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廣大醫護人員不計報酬、無懼生死,衝鋒在前、以身為盾,守護百姓健康。2月2日,我市首支由14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援鄂應急醫療隊馳援武漢,至今他們仍奮戰在最危險的地方。我市第三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醫護人員白衣作戰袍,以生命護佑生命。目前,我市實現了“雙清零”,數字的背後是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醫者仁心的溫度,不隻在鏡頭裏,就在我們的身邊。
疫情發生以來,山陽區東方紅街道和平街社區和平街4號院居民趙臣友,積極組織大家成立一支誌願服務隊,配合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在小區北門口值守,不讓任何外人進入小區,以確保小區居民的安全。
和平街4號院北門是開放的,街道工作人員李麗看到防護漏洞,通過協調為小區安裝了一扇門,讓居民有了雙重保障。街道工作人員劉建軍天天待在值守點,卻無法照顧臥床的母親。
居民宋明琴說,街道、社區值守人員心係群眾,為了保障小區居民的健康,日夜在這裏值守,作為小區居民更應該承擔責任,守護自己的家園。
在山陽區中星街道馮河村,66歲的村治保主任牛喜順根據工作安排,負責對外出返鄉務工人員進行拉網式排查。他認真負責、不漏一人,並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囑咐這些返鄉人員在家隔離。排查工作結束後,他就到村值守點值守,從早到晚不辭辛苦。
馮河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李泰山負責後勤保障工作。他每天6時就趕到值守點,為值守人員熬製提高免疫力的中藥,然後騎著電動車給其他值守點人員送去,看到大家喝完藥他才放心。疫情防控工作考驗著每個人,在醫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李泰山自己出錢給值守人員購買口罩、酒精等消毒物品。李泰山說,人心齊泰山移,隻要大家團結一心、勁往一處使,就一定會戰勝疫情。
在疫情防控期間,市民申女士為了勸阻父母待在家裏不出門,可謂手段用盡。
申女士說,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父母為了出門,不是說家裏沒有吃的就是說買口罩、雙黃連口服液等,為出門找各種理由。為了打消父母出門的念頭,她每隔幾個小時就會打一次電話,反複強調老百姓不出門,就是應對疫情最好的辦法。看到專家和媒體的宣傳,她就及時給父母發微信。
“我的父母現在也成了抗擊疫情工作的宣傳員,天天在家庭微信群裏囑咐其他人要少出門、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上班要遵守單位的規定。”申女士開心地說。
疫情防控考驗著我們,這不僅是一場醫療人員的戰鬥,更是一場全民的戰鬥。這場戰役,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戰士”,唯有眾誌成城,才能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