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專題區
喜訊:太極拳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2月17日晚,當喜訊從牙買加傳來那一刻,河南沸騰了!焦作沸騰了!河洛之濱、太極拳發源地——溫縣趙堡鎮陳家溝村沸騰了!
此刻,太極拳傳承人、全球近4億太極拳習練者,以及所有熱愛關心太極拳文化的人們,盡情地抒發喜悅之情。
此刻,太極拳帶著和諧、健康、共享的時代特征,以更加開闊的胸襟,熱情地擁抱全世界。
傳 承
300多年前,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手執《黃庭經》,麵對一濁一清的河洛之水,漸悟太極陰陽學說的奧秘,結合導引吐納之術及中醫經絡學說,借鑒戚繼光之《紀效新書》,創立了太極拳。
一拳開創世紀風。
300多年來,曆經滄海桑田,數代人匠心傳承,太極拳形成了陳式、楊式、武式、和式、吳式、李式、孫式、王其和太極拳等流派,在中國傳統武術領域光芒璀璨。
300多年間,剛柔相濟、博采眾長、和諧包容,又飽含家國情懷的太極拳,影響著全世界。
如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億多人在習練太極拳。太極拳館遍布世界,僅焦作籍太極拳師在世界各地開設的武館就有600多家,加盟武館、分支機構多達4400餘家,社會輔導點、教學點超5萬個。
陳家溝擁有4所太極拳學校、30多個家庭拳館和300多名拳師。以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為代表的100多位太極拳師走出國門,廣收門徒。
從家傳武學到全球共享,這是一種更加開放的傳承,這是一種更加自信的姿態。太極拳,是中國獻給世界的厚禮。
保 護
300多年前,一人創拳,點燃文化香火;眾人守護,滋養文化根脈。今天,太極拳從“國家名片”上升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球共享,造福人類。
時代,成就了太極拳。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太極拳亮相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暨競賽大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太極拳首次在全國性大型活動中亮相。
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會見日本友人鬆村謙三時說:“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充滿哲理,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著血緣關係。學、練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身自衛,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種美的享受,可以給人們生活帶來無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壽。”
1960年3月18日,毛澤東主席發出了“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遊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運動”的號召。
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會見日本友人三宅正一時欣然題詞“太極拳好”。
在文化強國戰略指引下,太極拳“越走”越自信,“越走”路越寬。
2006年5月20日,陳式太極拳和楊式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08年6月,武式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4年12月,吳式太極拳、李式太極拳、王其和太極拳、和式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08年8月,太極拳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啟動。2018年,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將太極拳作為中國唯一項目,列入2019年新一輪申報工作,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多年來,隨著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深入開展,太極拳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進入新階段。
在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年—2020年)》中,首次將“太極拳”從“中國武術”中單列出來,大力倡導發展太極拳運動。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時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太極拳作為發源於陳家溝的功夫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太極拳文化,用太極語言講好“中國故事”,是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文化支撐。
大洋彼岸飛來報喜鳥。太極拳成為我國第41個、河南省唯一一個地域鮮明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我國傳統武術中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我國擁有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播度最廣、受國際社會接受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發 展
河洛之濱的陳家溝,玉質天成。300多年來,勤勞樸實的陳氏後人在這裏與拳共生共興共榮。如今,這裏成了全世界太極拳人的朝聖之地。今日,小村依舊美麗寧靜,隻是氣質更加迷人。
從陳家溝到全世界,太極拳為世界看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1992年9月,首屆中國·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在溫縣舉行。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日本、 韓國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343名太極拳運動員應邀參會。太極拳完成了“世界首秀”。
2000年8月,首屆中國·焦作(溫縣第六屆)國際太極拳年會舉行。2001年3月,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
2002年,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年會更名為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此屆大賽實現了太極文化與焦作山水旅遊資源的有機融合。
2005年8月,中國·焦作第三屆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暨第四屆焦作山水旅遊節隆重舉辦。閉幕式上,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向焦作市頒發“太極聖地”匾牌。
2015年,焦作發起組織了“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活動,在國內外63個城市同步舉行,成功挑戰世界吉尼斯紀錄;2017年,組織開展了世界百城千人太極拳集中展演活動,國內500多座城市、國外26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座城市的太極拳愛好者熱烈響應;2019年“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在國外36座城市、國內200多座城市舉行,超百萬名太極拳愛好者參加演練,擴大了“一帶一路”的“朋友圈”。
創 新
市委書記王小平說,太極拳不僅是“競技拳”,也是“文化拳”和“養生拳”,吸納了中國傳統儒道哲學,體現了陰陽辯證思想,融合了技擊、健身、養生等功能,其神奇功效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已成為新世紀的高雅文化和健康風向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世界發現了“太極拳抗疫”的價值和功效。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的戰略目標,勾勒出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發展藍圖,全力打造世界太極城。
今年10月份,《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世界太極拳發展報告(2019)》首發式在我市舉辦。書中,黃河文化與太極文化交相輝映,太極拳的健康、養生功能進一步彰顯。
“太極+旅遊”“太極+康養”“太極+文創”等“太極+”組合優勢彰顯。這,就是“中國出品”的“世界拳”!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喜訊:太極拳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2月17日晚,當喜訊從牙買加傳來那一刻,河南沸騰了!焦作沸騰了!河洛之濱、太極拳發源地——溫縣趙堡鎮陳家溝村沸騰了!
此刻,太極拳傳承人、全球近4億太極拳習練者,以及所有熱愛關心太極拳文化的人們,盡情地抒發喜悅之情。
此刻,太極拳帶著和諧、健康、共享的時代特征,以更加開闊的胸襟,熱情地擁抱全世界。
傳 承
300多年前,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手執《黃庭經》,麵對一濁一清的河洛之水,漸悟太極陰陽學說的奧秘,結合導引吐納之術及中醫經絡學說,借鑒戚繼光之《紀效新書》,創立了太極拳。
一拳開創世紀風。
300多年來,曆經滄海桑田,數代人匠心傳承,太極拳形成了陳式、楊式、武式、和式、吳式、李式、孫式、王其和太極拳等流派,在中國傳統武術領域光芒璀璨。
300多年間,剛柔相濟、博采眾長、和諧包容,又飽含家國情懷的太極拳,影響著全世界。
如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億多人在習練太極拳。太極拳館遍布世界,僅焦作籍太極拳師在世界各地開設的武館就有600多家,加盟武館、分支機構多達4400餘家,社會輔導點、教學點超5萬個。
陳家溝擁有4所太極拳學校、30多個家庭拳館和300多名拳師。以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為代表的100多位太極拳師走出國門,廣收門徒。
從家傳武學到全球共享,這是一種更加開放的傳承,這是一種更加自信的姿態。太極拳,是中國獻給世界的厚禮。
保 護
300多年前,一人創拳,點燃文化香火;眾人守護,滋養文化根脈。今天,太極拳從“國家名片”上升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球共享,造福人類。
時代,成就了太極拳。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太極拳亮相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暨競賽大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太極拳首次在全國性大型活動中亮相。
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會見日本友人鬆村謙三時說:“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充滿哲理,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著血緣關係。學、練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身自衛,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種美的享受,可以給人們生活帶來無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壽。”
1960年3月18日,毛澤東主席發出了“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遊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運動”的號召。
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會見日本友人三宅正一時欣然題詞“太極拳好”。
在文化強國戰略指引下,太極拳“越走”越自信,“越走”路越寬。
2006年5月20日,陳式太極拳和楊式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08年6月,武式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4年12月,吳式太極拳、李式太極拳、王其和太極拳、和式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08年8月,太極拳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啟動。2018年,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將太極拳作為中國唯一項目,列入2019年新一輪申報工作,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多年來,隨著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深入開展,太極拳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進入新階段。
在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年—2020年)》中,首次將“太極拳”從“中國武術”中單列出來,大力倡導發展太極拳運動。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時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太極拳作為發源於陳家溝的功夫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太極拳文化,用太極語言講好“中國故事”,是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文化支撐。
大洋彼岸飛來報喜鳥。太極拳成為我國第41個、河南省唯一一個地域鮮明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我國傳統武術中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我國擁有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播度最廣、受國際社會接受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發 展
河洛之濱的陳家溝,玉質天成。300多年來,勤勞樸實的陳氏後人在這裏與拳共生共興共榮。如今,這裏成了全世界太極拳人的朝聖之地。今日,小村依舊美麗寧靜,隻是氣質更加迷人。
從陳家溝到全世界,太極拳為世界看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1992年9月,首屆中國·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在溫縣舉行。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日本、 韓國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343名太極拳運動員應邀參會。太極拳完成了“世界首秀”。
2000年8月,首屆中國·焦作(溫縣第六屆)國際太極拳年會舉行。2001年3月,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
2002年,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年會更名為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此屆大賽實現了太極文化與焦作山水旅遊資源的有機融合。
2005年8月,中國·焦作第三屆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暨第四屆焦作山水旅遊節隆重舉辦。閉幕式上,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向焦作市頒發“太極聖地”匾牌。
2015年,焦作發起組織了“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活動,在國內外63個城市同步舉行,成功挑戰世界吉尼斯紀錄;2017年,組織開展了世界百城千人太極拳集中展演活動,國內500多座城市、國外26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座城市的太極拳愛好者熱烈響應;2019年“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在國外36座城市、國內200多座城市舉行,超百萬名太極拳愛好者參加演練,擴大了“一帶一路”的“朋友圈”。
創 新
市委書記王小平說,太極拳不僅是“競技拳”,也是“文化拳”和“養生拳”,吸納了中國傳統儒道哲學,體現了陰陽辯證思想,融合了技擊、健身、養生等功能,其神奇功效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已成為新世紀的高雅文化和健康風向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世界發現了“太極拳抗疫”的價值和功效。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的戰略目標,勾勒出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發展藍圖,全力打造世界太極城。
今年10月份,《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世界太極拳發展報告(2019)》首發式在我市舉辦。書中,黃河文化與太極文化交相輝映,太極拳的健康、養生功能進一步彰顯。
“太極+旅遊”“太極+康養”“太極+文創”等“太極+”組合優勢彰顯。這,就是“中國出品”的“世界拳”!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