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專題區
一、訓練方法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二、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鬆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
胸──舒鬆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鬆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鬆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紮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鬆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三、打太極拳的要領
太極拳十大要領:虛靈頂勁、含胸拔背、鬆腰、分虛實、沉肩墜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
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鬆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麵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於外,心靜於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指每一指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鬆協調而緊密銜接。
打太極拳要求鬆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製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複和改善,消除由神經係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衰弱、心髒病、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武派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太極拳論》開頭三句即是:"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這充分說明太極拳身法輕靈的重要意義。
在教學中身法要特別重視:“習太極拳必須處處按照太極拳的原理要求完整豐富,無論是教與練必須從身法著眼,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必須嚴格要求。”練身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練外形,就是學習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閭正中為基準(在前進、後退、左轉、右旋時,必須保持軀幹的中正),強調步法上嚴格分清虛實,以正中為前提,變換時完全用內勁而不允許依靠身體的前俯後仰、左右偏倚,或者身體的起伏來借力;上下肢與身法必須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會直接影響身法。既要支持身體的穩定,又要顧及分清虛實,對初學者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但必須練好八條之後,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靈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隻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
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極拳是用"起、承、開、合"四個要領貫串始終,因此在習練中不可因起、承、開、合節序的關係而產生繼續的現象。應以求尾閭正中,將含胸、拔背、裹襠、護臀、提頂、吊襠、鬆肩、沉肘和虛實分清等法則,一個一個地逐漸掌握好。然後再求腰脊斂氣,使氣注腰間。脊骨之氣能注於腰間,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聯成一體。能聯合一體,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達到靈活協調,進一步掌握行氣運動的功夫。能做好以上這些要領,就能以意送氣達於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氣沉丹田。
(二)練太極拳必須明確呼吸自然之理,千萬不能閉氣。練拳從開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貫注,周身要空鬆,勁才能顯得正,決不能用呼吸係統的運動來支配太極拳的開合運動。手法要氣勢騰挪,有預運之勢,無散漫之意;神聚於眼,我意欲向何處,則眼神直射何處,周身也直射何處,一轉眼則周身全轉。視靜猶動,視動猶靜,總須從神聚而來,手法達於氣勢騰挪,即可氣貫手指。
(三)平時行功走架,既要沉著穩妥,又須輕靈自如。每一拳勢必須分“起、承、開、合”四個字,但四字之間不可截然斷續,必須做到連貫自如,不能呆板,要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走架時要學會知己的本領,一動勢/必先問問自己有何處不夠,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隻有不斷糾正,才能不斷進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滯,所謂身法輕靈,必須貫徹於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於運用,平日行功走架時,就要當做正在與人打手,在打手時又要當做走架,如是相輔相成,拳藝才能不斷提高。走架成熟之時,全身似氣球,身體猶如懸空,兩手高低屈伸皆能靈活自如,兩腿不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虛實變換,無不隨意所欲。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日久功深,太極拳的精妙藝術得矣
四、太極拳的規律
學任何東西都一樣,聰明人掌握規律,一般人學姿勢。學練太極拳,掌握規律非常重要,否則容易陷入【請不要亂說話,詞語被禁止】陣。
(一)掌握規律:
1、中正安舒,八麵支撐。
2、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
3、運勁要有折疊,進退要有轉換。進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為旗杆,手為旗幟。
5、其根在腳,主宰於腰(實際是胯),形於手指。練胯、腰腿間求之。
(二)主要問題:
1、概念:摟膝拗步(掌),是太極拳標誌性的動作,最具有代表性。“掌”是李雅軒專門加上的。我們平時往往是摟腰,因襠打不開。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相隨,協調,右腳左手稱“拗步”。手足到位,腰為軸,手為車輪。
2、動作要領:接手揮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轉,再打開手(肩肘手)成前後平衡狀。
(2)重心下沉出左胯膝足,左腳跟落地。
(3)腰從右後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隨腰落成摟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狀、左手指第二關節與左膝尖平、跟膝於左邊一拳遠,右手與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領:腰要旋,並帶動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於兩腿根上(胯)使腿根處向兩邊脹開。前7後3為標準(矛盾樁稱歇步,前3後7)。
(三)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一步功夫鐵牛耕地,二步功夫如履薄冰,三步功夫行雲流水。
鐵牛耕地,是基礎功,四川李雅軒傳的楊式大架裏的基本功,目的達到紮實的腿功,練出的勁有彈性。24、40、42、、48、85式等根據傳統套路結合所謂陳吳武孫四家精華編製而成,以楊式傳統套路為主。
(四)學習過程:
1、推手:減掉了單推,直接進入雙推(四正推手),掤捋擠按,達到渾圓的彈簧勁(掤)即向外撐的勁。
2、做好開合、勁的均勻,最難勻,特別是轉彎處斷續。合(收)時,百會、會陰上下一條線;開(出)時,中軸線變粗,向外膨脹。
3、傳統的練法,從推開始(3年)——對拔(3年)——渾圓(3年)——虛無(1年),太極10年不出門。實際上方法恰當,直接進入渾圓階段,不需要3年,進入虛無階段。
4、每個人起步有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過高,隻與自己比、與最接近的人去比較。
5、求實態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極拳不在架式在氣勢,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五、練好太極拳的五個要點
太極明師李正老師在講解(怎樣練好太極拳)的論述中,講了五個要點。
1、學拳
這個階段是指學太極拳的招數。
2、修拳(指修正)
如果你學一套拳用一個月的話,那麽修拳就要用十個月,這階段讓老師幫著糾正拳的身法和基本要領
3、練拳
拳打萬遍,自然精。
4、內外合一
太極拳的中級階段是懂勁
這個階段要把太極拳的開合,伸縮,起落和呼吸都結合起來,讓丹田,腰肌發出的力量達到四稍。
5、隨心所欲,太極拳的神明階段
這也是太極拳的高層次,拳不僅在外形上舒展漂亮,從內勁呼吸上也暢通無阻,一氣嗬成,使人感到練得如春風楊柳,行雲流水。
六、如何練好太極步
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走好太極步。太極拳要求運動如抽絲,要求連綿不斷,講究其跟在腳,發勁於腿,如不能正確走好太極步是達不到以上的境界。
太極步包括前進、後退和左右移動。它貫穿於太極拳整個套路,隻有正確走好太極步,太極拳才能體現出它真正的韻味。
怎麼走好太極步?
第一,必須保持正確的身型、身法(即上虛下實)。不前俯後仰,左右歪斜,走路時要像鴨子遊水一樣,上體中正、安舒、沉穩,隻有下肢運動。
第二,邁步時須緩緩將重心移向一側,其胯根內收,使腹部充實重心坐穩,然後緩緩提起另一側腿,(必須由大腿蓄勁於膝,帶動小腿,提腳跟,足跟自然下垂),慢慢邁出足尖由下垂變為上翹,足跟落地要輕點(邁步如貓行),然後過渡到足掌足尖,後身體有意識向下沉勁,重心稍壓前腿,隨後再重心後移做下麵的動作。動作要點是速度不能有快有慢,無論下落和上翹,必須要有阻力感,不可隨意,這樣才能做到運動如抽絲,才符合如履薄冰的要求。
第三,後腿向前上步時,必須把重心全移到左腿,並向下沉實後,才能緩緩提後腿。要防止重心還未移到位,後腿就蹬地上提。這樣也保證了步伐的穩定性
七、初學者怎樣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是非常有益的一項體育活動。它不受性別、年齡、場地環境、體質條件的限製。尤其腦力工作,長時間坐著工作、學習,以及體力活動逐漸減少的中老年人,體弱者,練後都能感覺到身體狀況有明顯的改善。首先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鬆,使人的精神得到鍛練。又能使血氣循環暢旺盛。對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太極拳運動中,有一部分動作專門練習平衡能力的腿部受力增加,骨質的含鈣量也會增加,骨骼就變得很堅固了。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通過繃、捋、擠、按、前進、等動作使肌耐力得以提高,使人的腰腿各關節的柔韌度增強。太極拳的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收腹斂臀等身法要求,使練習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鍛煉,練出良好的體型。還能通過正確的呼吸方去提高心肺功能。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麵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能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心髒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炎、糖尿病等有著一定的改善。
常聽一些朋友說想練太極拳,但覺不易上手。其實認識到太極拳的好處,對它產生興趣,入門並不是件很難事。為了讓您學得快一些,少走點兒我走過的彎路,告訴你一些我的學拳體會:
首先要從簡單的套路學起。比如24式簡化太極拳就很好。它動作不多,時間短(4-5分鍾),式子較全麵。當時全國一些名家編這個套路時,還考慮到它的動作符合人的運動生理,既能得到鍛練又不易造成運動傷害。然後再學些稍複雜一點的套路。再就是練過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於練器械,有了紮實的功底,再去練刀劍槍棍就會簡單一些,要循序漸進,不能著急。
再就是要方法正確。買一些教學碟和書看看。找個自己覺得練得不錯的老師學練會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師練,注意手、足、身的運動狀態、軌跡及起始位置。最重要還得多練。練拳,練拳,多練才能出拳。俗話說:“拳不離手”,就是這個道理。以前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是叫人們耐心練習,所以武術又叫“功夫”。不過現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練就了。現在的師傅開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搶自己的飯碗。再說還有那麼多書。買張光碟,你叫他給你練幾遍他就給你練幾遍。很方便的。學拳時要學習一些基本功。如壓腿,踢腿,蹲馬步等拉韌帶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鬆”。
學拳時一定要認真學習自我保護。練前做好功前準備;練後注意做一下整理放鬆活動;壓踢腿時不要過猛,以免拉傷韌帶;練拳過程中注意膝關節彎曲方向盡量和腳尖方向一致,並且注意膝蓋前彎不要超過腳尖。還有大家在做其他體育運動時的一些保護措施都可以借鑒。總之,要搞清楚我們練拳的目的是強身健體,而不是讓自己再受到傷病的纏繞。
還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練到半路放棄了,也不是不想練了,就是半路想偷個懶。可是放下時間長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來。堅持練習,有空多練,沒時間抽點小空琢磨一兩個動作也可以。
學拳的過程中要不斷結合學一些太極理論。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識,動作才會正確好看。並且越練興趣越大。楊式太極拳謫傳大師楊澄甫的"太極十要"是為多數習練太極拳者熟悉的。
既易記又比全麵,其中講述丁太極學習中必須掌握和熟悉的要領,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隨、連綿不斷等要點。
關於太極拳的要點有各種提法,我體會重點要求四個字,它們既是要求同時注意的,又有由淺到深的順序,即:正、圓、活、鬆。正是根基;圓、活是要領;鬆既是一種狀態,又是意念,是練武者需要始終追求的東西。
“正”,是講立身中正,太極十要中的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收腹斂等要領都含有這方麵的意思。
“圓”,就是指拳式中,一舉手一投足其動作軌跡須走圓弧形,不可直來直去。所以有人說太極拳是圓的運動。有時看到一些老拳家發拳出腳,其線路似乎不太圓。你仔細觀察其實他們走的是旋勁。
在動作紮實熟的基礎上,這個"圓"越走越小。這裏有一個由生疏到熟練,由外圓到內旋的長期鍛練修養過程,非一日之功,初練者一定得老老實實走圓。
“活”,是指動作要靈活,不可僵硬。頭項要虛靈,腰胯得鬆靈,手足要靈動。有一處僵硬則影響全身。
“鬆”,要求全身放鬆,這種鬆是在意識控製中的,絕不是鬆懈軟弱。鬆,既是初學者應注意的要點,又是習練太極拳的極高境界。很多大師們已經將拳修練到出神入化,仍不忘時常求鬆。
總之,學習太極拳,要有信心,有恒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一、訓練方法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二、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鬆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
胸──舒鬆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鬆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鬆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紮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鬆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三、打太極拳的要領
太極拳十大要領:虛靈頂勁、含胸拔背、鬆腰、分虛實、沉肩墜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
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鬆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麵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於外,心靜於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指每一指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鬆協調而緊密銜接。
打太極拳要求鬆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製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複和改善,消除由神經係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衰弱、心髒病、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武派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太極拳論》開頭三句即是:"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這充分說明太極拳身法輕靈的重要意義。
在教學中身法要特別重視:“習太極拳必須處處按照太極拳的原理要求完整豐富,無論是教與練必須從身法著眼,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必須嚴格要求。”練身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練外形,就是學習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閭正中為基準(在前進、後退、左轉、右旋時,必須保持軀幹的中正),強調步法上嚴格分清虛實,以正中為前提,變換時完全用內勁而不允許依靠身體的前俯後仰、左右偏倚,或者身體的起伏來借力;上下肢與身法必須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會直接影響身法。既要支持身體的穩定,又要顧及分清虛實,對初學者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但必須練好八條之後,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靈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隻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
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極拳是用"起、承、開、合"四個要領貫串始終,因此在習練中不可因起、承、開、合節序的關係而產生繼續的現象。應以求尾閭正中,將含胸、拔背、裹襠、護臀、提頂、吊襠、鬆肩、沉肘和虛實分清等法則,一個一個地逐漸掌握好。然後再求腰脊斂氣,使氣注腰間。脊骨之氣能注於腰間,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聯成一體。能聯合一體,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達到靈活協調,進一步掌握行氣運動的功夫。能做好以上這些要領,就能以意送氣達於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氣沉丹田。
(二)練太極拳必須明確呼吸自然之理,千萬不能閉氣。練拳從開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貫注,周身要空鬆,勁才能顯得正,決不能用呼吸係統的運動來支配太極拳的開合運動。手法要氣勢騰挪,有預運之勢,無散漫之意;神聚於眼,我意欲向何處,則眼神直射何處,周身也直射何處,一轉眼則周身全轉。視靜猶動,視動猶靜,總須從神聚而來,手法達於氣勢騰挪,即可氣貫手指。
(三)平時行功走架,既要沉著穩妥,又須輕靈自如。每一拳勢必須分“起、承、開、合”四個字,但四字之間不可截然斷續,必須做到連貫自如,不能呆板,要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走架時要學會知己的本領,一動勢/必先問問自己有何處不夠,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隻有不斷糾正,才能不斷進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滯,所謂身法輕靈,必須貫徹於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於運用,平日行功走架時,就要當做正在與人打手,在打手時又要當做走架,如是相輔相成,拳藝才能不斷提高。走架成熟之時,全身似氣球,身體猶如懸空,兩手高低屈伸皆能靈活自如,兩腿不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虛實變換,無不隨意所欲。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日久功深,太極拳的精妙藝術得矣
四、太極拳的規律
學任何東西都一樣,聰明人掌握規律,一般人學姿勢。學練太極拳,掌握規律非常重要,否則容易陷入【請不要亂說話,詞語被禁止】陣。
(一)掌握規律:
1、中正安舒,八麵支撐。
2、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
3、運勁要有折疊,進退要有轉換。進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為旗杆,手為旗幟。
5、其根在腳,主宰於腰(實際是胯),形於手指。練胯、腰腿間求之。
(二)主要問題:
1、概念:摟膝拗步(掌),是太極拳標誌性的動作,最具有代表性。“掌”是李雅軒專門加上的。我們平時往往是摟腰,因襠打不開。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相隨,協調,右腳左手稱“拗步”。手足到位,腰為軸,手為車輪。
2、動作要領:接手揮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轉,再打開手(肩肘手)成前後平衡狀。
(2)重心下沉出左胯膝足,左腳跟落地。
(3)腰從右後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隨腰落成摟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狀、左手指第二關節與左膝尖平、跟膝於左邊一拳遠,右手與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領:腰要旋,並帶動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於兩腿根上(胯)使腿根處向兩邊脹開。前7後3為標準(矛盾樁稱歇步,前3後7)。
(三)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一步功夫鐵牛耕地,二步功夫如履薄冰,三步功夫行雲流水。
鐵牛耕地,是基礎功,四川李雅軒傳的楊式大架裏的基本功,目的達到紮實的腿功,練出的勁有彈性。24、40、42、、48、85式等根據傳統套路結合所謂陳吳武孫四家精華編製而成,以楊式傳統套路為主。
(四)學習過程:
1、推手:減掉了單推,直接進入雙推(四正推手),掤捋擠按,達到渾圓的彈簧勁(掤)即向外撐的勁。
2、做好開合、勁的均勻,最難勻,特別是轉彎處斷續。合(收)時,百會、會陰上下一條線;開(出)時,中軸線變粗,向外膨脹。
3、傳統的練法,從推開始(3年)——對拔(3年)——渾圓(3年)——虛無(1年),太極10年不出門。實際上方法恰當,直接進入渾圓階段,不需要3年,進入虛無階段。
4、每個人起步有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過高,隻與自己比、與最接近的人去比較。
5、求實態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極拳不在架式在氣勢,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五、練好太極拳的五個要點
太極明師李正老師在講解(怎樣練好太極拳)的論述中,講了五個要點。
1、學拳
這個階段是指學太極拳的招數。
2、修拳(指修正)
如果你學一套拳用一個月的話,那麽修拳就要用十個月,這階段讓老師幫著糾正拳的身法和基本要領
3、練拳
拳打萬遍,自然精。
4、內外合一
太極拳的中級階段是懂勁
這個階段要把太極拳的開合,伸縮,起落和呼吸都結合起來,讓丹田,腰肌發出的力量達到四稍。
5、隨心所欲,太極拳的神明階段
這也是太極拳的高層次,拳不僅在外形上舒展漂亮,從內勁呼吸上也暢通無阻,一氣嗬成,使人感到練得如春風楊柳,行雲流水。
六、如何練好太極步
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走好太極步。太極拳要求運動如抽絲,要求連綿不斷,講究其跟在腳,發勁於腿,如不能正確走好太極步是達不到以上的境界。
太極步包括前進、後退和左右移動。它貫穿於太極拳整個套路,隻有正確走好太極步,太極拳才能體現出它真正的韻味。
怎麼走好太極步?
第一,必須保持正確的身型、身法(即上虛下實)。不前俯後仰,左右歪斜,走路時要像鴨子遊水一樣,上體中正、安舒、沉穩,隻有下肢運動。
第二,邁步時須緩緩將重心移向一側,其胯根內收,使腹部充實重心坐穩,然後緩緩提起另一側腿,(必須由大腿蓄勁於膝,帶動小腿,提腳跟,足跟自然下垂),慢慢邁出足尖由下垂變為上翹,足跟落地要輕點(邁步如貓行),然後過渡到足掌足尖,後身體有意識向下沉勁,重心稍壓前腿,隨後再重心後移做下麵的動作。動作要點是速度不能有快有慢,無論下落和上翹,必須要有阻力感,不可隨意,這樣才能做到運動如抽絲,才符合如履薄冰的要求。
第三,後腿向前上步時,必須把重心全移到左腿,並向下沉實後,才能緩緩提後腿。要防止重心還未移到位,後腿就蹬地上提。這樣也保證了步伐的穩定性
七、初學者怎樣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是非常有益的一項體育活動。它不受性別、年齡、場地環境、體質條件的限製。尤其腦力工作,長時間坐著工作、學習,以及體力活動逐漸減少的中老年人,體弱者,練後都能感覺到身體狀況有明顯的改善。首先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鬆,使人的精神得到鍛練。又能使血氣循環暢旺盛。對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太極拳運動中,有一部分動作專門練習平衡能力的腿部受力增加,骨質的含鈣量也會增加,骨骼就變得很堅固了。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通過繃、捋、擠、按、前進、等動作使肌耐力得以提高,使人的腰腿各關節的柔韌度增強。太極拳的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收腹斂臀等身法要求,使練習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鍛煉,練出良好的體型。還能通過正確的呼吸方去提高心肺功能。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麵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能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心髒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炎、糖尿病等有著一定的改善。
常聽一些朋友說想練太極拳,但覺不易上手。其實認識到太極拳的好處,對它產生興趣,入門並不是件很難事。為了讓您學得快一些,少走點兒我走過的彎路,告訴你一些我的學拳體會:
首先要從簡單的套路學起。比如24式簡化太極拳就很好。它動作不多,時間短(4-5分鍾),式子較全麵。當時全國一些名家編這個套路時,還考慮到它的動作符合人的運動生理,既能得到鍛練又不易造成運動傷害。然後再學些稍複雜一點的套路。再就是練過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於練器械,有了紮實的功底,再去練刀劍槍棍就會簡單一些,要循序漸進,不能著急。
再就是要方法正確。買一些教學碟和書看看。找個自己覺得練得不錯的老師學練會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師練,注意手、足、身的運動狀態、軌跡及起始位置。最重要還得多練。練拳,練拳,多練才能出拳。俗話說:“拳不離手”,就是這個道理。以前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是叫人們耐心練習,所以武術又叫“功夫”。不過現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練就了。現在的師傅開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搶自己的飯碗。再說還有那麼多書。買張光碟,你叫他給你練幾遍他就給你練幾遍。很方便的。學拳時要學習一些基本功。如壓腿,踢腿,蹲馬步等拉韌帶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鬆”。
學拳時一定要認真學習自我保護。練前做好功前準備;練後注意做一下整理放鬆活動;壓踢腿時不要過猛,以免拉傷韌帶;練拳過程中注意膝關節彎曲方向盡量和腳尖方向一致,並且注意膝蓋前彎不要超過腳尖。還有大家在做其他體育運動時的一些保護措施都可以借鑒。總之,要搞清楚我們練拳的目的是強身健體,而不是讓自己再受到傷病的纏繞。
還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練到半路放棄了,也不是不想練了,就是半路想偷個懶。可是放下時間長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來。堅持練習,有空多練,沒時間抽點小空琢磨一兩個動作也可以。
學拳的過程中要不斷結合學一些太極理論。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識,動作才會正確好看。並且越練興趣越大。楊式太極拳謫傳大師楊澄甫的"太極十要"是為多數習練太極拳者熟悉的。
既易記又比全麵,其中講述丁太極學習中必須掌握和熟悉的要領,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隨、連綿不斷等要點。
關於太極拳的要點有各種提法,我體會重點要求四個字,它們既是要求同時注意的,又有由淺到深的順序,即:正、圓、活、鬆。正是根基;圓、活是要領;鬆既是一種狀態,又是意念,是練武者需要始終追求的東西。
“正”,是講立身中正,太極十要中的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收腹斂等要領都含有這方麵的意思。
“圓”,就是指拳式中,一舉手一投足其動作軌跡須走圓弧形,不可直來直去。所以有人說太極拳是圓的運動。有時看到一些老拳家發拳出腳,其線路似乎不太圓。你仔細觀察其實他們走的是旋勁。
在動作紮實熟的基礎上,這個"圓"越走越小。這裏有一個由生疏到熟練,由外圓到內旋的長期鍛練修養過程,非一日之功,初練者一定得老老實實走圓。
“活”,是指動作要靈活,不可僵硬。頭項要虛靈,腰胯得鬆靈,手足要靈動。有一處僵硬則影響全身。
“鬆”,要求全身放鬆,這種鬆是在意識控製中的,絕不是鬆懈軟弱。鬆,既是初學者應注意的要點,又是習練太極拳的極高境界。很多大師們已經將拳修練到出神入化,仍不忘時常求鬆。
總之,學習太極拳,要有信心,有恒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