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熱點新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抗擊疫情 我們始終在一起 > 最新動態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隨著條件改善,我們的信心更足了”
更新時間:2020-2-10 12:18:34    來源:新華社

  快到下午2點了,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新天地社區居委會的幹部們,有的還沒有吃完手中的盒飯,如今來這裏辦事的群眾不多,但電話鈴聲不時響起,居委會幹部們耐心地向居民解答各種問題。

  今天,武漢市打響了新冠肺炎病患“應收盡收”的總攻。新天地居委會黨委委員謝耀說,當天這個社區有3名確診輕症病患由集中隔離點轉到方艙醫院,此外還有1名在家中隔離的疑似病人剛被確診,將由小區送到方艙醫院。

  新天地居委會目前在崗工作的隻有10人。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主任王瑩說,在抗疫過程中,我們曾經有過不少困難,但隨著條件的改善,情況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社區幹部們告訴記者,今天他們吃上了盒飯,前幾天他們隻能吃方便麵;又有兩名市人大機關的幹部被充實到這裏幫助工作,人手緊張的情況有望進一步緩解;來自街道辦事處和社會捐助的物資也在陸續到來,並被分發到困難群眾手中,居委會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

  新天地社區是武漢中心城區的一個居委會,既有上世紀90年代初形成的老舊住宅小區,又有近年興建的新式公寓,轄區居民3454戶,總人數9040人,有低保戶54戶,殘疾人129人,65歲以上老人1137人。此前有17名患者確診新冠肺炎,除1人因生活不能自理尚未住院治療外,其他人已經入院。王瑩說,我們還在為這名患者協調,爭取盡快得到妥善治療。

  王瑩說,此前最擔心病人轉不出去,住不進醫院。解決不了問題,心裏真不是滋味。隨著定點醫院、方艙醫院和集中隔離點的增加,希望“應收盡收”方針堅定執行、得到落實,社區幹部不再過多擔心小區疫情失控的問題。

  28歲的謝耀負責協助將病人轉送到醫院或是隔離點,為防止感染,運送工作有時安排在深夜,從大年三十至今他都沒有回過家。

  謝耀介紹其工作流程是,首先通過7個社區網格員發動群眾,分片將各個門棟情況逐一加以排查,並不斷通過電話跟蹤有關情況。其次,要求居民利用社區微信小程序主動報送發熱情況,並請左鄰右舍相互照應、監督。社區掌握病情線索後,上報街道辦事處,彙總到區防疫指揮部。此外,居民自己就醫情況也通過聯係本人或是醫院及時掌握。

  在就醫難逐步解決之際,一些發熱群眾不願意接受檢查診治的情況也開始出現。謝耀說,這就需要深入宣傳抗疫知識,做細、做實群眾工作,必要時還要通報相關部門一起工作。

  當前抗疫形勢複雜多變,群眾訴求不一。比如關於社區疫情公示,有的居民要求公布患者家的門牌號,有的居民則擔心隱私被侵犯。群眾工作要求提高,基層幹部心理抗壓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高,解決不好就會出問題。幾天前,新天地居委會一名中年女同誌在與居民溝通時發生言語衝突,加上連日勞累,導致血壓增高,無法正常工作。

  “非常時期,大家都要相互體諒”,自願參加社區人員運送服務工作的武漢新能源出租車公司李長忠師傅說,社區幹部每個月收入不高,有的甚至隻有2千多元,抗擊疫情工作當中,他們衝在維護基層穩定的最前沿,社區居民和上級領導都要給予他們理解和支持,他們同解放軍、白衣天使一樣,也是最可愛的人。

  記者在采訪時,遇到了來居委會的75歲退休工人萬師傅,他領了3個口罩和2棵白菜。腿腳殘疾的萬師傅說,啥叫黨和政府的關懷?這就是!

  “困難家庭有了物資保障,居委會幹部的保障也逐步到位,我們的工作更好開展了”,年近半百的居委會公共服務幹事郭景東,每天都要上門去給一些困難家庭送菜或送藥。他指著身上穿著的防護服說,這是剛剛配發的,前幾天都還沒有呢。

  為了緩解基層幹部工作壓力,武漢市不斷加大整合市區機關、國企、高校幹部職工下基層幫助工作力度。

  在禦江苑A8疫情防控點,記者遇到正在為居民測體溫的江岸區法院執行庭幹部劉江。

  他告訴記者,有6名區法院的幹部自1月27日開始就到這個社區幫助工作。

  如今,這裏不僅有法院的幹部,還有4名出租車誌願者、10名來自武漢港務局的員工,一起為居民服務,今天又有2名市人大機關的幹部加入。

  與此同時,全市有1.6萬多名幹部下沉到各個社區,統一編入街道社區工作隊,他們成為支援基層居委會工作的新生力量。

  新天地居委會辦事大廳牆上寫著,“民有所呼,我必有應”,王瑩說,有大家的支持幫助,我們對做好工作信心更足了。

文章編輯:施筱雯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