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聚高端創新資源 助焦作更加出彩 > 新聞報道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科技創新篇 焦作市首屆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談會暨招才引智大會——中國科學院(河南)科技成果發 布暨項目對接會專場活動,138位專家現場發布了200餘項科技成果,其中哪些和我們的生活 息息相關?
這些新科技成果 將提質我們的生活

更新時間:2020-10-20 9:32:03    來源:焦作晚報

專家現場介紹科技成果。





洽談會現場。

  記者 宋崇飛 攝

 

  10月18日,焦作市首屆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談會暨招才引智大會——中國科學院(河南)科技成果發布暨項目對接會專場活動,138位專家現場發布科技成果200餘項,涵蓋高端裝備製造、現代高效農業、現代生物和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食品、新能源汽車、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康養等領域。這些科技成果中,哪些最接地氣、最與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關鍵詞:疫情防控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給全國乃至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麵對疫情,如何化危為機?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將目光投向疫情防控有關的科技創新,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

  針對新冠病毒公共場所消殺需求,西北工業大學研製了一種安全高效的消毒劑。將該消毒劑噴塗於物品表麵後可形成一層薄膜,在快速消殺病毒的基礎上,延長消殺和抑製效果3天至5天。此外,該大學研製的室內自主導航紫外線聚能消毒機器人,專門用於室內環境下局部空氣紫外線殺菌消毒,解決了室內有人環境下紫外線消毒的難題。

  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聽診器由於存在交叉感染風險,無法用於患者診療,加劇了新冠肺炎的診療難度。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西北工業大學研發的隔離式套耳電子聽診器,具備“隔衣聽診”“性能優良”“方便使用”等特點,已完成臨床驗證,獲得了醫護人員的一致好評,並隨援外醫療隊走出國門,參與了國際新冠肺炎的救治。

  應對疫情,大量病人進行隔離、治療,救治隔離的空間被嚴重汙染,需要對空氣不斷進行處理,才能保障安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發出人防毒氣納米催化淨化係統技術,並利用該技術製成新型納米催化淨化裝置,對空氣過濾效果遠高於普通防護口罩,而且對新冠病毒有消殺能力。

  關鍵詞:生態環保

  隨著時代的發展,環保理念已深入人心,與環保有關的科技成果也層出不窮。

  我們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塑料袋,難以降解,形成白色汙染。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人們開始致力於可降解包裝材料的研發。其中,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製的水溶性納米纖維素包裝薄膜,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完全無毒、無害。該薄膜在28℃水中攪拌4小時可完全溶解,非常適用於低濕度下食品、藥品的包裝。

  企業排放的廢氣中,二氧化硫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在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多的城市,治理二氧化硫汙染是重要的環保課題。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發的煙氣脫硫及硫資源化利用新技術,不但能控製二氧化硫汙染,還能將硫資源化高效利用。可謂化腐朽為神奇,一舉兩得。

  “垃圾圍城”是城市麵臨的重要問題。北京建築大學研發的智能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液壓設備技術,開發出了生活及餐廚垃圾超高壓幹濕分離設備,濕物質可入沼氣池產生沼氣,供沼氣發電機發電,幹物質可燃燒發電。該設備每小時可處理10噸垃圾,一年大約可發電7200萬千瓦時。

  我們平時的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含量高,導致含水率高、有機成分含量大、熱值低,直接進行衛生填埋、焚燒處理造成投資大、運行成本高、二次汙染難控製等問題。

  大連理工大學研發的生活垃圾原位減量提質技術,以原生垃圾自身有機物降解產生的熱能蒸發其自身所含的水分,在少量熱輔助的作用下,實現高濕有機垃圾的高效幹化提質。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發的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在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形成種植、養殖業區域循環新模式,保證糧食安全和土壤健康。

  華南理工大學研發的生物酶製劑開發與綠色造紙工藝,減少造紙工藝過程中化學藥品使用量70%以上,節約企業的廢水處理成本,為造紙行業產品結構升級、內部結構優化、增強核心技術競爭力提供支撐。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的廢油脂連續生產生物柴油工藝係統,原料適應性強、汙染物可控、運行連續穩定,與傳統技術相比,能耗降低20%,成本降低10%,汙染排放降低80%。

  近年來,集生態、農業、文化、旅遊於一體的觀光農業,已成為許多地方的農業新特色。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發的葡萄一年多次結果技術,提高單位麵積產值,延長觀光采摘周期,對於促進鮮食葡萄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印象中,向日葵都是一棵結一個。有沒有長得像樹一樣的向日葵,枝幹上結滿了向日葵?有的,觀賞型向日葵新品係誕生了!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培育出有不同分枝長度、數量以及不同花色的觀賞向日葵新品係。株高1.3米至1.6米,成花分支數量15枝至30枝,分枝長度20厘米至70厘米。

  關鍵詞:健康生活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與健康有關的產業、科研成果也順勢而生。

  受電子產品、學習習慣等原因的影響,近視人群越來越低齡化。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研發了兒童近視防控智能眼鏡。該眼鏡對孩子的閱讀距高、閱讀時長、閱讀姿勢、閱讀光照進行精確監測,並提供用眼行為分析、用眼習慣記錄、不良姿勢報警、光照不達標報警,幹預孩子的用眼習慣,降低近視風險。

   近年來,農藥殘留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備受群眾關注,目前的檢測技術仍有不少局限性。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和係列產品,能夠短時間內對常見的近70種農藥殘留進行篩查,檢測靈敏度高,保障進入百姓餐桌的農產品安全性。

  在健康飲食方麵,天津科技大學有多項發明。

  平時,我們喜歡吃糖果,但又擔心吃多了會造成血糖高,危害健康。那麼,如何利用科技成果克服這一矛盾呢?天津科技大學研發的特色休閑糖果製品以赤蘚糖醇為主料,不添加蔗糖,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同時,該產品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防齲齒、防便秘、修複皮膚等功能,是一款集健康、營養於一體的低熱量固體新型糖果。此外,該大學還研發了零添加醬油、特色功能植物飲料製品等係列產品。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發的高抗逆優質釀造葡萄新品種及應用,利用原產於我國抗寒旱能力極強的野生山葡萄與抗寒性差但品質優異的歐亞種栽培品種雜交,選育出5個高抗寒旱、優質的釀酒葡萄新品種;利用碳離子輻照結合雜交育種,選育出增產、增油、抗病的油葵新品種近葵1號。

  青蒿素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抗瘧特效藥。針對其傳統生產工藝提取效率低、產品純度低、能耗高等問題,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鄭州分所研發了青蒿素節能連續規模化生產新技術,實現了青蒿素提取率大於99%,純度大於98%,能耗降低30%。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科技創新篇 焦作市首屆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談會暨招才引智大會——中國科學院(河南)科技成果發 布暨項目對接會專場活動,138位專家現場發布了200餘項科技成果,其中哪些和我們的生活 息息相關?
    這些新科技成果 將提質我們的生活

    2020-10-20 9:32:03    來源:焦作晚報

    專家現場介紹科技成果。





    洽談會現場。

      記者 宋崇飛 攝

     

      10月18日,焦作市首屆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談會暨招才引智大會——中國科學院(河南)科技成果發布暨項目對接會專場活動,138位專家現場發布科技成果200餘項,涵蓋高端裝備製造、現代高效農業、現代生物和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食品、新能源汽車、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康養等領域。這些科技成果中,哪些最接地氣、最與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關鍵詞:疫情防控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給全國乃至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麵對疫情,如何化危為機?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將目光投向疫情防控有關的科技創新,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

      針對新冠病毒公共場所消殺需求,西北工業大學研製了一種安全高效的消毒劑。將該消毒劑噴塗於物品表麵後可形成一層薄膜,在快速消殺病毒的基礎上,延長消殺和抑製效果3天至5天。此外,該大學研製的室內自主導航紫外線聚能消毒機器人,專門用於室內環境下局部空氣紫外線殺菌消毒,解決了室內有人環境下紫外線消毒的難題。

      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聽診器由於存在交叉感染風險,無法用於患者診療,加劇了新冠肺炎的診療難度。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西北工業大學研發的隔離式套耳電子聽診器,具備“隔衣聽診”“性能優良”“方便使用”等特點,已完成臨床驗證,獲得了醫護人員的一致好評,並隨援外醫療隊走出國門,參與了國際新冠肺炎的救治。

      應對疫情,大量病人進行隔離、治療,救治隔離的空間被嚴重汙染,需要對空氣不斷進行處理,才能保障安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發出人防毒氣納米催化淨化係統技術,並利用該技術製成新型納米催化淨化裝置,對空氣過濾效果遠高於普通防護口罩,而且對新冠病毒有消殺能力。

      關鍵詞:生態環保

      隨著時代的發展,環保理念已深入人心,與環保有關的科技成果也層出不窮。

      我們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塑料袋,難以降解,形成白色汙染。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人們開始致力於可降解包裝材料的研發。其中,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製的水溶性納米纖維素包裝薄膜,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完全無毒、無害。該薄膜在28℃水中攪拌4小時可完全溶解,非常適用於低濕度下食品、藥品的包裝。

      企業排放的廢氣中,二氧化硫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在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多的城市,治理二氧化硫汙染是重要的環保課題。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發的煙氣脫硫及硫資源化利用新技術,不但能控製二氧化硫汙染,還能將硫資源化高效利用。可謂化腐朽為神奇,一舉兩得。

      “垃圾圍城”是城市麵臨的重要問題。北京建築大學研發的智能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液壓設備技術,開發出了生活及餐廚垃圾超高壓幹濕分離設備,濕物質可入沼氣池產生沼氣,供沼氣發電機發電,幹物質可燃燒發電。該設備每小時可處理10噸垃圾,一年大約可發電7200萬千瓦時。

      我們平時的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含量高,導致含水率高、有機成分含量大、熱值低,直接進行衛生填埋、焚燒處理造成投資大、運行成本高、二次汙染難控製等問題。

      大連理工大學研發的生活垃圾原位減量提質技術,以原生垃圾自身有機物降解產生的熱能蒸發其自身所含的水分,在少量熱輔助的作用下,實現高濕有機垃圾的高效幹化提質。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發的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在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形成種植、養殖業區域循環新模式,保證糧食安全和土壤健康。

      華南理工大學研發的生物酶製劑開發與綠色造紙工藝,減少造紙工藝過程中化學藥品使用量70%以上,節約企業的廢水處理成本,為造紙行業產品結構升級、內部結構優化、增強核心技術競爭力提供支撐。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的廢油脂連續生產生物柴油工藝係統,原料適應性強、汙染物可控、運行連續穩定,與傳統技術相比,能耗降低20%,成本降低10%,汙染排放降低80%。

      近年來,集生態、農業、文化、旅遊於一體的觀光農業,已成為許多地方的農業新特色。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發的葡萄一年多次結果技術,提高單位麵積產值,延長觀光采摘周期,對於促進鮮食葡萄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印象中,向日葵都是一棵結一個。有沒有長得像樹一樣的向日葵,枝幹上結滿了向日葵?有的,觀賞型向日葵新品係誕生了!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培育出有不同分枝長度、數量以及不同花色的觀賞向日葵新品係。株高1.3米至1.6米,成花分支數量15枝至30枝,分枝長度20厘米至70厘米。

      關鍵詞:健康生活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與健康有關的產業、科研成果也順勢而生。

      受電子產品、學習習慣等原因的影響,近視人群越來越低齡化。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研發了兒童近視防控智能眼鏡。該眼鏡對孩子的閱讀距高、閱讀時長、閱讀姿勢、閱讀光照進行精確監測,並提供用眼行為分析、用眼習慣記錄、不良姿勢報警、光照不達標報警,幹預孩子的用眼習慣,降低近視風險。

       近年來,農藥殘留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備受群眾關注,目前的檢測技術仍有不少局限性。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和係列產品,能夠短時間內對常見的近70種農藥殘留進行篩查,檢測靈敏度高,保障進入百姓餐桌的農產品安全性。

      在健康飲食方麵,天津科技大學有多項發明。

      平時,我們喜歡吃糖果,但又擔心吃多了會造成血糖高,危害健康。那麼,如何利用科技成果克服這一矛盾呢?天津科技大學研發的特色休閑糖果製品以赤蘚糖醇為主料,不添加蔗糖,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同時,該產品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防齲齒、防便秘、修複皮膚等功能,是一款集健康、營養於一體的低熱量固體新型糖果。此外,該大學還研發了零添加醬油、特色功能植物飲料製品等係列產品。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發的高抗逆優質釀造葡萄新品種及應用,利用原產於我國抗寒旱能力極強的野生山葡萄與抗寒性差但品質優異的歐亞種栽培品種雜交,選育出5個高抗寒旱、優質的釀酒葡萄新品種;利用碳離子輻照結合雜交育種,選育出增產、增油、抗病的油葵新品種近葵1號。

      青蒿素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抗瘧特效藥。針對其傳統生產工藝提取效率低、產品純度低、能耗高等問題,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鄭州分所研發了青蒿素節能連續規模化生產新技術,實現了青蒿素提取率大於99%,純度大於98%,能耗降低30%。

    文章編輯:趙銀岷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