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抗擊疫情 我們始終在一起 > 焦作楷模在戰“疫”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抗疫前沿彰顯仁心之美
——記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六科副主任李玉剛
更新時間:2020-6-10 9:18:56    來源:焦作日報
  他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但卻擁有一個與明星一樣的名字,讓人不由得記住他。

  他是一個非常瘦弱的人,在疫情來襲時,他挺身而出,主動請纓扛重擔,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他曾被評為“身邊的榜樣”,是我市第26例、河南省第317例、全國第3124例成功移植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

  他,就是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六科副主任李玉剛,一個從醫27年的傳染科醫生。在該院官網上刊發的《抗疫一線群英譜》中,以《仁心仁術,德醫雙馨》為題,對李玉剛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

  奮不顧身投入戰“疫”的樣子真帥

  2月11日中午,在結核病區連續上了24小時班的李玉剛接到通知,立即到疑似病區報到。沒有時間和家人交代,來不及吃中午飯,他把手頭的工作交接後,義無反顧地衝進疑似病區,與新冠肺炎病毒展開正麵交鋒。此前,他積極響應該院黨委號召,在他遞交的請戰書中這樣寫道“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不勝不歸”。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疑似病區,這是外界認為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是工作危險、繁重的病區。在這裏,患者是否患有新冠肺炎還未能確診,所以在這個病區的患者都是單間獨居。為了防止患者之間交叉感染,李玉剛在查房時,每進一個病房都要按照規定換一件最外層的隔離衣。查完整個病區,僅更換外層隔離衣這一個動作,他就要機械性重複幾十遍。讓他感到最辛苦的是接轉疑似患者,穿上層層隔離衣的他,在病房工作比較熱,常常大汗淋漓;外出接送患者,寒冷的天氣常常凍得他直打哆嗦,但他從來不喊苦、不叫累。

  工作兩周後,按規定他可以離崗輪休,但是考慮到我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他毅然放棄休息機會,和團隊成員一起,向該院領導遞交申請書,要求“繼續奮戰在一線,直到疫情結束”。經該院領導批準後,他又繼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李玉剛說,投入抗疫一線以來,他的70多歲嶽母常常打電話叮囑他,讓他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李玉剛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間,他最大的收獲就是與前來支援的醫生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

  在抗擊疫情中展現仁心之美

  在疑似病區,疑似患者在等待確診的日子裏,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不適,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為此,他總是耐心地傾聽患者講述自己的病情,不斷詢問患者的感受,並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從事保姆工作的張女士,因回了一趟駐馬店,回來後出現發燒症狀。後到醫院檢查,其因疑似新冠肺炎被收治到該院疑似病區。此時,張女士心理壓力非常大。“我被關起來了,沒有收入了,看病也沒有錢。”“我還連累我照顧的老太太,她也要居家隔離,以後該咋麵對人家。”張女士入住病區以來,經常將自己的擔心向李玉剛傾訴。此時,李玉剛總會耐心傾聽,並給予其幫助,同時對張女士進行心理疏導。在李玉剛的幫助下,張女士最終接受了現實、平複了情緒,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在抗擊疫情期間,李玉剛會主動加患者的微信,在休息時間和他們聊一聊病情,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問題,並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和對疾病的恐懼感。不僅如此,患者出院後,他還會挨個進行電話回訪,持續關注患者的情況。

  工作中,他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不隨意向外界透露患者有關信息。“這裏是傳染病醫院,請為患者保密,請不要透漏造血幹細胞受助者的個人資料。”這是李玉剛2014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一句話。當時,他是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誌願者,為挽救一個年輕的生命,義無反顧地獻出了“生命種子”。由此,李玉剛成為焦作市第26例、河南省第317例、全國第3124例成功移植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

  正因為心中有愛、有責任,才能將患者裝進心裏,李玉剛在平凡的崗位上,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醫者的責任和擔當,始終牢記“救死扶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的誓言,潛心治病救人。

  李玉剛的同事說,有一次,醫院收治了一位從縣裏轉來的重症患兒,孩子到醫院時處於昏迷狀態,根據病情需要上呼吸機。怕孩子出現呼吸衰竭,李玉剛硬是在醫院住了兩天,守護著孩子度過了生命的關口。

  對於李玉剛的先進事跡,主流媒體紛紛對他進行采訪,而他,更關心的是自己被采訪時不要泄露患者的情況。顯然,在此次抗疫中,他同樣遵守工作紀律,嚴守患者病情。

  不過,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讓他感到慚愧的是,在兒子和家人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不能陪伴在身邊,而是選擇了“逆行”。不過,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一次,他還會舍小家、顧大家,因為他是一名醫生,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是他的職業使命。

    沒有人生來勇敢,隻因為責任與擔當。在國家有難,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脅時,李玉剛牢記從醫的誓言,秉承救死扶傷的初心和使命,挺身而出,以高尚醫德服務人民、以精湛醫術服務人民、以仁愛之心服務人民,無愧於“健康衛士”的光榮稱號。

(記者 朱傳勝)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抗疫前沿彰顯仁心之美
    ——記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六科副主任李玉剛
    2020-6-10 9:18:56    來源:焦作日報
      他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但卻擁有一個與明星一樣的名字,讓人不由得記住他。

      他是一個非常瘦弱的人,在疫情來襲時,他挺身而出,主動請纓扛重擔,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他曾被評為“身邊的榜樣”,是我市第26例、河南省第317例、全國第3124例成功移植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

      他,就是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六科副主任李玉剛,一個從醫27年的傳染科醫生。在該院官網上刊發的《抗疫一線群英譜》中,以《仁心仁術,德醫雙馨》為題,對李玉剛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

      奮不顧身投入戰“疫”的樣子真帥

      2月11日中午,在結核病區連續上了24小時班的李玉剛接到通知,立即到疑似病區報到。沒有時間和家人交代,來不及吃中午飯,他把手頭的工作交接後,義無反顧地衝進疑似病區,與新冠肺炎病毒展開正麵交鋒。此前,他積極響應該院黨委號召,在他遞交的請戰書中這樣寫道“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不勝不歸”。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疑似病區,這是外界認為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是工作危險、繁重的病區。在這裏,患者是否患有新冠肺炎還未能確診,所以在這個病區的患者都是單間獨居。為了防止患者之間交叉感染,李玉剛在查房時,每進一個病房都要按照規定換一件最外層的隔離衣。查完整個病區,僅更換外層隔離衣這一個動作,他就要機械性重複幾十遍。讓他感到最辛苦的是接轉疑似患者,穿上層層隔離衣的他,在病房工作比較熱,常常大汗淋漓;外出接送患者,寒冷的天氣常常凍得他直打哆嗦,但他從來不喊苦、不叫累。

      工作兩周後,按規定他可以離崗輪休,但是考慮到我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他毅然放棄休息機會,和團隊成員一起,向該院領導遞交申請書,要求“繼續奮戰在一線,直到疫情結束”。經該院領導批準後,他又繼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李玉剛說,投入抗疫一線以來,他的70多歲嶽母常常打電話叮囑他,讓他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李玉剛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間,他最大的收獲就是與前來支援的醫生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

      在抗擊疫情中展現仁心之美

      在疑似病區,疑似患者在等待確診的日子裏,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不適,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為此,他總是耐心地傾聽患者講述自己的病情,不斷詢問患者的感受,並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從事保姆工作的張女士,因回了一趟駐馬店,回來後出現發燒症狀。後到醫院檢查,其因疑似新冠肺炎被收治到該院疑似病區。此時,張女士心理壓力非常大。“我被關起來了,沒有收入了,看病也沒有錢。”“我還連累我照顧的老太太,她也要居家隔離,以後該咋麵對人家。”張女士入住病區以來,經常將自己的擔心向李玉剛傾訴。此時,李玉剛總會耐心傾聽,並給予其幫助,同時對張女士進行心理疏導。在李玉剛的幫助下,張女士最終接受了現實、平複了情緒,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在抗擊疫情期間,李玉剛會主動加患者的微信,在休息時間和他們聊一聊病情,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問題,並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和對疾病的恐懼感。不僅如此,患者出院後,他還會挨個進行電話回訪,持續關注患者的情況。

      工作中,他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不隨意向外界透露患者有關信息。“這裏是傳染病醫院,請為患者保密,請不要透漏造血幹細胞受助者的個人資料。”這是李玉剛2014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一句話。當時,他是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誌願者,為挽救一個年輕的生命,義無反顧地獻出了“生命種子”。由此,李玉剛成為焦作市第26例、河南省第317例、全國第3124例成功移植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

      正因為心中有愛、有責任,才能將患者裝進心裏,李玉剛在平凡的崗位上,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醫者的責任和擔當,始終牢記“救死扶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的誓言,潛心治病救人。

      李玉剛的同事說,有一次,醫院收治了一位從縣裏轉來的重症患兒,孩子到醫院時處於昏迷狀態,根據病情需要上呼吸機。怕孩子出現呼吸衰竭,李玉剛硬是在醫院住了兩天,守護著孩子度過了生命的關口。

      對於李玉剛的先進事跡,主流媒體紛紛對他進行采訪,而他,更關心的是自己被采訪時不要泄露患者的情況。顯然,在此次抗疫中,他同樣遵守工作紀律,嚴守患者病情。

      不過,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讓他感到慚愧的是,在兒子和家人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不能陪伴在身邊,而是選擇了“逆行”。不過,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一次,他還會舍小家、顧大家,因為他是一名醫生,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是他的職業使命。

        沒有人生來勇敢,隻因為責任與擔當。在國家有難,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脅時,李玉剛牢記從醫的誓言,秉承救死扶傷的初心和使命,挺身而出,以高尚醫德服務人民、以精湛醫術服務人民、以仁愛之心服務人民,無愧於“健康衛士”的光榮稱號。

    (記者 朱傳勝)

    文章編輯:趙銀岷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