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六科主任朱增紅
2020年專題區
日夜奮戰 抗疫防癆兩手抓
時針撥到去年8月,市第三人民醫院增設了一個肺結核防治的新病區。這個新病區就是朱增紅帶領的感染六科。
萬事開頭難。科室的布局、設施的配備、人員的培訓……作為科主任,朱增紅對這個新科室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幾個月後,正當這個科室步入正軌時,新冠肺炎疫情從荊楚大地蔓延開來。
曾參與2003年抗擊非典鬥爭的他,一直關注疫情的變化,並及早就把剃須刀、洗漱用品、隨身衣物等物品整理出來,放在身邊,作好了時刻聽從黨的召喚,隨時衝向防疫一線的準備。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嚴峻,朱增紅積極響應院黨委號召,遞交請戰書要求上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然而,該院領導考慮到結核病區危重病人較多、工作任務重,決定把朱增紅分在第二梯隊,要求做好接替第一梯隊的迎戰工作。盡管如此,朱增紅當時承擔的任務一點也不輕鬆。肺結核臨床症狀、傳播途徑與新冠肺炎極其相似,主要侵犯人的肺髒,通過病人咳嗽、吐痰、打噴嚏等方式傳染。作為醫院專家組會診成員的朱增紅在堅守防癆崗位、管理科室的同時,還承擔著發熱門診中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甄別、會診任務。此後,他就進入一人幹兩個人工作的模式。當時,大批從武漢返回的焦作人來到該院檢查,日夜奮戰在醫院的他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他忙完工作剛坐下來吃飯,就接到醫院有病人需要會診的緊急通知,他二話不說放下碗就衝出去。當他忙完回來,碗裏的飯早已涼透了。
立下軍令狀 保證完成戰“疫”任務
2月11日,根據醫院安排,他帶領第二梯隊進入隔離病房,接手疑似患者診治和管理工作。當時,他向院黨委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工作任務,保證把隊伍完整帶回來。”
進入疑似病房工作後,他發現困難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工作環境和之前的病區不同,需要盡快適應;臨時調整擴大的疑似病房,工作需要跨樓層,開展工作時更要加大隔離防護力度;臨時抽調組合的隊伍來自多家醫療單位,需要磨合和適應,並盡快投入工作中。此外,防護物品的短缺也是所有困難中最大的問題。但是,疫情不容等待,有著2003年抗擊非典的經曆和第一梯隊醫務人員傳授的經驗,讓他有了迎難而上的勇氣。每天早上,他會先了解整個病區患者的基本情況,發現疑難病症,他隨時和相關專家組成員彙報、請教,讓患者得到最適合的治療,同時讓上級部門及時得到病區的最新信息。每天,他都會過問病區所剩的物資,並及時通告相關部門作好補給和調整,以避免因物資短缺對工作開展造成影響。下班前,他還對病區的環境安全防護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和解決。此外,他還對每位醫生進出病區所作的防護措施進行嚴查細檢,指導他們作好自身安全防護。對此,同事們戲稱他為“嚴格的安檢員”。
忠孝難兩全 堅守一線不言悔
“隔離衣、防護服、防護帽、防護口罩、手套、護目鏡、麵屏……全套防護裝備不僅厚重、悶熱,還使呼吸受限、行動笨拙,尤其在疑似病區,這裏的患者都是單間獨居,一人一診室,還麵臨著跨樓層管理,任務相對繁重。更重要的是,每進一個患者房間查房,醫務人員就需要更換一個外層隔離衣,這樣消耗很大。”朱增紅說,“後來,我們就在病區裏配置了幾部專門進行視頻溝通的手機和對講機,一來能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病情變化,疏導心理,穩定情緒,同時也盡可能減少醫務人員出入隔離病區,降低感染機會,更重要的是盡可能不浪費防護物資。”
工作兩周後,按規定他們可以離崗輪休,但是考慮到我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他毅然放棄休息機會,和團隊成員一起,向院領導遞交申請書,要求“繼續奮戰在一線,直到疫情結束”。經院領導批準後,他又繼續奮戰在一線。“作為醫院病房黨支部的一名老黨員,我曾向醫院黨委建議,要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鼓舞士氣,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朱增紅說。
其實,熟悉朱增紅的人都知道,他的母親幾年前因病躺在床上,之前他每周都會抽時間來到父母家裏照看母親。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在忠與孝之間進行了取舍。“孩子,你幹的就是這份工作,不能讓你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你去醫院工作吧,多注意安全,家裏還有我照看你媽。”老父親的一番話,讓他拋開所有的牽掛,專注戰“疫”。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他最終兌現了承諾——“保證完成工作任務,保證把隊伍完整帶回來”,向黨和人民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記者 朱傳勝)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日夜奮戰 抗疫防癆兩手抓
時針撥到去年8月,市第三人民醫院增設了一個肺結核防治的新病區。這個新病區就是朱增紅帶領的感染六科。
萬事開頭難。科室的布局、設施的配備、人員的培訓……作為科主任,朱增紅對這個新科室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幾個月後,正當這個科室步入正軌時,新冠肺炎疫情從荊楚大地蔓延開來。
曾參與2003年抗擊非典鬥爭的他,一直關注疫情的變化,並及早就把剃須刀、洗漱用品、隨身衣物等物品整理出來,放在身邊,作好了時刻聽從黨的召喚,隨時衝向防疫一線的準備。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嚴峻,朱增紅積極響應院黨委號召,遞交請戰書要求上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然而,該院領導考慮到結核病區危重病人較多、工作任務重,決定把朱增紅分在第二梯隊,要求做好接替第一梯隊的迎戰工作。盡管如此,朱增紅當時承擔的任務一點也不輕鬆。肺結核臨床症狀、傳播途徑與新冠肺炎極其相似,主要侵犯人的肺髒,通過病人咳嗽、吐痰、打噴嚏等方式傳染。作為醫院專家組會診成員的朱增紅在堅守防癆崗位、管理科室的同時,還承擔著發熱門診中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甄別、會診任務。此後,他就進入一人幹兩個人工作的模式。當時,大批從武漢返回的焦作人來到該院檢查,日夜奮戰在醫院的他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他忙完工作剛坐下來吃飯,就接到醫院有病人需要會診的緊急通知,他二話不說放下碗就衝出去。當他忙完回來,碗裏的飯早已涼透了。
立下軍令狀 保證完成戰“疫”任務
2月11日,根據醫院安排,他帶領第二梯隊進入隔離病房,接手疑似患者診治和管理工作。當時,他向院黨委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工作任務,保證把隊伍完整帶回來。”
進入疑似病房工作後,他發現困難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工作環境和之前的病區不同,需要盡快適應;臨時調整擴大的疑似病房,工作需要跨樓層,開展工作時更要加大隔離防護力度;臨時抽調組合的隊伍來自多家醫療單位,需要磨合和適應,並盡快投入工作中。此外,防護物品的短缺也是所有困難中最大的問題。但是,疫情不容等待,有著2003年抗擊非典的經曆和第一梯隊醫務人員傳授的經驗,讓他有了迎難而上的勇氣。每天早上,他會先了解整個病區患者的基本情況,發現疑難病症,他隨時和相關專家組成員彙報、請教,讓患者得到最適合的治療,同時讓上級部門及時得到病區的最新信息。每天,他都會過問病區所剩的物資,並及時通告相關部門作好補給和調整,以避免因物資短缺對工作開展造成影響。下班前,他還對病區的環境安全防護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和解決。此外,他還對每位醫生進出病區所作的防護措施進行嚴查細檢,指導他們作好自身安全防護。對此,同事們戲稱他為“嚴格的安檢員”。
忠孝難兩全 堅守一線不言悔
“隔離衣、防護服、防護帽、防護口罩、手套、護目鏡、麵屏……全套防護裝備不僅厚重、悶熱,還使呼吸受限、行動笨拙,尤其在疑似病區,這裏的患者都是單間獨居,一人一診室,還麵臨著跨樓層管理,任務相對繁重。更重要的是,每進一個患者房間查房,醫務人員就需要更換一個外層隔離衣,這樣消耗很大。”朱增紅說,“後來,我們就在病區裏配置了幾部專門進行視頻溝通的手機和對講機,一來能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病情變化,疏導心理,穩定情緒,同時也盡可能減少醫務人員出入隔離病區,降低感染機會,更重要的是盡可能不浪費防護物資。”
工作兩周後,按規定他們可以離崗輪休,但是考慮到我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他毅然放棄休息機會,和團隊成員一起,向院領導遞交申請書,要求“繼續奮戰在一線,直到疫情結束”。經院領導批準後,他又繼續奮戰在一線。“作為醫院病房黨支部的一名老黨員,我曾向醫院黨委建議,要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鼓舞士氣,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朱增紅說。
其實,熟悉朱增紅的人都知道,他的母親幾年前因病躺在床上,之前他每周都會抽時間來到父母家裏照看母親。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在忠與孝之間進行了取舍。“孩子,你幹的就是這份工作,不能讓你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你去醫院工作吧,多注意安全,家裏還有我照看你媽。”老父親的一番話,讓他拋開所有的牽掛,專注戰“疫”。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他最終兌現了承諾——“保證完成工作任務,保證把隊伍完整帶回來”,向黨和人民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記者 朱傳勝)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