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專題區
何濤和王佳佳在氣膜方艙實驗室檢測核酸樣本。
(市疾控中心提供)
何濤(左)、王佳佳。
(市疾控中心提供)
守“滬”39天的兩名焦作疾控人返豫了!5月14日,市疾控中心結防科副科長何濤、市疾控中心檢驗科主管技師王佳佳順利完成馳援上海核酸檢測任務,在新鄉市開始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
39天,上海青浦區氣膜方艙實驗室,兩名焦作疾控隊員參與檢測樣本130萬管,為上海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了焦作疾控力量。
焦作疾控緊急馳援上海
時間回到4月3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當天,市疾控中心接到省衛健委緊急組建河南省援滬核酸檢測醫療隊的通知,經過統籌協調,何濤和王佳佳被選派馳援上海,開展核酸樣本檢測。
沒有一句怨言,兩名隊員默默收拾行裝,準備出發。其實,他們也有放不下的牽掛:
43歲的何濤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在醫療一線工作,特別忙。“你放心去上海工作,家裏有我呢。”妻子的一句話,讓何濤更加堅定了步伐。
35歲的王佳佳最放心不下已有7個月身孕的妻子,可妻子卻反過來安慰他:“我也是一名醫護人員,深知此時我們肩上的責任,你放心去工作吧,我能照顧好自己。”
4月6日,他們隨著河南省援滬核酸檢測醫療隊抵達上海,被分配在青浦區工作。在上海市青浦區盈港東路Max體育公園羽毛球場和籃球場內,搭建氣膜方艙實驗室、安裝調試設備、熟悉工作流程,是他們麵臨的首要任務。“我們的隔離服上都寫了‘黨員’兩個字,黨員的使命要體現在日常工作中,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支持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何濤說,搭建氣膜方艙實驗室任務艱巨,在搭建過程中,從耗材搬運、帳篷搭建到儀器安裝調試,全部由隊員們一手完成,個個都是多麵手。
參與檢測130萬管樣本
付出與收獲一定是成正比的。何濤和王佳佳在上海工作,除了與病毒麵對麵,還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堅定的信念,來對抗連軸轉的高度強工作。
4月10日,是兩名隊員入艙工作的第一天,也是特別勞累的一天。9時,他們和其他隊員一起入艙工作。直到19時離開氣膜方艙實驗室,10個多小時裏,他們的麵罩上布滿水汽,幾乎看不清外界,他們強忍著沒喝一口水,沒上一次廁所。
……
4月30日,他們迎來了檢測最高峰,10時進艙,19時出艙,共參與檢測樣本22500管。
工作強度大、工作節奏緊張,氣膜方艙實驗室24小時高速運轉,在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幾天,他倆連續數日進艙工作,每次進艙工作時間8~10個小時,連報平安的電話也來不及給家裏打。“工作一天回到住的地方,才發現有家人、朋友打來的十幾個電話,一一回信息報平安,也隻有簡短的幾個字‘我在上海很好,別擔心’。”王佳佳說。
核酸檢測工作對兩名疾控隊員來說並不陌生,但從掃碼、配試劑到加樣、提取,再到點樣、上機檢測、判讀結果,程序多、數據嚴謹,每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差錯,這讓他們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每天出艙後,隊長又召集大家開會,一起探討當天的工作,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隊員們配合得越來越默契,檢測速度不斷提高。
39天,何濤和王佳佳所在的氣膜方艙實驗室裏,56台擴增儀每天24小時不停運轉,他們共參與檢測了130萬管樣本,經受住了上海一輪又一輪全員核酸篩查的考驗。
千裏戰“疫”載譽歸
在氣膜方艙實驗室工作難度有多大?密不透風、溫度高是其中一個方麵,工作強度大、嚴謹的技術要求、精神的高度緊張更讓人吃不消。“10個小時的連續工作,身上的衣服全部濕透,雙手泡得發白,嗓子幹得說不出話,大腦高速運轉,大家都很累,但沒有人有怨言,沒有人打退堂鼓。”何濤說,隊友們顧不上說話,隻有專注於手中的試劑、樣本和數據。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打勝仗、零感染”,我市兩名疾控隊員與其他河南省援滬核酸檢測醫療隊隊員一起,再次認真學習、分享《生物安全工作篇》《生物安全生活篇》及《簡易版樣本接收流程》等專業知識,通過更嚴格練習穿脫防護服、優化生物安全防護流程等措施,提高工作質量。隊員們始終把質量控製和生物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了完善的質量控製體係,同時成立了質量控製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信息上報管理等小組,確保核酸檢測工作有條不紊的地快速推進。
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隊員們回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豫’你守‘滬’,咱焦作疾控曾為上海防疫盡一分力,咱焦作疾控的精神,也得到了上海市民的稱讚。”王佳佳說。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為何濤、王佳佳頒發的榮譽證書,是對他們39天高強度工作的極大肯定和感謝。榮譽證書上寫著這樣一段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您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同心守‘滬’,以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敬佑,奮戰在抗疫一線,為打贏上海保衛戰作出了重要貢獻,不愧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記者 梁智玲)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何濤和王佳佳在氣膜方艙實驗室檢測核酸樣本。
(市疾控中心提供)
何濤(左)、王佳佳。
(市疾控中心提供)
守“滬”39天的兩名焦作疾控人返豫了!5月14日,市疾控中心結防科副科長何濤、市疾控中心檢驗科主管技師王佳佳順利完成馳援上海核酸檢測任務,在新鄉市開始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
39天,上海青浦區氣膜方艙實驗室,兩名焦作疾控隊員參與檢測樣本130萬管,為上海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了焦作疾控力量。
焦作疾控緊急馳援上海
時間回到4月3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當天,市疾控中心接到省衛健委緊急組建河南省援滬核酸檢測醫療隊的通知,經過統籌協調,何濤和王佳佳被選派馳援上海,開展核酸樣本檢測。
沒有一句怨言,兩名隊員默默收拾行裝,準備出發。其實,他們也有放不下的牽掛:
43歲的何濤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在醫療一線工作,特別忙。“你放心去上海工作,家裏有我呢。”妻子的一句話,讓何濤更加堅定了步伐。
35歲的王佳佳最放心不下已有7個月身孕的妻子,可妻子卻反過來安慰他:“我也是一名醫護人員,深知此時我們肩上的責任,你放心去工作吧,我能照顧好自己。”
4月6日,他們隨著河南省援滬核酸檢測醫療隊抵達上海,被分配在青浦區工作。在上海市青浦區盈港東路Max體育公園羽毛球場和籃球場內,搭建氣膜方艙實驗室、安裝調試設備、熟悉工作流程,是他們麵臨的首要任務。“我們的隔離服上都寫了‘黨員’兩個字,黨員的使命要體現在日常工作中,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支持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何濤說,搭建氣膜方艙實驗室任務艱巨,在搭建過程中,從耗材搬運、帳篷搭建到儀器安裝調試,全部由隊員們一手完成,個個都是多麵手。
參與檢測130萬管樣本
付出與收獲一定是成正比的。何濤和王佳佳在上海工作,除了與病毒麵對麵,還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堅定的信念,來對抗連軸轉的高度強工作。
4月10日,是兩名隊員入艙工作的第一天,也是特別勞累的一天。9時,他們和其他隊員一起入艙工作。直到19時離開氣膜方艙實驗室,10個多小時裏,他們的麵罩上布滿水汽,幾乎看不清外界,他們強忍著沒喝一口水,沒上一次廁所。
……
4月30日,他們迎來了檢測最高峰,10時進艙,19時出艙,共參與檢測樣本22500管。
工作強度大、工作節奏緊張,氣膜方艙實驗室24小時高速運轉,在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幾天,他倆連續數日進艙工作,每次進艙工作時間8~10個小時,連報平安的電話也來不及給家裏打。“工作一天回到住的地方,才發現有家人、朋友打來的十幾個電話,一一回信息報平安,也隻有簡短的幾個字‘我在上海很好,別擔心’。”王佳佳說。
核酸檢測工作對兩名疾控隊員來說並不陌生,但從掃碼、配試劑到加樣、提取,再到點樣、上機檢測、判讀結果,程序多、數據嚴謹,每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差錯,這讓他們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每天出艙後,隊長又召集大家開會,一起探討當天的工作,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隊員們配合得越來越默契,檢測速度不斷提高。
39天,何濤和王佳佳所在的氣膜方艙實驗室裏,56台擴增儀每天24小時不停運轉,他們共參與檢測了130萬管樣本,經受住了上海一輪又一輪全員核酸篩查的考驗。
千裏戰“疫”載譽歸
在氣膜方艙實驗室工作難度有多大?密不透風、溫度高是其中一個方麵,工作強度大、嚴謹的技術要求、精神的高度緊張更讓人吃不消。“10個小時的連續工作,身上的衣服全部濕透,雙手泡得發白,嗓子幹得說不出話,大腦高速運轉,大家都很累,但沒有人有怨言,沒有人打退堂鼓。”何濤說,隊友們顧不上說話,隻有專注於手中的試劑、樣本和數據。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打勝仗、零感染”,我市兩名疾控隊員與其他河南省援滬核酸檢測醫療隊隊員一起,再次認真學習、分享《生物安全工作篇》《生物安全生活篇》及《簡易版樣本接收流程》等專業知識,通過更嚴格練習穿脫防護服、優化生物安全防護流程等措施,提高工作質量。隊員們始終把質量控製和生物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了完善的質量控製體係,同時成立了質量控製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信息上報管理等小組,確保核酸檢測工作有條不紊的地快速推進。
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隊員們回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豫’你守‘滬’,咱焦作疾控曾為上海防疫盡一分力,咱焦作疾控的精神,也得到了上海市民的稱讚。”王佳佳說。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為何濤、王佳佳頒發的榮譽證書,是對他們39天高強度工作的極大肯定和感謝。榮譽證書上寫著這樣一段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您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同心守‘滬’,以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敬佑,奮戰在抗疫一線,為打贏上海保衛戰作出了重要貢獻,不愧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記者 梁智玲)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