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專題區
當前,我國高技能人才緊缺,企業“技工荒”現象嚴峻,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從多個篇章、不同方麵“發力”,為技能勞動者體麵工作、尊嚴生活“保駕護航”。
規劃和目標綱要有兩個突出特點,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陳李翔分析說,一是對技能人才的待遇、培育和隊伍建設要求做出係統而清晰的安排,二是把技能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直接聯係起來,增強人才有效供給。
建設製造強國,需要眾多“大國工匠”作為支撐。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技能人才已超過2億人,占就業總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僅有5000萬人,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8%,與德國、日本等製造強國相比,仍有差距。差距從何而來,又該如何縮小?
在陳李翔看來,造成製造業崗位“青黃不接”的主要原因是輕視技能、不願意從事技能工作的社會觀念尚未根本改變,“技能勞動者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仍有待提高。”
為了切實縮小差距,增強技能崗位吸引力,不僅規劃和目標綱要明確將技能人才列為增收重點群體之一,要求暢通“技能等級認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迅速行動,日前印發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帶來了第一波“漲薪”利好。
“感受到了重視”,這些政策措施讓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裝配車間發動機裝調工鹿新弟頗為感動,在技術崗位工作30餘年的他曾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一係列的新安排有助於穩定技能人才隊伍,增加職業榮譽感和獲得感。”
陳李翔認為,提高技工薪資、打通職業發展“瓶頸”等具體舉措能夠產生雙重效應:既能為技能工人發展提供機製保障、解決關注痛點,也有助於加深老百姓對技能工作的認同。
職業教育是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健全終身技能培訓製度”“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實現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互認、縱向流動”……規劃和目標綱要為加快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進一步加大技能人才供給做出“精心”安排。
規劃和目標綱要還提出“注重發展技能密集型產業,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如何理解“技能密集型”和“新就業形態”?陳李翔表示,這種提法以就業為導向,要求職業教育能夠適應產業發展變化。從需求端加強人才的有效對接,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此外,他也建議關注新的產業升級趨勢以及數字化轉型對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從而充分發揮出技能人才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骨幹作用。
作為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能人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未來五年,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更多政策落到實處以及產教進一步融合,還有更多變化值得期待。“中國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將迎來黃金發展期。”陳李翔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當前,我國高技能人才緊缺,企業“技工荒”現象嚴峻,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從多個篇章、不同方麵“發力”,為技能勞動者體麵工作、尊嚴生活“保駕護航”。
規劃和目標綱要有兩個突出特點,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陳李翔分析說,一是對技能人才的待遇、培育和隊伍建設要求做出係統而清晰的安排,二是把技能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直接聯係起來,增強人才有效供給。
建設製造強國,需要眾多“大國工匠”作為支撐。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技能人才已超過2億人,占就業總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僅有5000萬人,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8%,與德國、日本等製造強國相比,仍有差距。差距從何而來,又該如何縮小?
在陳李翔看來,造成製造業崗位“青黃不接”的主要原因是輕視技能、不願意從事技能工作的社會觀念尚未根本改變,“技能勞動者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仍有待提高。”
為了切實縮小差距,增強技能崗位吸引力,不僅規劃和目標綱要明確將技能人才列為增收重點群體之一,要求暢通“技能等級認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迅速行動,日前印發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帶來了第一波“漲薪”利好。
“感受到了重視”,這些政策措施讓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裝配車間發動機裝調工鹿新弟頗為感動,在技術崗位工作30餘年的他曾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一係列的新安排有助於穩定技能人才隊伍,增加職業榮譽感和獲得感。”
陳李翔認為,提高技工薪資、打通職業發展“瓶頸”等具體舉措能夠產生雙重效應:既能為技能工人發展提供機製保障、解決關注痛點,也有助於加深老百姓對技能工作的認同。
職業教育是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健全終身技能培訓製度”“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實現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互認、縱向流動”……規劃和目標綱要為加快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進一步加大技能人才供給做出“精心”安排。
規劃和目標綱要還提出“注重發展技能密集型產業,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如何理解“技能密集型”和“新就業形態”?陳李翔表示,這種提法以就業為導向,要求職業教育能夠適應產業發展變化。從需求端加強人才的有效對接,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此外,他也建議關注新的產業升級趨勢以及數字化轉型對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從而充分發揮出技能人才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骨幹作用。
作為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能人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未來五年,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更多政策落到實處以及產教進一步融合,還有更多變化值得期待。“中國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將迎來黃金發展期。”陳李翔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