆幹部要成為豫哈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劉誌懷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初到哈密職業技術學校時,學校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曆的教師隻有5名,他鼓勵年輕教師攻讀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碩士學位。據統計,河南理工大學先後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緊缺專業教師23名、工程碩士15名,引進碩士和博士學曆教師60餘名。通過言傳身教,帶動該院信息網絡中心4名技術人員提高專業水平,並和學院援疆教師組建了10個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團隊建設,為學校留下了過硬的教師隊伍和技術人才隊伍。

  為增強師資力量,劉誌懷注重發揮“傳幫帶”作用,幫助8名技術人員提高專業水平。他還要求學院的所有援疆幹部都要通過教課、示範、實操,把自己的技術、理念傳授給當地教師。

  哈密地處新疆東部,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為填補哈密作為煤炭資源富集區卻沒有能源研究機構的空白,進一步推動哈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強校企產學研合作,在劉誌懷的努力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部的支持下,2014年5月,河南理工大學與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哈密豫新能源產業研究院”。作為新疆第一個新能源產業研究院,已成功完成自治區和哈密市多項科研項目,有1項獲得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為新疆哈密能源企業提供了一係列技術服務,開展了安全培訓和應急管理培訓。依托研究院,還成功申報了自治區博士後創新基地和自治區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鐵崗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籌建院士工作站。

  劉誌懷積極支持受援學校專業建設,幫助打通技能型人才培養通道,提高學院辦學層次。2018年,協調河南對口支援高校資源,支持學院創新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新途徑,完成了與疆內本科高校聯合開展護理學專業“3+2”、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4+0”應用型本科人才在哈密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工作。

  為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劉誌懷積極帶領師生參加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協調河南後方學校以及援疆教師為參賽師生進行賽前輔導。幾年來,學院師生在全國和自治區職業技能大賽及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了良好成績。

  無悔援疆

  天山腳下播撒真情大愛

  2016年年底,劉誌懷圓滿完成第二次援疆任務時,家人本以為他能徹底回家工作了。沒想到,他又一次報了名。“實在是放不下研究院那個項目,總體規劃、圖紙設計、建築選址、用地審批、項目科研等工作,都是我和援疆隊友們與相關單位、部門積極協商完成的,在建設的關鍵時期,我不能不在啊!”劉誌懷說。

  “哈密有我割舍不下的事業。學校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數字化校園特色項目處於起步階段,能源產業研究院正在建設中……就像養育了一個孩子,他羽翼未豐,我怎舍得離開。”回憶起3次援疆的始末,劉誌懷滿懷深情地說。

  援疆9年多來,劉誌懷還積極與少數民族同胞開展交流交融交往。他積極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先後與5名少數民族“結親”;參加“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與25名南疆少數民族學生及家長交友。

  劉誌懷在第三次援疆時認識了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麥麗凱姆·麥提吐爾蓀,並和她結成了親戚。在日常的交流和走動中,兩個人之間的友誼越來越深。他兩次到南疆於田縣麥裏凱姆的老家走訪慰問,關心她的學習、生活,並請其到河南自己家中走親戚,彼此締結了父女深情,演繹了動人的民族團結故事。

  作為一名援疆幹部,9年來,哈密的菁菁校園、茫茫戈壁、盈盈綠洲、巍巍山巒,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足跡。

  無悔援疆路,天山留真情。

  像一棵深深紮根於戈壁灘上的胡楊樹,劉誌懷還將繼續紮根在這片他深深愛著的土地,踐行家國情懷,詮釋奉獻大愛……(記者 楊景鵬)

文章編輯:陳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劉誌懷:三次援疆 一生情懷
    2020-8-28 21:06:07    來源:本站原創
       巍巍天山,沙漠胡楊,三次援疆,一生情懷。

      懷著一顆赤子之心,紮根邊疆,近10年來,劉誌懷分別作為河南理工大學第七批、第八批、第九批援疆幹部擔任哈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先後參加了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國家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創建了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哈密第一個產業研究院,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贏得上級單位和受援地充分肯定,被哈密市、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部等單位評為優秀援疆幹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教育工作者。

      2015年,他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單位評為“最美新疆人之最美援疆幹部”稱號,3次被自治區黨委評為“全國19省市優秀援疆幹部人才”並被記功2次,被中組部授予“2017年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先進個人”,被河南省評為“2017年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第七屆河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等。2017年,劉誌懷光榮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2020年5月,劉誌懷調任新疆農業大學副校長。恰如他的微信名“在路上”,對劉誌懷來說,新疆是他一生的情懷,援疆工作一直在路上。

      嘔心瀝血

      創建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

      7月29日上午,記者通過電話連線采訪劉誌懷時,他正在新疆師範大學督導疫情防控工作。“我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劉誌懷告訴記者,7月20日,他來到新疆師範大學駐校,擔任該校疫情防控督導組組長。

      “多年援疆,讓我對這裏充滿了深深的依戀和情感,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前進的動力,紮根邊疆、服務邊疆,是我一生的情懷和追求。”劉誌懷說,2020年5月,劉誌懷調任新疆農業大學副校長時,他的內心充滿信心和力量。

      正是有著這樣的信念,2010年年底,劉誌懷從懷川大地一路西行來到美麗的天山腳下的新疆哈密職業技術學校,初到哈密,劉誌懷就為自己劃定了這一工作“紅線”——在援疆工作中絕不能碌碌無為。

      作為全國新一輪對口援疆以來唯一一位連續3次援疆、在疆工作達9年的資深援疆幹部,9年裏,劉誌懷先後參與了國家中職學校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河南理工大學與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能源產業研究院籌建等工作。

      2011年,哈密職業技術學校開始進行國家及自治區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劉誌懷主動請纓,主持其中的關鍵項目——數字化校園建設。由於缺乏專業人員,他既要製訂方案又要組織實施,前後共編製12本設計方案、12本招標文件,加上實施方案,有50多萬字。多少個日日夜夜,劉誌懷伏案工作,累了就和衣而眠,餓了就隨便吃點東西……

      哈密地區技能型人才需求調研、學院專業設置和實訓室設計、帶領學院教師赴河南學習……劉誌懷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即使學校放假,他也堅守崗位,經常加班到深夜。為了學校的發展,他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成功的路。

      夢想之花在汗水澆灌中驚豔綻放。

      在劉誌懷的努力下,一所性能優良、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的數字化校園建成,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2014年6月,作為中職學校的哈密職業技術學校順利升級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成長發展的見證者、締造者,劉誌懷心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

      開拓創新

      受援學校建設全麵開花結果

      “援疆幹部要成為豫哈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劉誌懷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初到哈密職業技術學校時,學校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曆的教師隻有5名,他鼓勵年輕教師攻讀河南理工大學在職碩士學位。據統計,河南理工大學先後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緊缺專業教師23名、工程碩士15名,引進碩士和博士學曆教師60餘名。通過言傳身教,帶動該院信息網絡中心4名技術人員提高專業水平,並和學院援疆教師組建了10個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團隊建設,為學校留下了過硬的教師隊伍和技術人才隊伍。

      為增強師資力量,劉誌懷注重發揮“傳幫帶”作用,幫助8名技術人員提高專業水平。他還要求學院的所有援疆幹部都要通過教課、示範、實操,把自己的技術、理念傳授給當地教師。

      哈密地處新疆東部,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為填補哈密作為煤炭資源富集區卻沒有能源研究機構的空白,進一步推動哈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強校企產學研合作,在劉誌懷的努力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部的支持下,2014年5月,河南理工大學與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哈密豫新能源產業研究院”。作為新疆第一個新能源產業研究院,已成功完成自治區和哈密市多項科研項目,有1項獲得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為新疆哈密能源企業提供了一係列技術服務,開展了安全培訓和應急管理培訓。依托研究院,還成功申報了自治區博士後創新基地和自治區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鐵崗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籌建院士工作站。

      劉誌懷積極支持受援學校專業建設,幫助打通技能型人才培養通道,提高學院辦學層次。2018年,協調河南對口支援高校資源,支持學院創新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新途徑,完成了與疆內本科高校聯合開展護理學專業“3+2”、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4+0”應用型本科人才在哈密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工作。

      為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劉誌懷積極帶領師生參加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協調河南後方學校以及援疆教師為參賽師生進行賽前輔導。幾年來,學院師生在全國和自治區職業技能大賽及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了良好成績。

      無悔援疆

      天山腳下播撒真情大愛

      2016年年底,劉誌懷圓滿完成第二次援疆任務時,家人本以為他能徹底回家工作了。沒想到,他又一次報了名。“實在是放不下研究院那個項目,總體規劃、圖紙設計、建築選址、用地審批、項目科研等工作,都是我和援疆隊友們與相關單位、部門積極協商完成的,在建設的關鍵時期,我不能不在啊!”劉誌懷說。

      “哈密有我割舍不下的事業。學校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數字化校園特色項目處於起步階段,能源產業研究院正在建設中……就像養育了一個孩子,他羽翼未豐,我怎舍得離開。”回憶起3次援疆的始末,劉誌懷滿懷深情地說。

      援疆9年多來,劉誌懷還積極與少數民族同胞開展交流交融交往。他積極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先後與5名少數民族“結親”;參加“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與25名南疆少數民族學生及家長交友。

      劉誌懷在第三次援疆時認識了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麥麗凱姆·麥提吐爾蓀,並和她結成了親戚。在日常的交流和走動中,兩個人之間的友誼越來越深。他兩次到南疆於田縣麥裏凱姆的老家走訪慰問,關心她的學習、生活,並請其到河南自己家中走親戚,彼此締結了父女深情,演繹了動人的民族團結故事。

      作為一名援疆幹部,9年來,哈密的菁菁校園、茫茫戈壁、盈盈綠洲、巍巍山巒,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足跡。

      無悔援疆路,天山留真情。

      像一棵深深紮根於戈壁灘上的胡楊樹,劉誌懷還將繼續紮根在這片他深深愛著的土地,踐行家國情懷,詮釋奉獻大愛……(記者 楊景鵬)

    文章編輯:陳東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