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太極拳專題 > 話說太極拳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
更新時間:2020-12-15 21:20:41    來源:焦作日報

  編者按

  太極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中的燦爛一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識,是東方文化的精髓,是東方傳統智慧的動態符號,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

  河南省太極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嚴雙軍從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在港澳台的發展、太極拳的技法功用和價值三個方麵分析闡述,完成《話說太極拳》並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最理想的人生狀態就是分別從自然之我、社會之我、個體之我的不同角度去滿足人的生命需求。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了解太極拳的傳承發展與功能價值,今天起,我們以連載的方式將這部書推出,與大家共享。

  引 子

  說起太極拳,想必大家都知道。

  但是要說太極拳的創始人,可能就有人不知道了,說不定還會牽扯出個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人物,說什麼夜夢玄武大帝秘授拳法,一夜間就變成了太極拳大仙。這些,都是一些攀仙附道糊弄人的天方奇譚,也叫說瞎話。真正的太極拳創始人,是明末清初的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

  有人說,緩抬腳、輕落步,一起一落間,太極拳滲透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古老哲學;也有人說,靜製動、柔克剛,一招一式中,太極拳浸潤著的是東方文化的神秘、包容、和諧與力量。

  太極拳,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東方文化精粹。

  翻開曆史典籍,體悟古代先賢對宇宙自然的探究,可以感受到太極拳拳理由遠及近、由宏及微、由巨及細的產生與變化過程。

  《易傳·係辭》中的名句有:一陰一陽之謂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寫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並指出“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這說明了天地之間、世界萬物皆有規矩,同時也說明了規矩的本質即一切事物都存在有變化的規律。

  陳鑫,是陳家溝陳氏第十六世,太極拳第八代傳人,清末歲貢生,是近代中國武術史上著名的太極拳理論家。他在《詠太極拳》詩中寫到:太極理循環,相傳不計年。此中有精義,動靜皆無衍。開合原無定,屈伸勢相連。乾坤如橐龠,太極一大囊。盈虛消息故,皆在此中藏。

  陳鑫在《太極拳經譜》中寫到:太極兩儀,天地陰陽,闔辟動靜,柔之與剛。屈伸往來,進退存亡,一開一合,有變有常。

  在《太極拳論》中,陳鑫寫到:拳名太極,實天機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也,一絲不假強炎,強為者皆非太極自然之理,不得名為太極拳。

  在《太極拳推原解》中,陳鑫寫到:中和元氣,隨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貫注。變化猶龍,人莫能測,運用在心,此是真訣。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內以修身,外以製敵。

  太極拳,發源於中國河南省溫縣陳家溝。

  陳家溝,是黃河北岸、清風嶺上一個不大的村莊。

  太極拳,就是從這樣一個僻遠的小村莊裏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穿越太行山,走到京師,走遍中國,風靡全球。一步一步地,太極拳走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正如太極宗師陳鑫所言:天地間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嚐有直而無曲者矣。當整個世界被新的物質重新勾勒輪廓,當白天黑夜早已紊亂了它應有的程序,流行的成為過去,過去的又重新成為流行。當一切的一切都在飛速變化的時候,陳家溝,依然是陳家溝。在這裏,太極拳依然是太極拳。

  穿越曆史,我們再回首陳家溝,重新審視太極拳。

  第一回 發源地陳家溝

  陳家溝村,位於黃河北岸,溫縣城東五公裏的清風嶺上,地理坐標北緯34°56′33″、東經113°8′40″。她北負太行之雄,南據虎牢之險,有黃河天塹為屏。在冷兵器時代,這裏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武王伐紂、楚漢之爭、虎牢關之戰等著名古代戰役也都發生在此,所以這裏人們自古尚武。

  陳家溝與伏羲畫卦台隔河相望,有著厚重的太極文化積澱。她與神農澗相距不遠,又是著名的懷藥之鄉,中醫、中藥在此大行其道,中醫文化根深蒂固。

  陳家溝明代稱常陽村,地勢北高南低。由於古代沁河洪水頻發,向南流入黃河,長年累月的衝擊,在清風嶺上形成了無數條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溝壑。村內有三條長約1500米的大溝,分別為東溝、西溝和中溝。村民臨溝而居,隨著陳姓繁衍,便改名為陳家溝。

  陳家溝村南有隔黃河相望的虎牢關、伏羲台、河洛文化等遺址。虎牢關是東控開封、西扼洛陽兩都的軍事要塞。在伊洛河與黃河交彙處,一青一渾的兩股河水在此交彙、交融,形成了天然太極圖。伏羲台是當年伏羲登台俯瞰黃河與洛水相交,構思孕育太極圖的地方,是“易文化”的發源地。距陳家溝西北10公裏處便是孔子著名弟子、大儒子夏故裏,40公裏處是道教聖地陽洛山“二仙廟”,西南100公裏處有嵩山少林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與儒教文化都在這裏彙集,形成了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厚重中原文化。

  陳氏始祖從山西移民到此,便帶有家傳長拳。這裏溝壑交錯、兵匪出沒,經常騷擾百姓,為了保衛桑梓,村裏成立了武學社,陳家溝人習武成風。這裏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和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對陳王廷創編太極拳產生了深遠影響。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朱元璋於元至正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派兵北伐,強渡黃河。元明雙方軍隊在黃河北岸懷慶府屬地長期交戰。由於戰爭和自然災害,致使懷慶府方圓數百裏人煙幾絕,造成了萬頃良田荒蕪。

  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以山西布政使司洪洞縣為中心向懷慶府屬地移民。祖籍山西布政使司澤州東土河村的青年陳卜,時因家鄉連年遭災,逃荒到洪洞,與家人一起被裹入移民隊伍帶入懷慶府境內,在溫縣城東北10公裏處落了腳,將此村取名陳卜莊。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陳卜莊地勢低窪,常受澇災,陳卜合家遷往常陽村。此村位於陳卜莊東南的古清風嶺上,南臨黃河,北負一嶺,旱澇保收。因其西有柿溝,東有趙溝,北有正北溝,三麵環溝,隨著陳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陽村易名為陳家溝。

  陳氏始祖陳卜全家定居清風嶺上的常陽村後,勤勞耕作,興家立業,為了保衛桑梓不受地方匪盜危害,精通拳械的陳卜在村中設立武學社,傳授子孫習拳練武。陳卜及其後代六世同居,計有二世陳剛、三世陳琳、四世陳景元、五世陳堂、六世陳宗禮等人。到七世陳思齊、陳思孔、陳思懷三兄弟時開始分家立業。陳思齊傳於第八世陳守身,又傳於第九世陳我讀、陳我講、陳我誦、陳我謨兄弟四人,再由陳我講傳於第十世陳汝信;陳氏另一支由七世陳思懷傳於八世陳撫民,由陳撫民傳於第九世陳奏乾與陳奏庭二人。

  陳奏庭即陳王廷,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卒於清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享年80歲。他天資聰慧,自幼勤奮好學,晝練武,夜習文,不但深得家學真傳,出類拔萃,而且熟讀諸子百家,學識淵博,文武兼備。精於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輕功絕技。年輕時走鏢山東一帶,掃蕩群匪,匪寇聞名喪膽。據《溫縣誌》記載,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陳王廷被官府擢用為鄉兵守備。身負武術絕技的陳王廷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動蕩年代,懷才不遇,雖隱居鄉間,猶心存家國。晚年,他隱居鄉裏,以《黃庭經》為伴,潛心收集、研究民間武術。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陳王廷將眾家武術之長融彙合成,加上自己平生習武所悟,大膽創新,研造出了一種全新的武術套路。

  陳王廷創編的武術體係,理根太極,秉承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陰陽生克之理,汲取諸家武術之長,融中醫經絡學與道家導引吐納術為一體。這種剛柔相濟、陰陽互化、變幻莫測、威力無比的武術拳種就是“太極拳”。

文章編輯:陳東 
  • 上一篇文章: 沒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
    2020-12-15 21:20:41    來源:焦作日報

      編者按

      太極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中的燦爛一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識,是東方文化的精髓,是東方傳統智慧的動態符號,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

      河南省太極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嚴雙軍從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在港澳台的發展、太極拳的技法功用和價值三個方麵分析闡述,完成《話說太極拳》並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最理想的人生狀態就是分別從自然之我、社會之我、個體之我的不同角度去滿足人的生命需求。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了解太極拳的傳承發展與功能價值,今天起,我們以連載的方式將這部書推出,與大家共享。

      引 子

      說起太極拳,想必大家都知道。

      但是要說太極拳的創始人,可能就有人不知道了,說不定還會牽扯出個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人物,說什麼夜夢玄武大帝秘授拳法,一夜間就變成了太極拳大仙。這些,都是一些攀仙附道糊弄人的天方奇譚,也叫說瞎話。真正的太極拳創始人,是明末清初的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

      有人說,緩抬腳、輕落步,一起一落間,太極拳滲透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古老哲學;也有人說,靜製動、柔克剛,一招一式中,太極拳浸潤著的是東方文化的神秘、包容、和諧與力量。

      太極拳,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東方文化精粹。

      翻開曆史典籍,體悟古代先賢對宇宙自然的探究,可以感受到太極拳拳理由遠及近、由宏及微、由巨及細的產生與變化過程。

      《易傳·係辭》中的名句有:一陰一陽之謂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寫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並指出“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這說明了天地之間、世界萬物皆有規矩,同時也說明了規矩的本質即一切事物都存在有變化的規律。

      陳鑫,是陳家溝陳氏第十六世,太極拳第八代傳人,清末歲貢生,是近代中國武術史上著名的太極拳理論家。他在《詠太極拳》詩中寫到:太極理循環,相傳不計年。此中有精義,動靜皆無衍。開合原無定,屈伸勢相連。乾坤如橐龠,太極一大囊。盈虛消息故,皆在此中藏。

      陳鑫在《太極拳經譜》中寫到:太極兩儀,天地陰陽,闔辟動靜,柔之與剛。屈伸往來,進退存亡,一開一合,有變有常。

      在《太極拳論》中,陳鑫寫到:拳名太極,實天機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也,一絲不假強炎,強為者皆非太極自然之理,不得名為太極拳。

      在《太極拳推原解》中,陳鑫寫到:中和元氣,隨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貫注。變化猶龍,人莫能測,運用在心,此是真訣。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內以修身,外以製敵。

      太極拳,發源於中國河南省溫縣陳家溝。

      陳家溝,是黃河北岸、清風嶺上一個不大的村莊。

      太極拳,就是從這樣一個僻遠的小村莊裏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穿越太行山,走到京師,走遍中國,風靡全球。一步一步地,太極拳走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正如太極宗師陳鑫所言:天地間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嚐有直而無曲者矣。當整個世界被新的物質重新勾勒輪廓,當白天黑夜早已紊亂了它應有的程序,流行的成為過去,過去的又重新成為流行。當一切的一切都在飛速變化的時候,陳家溝,依然是陳家溝。在這裏,太極拳依然是太極拳。

      穿越曆史,我們再回首陳家溝,重新審視太極拳。

      第一回 發源地陳家溝

      陳家溝村,位於黃河北岸,溫縣城東五公裏的清風嶺上,地理坐標北緯34°56′33″、東經113°8′40″。她北負太行之雄,南據虎牢之險,有黃河天塹為屏。在冷兵器時代,這裏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武王伐紂、楚漢之爭、虎牢關之戰等著名古代戰役也都發生在此,所以這裏人們自古尚武。

      陳家溝與伏羲畫卦台隔河相望,有著厚重的太極文化積澱。她與神農澗相距不遠,又是著名的懷藥之鄉,中醫、中藥在此大行其道,中醫文化根深蒂固。

      陳家溝明代稱常陽村,地勢北高南低。由於古代沁河洪水頻發,向南流入黃河,長年累月的衝擊,在清風嶺上形成了無數條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溝壑。村內有三條長約1500米的大溝,分別為東溝、西溝和中溝。村民臨溝而居,隨著陳姓繁衍,便改名為陳家溝。

      陳家溝村南有隔黃河相望的虎牢關、伏羲台、河洛文化等遺址。虎牢關是東控開封、西扼洛陽兩都的軍事要塞。在伊洛河與黃河交彙處,一青一渾的兩股河水在此交彙、交融,形成了天然太極圖。伏羲台是當年伏羲登台俯瞰黃河與洛水相交,構思孕育太極圖的地方,是“易文化”的發源地。距陳家溝西北10公裏處便是孔子著名弟子、大儒子夏故裏,40公裏處是道教聖地陽洛山“二仙廟”,西南100公裏處有嵩山少林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與儒教文化都在這裏彙集,形成了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厚重中原文化。

      陳氏始祖從山西移民到此,便帶有家傳長拳。這裏溝壑交錯、兵匪出沒,經常騷擾百姓,為了保衛桑梓,村裏成立了武學社,陳家溝人習武成風。這裏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和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對陳王廷創編太極拳產生了深遠影響。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朱元璋於元至正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派兵北伐,強渡黃河。元明雙方軍隊在黃河北岸懷慶府屬地長期交戰。由於戰爭和自然災害,致使懷慶府方圓數百裏人煙幾絕,造成了萬頃良田荒蕪。

      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以山西布政使司洪洞縣為中心向懷慶府屬地移民。祖籍山西布政使司澤州東土河村的青年陳卜,時因家鄉連年遭災,逃荒到洪洞,與家人一起被裹入移民隊伍帶入懷慶府境內,在溫縣城東北10公裏處落了腳,將此村取名陳卜莊。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陳卜莊地勢低窪,常受澇災,陳卜合家遷往常陽村。此村位於陳卜莊東南的古清風嶺上,南臨黃河,北負一嶺,旱澇保收。因其西有柿溝,東有趙溝,北有正北溝,三麵環溝,隨著陳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陽村易名為陳家溝。

      陳氏始祖陳卜全家定居清風嶺上的常陽村後,勤勞耕作,興家立業,為了保衛桑梓不受地方匪盜危害,精通拳械的陳卜在村中設立武學社,傳授子孫習拳練武。陳卜及其後代六世同居,計有二世陳剛、三世陳琳、四世陳景元、五世陳堂、六世陳宗禮等人。到七世陳思齊、陳思孔、陳思懷三兄弟時開始分家立業。陳思齊傳於第八世陳守身,又傳於第九世陳我讀、陳我講、陳我誦、陳我謨兄弟四人,再由陳我講傳於第十世陳汝信;陳氏另一支由七世陳思懷傳於八世陳撫民,由陳撫民傳於第九世陳奏乾與陳奏庭二人。

      陳奏庭即陳王廷,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卒於清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享年80歲。他天資聰慧,自幼勤奮好學,晝練武,夜習文,不但深得家學真傳,出類拔萃,而且熟讀諸子百家,學識淵博,文武兼備。精於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輕功絕技。年輕時走鏢山東一帶,掃蕩群匪,匪寇聞名喪膽。據《溫縣誌》記載,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陳王廷被官府擢用為鄉兵守備。身負武術絕技的陳王廷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動蕩年代,懷才不遇,雖隱居鄉間,猶心存家國。晚年,他隱居鄉裏,以《黃庭經》為伴,潛心收集、研究民間武術。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陳王廷將眾家武術之長融彙合成,加上自己平生習武所悟,大膽創新,研造出了一種全新的武術套路。

      陳王廷創編的武術體係,理根太極,秉承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陰陽生克之理,汲取諸家武術之長,融中醫經絡學與道家導引吐納術為一體。這種剛柔相濟、陰陽互化、變幻莫測、威力無比的武術拳種就是“太極拳”。

    文章編輯:陳東 
     
    相關信息:
    話說太極拳|三代傳承人
    話說太極拳|王廷有傳人
    話說太極拳|細說太極拳理
    話說太極拳|陳王廷創拳
    話說太極拳|始祖陳王廷
    話說太極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